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测定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T2DM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AS关系密切,外周血白细胞(WBC)对预测急性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1,2].笔者检测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上述因子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1年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未破裂异位妊娠60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资料见表1.根据病史、查体、血β-HCG、B超检查及后穹窿穿刺结果确诊,并符合下列条件:①血β-H C G<4000m I U/ml;②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活动性内出血征象;③B超附件区包块≤4.0,未见胎心搏动,宫内无妊娠囊;④肝功、肾功正常,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⑤患者要求保守治疗;⑥无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药物禁忌症.
-
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测定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T2DM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AS关系密切,外周血白细胞(WBC)对预测急性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1,2].笔者检测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上述因子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甘露聚糖肽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物质,它能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注射用升白欣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系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四年来我院采用注射用生白欣治疗此症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宁夏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与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 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吴忠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及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性别、民族和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进行病例和对照的匹配,终确定351例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和6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及用药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以及实验室检测[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平均年龄(50.28±8.32)岁,男性194例(55.27%),女性157例(44.73%);对照组平均年龄(50.17±7.14)岁,男性337人(51.45%),女性318人(48.55%);两组间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外周血WBC水平[(6.66±1.61)×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6.1 1±1.49)×109/L],差异有显著性(t=-5.430,P<0.01),回族外周血WBC平均水平[(6.459±1.45)×109/L]与汉族[(6.169±1.63)×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白细胞异常率为2.6%,对照组为0.8%,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168,P=0.041);调整年龄、性别、民族、TG、TC、HDL、LDL、ALT、AST、血糖等因素后,外周血WBC异常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是外周血WBC正常人群的4.072倍;调整年龄、性别、患病与否、TG、TC、HDL、LDL、ALT、AST、血糖等因素后,回族人群外周血WBC增高的风险是汉族人群的1.582倍.结论 WBC计数水平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并随其水平升高,这种关联逐渐增强,说明WBC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民族遗传因素与WBC计数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
超敏C反应蛋白在非典型手足口病早期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典型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3例患儿根据HFMD诊断标准分为HFMD组(41例)和疱疹性咽峡炎组(42例),另外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3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以及HFMD组、疱疹性咽峡炎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的异常率.结果 HFMD组患儿hs-CRP、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疱疹性咽峡炎组和对照组(P<0.05);但疱疹性咽峡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异常率均高于疱疹性咽峡炎组(P<0.01).结论 hs-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非典型HFMD的重要指标,外周白细胞作为辅助性指标,两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SD)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探讨突发性聋的病因.方法:将60例突发性聋患者与6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作对比,并检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突发性聋患者存在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反应(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与外周血白细胞关系密切,存在血液循环异常.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我院199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挑选87例进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降颅压、稳定血压、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加用等量生理盐水,疗程为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并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神经功能有所恢复(P<0.05),实验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后血清较对照组下降快(P<0.0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快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使神经功能免受进一步损害并促进其恢复.
-
2型糖尿病脾虚证免疫与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脾虚证与血瘀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从免疫和物质代谢角度探讨脾虚证证候本质和临床辨治规律.方法:选择12例2型糖尿病患者(6例脾虚证和6例血瘀证),抽提外周血白细胞总RNA,质检合格后,利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芯片筛选两证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两证型34个有效差异表达基因,下调基因20个(60%),上调基因14个(40%),主要涉及白细胞免疫调节和物质代谢;非监督层次聚类显示可以将该差异基因通过聚类分开.结论:2型糖尿病脾虚证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具有特征性基因表达谱.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医诊疗指南
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重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
中药加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31例
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用中药加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3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1)生命体征稳定、无活动性出血;(2)异位妊娠的包块直径<4cm;(3)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正常值<0.862μg/L)<20μg/L;(4)肝、肾功能正常;(5)B超提示无胎心搏动;(6)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
-
人工接种猪瘟病毒对猪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为研究CSFV强毒感染对猪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本研究用猪瘟病毒石门株(CSFV SM)感染60日龄仔猪后,分析外周血中CSFV核酸载量动态变化、白细胞亚群变化和白细胞SLA Ⅰ和SLAⅡDR分子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仔猪经CSFV感染后48小时体温升高并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CSFV核酸,核酸载量持续升高,在感染后6日(DPI)达到大值,为2 DPI时核酸载量的104.84±0.98倍;WBC、LYM、PLT数量持续降低,WBC在1DPI和2DPI分别降至65.87%和50.00%,LYM在1~ 3DPI分别降至70.68%、47.88%和23.29%,PLT数量持续降低,6DPI时仅为初始值的34.59%;NK、γδT、Tc、Th、CD3+CD4+CD8+和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感染后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NK细胞在1DPI时减少78.49%.而后变化与1DPI比较差异不显著,γδT、Tc、CD3-CD4-CD8-、CD3+CD4+CD8+在3DPI时分别降至41.74%、43.83%、15.87%和32.96%,Th细胞在感染后持续下降,在6DPI时减少至42.95%;感染后淋巴细胞中表达SLAl分子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D3-SLAI+细胞含量在1DPI和2DPI分别降至23.07%和15.38%,CD3+SLA I+细胞在2DPI时降至39.19%,表达SLA I分子的粒细胞数量持续升高,在3DPI时由1DPI的92.20%升高至98.30%;粒细胞中SLAⅡ+细胞数量在3DPI时达到大值,52.76%的粒细胞表达SALⅡ分子,在4DPI时下降至12.54%,在5DPI时仅存4.06%.本研究结果揭示CSFVSM株感染能够通过抑制宿主的早期非特异抗病毒免疫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发生.
-
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样品的直标法及其全血用量的探讨
流式细胞术(FCM)以其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检测, 而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肿瘤学与免疫学等领域.特别是多种识别白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出现, 使FCM在外周血白细胞分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因而优化一种快速、简便和准确的外周血白细胞的FCM免疫荧光标记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三种直接荧光标记法的比较及其样品用血量的探讨, 旨在建立一种用于FCM的佳直接荧光标记法.
-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凶险,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正确判断和评估病情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明炎症在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了关键作用,白细胞参与AMI的病理生理过程[2-3].本文通过对AMI患者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初步探讨二者与AMI患者病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
-
偏硅酸钠抑制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的生成
高血脂时外周血白细胞引爆和激活,产生过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过量的ROS产生对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以往研究发现偏硅酸钠( Na2 SiO3)有抗炎效应[2].本实验观察Na2 Si03对家兔外周血白细胞ROS的抑制作用,为NaSi03抗AS机制提供进一步资料.1材料与方法1.1动物:清洁级新西兰家兔(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合格证号:1004218),雄性,体质量1500 ~2000 g.1.2制备ox-LDL:从健康家兔耳中动脉取血,沉淀法提取低密度脂蛋白,置硫酸铜( CuSO4)溶液中37℃氧化24h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
干扰素及其诱导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
应用寡核苷酸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对照外周血的基因表达谱作了比较分析.
-
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外周血白细胞(WBC)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抗原的出现称之为抗原血症,我们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抗原从而诊断HCMV感染,达到了早期、快速的目的,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研究对象为广州地区122例器官移植术后受者,其中肾移植86例,骨髓移植20例,肝移植12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术后2周起,每周采血1次,2ml/次.共采集抗凝外周全血328份.
-
基因差异显示法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用基因差异显示(DDRT-PCR)方法观察器官移植后患者白细胞mRNA表达变化,为建立无创性预测免疫排斥反应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心脏移植和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加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mRNA表达进行DDRT-PCR分析,并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结果差异分析显示,(1) 在肾移植术中开放动脉后,即有Rab-oncogene、SLAM(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酪氨酸蛋白激酶P59fyn、IAP(inhibits apoptosis protein)-family等基因的表达,于术后72h~5d降低,术后7d表达出现高峰;在术后5d有ZincfingerA基因表达.(2) 心脏移植术后10d,有10条cDNA条带的灰度发生了不规则变化,它们分别为核糖体蛋白、鲨烯合成酶、信号识别颗粒、mRNA识别蛋白、酪氨酸激酶和FK506结合蛋白等基因.结论本实验所得的异常基因表达比临床监测指标变化提前3~5d.应用DDRT-PCR可动态观察白细胞活化过程中早期多个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及其因果关系.
-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eular disease,ACVD)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本组报道我科近一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以推断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