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边缘区淋巴瘤患者IGHV突变状态分析

    作者:杨文娟;于珍;吕瑞;李增军;李姮;熊文婕;易树华;刘薇;邱录贵

    目的 研究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突变状态及典型模式的分布情况,并与国外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差异.方法 对40例SMZ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克隆测序法检测IGHV的VDJ序列并进行比对及聚类分析,明确是否存在B细胞受体的典型模式,分析IGHV突变患者与未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40例患者中,IGHV突变者30例(75.0%),未突变者10例(25.0%),两者比例与国外报道相当.在V区基因,V2-70的使用频率高于国外报道(10.3%对0.8%,P=0.002),而V3-23明显减低(2.6%对18.0%,P=0.006).在D区基因中,D2-21和D6-13均高于国外报道(17.9%对2.3%,12.8%对3.8%,P值分别为0.000、0.046).40例患者中发现1对新的典型模式,同时SMZL特异性的V1-2基因使用频率也高(25.6%).与IGHV突变组相比,未突变组患者的IgG、Ig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0.70(5.28~15.50)g/L对12.90(7.71~23.50)g/L,1.06(0.21~3.13)g/L对1.66(0.81~2.93)g/L,P值分别为0.038、0.040)],2例17p缺失患者的IGHV均呈未突变状态.与IGHV未突变组相比,突变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P=0.009),但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 在SMZL患者中,IGHV突变与未突变患者比例与国外报道相当,但V区和D区基因的使用频率仍存在差异,而且V1-2基因的使用呈现疾病特异性,同时发现1例新的典型模式.IGHV突变可降低患者的IgG、IgA表达水平.

  • 90例原发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作者:赵夏;王黎;张晟婷;王舒蓓;孙蕴伟;赵维莅

    目的 了解原发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胃肠道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和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胃内起病者78例,非胃内起病者12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者80例,3~5分者10例.与胃内起病者比较,非胃内起病者多为IPI 3~5分的高危患者(7.7%对33.3%,P=0.025)、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显著降低(50.0%对87.2%,P<0.01).IPI评分0~2分的低危患者可选择抗Hp治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其中化疗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接受化疗的高危患者3年总生存(OS)率达1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P=0.006)、Musshoff分期(P=0.008)、IPI评分(P=0.000)、LDH水平(P=0.019)和是否接受化疗(P=0.026)是影响患者PFS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3~5分)(OR=8.325,95% CI 3.171~21.853,P=0.000)和是否接受化疗(OR=0.319,95%CI0.121~0.838,P=0.020)是影响患者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2分)是影响患者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OR=5.092,95%CI1.005~25.788,P=0.049).结论 原发胃肠道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淋巴瘤,以低危患者多见,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低危患者可选择放疗或抗Hp治疗作为起始治疗方案,高危患者应选择化疗.

  • 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王彦艳;张莉;钱樱;许彭鹏;王黎;李军民;赵维莅;沈志祥;沈杨

    根据WHO分型,惰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边缘区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tic lymphoma/waldstrom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惰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均发生较大变化[1-5]。尽管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进展缓慢以及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是不同亚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整体上,尚缺乏中国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分布及治疗转归数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于不同亚型患者的基线数据、疗效和生存进行了讨论。

  • c-Myc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杨健;孙国锋;王翠英;刘诚聪;邢志远;陈瑞云;辛建军;田晨

    目的 探讨c-Myc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5年就诊于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的79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胃MALrT淋巴瘤38例,高危胃MALT淋巴瘤20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1例.Real-time PCR分析淋巴瘤及其毗邻正常组织中c-Myc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评价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危胃MALT淋巴瘤、高危胃MALT淋巴瘤和胃DLBCL患者中c-Myc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7% (6/38)、25%(5/20)和28.5%(6/21);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低危胃MALT淋巴瘤、高危胃MALT淋巴瘤和胃DLBCL患者c-Myc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也可影响c-Myc的表达.生存分析显示c-Myc表达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c-Myc阴性患者(P<0.05).结论 c-Myc参与了胃MALT淋巴瘤的恶性转化,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菁;徐美林

    本文报告1例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MZL-MALT)的病例.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4年,加重1年入院,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指标,胸部强化CT检查显示肺实变.经气管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为PMZL-MALT.患者经过化疗,目前病情稳定并定期复查.

  • 颈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病理分析

    作者:王耀辉;李惠;申龙树;刘春样;章宜芬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基因检测特征.结果 男,34岁,因低热、消瘦、盗汗16个月,全身淋巴结及脾脏增大14个月就诊,初步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行脾脏切除术.脾脏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示:脾脏组织内多个结节样结构,周边见较多小中淋巴样细胞与组织细胞混合存在,部分结节间见较多淋巴样细胞,小中淋巴样细胞浸润红髓.脾脏内结节区CD68和CD163阳性表达,结节周围有较多CD20阳性的小中淋巴样细胞,部分结节间区淋巴样细胞聚集融合,Ki-67阳性率30%.倾向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仅见少量残存淋巴滤泡,小中淋巴细胞弥散分布.免疫组化示:淋巴结内小中淋巴样细胞CD20、CD43阳性,Bcl-2(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约40%.淋巴结基因检测发现克隆性基因重排.终诊断:右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结论 肉芽肿病变可能掩盖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诊断时除需注重特殊染色排除特殊感染或其他病因,还需仔细分析肉芽肿之间的淋巴细胞,综合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后胃癌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轶淳;孙明军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依靠内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认为胃 MALT 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胃 MALT 淋巴瘤和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胃 MALT 淋巴瘤的残存以及复发有关。本文就3例胃 MALT 淋巴瘤后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醒临床医生,既要高度重视内镜检查的过程,精准发现内镜下病变的不同表现并进行活检,又要提高针对胃 MALT 淋巴瘤治疗后的定期密切随访观察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

  • 脾脏排毒小知识

    作者:魏国锋

    脾脏排毒时间在每天早上的九点到十一点.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物质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养好脾不仅能让我们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能让皮肤变得红润有光泽.气色好了,整个人看起来也会漂亮.脾脏还有滤血的功能,它在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

  •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高丽珍;高鸿敏

    患者,女,63岁.主因阵发性呼吸困难3年,加重2周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端坐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侧甲状腺可触及3.5cm~4.0cm大小的肿物,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小.气管向左移位,心肺(-).化验:T3、T4均稍减低,TSH正常.甲状腺彩超:①右侧甲状腺不均匀回声区,腺瘤可能性大,癌不除外.②右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淋巴结可能性大.③左甲状腺未见异常.北京肿瘤医院行甲状腺肿物穿刺取活检回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甲状腺手术取活检送北京大学病理系回报: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WHO: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予CHOP方案1次后,肿物消失,呼吸困难消失.后又化疗5次后放疗1次,至今近2年未复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冠心Ⅱ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倪玉霞;刘小青;李贻奎;李连达

    背景:虽然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心脏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的环境及早期炎症反应均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致使其治疗效果受到限制.目的:观察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模犁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8-01在广西医科大学科学实验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78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冠心Ⅱ号汤剂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仝燕老师制备完成并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双侧股骨骨髓,应用全骨髓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行CM-DiI标记.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4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组、冠心Ⅱ号组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L-DMEM培养基,前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后组以冠心Ⅱ号汤剂灌胃,1次/d,共7 d: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2×106个CM-Di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后组以冠心Ⅱ号汤剂灌胃,1次/d,共7d.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变化,心肌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术内径均显著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P<0.01或0.05).荧光显微镜下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左心审心肌组织冰冻切片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CM-DiI标记移植细胞,其余各组未见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微Ⅱ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P<0.01).结论:单纯冠心Ⅱ号汤剂治疗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以及两者联合均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减少心室扩张程度,但两者联合情况下效果佳,对心肌梗死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冠心Ⅱ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血管新生,增加移植细胞区域的血供,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有关.

  • 学习记忆新区--纹状体边缘区的发现和研究

    作者:舒斯云;包新民;吴永明

    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 division of the striatum, MrD)是在鼠、猫、猴和人脑内新纹状体尾内侧发现的一个由梭形细胞组成的亚区.边缘区内有特殊的神经联系和大量在神经纤维、终末和神经元胞体内表达的神经递质,这些特征把边缘区与纹状体内其他结构区别开来.三维重建显示边缘区为新纹状体和苍白球之间一扁平盘状结构.大鼠双侧边缘区化学性损毁后进行双盲Y迷宫试验结果发现大鼠出现了严重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在人体活体试验也证明了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化学诱导c-fos表达法观察到边缘区和海马、杏仁核和Meynert基底核之间有功能联系.可以认为边缘区是哺乳动物脑内一个新发现的新纹状体内的特殊结构,可能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作者:宫立众;田小波

    1 概念与历史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侵犯范围、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 大鼠P物质在纹状体和苍白球的生后发育研究

    作者:李耀宇;舒斯云;包新民;吴文龙

    目的:了解大鼠纹状体和苍白球内的P物质(SP)分布的生后发育变化。方法:对大鼠脑进行连续冠状组织切片,尔后进行P物质的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正常成年大鼠SP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中部和尾部,其中以边缘区的含量高,主要为免疫阳性纤维,呈背腹方向走行,在背侧与丘脑终纹的SP纤维发生联系,而在腹侧与杏仁核的SP纤维发生联系;同时在苍白球的内侧缘和尾壳核的近尾侧的背外侧亦有少量的SP阳性纤维呈背腹方向分布。大鼠P物质在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变化为:P01时其阳性纤维仅在纹状体的边缘区分布,P10时在苍白球的内侧缘开始有阳性纤维带,P30时尾壳核的背侧出现阳性纤维分布,P60以后同成年。结论:P物质非均匀性地分布在纹状体和苍白球内,纹状体和苍白球内P物质的生后发育与其他神经递质有显著的差异。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研究

    作者:李耀宇;舒斯云;包新民;吴文龙

    目的: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钙离子基因相关肽(CGRP)在纹状体和苍白球内分布的生后发育变化.方法:对出生后1天至1年的大鼠脑行冠状组织切片,尔后进行CGRP的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CGRP在纹状体的近尾侧部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边缘区,为大量的密度很高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纹状体的远尾侧部几乎遍布整个尾壳核,但以其外侧缘和腹侧为多,在尾壳核的外侧部形成一条浓密的阳性纤维带.苍白球内可见少量的CGRP免疫反应纤维存在,多靠近苍白球的内侧缘.CGRP在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特征为:P01时边缘区有少量阳性纤维分布,P05时形成带状纤维分布,P10时尾壳核腹外侧部有阳性纤维分布,P30以后同成年.结论:CGRP在纹状体和苍白球内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和生后发育规律.

  •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

    作者:李明敏;王宪英;申裕桃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是1983年Isaacson等[1]首先提出的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当时主要是指胃黏膜低度恶性的淋巴瘤.此后有直肠、肺、涎腺、甲状腺、眼眶等诸多部位MALT淋巴瘤的报道.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新分类中已将其确定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已经明确胃MALT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除局部的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外,抗Hp治疗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胃外MALT淋巴瘤患者经抗Hp治疗后获得治愈[2] .现就MALT淋巴瘤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及抗Hp治疗等作一综述.

  • 18F-FDG PET/CT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期、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乔文礼;邢岩;戚勤励;宋建华;汪太松;陈香;刘长存;赵晋华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分期、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经病理证实为MALT淋巴瘤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7岁).患者在化疗、放疗前行PET/CT,分析检查的灵敏度.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胃MALT淋巴瘤和非胃MALT淋巴瘤的PET/CT分期结果.17例患者在化疗中期(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显像,根据Deauville五分法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4分)和阴性组(<4分).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无进展生存(PFS)预后分析.结果 PET/CT探查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6.1%(31/36),未探查到者均为Ⅰ期患者.在Ⅱ~Ⅳ期患者中,18F-FDG PET/CT结合骨髓活组织检查的结果与临床分期的结果一致.胃MALT淋巴瘤的PET/CT分期准确性为9/17,明显低于非胃MALT淋巴瘤的17/19(P=0.025).化疗中期18F-FDG PET显像阴性患者的PFS明显长于阳性病例(x2=4.16,P<0.05).阴性组和阳性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85.7±13.2)%和(27.8±21.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低表达患者的PFS明显长于Ki-67高表达的患者(x2=4.22,P<0.05).结论 18F-FDG PET/CT结合骨髓活组织检查能准确对Ⅱ~Ⅳ期MALT患者分期.非胃MALT淋巴瘤的PET/CT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胃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和Ki-67表达能为MALT淋巴瘤预后预测提供有用信息.

  •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继红;于亚平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BCL)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一种独特的亚型.近年来,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水平对MZBCL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有重要进展.MZBCL时,重排的VH基因亦是参与自身抗体产生的基因,提示该病源于自身反应性B细胞.多种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及API2、BCL10和FAS等程序性死亡(又称凋亡)相关基因受累,表明程序性死亡受抑是MZBCL的主要发病原因.

  • 纹状体边缘区与学习记忆功能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兆聪;王如密;舒斯云

    目的探讨纹状体边缘区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神经毒剂海人藻酸(KA)注射破坏纹状体边缘区神经细胞体,并在注射前后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受到破坏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减退(P<0.1),且与传统认为的记忆中枢NBM破坏后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纹状体边缘区与大鼠的空间辨别作业的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该区与NBM在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中可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外科手术治疗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武文思;王胜男;徐林浩;沈毅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复习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肺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病人仅行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未作其他治疗,定期门诊复查,长期随访病情无进展,健康生存.结论 外科手术既有利于获取病理标本以便明确诊断,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肺MALT淋巴瘤的诊治中起积极作用.由于肺MALT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病人个人意愿选择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 学习记忆过程中磷酸化的CREB在大鼠脑纹状体内的表达

    作者:江刚;舒斯云;包新民;陈旭红;常铉

    目的探讨大鼠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磷酸化的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脑纹状体内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首先在Y迷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的CREB(phosphorylated CREB,pCREB)在脑纹状体内的表达.结果大鼠经电Y迷宫训练后,脑纹状体内侧的边缘区内即有明显的pCREB阳性表达,而假训练组或对照组的边缘区内均无明显的pCREB阳性表达.此外,在海马、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等处也有较多的pCREB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进行电Y迷宫厌暗学习时,脑纹状体边缘区内磷酸化的转录因子pCREB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过程.

88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