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妇及新生儿成骨细胞功能状况40例临床分析
骨钙蛋白是仅有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是骨组织中含量多的蛋白质之一[1].它主要沉积在骨组织的间质细胞外,小部分可释放入血,可从外周血检测.目前认为,检测外周血骨钙蛋白水平,能准确反映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孕妇及其新生儿的骨代谢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反映孕妇及其新生儿成骨细胞功能,对保障孕妇及其新生儿的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骨钙蛋白为检测指标,对4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
肝炎病毒感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了7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的抗-HCV抗体和HCVRNA;同时检测了110名健康献血员中抗-HCV抗体和HCVRNA.用ELISA方法检测了74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和110名献血员.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c1-2/JH基因重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在74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的抗-HCV抗体阳性的为4例,阳性率为5.3%,HCVRNA阳性者为6例,阳性率为8.1%;110名健康献血员的抗-HCV抗体的阳性率为0.9%;HCVRNA阳性率为1.8%.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抗-HCV抗体阳性率较健康献血员显著增高,而HCVRNA的阳性率也较健康献血员有增高.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7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BsAg阳性者有3例(4%),而在献血员中为2名(1.7%).在7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18例外周血检测出Bcl-2/JH基因重排,且转位均发生在Bcl-2的主要断裂点区域(MBR).经x2test P<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JH基因重排和HCV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HCV和HBV的感染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近10年新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分析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持续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加重为主要特征,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疾病相混淆。PNH患者的血细胞膜上缺乏多种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连蛋白,包括补体调节蛋白(如CD55、CD59),这是引起溶血等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90年代以来,发现GPI-A基因突变导致GPI合成障碍,是引起GPI-锚连蛋白缺失的原因[1]。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诊断的PNH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一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 78例均系1990年1月至1999年11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患者。男48例,女30例,男∶女=1.6∶1,年龄6~70岁,中位年龄34岁。 2.检测方法:取髂骨骨髓组织做病理活检;用R显带法做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周血检测以下溶血指标:游离血红蛋白(FHb)、结合珠蛋白(Hp)、尿含铁血黄素(Rous)、尿潜血(OB)、Ham试验、糖水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外周血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的CD55、CD59抗原表达。
-
骨髓活检在不同小儿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分析我院10年来92例骨髓活检病例如下:材料及方法1 资料来源 1998年5月至2008年4月住院患儿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8月-16岁,入院时外周血检测异常.
-
端粒酶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端粒酶是当前国际上肿瘤标记物热的研究课题之一,特别是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更为其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现在对许多标本都可以检测,近期对外周血检测端粒酶活性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对多种恶性肿瘤外周血检测结果已被报道.以下介绍关于端粒酶与临床,端粒酶检测对良恶胸腔积液及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进行评价.
-
受体外周血IgG、MΦ、NK、CD4、CD8及MLR的变化与异种移植物存活的关系
目的:探讨受体外周血IgG、MΦ、NK、CD4、CD8及MLR的变化与异种移植物存活 的关系。方法:选用小鼠移植于大鼠耳后心肌组织模型,按实验所设Ⅰ、Ⅱ、Ⅲ、Ⅳ组:在 术前12、8、4、0 d及10、6、2、0 d分别将小鼠脾细胞1×108个及抗脾细胞血清0.2 ml 静注 大鼠, 术日始 CsA 10 mg/(kg*d),Cy 20 mg/(kg*d),CD4 McAb、CD8 McAb、MΦ McAb、NK mAb均为250 μg/(kg*d),CCV 0.2 mg/(kg*d)腹腔注射至术后6 d。结果:Ⅱ、Ⅲ、Ⅳ组移植小鼠 心肌存活延长,尤以Ⅳ组存活时间达21 d左右(P<0.05),术后7 d外周血MΦ、NK细胞 显著增 多(P<0.01),并维持至术后21 d;移植术后7 d CD4、CD8稍增多,术后21 d显著增加( P<0.05 );术后7 dⅡ、Ⅲ、Ⅳ组IgG显著下降(P<0.05);术后7,21 d动态MLR比较无显著 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IgG、MΦ、NK细胞的变化可作为监测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的 指标,异种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将面对宿主T 细胞免疫应答。
-
吸烟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2年中国卫生部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多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以往研究证实:吸烟与人体免疫机能变化[1]、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2]及心律失常的发生[3]具有相关性。目前,关于吸烟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情况的研究报道较多,关于吸烟对冠心病患者交感神经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外周血检测,观察了吸烟对冠心病患者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指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影响,报道如下。
-
阿德福韦酯联合和络舒肝片对核苷类似物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2例.严格按照2006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所有患者抽取外周血检测丙氨酸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104copies·mL-1,排除肝癌、丁型肝炎病毒(HDV)、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发感染及严重的心、肾、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患者.92例患者均未使用过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对照组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9~64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HBV-DNA滴度值及HBeAg阳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以发热、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肺部片状或团块状浸润灶;病死率较高.但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和预防方法[1,2].有人认为SARS冠状病毒可损害人体的免疫器官,其发病与免疫器官损伤有关[3,4].个别报告SARS患者血中一些细胞因子水平升高[5,6],但例数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的随访研究.为此,我们对41例临床和血清学确证为SARS的患者,于不同病程取其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和干扰素-γ(INF-γ),以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妊娠合并HEV感染11例报告
我院1993年共收治妊娠合并戊肝(HEV),感染者11例,母婴均无死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28岁.胎产次:孕1,2例;孕2,7例;孕3,1例;孕4,1例.均为第一产.11例HEV感染者中,合并HBsAg携带者及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慢性乙肝、丙肝3例,乙型急黄肝3例,乙型急无黄肝3例.发现ALT异常时间:孕中期3例,孕晚期8例,ALT高605U/L,平均270U/L,产后1周复查肝功能,除两例合并急性乙型肝炎产妇外,其余ALT全部恢复正常.直接胆红素,采用新加坡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5例升高,高63μmol/L,6例正常.抗HEV阳性时间均在孕晚期入院分娩时被查出.症状:除1例有黄疸患者皮肤瘙痒外,其余无临床症状.分娩情况:11例均为足月产,自然分娩6人,剖宫产5人(羊水过少胎窘1例,不明原因胎窘3例,胎位异常1例).新生儿体重为2800~4000g,平均3200g,Apgar评分4例在4~7分,其余为正常.11例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1岁时,取新生儿外周血检测,未发现新生儿血内有戊肝病毒感染.
-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癌症之一.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然而,众所周知,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肿瘤细胞全身扩散.目前肿瘤转移理论认为,部分原发肿瘤细胞随着上皮-间质转化(EMT)等形态学变化,细胞会分泌胞外酶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造成细胞间及细胞与周围基质间相互附着能力下降,通过发生一系列复杂细胞生物学事件,肿瘤细胞脱离并侵犯血管壁,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转移至远处组织及器官.所以,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血行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外周血检测CTC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869年,自循环肿瘤细胞概念首次被Ashworth提出,迄今有100多年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CTC富集及检测技术日益成熟,CTC在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监测术后复发与转移、评估治疗方案疗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作用已得到 大量研究证实.
-
天然弱B抗原致ABO血型变异1例
患者男性,19岁,汉族.于无偿献血行AB0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其中正定为A型,反定为AB型.经献血者健康咨询,无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病史,无输血史.查体身体健康,外周血检测未发现异常.其父母血型不详.
-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较多的1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其采用更为敏感的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而得名.可采用外周血检测与血常规同时进行,用血量少,检测速度快,尤其适用于婴幼儿,为婴幼儿的常见病的鉴别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还可以应用于冠心病的风险预测、免疫性疾病的监测等.本文就全血hs-CR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
肺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肺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是肺癌转移复发的主要方式,因此检测外周血中是否存在肺癌细胞可能是预测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1].外周血标本较易获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对外周血中微量的肿瘤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提高了外周血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对肺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