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闭合性上肢骨折并神经损伤15例治疗小结

    作者:李(韦华)

    闭合性上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合并神经损伤的比较少,在治疗中忽视了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患肢康复及功能的恢复.我院于1992~1998年收治上肢骨折并神经损伤1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现报告如下: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19例

    作者:马志芳;宁敏坚;谢富荣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居肩带部骨折的首位(53.09%),占上肢骨折的17.02%[1].锁骨远端骨折占锁骨骨折的15%[2].对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需的[3].我院自2002年2月起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9例,经随访功能恢复满意.

  • 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现状

    作者:李艳玲

    前臂骨折是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常见的损伤 ,前臂由尺骨和桡骨组成,骨折可以是单根,也可以为双根骨折,还可以一根骨折,另一根脱位,所以较为复杂.

  • 多发性骨折并发骨筋膜综合症的护理

    作者:岑彩萍

    骨筋膜综合症是指四肢骨折筋膜室内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生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收治了一例因车祸致右侧颞叶脑挫裂伤.入院第6天并发左上肢骨折筋膜综合征,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住院35天康复出院,现将病人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 上肢抬高靠手支架消除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作者:黎裕萍;莫善凤;岑荣曼;陈武贞

    骨折后因骨折断端出血、软组织损伤及局部外伤性反应等而引起局部肿胀,当局部肿胀组织渗出液增加,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形成水泡,以肘部、腕部多见[1],若不及时消除肿胀,将会造成局部肌肉坏死及肌腱、关节组织粘连,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会延迟手术日期,延长病程.

  • 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文凯;郭文斌;刘煌

    目的:研究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期间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联合组以及接受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术后当天和3d时,测定血清中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应激激素皮质醇(FC)、胰岛素(Ins)、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术后当天及术后3d时,联合组患儿血清中IL-1β、TNF-α、CRP、IL-10、TGF-β、FC、Ins、NE、E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上肢骨折手术较单用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醉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炎症应激反应.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刘松华;方懿;曹理言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围麻醉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手术开始时应激相关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观察术中不同时间点(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时)患者心理焦虑评分变化趋势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 h、24 h、48 h)患者疼痛VAS评分变化趋势.统计围麻醉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如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为(6.9±0.3)min,快于对照组的(15.3±1.1)min,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分别为(158.8±8.6)min和(213.6±9.8)min,均早于对照组的(186.8±11.3)min和(236.6±13.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13.4±0.8)pmol/L、(51.3±1.0)pmol/L和(71.5±2.1)p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1.1)pmol/L、(103.2±2.4)pmol/L和(134.7±6.1)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5.2±0.5)分、(16.6±0.6)分、(12.3±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1.3)分、(25.1±1.6)分、(19.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1±0.3)分、(4.2±0.2)分、(2.6±0.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0.4)分、(5.5±0.3)分、(4.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及紧张焦虑均为1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例、9例、10例、2例和9例,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9±0.3)d,伤口愈合时间为(8.9±0.7)d,明显早于对照组的(10.5±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管理能有效地缩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心理焦虑,缓解围术期疼痛,更好的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邓中华

    目的 观察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微创下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出血量为(289.5±11.4) ml,对照组为(405.7±14.1) ml;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2.6)周,对照组为(15.8±3.7)周;实验组的平均可负重时间为(13.1±2.8)周,对照组为(16.9±4.2)周;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2.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秀率为70.0%,对照组为42.9%.两组以上各项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炙甘草汤为主治疗外伤性心脏病1例

    作者:汤小虎

    1 资料患者杨某,男性,54岁,病案号24292.因心悸、气短、乏力11年,加重3月入院.患者系建筑工人,11年前从8.5m高的建筑物脚手架上坠落,当时左上肢骨折,体表多处挫伤,但无胸腹部贯穿伤,之后出现心悸、气短,不能胜任原工作,曾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许天华;艾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为基础的麻醉管理方案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锁骨上臂丛阻滞且年龄为60岁以上患者32例,按年龄段分为60~74岁组(17例)和>74岁组(15例)。经便携式超声定位仪于锁骨上窝扫描臂丛神经,采用“平面内”技术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分三针注入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局麻药25~30 ml满意包裹神经丛,辅以合适的镇静、镇痛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结果>74岁组患者术前ASAⅣ级病例较60~74岁组多,术中镇静、镇痛辅助用药使用比例较60~74岁组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较60~74岁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既定计划完成麻醉,未出现因麻醉效果欠佳而中途转为全身麻醉者,术中镇静评分、合作评分及麻醉效果评分均满意,术后12 h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为基础的麻醉管理方案,不仅能满足重症老年患者术中手术需要,而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头皮针在肌间沟中摆动定位臂丛神经用于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麻醉

    作者:顾旭华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方法在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Ⅰ级的上肢骨折的学龄前(2~6岁)儿童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予氯胺酮1-2mg/kg加咪唑安定0.1 mg/kg复合1%利多卡因8~10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到针尖摆动后给药;Ⅱ组仅予氯胺酮2 mg/kg和咪唑安定0.2 mg/kg.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较满意,苏醒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复合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观察到针尖摆动后再给药,效果确切,用药少且苏醒快,用于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莉;杨月明;李燕

    我科2009年1~6月收治65例老年骨折病人,因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60~89岁,平均69岁,其中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5例,脊柱及骨盆骨折14例,复合伤5例.

  • 清热凉血化瘀法对上肢骨折围术期TNF-α和IL-6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崇智;徐志强;吴峰;潘海文;黎清斌

    目的:探究清热凉血化瘀法对上肢骨折围术期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入我院诊断为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清热凉血化瘀法,14 d后对比围术期并发症包括疼痛和肿胀发生率,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d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d、术后第2d和7d的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法应用于上肢骨折围术期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关.

  • 多功能上肢牵引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冯章伶

    牵引技术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上肢创伤常造成骨折、肢体肿胀,临床多采用上肢牵引抬高患肢等治疗方法,但目前未见专门的上肢牵引架.此外,断指(臂)再植术后常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并研制了多功能上肢牵引架,2006年1月~2008年1月经临床应用46例患者,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 清热消肿方对上肢闭合性骨折瘀热证影响30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健荣;吴峰;温建强;张宏宁;彭智浩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消肿方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早期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髁间、尺桡骨骨折)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病例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1~50岁,平均(37.8±2.5)岁;其中肱骨外科颈12例、肱骨干9例、肱骨髁上9例、髁间11例、尺桡骨骨折19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3.8±1.7)h.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从入院第1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每天给予清热消肿方、桃红四物汤各1剂.并于入院第1 d(给药前)、第3 d、第5 d、第7 d采集瘀热证临床症状积分,单独采集疼痛、肿胀、便秘积分.结果 2组第1天瘀热证临床症状、疼痛、肿胀、便秘积分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而在第3 d、第5 d、第7 d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肿方能明显改善上肢闭合性骨折瘀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止痛、消肿、通便等方面有明显疗效.

  • 上肢骨折患者外固定并发关节僵硬的临床处理

    作者:金建义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外固定并发关节僵硬的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对15例上肢骨折外固定治疗后并发关节僵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为12.5%,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对上肢骨折患者外固定并发关节僵硬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对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恢复患肢功能至关重要.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46例

    作者:赵燕;刘元梅

    治疗方法: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白术各30g,当归、地龙、防己各12g,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各8g.加减法:上肢骨折加桂枝12g;下肢骨折加牛膝12g,茯苓30g.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治愈:患肢肿胀消退,活动后无明显变化36例,占78.3%:有效:患肢肿胀消退,活动后加重8例,占17.4%;无效:肿胀治疗后无明显改善2例,占4.3%;总有效率95.7%.治疗时间8~36d,平均14.5d.

  • 论述上肢骨折患者的护理配合

    作者:董雪;李红;霍炎

    上肢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在经过相应的复位手术进行固定之后,通常都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以及患处疼痛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将这种问题的影响降至低,护理配合开始显现出其独特优势,因为其可以运用相关良好的护理,与手术复位的具体操作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康复效率和康复水平。因此,为了能够将这种护理配合以一种更为清晰的方式为相关医疗工作者呈现出来,本文将紧紧围绕着上肢骨折患者的护理配合这一中心主题,从相关病例出发,对其所使用的护理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 创伤性膈疝的麻醉体会

    作者:李万木

    创伤性膈疝是由外伤导致膈肌破裂,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引起,可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其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我院自2007-11~2012-8对8例创伤性膈疝手术的病人成功进行了麻醉处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例创伤性膈疝病人,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3~70岁,均为左膈疝:2例合并有胸椎、腰椎骨折伴截瘫;2例合并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和创伤性湿肺;1例合并颅底骨折伴颅神经损伤;2例合并颅内硬膜外血肿和上肢骨折;1例为食道癌术后(伴横结肠嵌顿梗阻).其中2例入室测SpO2为90%.所有病人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膈疝,疝内容物为胃、横结肠、小肠、脾.病人中4例经腹、2例经胸手术,麻醉时间为120~ 150 min.

  • 上肢骨折合并前臂假性动脉瘤6例

    作者:王玉梅;江仁奇;郑一鸣

    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6例上肢骨折合并前臂假性动脉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72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