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阅读障碍儿童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启动效应

    作者:吴汉荣;ZOU Yu-Liang

    目的: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者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启动效应的差异.方法:选取阅读障碍儿童(25人)及与之年龄和阅读水平相配比的两组对照儿童(各25人).应用启动范式让被试进行真假字判断.真字启动条件分别没为形近、音同、义近和无关4类,无关字对作为基线,假字字对作为干扰刺激.考察被试在各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启动量及应答错误率的差异.结果:阅读障碍组儿童汉字形、音、义校正启动量(-0.010、-0.010、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年龄对照组分别为0.026、0.026、0.022;阅读水平对照组分别为0.062、0.058、0.031)(F=17.91,P<0.001).正常儿童汉字启动效应可能的大小排序为:字形>字音>字义.阅读能力和启动效应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阅读障碍儿童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字形和读音加工缺陷,支持联结模型关于阅读障碍的假没.

  • 成人回忆、再认和启动效应分离发展模式的研究

    作者:李欢欢;程灶火;王力;王湘

    目的:考察成人(18~49岁)阶段不同的记忆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中的6个分测验对280名正常成人进行记忆测查,并收集一般资料.结果:成人的自由回忆、再认记忆和启动效应成绩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自由回忆和再认记忆减退比较明显,而启动效应减退相对缓慢;不同性别受试的记忆成绩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教育能对成人不同记忆功能的发展变化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成人阶段不同的记忆功能的发展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呈现一种分离发展的趋势.教育对成人记忆功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内隐记忆与精神障碍(综述)

    作者:徐文炜

    本文论述了国外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Alzheimer病及神经症等内隐记忆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精神药物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 脑损伤患者的知觉型启动效应的研究

    作者:卢利萍;恽晓平

    目的 研究脑损伤患者的知觉型启动效应特点.方法 采用残图命名测验对41例脑损伤患者和99名正常对照进行检查,脑损伤组分为脑外伤组24例,脑卒中组17例;正常对照组分为青年组(39例)、中年组(39例)和老年组(21例).所有人均进行残图命名测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青年组(t=5.558,P<0.001)、中老年组(t=3.100,P=0.003)与患者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成绩高于患者组.结论 知觉启动不仅依赖于枕叶,而且可能与额叶、颞叶相关.

  • 内隐记忆及其在脑损伤患者中的表现

    作者:徐扬;恽晓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在有意识的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 老年人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

    作者:汪凯;周江宁;Hoosain Ramjahn

    记忆是人类的重要认知功能之一.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划分为编码、贮存和提取3个过程.Atkinson(1971)提出记忆贮存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成分组成.Baddeley(1976)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发展了工作记忆的理论.而记忆的多系统理论认为记忆分为外显性记忆和内隐性记忆.外显性记忆进一步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内隐性记忆进一步分为条件反射、启动效应和技巧等.根据记忆的任务分为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词语记忆与非词语记忆、再认与回忆等.根据所回忆事件与当时的时间关系又分为前瞻性和回溯性记忆,以及即刻、短时和长时记忆.

  • 额叶与情景记忆编码加工

    作者:汪凯;Ramjahn Hoosain;李湄珍

    记忆是人类重要认知功能,有关记忆的神经学机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记忆的多系统理论认为记忆可分为外显性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外显性记忆进一步分为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和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内隐性记忆进一步分为程序性记忆(procedure memory)、启动效应(priming)和技巧(skill)等.

  • 听觉呈现条件下汉语双字词语义和语音启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吕勇;杜英春;宋娟;沈德立

    背景:在关于语义启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N400(在刺激呈现后400 ms左右出现的负波)成分占据重要的地位,被普遍认为反映了语义加工过程.不少研究证实,语义启动会导致N400波幅降低.而语音启动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通过听觉呈现刺激的方式进行的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观察听觉呈现条件下汉语双字词的语音启动和语义启动事件相关电位特征,验证关于听觉词汇识别的相关理论.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对象:实验于2003-08/10在天津师范大学进行.选择17名天津师范大学在读大学生为被试,男生8名,女生9名,年龄19~23岁,身体健康,听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普通话标准.除1名男生外,其余均为右利手.所有受试大学生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本实验采用词汇决定任务,判断继时听觉呈现的词对中,后一个词为真词还是假词.要求被试进行按键反应.刺激材料为640对双字词组成的词对(包括词义相关、首音相同、尾音相同、音义无关及真假词对5类).实验中5类词对以随机顺序呈现.②使用Stim呈现实验材料,该软件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对被试在4种实验条件下(词对间语义相关、首音相同、尾音相同、音义无关)的反应的错误率和平均反应时进行计算.对真假词对不进行分析(作为填充).被试头戴美国Neuroscan公司Quick-Cap32导脑电帽(国际10-20系统),参考电极为双侧乳突连线,经Synamps放大器放大15 000倍,采样频率500 Hz,然后送入电脑由Scan 4.3软件记录.对数据的离线分析包括利用SCAN软件中的Ocular Artifact Reduction功能去除连续文件中的眼电干扰、分段(分析时程从触发点前200 ms至触发点之后1 500 ms)、基线矫正(-100~0 ms为标准)、去伪迹(超过±100μV的数据作为伪迹排除)、叠加.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实验条件下目标词进行反应时的错误率、反应时间及引起的N400波形的变化.结果:17名被试的数据均被纳入结果分析.①语义相关条件下被试错误率低于音义无关(P<0.05),反应时短于音义无关(P<0.01);首音相同及尾音相同条件下被试错误率高于音义无关(P<0.01).将错误的反应剔除,语义相关、首音相同、尾音相同和音义无关4种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分别为830,891,864和903 ms.语义相关与音义无关相比差异显著(P<0.01);尾音相同与音义无关及首音相同差异明显(P<0.01).②因为FCZ引发的N400为显著,所以对4种实验条件下FCZ点引发的N400的波幅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LSD多重比较发现,音义无关波幅显著高于语义相关(P<0.01),音义无关峰潜时长,其次分别为语义相关、尾音相同,时间短的是首音相同.LSD多重比较显示,首音相同具有峰潜时缩短的趋势,与音义无关差异显著(P<0.05).③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N400头皮分布的差异,除FCZ点之外,又选取了FZ、CZ、PZ、T7、T8分别作为前区、顶区、后区、左区和右区的代表点,对波幅进行4(实验条件)×2(电极位置)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电极位置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00).波幅高的是FCZ(-7.946μV),其次分别为CZ(-7.285μV)、FZ(-6.849μV)、PZ(-4.324μV)、T8(-3.501μV)、T7(-3.484μV).LSD多重比较表明,除CZ外,FCZ波幅高于其他代表点.结论:①在词汇决定实验中,通过听觉通道呈现汉语双字词,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存在语义联系可导致目标词的加工得到改善,表现为错误率降低、反应时缩短,以及N400波幅减小.②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音一致对目标词的加工既有干扰作用,又有促进作用.表现为错误率提高,但反应时趋向缩短,N400波幅亦呈下降趋势.③启动词与目标词首音相同比尾音相同有更大的干扰作用.这为交股理论所认为的在听觉词汇识别过程中首音具有特殊意义的看法提供了支持,不过该理论应用于汉语双字词识别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④本实验没有发现语义启动语音启动具有不同脑内源的证据.

  • 启动效应在自救互救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尚志蕾;刘伟志;舒丽芯;张晓东

    目的:探讨自救互救药品包装的颜色和标识(色标)对用药者提示效应的有效性和区分度。方法采用经典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研究范式,组成了2(启动类别)×3(色标类别)的被试内混合设计,考察自救互救药品包装色标特征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是否有影响。结果①有/无启动色标的再认判断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关启动反应时1475.12 m s ,相关启动反应时1387.18 m s ( t=2.264,P=0.02)。②色标类别因素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影响, F=9.945,P<0.001。其中,色标1、3启动效应存在,色标2未产生明显的启动效应。③色标内涵属性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色标2反应时长顺序为:使用指令判断<一级类别判断<二级类别判断,与判断任务的难易程度相一致。使用指令的启动效应显著,一级、二级分类无启动效应,但相关启动时比无关启动时的一级分类正确判断反应时明显下降,约为96.86 m s。结论自救互救药品的色标设计整体启动效应明显,色标的特征规律对色标的识记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 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语义记忆研究

    作者:徐文炜;陈彩霞;程灶火

    目的:评估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语义记忆损害.方法:自编语义记忆测试工具,对22例Alzheimer病患者语义记忆损害评估作了纵向的研究,其中男10例,女12例.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状况量表评定.结果:AD患者的2次MMSE评分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在两个词的并列关系中,AD患者语义性启动操作起初并不同步.在并列条件测试中,先出现高启动效应,然后下降.在特征条件测试中,始终呈低启动效应.结论:AD病患者有着显著的动态语义记忆退化.

  • 词汇的概念义和情绪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

    作者:刘宏艳;胡治国

    目的:对词汇的概念义和情绪义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直接的对比研究.方法:以50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一种特殊的词汇——双意义情绪词,通过设置不同的SOA条件(50毫秒和300毫秒),同时考察了词汇的语义启动和情绪启动效应,要求被试进行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在短SOA(50毫秒)条件下,词汇的语义启动效应和情绪启动效应均显著,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长SOA(300毫秒)条件下,词汇的语义启动效应显著,但未发现情绪启动效应.结论:词汇概念义的加工同时包括了自动化和控制性的加工过程,而情绪义的加工只包含了自动化的加工过程,表明词汇的概念义和情绪义加工具有不同的时间进程.

  • 内隐与外显自尊情境启动效应的研究

    作者:张镇;李幼穗

    目的:探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情景启动效应.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两套程序,通过对启动条件的操纵考察内隐和外显自尊对于情境变化的敏感性.结果:内隐自尊效应具有普遍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存在低相关,而外显自尊量表之间存在强相关;内隐自尊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会由于情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积极的情境线索会扩大内隐自尊效应,而消极的情境线索会降低内隐自尊效应,后者比前者产生更大的启动效应;外显自尊没有产生启动效应.结论:内隐自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受特定情境的影响;外显自尊对具体情境不敏感.

  • 中-英双语者知识表征的启动效应实验

    作者:刘伟志;邓光辉;陈晓霞;高旭辰;刘涛生;陈瑶

    目的:考察中-英双语者的知识表征的特征.方法:通过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的4个实验,采用典型的启动效应的实验方法来探讨中-英双语者的知识表征特征.结果:在语义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中,当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语言内语义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语言内语音启动效应(实验二);而在语音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二中,没有得到语言内的语义启动效应(实验三);但得到了显著的语言内的语音启动效应(实验四).结论:①对于中-英双语者来说,其第二语言(英语)的知识表征具有语义联想特征和语音联想特征;②其词汇表征层和语义概念表征层是分层表征的.

  • 间接与直接记忆测验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灶火;王湘

    目的:探讨间接记忆测验的有效性及直接和间接测验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的差异.方法:实验对象为40名大学生,24名被试参加内隐记忆测试,16名被试参加外显记忆测试,学习材料分别为30个低频双字词和30个常见实物图画,测试材料为60个词头和60幅残图(新旧各半),测试方法为线索回忆或自由组词和残图命名.结果:无论是直接测验还是间接测验,旧项目的命中率高于新项目,旧项目的反应时短于新项目;直接测验的命中率高于间接测验,而反应时长于间接测验;不同材料的比较显示,无论是直接测验还是间接测验任务中,汉词的启动效率都要显著大于图形,而图与词间省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比较显示,无论是汉词还是图形材料,启动效率与省时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间接测验和直接测验涉及的心理过程不同,它们都能有效地测量不同记忆系统的功能.

  • 不同成人依恋关系对负性情绪的易感性差别

    作者:杜涵

    目的 考察不同成人依恋关系的个体是否存在负性情绪易感性的差别.方法 采用图片-词阈上情绪启动范式,比较被试在不同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结果 不同成年依恋关系的被试间情绪启动的差异不显著,且启动类型和依恋关系间无交互作用,但是不同启动条件间的反应时差异显著.结论 不同成年依恋关系的人在负性情绪易感性方面不存在差别,但是在SOA为150 ms的条件下发现了阈上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

  • ATM 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敏(综述);孙钢(审校)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 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细胞DNA双链损伤修复时具有启动效应的基因,其表达状况与细胞受损后的修复、细胞凋亡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近研究表明,ATM 表达及调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涉及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对ATM 的深入研究对探讨肿瘤发生机制、肿瘤的靶向治疗及肿瘤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从心理学角度谈儿科护理

    作者:陈瑞燕

    每个儿科医护人员面对患病幼儿,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减轻患儿痛苦的难题,因为孩子们都有在医院留下的不愉快印象。不可否认,长期积累的护理技巧是幼儿愿意接受治疗的关键因素。但近一系列关于疼痛的心理学研究,则可指导护理人员轻松掌握一门减轻幼儿疼痛的实战方法。本文从启动效应、安慰剂效应、峰终定律等心理现象对痛苦的影响来谈谈更为新奇且有效的儿科护理手段。

  • 科学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及领域影响

    作者:衣新发;胡卫平

    如何有效地提升创造力,是创造力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创造力表达及其影响机制的把握则是创造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本研究计划通过实施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的启动实验,以不同专业大学生为被试,来探索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表达的个体心理机制,及外部影响的作用模式,从而厘清在动机启动、样例启动和自我启动之间,究竟何种启动模式对创造力的表达为有效;进而,通过对来自理工科和艺术专业领域评分者对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作品的评分比较,来考查两种创造力模式间可能存在的领域影响.经由以上的探究,试图为科学与艺术创造力的发展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建构理论框架.

  • 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

    作者:游旭群;苟雅宏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经验对当前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的研究是内隐记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启动效应在认知行为研究、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以及功能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在简要评述启动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于启动效应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指出建立清晰的概念和构建更有解释效力的理论模型的迫切需要.

  • 内隐记忆脑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逢超

    当代对内隐记忆的研究可追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研究人员Warrington等研究发现,虽然遗忘症病人不能回忆或再认近期的学习项目,但他们却能在一些间接的记忆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记忆效果.随后对大量正常人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自动化无意识的记忆现象的存在.1985年心理学家Graf等将这类记忆称为"内隐记忆"以相对于传统的外显记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