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道分泌物清理装置的应用
吸痰技术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病人的重要操作.为方便吸痰操作,自行设计并使用气道分泌物清理装置,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气道分泌物清理装置(见图1)2使用三通阀可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管、吸痰管与输液管、输液管与吸引器连接管3个通道相互转换,指示针指向接口为封闭状态.
-
中空式气管套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因咳嗽反射弱,气道分泌物自行排出困难,为保持气道通畅需行气管切开。而现有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基本由棉布带制成,绕颈部一圈松紧度为能伸进1~2指,将气管套管固定于颈部。由于棉布带非常容易被血液、痰液、汗液污染并变硬,易摩擦局部皮肤导致发红、甚至破损,分泌物留在局部不易清洁可致气道细菌感染,且棉布带弹性差,随着患者颜面颈部肿胀消退,气管套管固定逐渐变松,易导致意外脱管,护理人员频繁更换也刺激患者呛咳、易导致意外脱管,还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因此,我科护理人员自行设计制作一种中空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方便、更换快捷、标识醒目,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改良简易呼吸器球囊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很多危重抢救患者需要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辅助通气,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患者气道分泌物、呕吐物溅入呼吸器球囊的现象,使用后的终末处理也很难彻底清洗干净,而简易呼吸器的球囊往往是重复使用,这大大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
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运用
临床危重及重症患者挽救生命中,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患者和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普通的操作术[1]。经口气管插管是呼吸抑制、气道分泌物多,重大手术后危重、呼吸及心脏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建立的人工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在我院M ICU病房中,入院患者90%以上均需要经口气管插管,所以经口气管插管后安全、舒适的固定以及保证口腔卫生,预防长期气管插管而引起口腔内粘膜损伤的护理观察就尤为重要。
-
防传染床边贮痰盒的制作与应用
随着病房消毒隔离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防止气道分泌物尤其是传染性分泌物的污染值得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实践中,为了防止医护人员因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分泌物而引起感染,我们制作了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防传染床边贮痰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对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小儿心脏术后早期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重症患儿延迟恢复的主要因素。既往临床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指标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学证据以及一些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综合考虑,存在有诊断延迟或特异性低的问题,从而可能延误佳的治疗时机。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有可能对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小儿心脏手术患儿,由于受到体外循环(CPB)所致炎症反应的影响,包括PCT, CRP,WBC在内的炎症因子均会在术后早期一段时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因此干扰对早期感染的临床评判。而对于CPB术后早期PCT自然变化规律及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测定小儿CPB心脏手术后早期并发感染与非感染患儿血浆PCT,CRP及WBC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三者对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3年3月~5月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PICU收治年龄5岁以下,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I)2~5级先心病术后患儿100例。连续测定术后第1、2、3、4、5、6、7天血浆PCT,CRP及WBC的含量,同期行气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培养阳性者定义为术后肺部感染,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
重症患者气道分泌物曲霉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气道分泌物曲霉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ICU住院的、怀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每周进行3次气道分泌物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分为真菌培养阴性、念珠菌培养阳性和曲霉培养阳性三组,分析与曲霉阳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曲霉培养阳性的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划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定植,比较感染组(确诊和临床诊断)与定植组的临床特征,分析由定植到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tudents'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凹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0例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28~81岁,平均(64.5±17.2)岁.气道分泌物曲霉培养阳性45例,念珠菌阳性63例,真菌培养阴性52例,三组患者的病死率依次为48.9%(22/45)、23.8%(15/63)和7.7%(4/52),曲霉阳性者病死率高于念珠菌阳性者及真菌培养阴性者.曲霉阳性的45例中,28例为感染(2例确诊,26例临床诊断),曲霉培养阳性预测感染的比例为62%(28/4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OR=3.3,95%CI为1.7~12.2,x2=4.82,P<0.01)、肝功能不全(OR=8.1,95%CI为1.7~15.2,x2=19.2,P<0.01)、糖皮质激素治疗(OR=4.6,95%CI为2.6~13.7,x2=8.92,P<0.01)、肾脏替代治疗(OR=5.1,95%CI为2.6~11.5,x2=11.4,P<0.01)是曲霉分离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曲霉感染组较定植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 Ⅱ;25±6和14±8,t=2.75,P<0.01)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高(57%和27%,x2=3.56,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长(15.9 d和9.2 d,t=2.49,P<0.01).结论 重症患者气道分泌物曲霉培养阳性者较阴性者病死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不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肾脏替代治疗与气道分泌物曲霉分离阳性有关.当患者合并严重疾病状态时,气道分泌物曲霉阳性对预测感染有较高的价值.
-
蛋白激酶C参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大鼠气管上皮细胞MUC5AC蛋白的表达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呼吸道多种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囊性肺纤维化等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黏液分泌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MUC5AC蛋白在气道分泌物中尤为重要[1].我们的实验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MUC5AC黏蛋白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其刺激黏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内机制.
-
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自主咳嗽功能差、意识不清或反复误吸的患者一旦出现肺部感染,由于痰液引流不畅,很难控制感染,气管切开术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和肺部感染的治疗.但气管切开后,失去上呼吸道的温湿作用,容易导致痰液黏稠,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功能降低,可能反而小利于肺部感染的治疗[1],因此需要加强这部分患者的气道湿化.目前文献报道的湿化方法主要有微量泵持续泵人湿化液和人工鼻等方法[2-3],上述方法并不能达到气道湿化的理想效果.而MR850湿化器是目前高端的湿化器,既往主要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佳湿度气体(37℃、相对湿度为100%,绝对湿度为44 mg/L).本研究中使用MR850湿化器配合RT305氧疗系统对肺部感染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关于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探讨
日本学者Fujimura等[1]于1992年首次提出"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的概念,发现AC占呼吸专科就诊的慢性干咳患者的58.3%[2].AC是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慢性干咳,患者通常有过敏性体质;咳嗽敏感性增高,但不伴有气道高反应性;AC属于过敏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理学特点为嗜酸粒细胞性气管支气管炎,存在气道分泌物中的嗜酸粒细胞增高,从而痰或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AC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主要局限在大气道,无外周气道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因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无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表现[3].
-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异同
支气管哮喘(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互关系及异同点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二者均为呼吸气流受限性疾病,其病理基础均为以炎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和结构改变--气道重塑,均具有基因及环境因素背景。一部分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有诸多重叠和相似之处。二者均有支气管缩窄、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哮喘的气流受限为可逆性,COPD 的气流受限则不完全可逆。但部分COPD患者也具有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在治疗方面也趋于雷同,对哮喘和重症 COPD都可联用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和COPD均属于异质性疾病,从结构到功能异常都呈现多向性,各有多种临床表型[1]。哮喘可表现为过敏性、运动性或咳嗽变异性;COPD可呈小气道病变为主型、肺气肿为主型、混合型等多种表型[23]。近期的研究表明,13%~20%的 COPD 患者具有与哮喘重叠的临床表型,炎症指标也与哮喘相似,20%的哮喘患者老年时符合 COPD 诊断[4],即所谓“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
-
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应用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1].若不及时抽吸气道分泌物,将引起气道内分泌物干涸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致结痂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缺氧、高碳酸血症和肺部严重感染等后果,常常危及患者生命[2].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
-
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肌无力并重症肺炎三例
重症肌无力(MD)并重症肺炎不多见,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1987年-1999年间收治MD重症肺炎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2岁、4岁、6岁各1例.入院前均已确诊为MD,并予吡啶斯的明治疗,2例并用激素;于治疗2周~6月出现咳嗽、发热,入院诊断为MD并肺炎.3例均有呼衰,表现为口唇发绀、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大量湿性罗音,血气示Ⅰ型呼衰1例,Ⅱ型呼衰2例;3例均有胃肠道出血,1例出现心衰,2例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脑功能障碍;血白细胞2例超过2万,1例总数正常,3例中性粒细胞均大于80%,血培养均阴性,1例2次气管内痰培养均为一种菌生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影.治疗以抗感染和给抗胆碱脂酶药物为基础.入院第1~2天出现呼衰后紧急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初调呼吸机参数如下:1例为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200ml,氧浓度0.6,呼吸频率30次/分,吸呼比0.80,余2例为正压控制通气,吸气峰压18~20 cmH2O,吸氧浓度0.6,呼吸频率30~40次/分,吸呼比值0.8,呼气末正压0~3 cmH2O,每日1~5次血气监测,调整呼吸机参数,使氧分压维持7.86~12 kPa(60~90 mmHg),二氧化碳分压4.67~6.04 kPa(35~45 mmHg)之间,通气过程中气道分泌物较多,患儿出现烦躁不安,予安定每次0.3 mg/kg静注,必要时重复使用.给予q 6 h拍背充分吸痰,每次拍背吸痰前由气管内注入1~5 ml生理盐水稀释痰液;3~5 d后控制通气改为间歇指令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各主要脏器功能,予肠道外营养加强支持治疗;上机时间分别为5、6、7 d,均顺利拔管治愈出院.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住院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制定预防策略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经过多年探讨,诊断标准和技术已有较大进展,特别是气道分泌物的取材技术及诊断价值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现就这方面文献综述如下.
-
对"卡泊芬净治疗早产儿霉菌性败血症一例"一文的异议
张晓宁医师(051500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问:阅读<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第46卷第6期丁晓春等[1]同志撰写的"卡泊芬净治疗早产儿霉菌性败血症一例"后,笔者认为该文文题"卡泊芬净治疗早产儿霉菌性败血症一例"值得商榷.该文称"在气道分泌物、血、大便中先后培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而文题却为霉菌件败血症.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加重期的COPD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综合治疗和综合治疗+NIPPV,观察患者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变化,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结果 NIPPV治疗组血气指标及呼吸频率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住院天数降低等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衰竭,早期应用可降低插管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但对气道分泌物黏稠咳出困难的患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
-
咳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咳痰机清理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方法:对60例建立人工气道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应用咳痰机治疗,比较首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咳嗽峰流速、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pH值.结果:应用咳痰机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增加潮气量、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P<0.05),而咳嗽峰流速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咳痰机可以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机体氧合,是一种简单、无创、安全的技术.
-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结果与病程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ACRF)期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结果与病程、预后的关系. 方法 44例ACRF患者(49例次)进行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耐药性与ACRF发作住院次数的相关性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 患者气道分泌物痰茵阳性率为63.3%,其中铜绿假单胞茵等非传统病原体占80.7%.ACRFI>2次/年组致病菌阳性率是ACRF<2次/年组的2倍(P<0.01).致病菌中耐药菌占61.3%,耐药菌阳性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较阴性者显著延长,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 结论 ACRF患者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茵等非传统病原体,致病菌阳性率、非传统病原体比率随慢性呼吸衰竭的加重而增高,耐药菌感染导致ACRF病死率增高.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细菌 气道分泌物 病死率 -
无创性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人工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尽管有创正压通气是目前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其疗效确切可靠,而且可通过人工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挽救了许多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然而,有创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细致而有效的护理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现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环境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在18~20℃,湿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一般每隔4~6h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外套管要防止阻塞或脱出,如有脱出,要配合医师重新插管。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须勤吸痰,根据病情给氧输入。 严密观察局部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待呼吸平稳即可拔管。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仅要有严密的操作,更要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护理可以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