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指(趾)骨内固定套头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
手足指(趾)外伤后经常用到指(趾)骨内固定,为了方便拆取内固定钢针,而使钢针的一端保留在指(趾)外,通常会被误碰到而增加患者疼痛.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计出一种简易指(趾)套,与生产厂家定做,用于此类病患者,深受欢迎.现报道如下.
-
可降解扩链PLA聚合物拉伸强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可降解骨内固定材料扩链PLA(聚丙交酯)聚合物拉伸强度的因素.方法根据国家GB-9641-88标准,将扩链PLA聚合物制成哑铃形试样,在不同温度、时间、扩链剂、交联剂、分子量条件下(聚丙交酯:聚己内酯=1:4),用高分子万能试验机以5mm/min的拉伸速度测出拉伸强度.结果在扩链反应中的混合温度、混合时间、变定温度、变定时间、扩链剂、交联剂及端羟基聚丙交酯分子量大小对扩链PLA聚合物的拉伸强度均有影响.结论在聚丙交酯:聚己内酯=1:4时,混合温度为100℃、混合时间为4min、变定温度为130℃、变定时间为6h、A扩链剂、交联剂-1及端羟基聚丙交酯分子量为300时,其拉伸强度大,为24.47MPa.
-
合成树脂人工骨内固定在创伤不稳定胸壁的临床应用
胸部创伤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因不稳定胸壁导致呼吸循环病理生理改变而引发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内固定,急诊纠正连枷胸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操作[1].本院于2004年至2007年采用合成树脂人工骨经"听三角"后外侧切口做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所致的创伤性不稳定胸壁计17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硬膜外导管打结拔管困难1例
患者男,18岁.因左足外伤后疼痛、出血1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左足背开放性外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背创面清创及皮瓣修复术,第一跖骨内固定、第一跖趾关节囊及血管神经修复术.术后给予硬膜外置镇痛泵,2d后拔管时发生导管拔管困难,会诊鉴定有死结形成.即顺导管放入钢丝,再用2.5mm颈内静脉导管扩张管作扩张器,拔出后发现导管前4cm环套环缠绕成自然死结(3mm×9mm).
-
颅面纯钛接骨板植入后钛离子释放的临床探讨
近年来坚固内固定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颅面骨固定,因金属纯钛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强、无磁性等优点,颅面骨内固定以纯钛微(小)型接骨板应用多.在矫形外科,人们发现纯钛人工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后,由于腐蚀和磨损的原因,纯钛植入后钛离子不但释放到局部,而且可以进入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远处组织器官[1],纯钛微(小)型接骨板植入后的钛离子释放问题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2、3].
-
桡骨内固定致拇指功能受限1例
患儿张某,男,12岁,跌伤致右桡骨中段骨折,在外院手法整复失败,于2001年3月20日来诊.X线片显示桡骨骨折面为斜形,错位,在强化分离麻醉下行切开复位,直径3mm的三角针预弯后从远折端逆行从腕部桡背侧穿出,骨折复位后,再将三角针打入近折端,针尾弯曲后埋于皮下,住院12天痊愈出院.3个月后,拍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但右拇指活动受限,未节不能完全伸直,当时考虑可能系拇长伸肌腱粘连所致.遂在麻醉下切开显示针尾,探查拇长伸肌腱,发现肌腱恰在三角针的针刃处磨擦,已大部变性变细断裂,仅少部肌腱组织相连,拔针后,将变性磨损的肌腱切除约1cm,予以断端吻合,背伸位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去石膏给舒筋活血汤熏洗,行拇指功能练习.2个月后拇指功能恢复正常.
-
腰椎髂骨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初探
腰骶椎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关于内固定重建腰椎骨盆稳定性的报道较多,但仍没有一种既安全义可靠、且较为成熟的固定方法.我院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应用腰椎髂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高压氧综合治疗外伤性骨髓炎1例
患者,男,18岁,于2005年11月12日因发生车祸致头部、腹部、左手及左下肢等处受伤,当时昏迷.在外院行脾破裂手术治疗,左胫腓骨、左手掌骨、指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仍神志不清,左小腿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渗液,于11月30日转我院治疗.
-
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3例
骨盆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压砸伤及高处坠落伤,往往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其并发症多,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骨盆悬吊等保守治疗,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以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产生较高的致残率.我院1999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
-
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8周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胫骨进行3点弯曲实验.结果 LP与骨面接触面积较LC-DCP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与骨接触应力较LC-DCP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和DCP组骨折线均清晰可见.固定8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组骨折线消失,但DCP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LP固定组胫骨的弯曲强度和大载荷均大于DCP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能有效减少与骨表面的接触面积,骨折愈合优于传统钢板.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行颧弓骨折内固定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陷性骨折,分子量高达60万kD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的机械性能足够维持骨段的稳定性并支撑其愈合.结论: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同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一样,对颧弓骨折具有良好的骨内固定效果,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显著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髋臼后壁骨折常合并髋关节后脱位,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主张积极切开复位钢板镙丝钉内固定手术治疗[1].可吸收内固定物,近年来国内外也应用于骨科的桡骨小头、内外踝骨折等非承重松质骨内固定.我院从1998年11月以来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3例,疗效满意.
-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薄型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9 例,女25 例;年龄21~69 岁,平均54.4 岁.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分型,B2型8 例,B3型22 例,C1型14 例.结果 41 例得到6~2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和Werleg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35 例,良4 例,差2 例,优良率95.1%.结论 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疗效满意.
-
微型钛板在手指再植再造中的应用
传统的手指再植或再造手术中多以克氏针贯穿或交叉固定指骨,往往产生晚期关节僵硬或骨折不愈合.我们于2004年4月开始应用微型矩形四叶状钛质指骨板进行再植或再造指指骨内固定8例,获得良好效果.
-
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指骨骨折中的巧用
手指各种外伤性离断,开放性骨折及对位不良的闭合性骨折均需行指骨内固定.目前内固定材料与方法日新月异,但克氏针内固定仍然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方法.但在部分指骨内固定中采用交叉克氏针时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指骨斜形骨折,在使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时锐角侧易打入克氏针,钝角侧很难打入;小儿指骨骨折或骨折断面离关节面距离较短(1.0cm左右)时,交叉克氏针难以避开关节面;特别是多指离断及多指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操作费力,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我院自2000年5月~2003年5月对213例318指的指骨内固定,采用定点戳孔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