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喉返神经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显露(附20例病例报告)

    作者:纪成;高旭升;张思龙

    甲状腺手术是否暴露喉返神经,目前意见不一.主张不暴露喉返神经的理由是因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复杂,入喉前分支数目不一,分支水平高低各异.解剖显露喉反神经可能人为造成神经或分支损伤.主张显露者认为,术中暴露和辨认喉返神经在直视下进行甲状腺手术更为安全.本文通过20例患者,28根喉返神经解剖、显露体会;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安全的.

  •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保护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丰;李婷婷;党前前;王琦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保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不行显露喉返神经干预,研究组90例,行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总量显著多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其可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佳新;马斌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如何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267例甲状腺手术肿瘤病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267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38%.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为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应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变异,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方法,常规显露喉反神经是降低喉返神经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 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特点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薛亚斌;吕红博;瓦热斯江·依不拉音;孙晓宏;何丹;罗洞波;汪洋;刘翼;孙伟

    目的 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特点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3例行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63例患者中,根据不同学习曲线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早期49例患者未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设为A组;中期65例患者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设为B组;后期49例患者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设为C组.观察指标:(1)3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3组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比较.(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例数相关性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 (1)3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A、B、C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95±94) min、(329±67) min、(301±51) min,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14.7±6.9)枚、(20.4±9.1)枚、(25.8±11.0)枚,胸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9.6±5.4)枚、(11.4±7.3)枚、(14.8±10.1)枚,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5± 100) mL、(117±49)mL、(115±50) mL,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62,1.992,5.775,12.744,P<0.05).其中A组患者上述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5,3.741,4.324,4.375,P<0.05);A组患者上述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415,5.712,6.130,P<0.05);B组患者上述指标与C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25,2.459,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胸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1,3.245,P<0.05).A、B、C组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均为单侧)发生例数分别为7、17、11例,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分别为8、19、15例,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7、10、10例,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68,3.292,0.773,P>0.05).A、B、C组食管鳞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0、(1.9±1.8)枚、(2.6±2.1)枚,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0、0、(1.1±0.8)枚.对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予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35例患者中18例为永久性声音嘶哑,17例恢复良好.吻合口瘘患者予充分引流,肺炎患者予抗生素对症处理,均好转.(2)3组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比较:163例患者中,149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A、B、C组分别为43、61、45例.随访时间为17~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A、B、C组获得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31.3±2.6)个月、(32.2±1.6)个月、(25.5±2.5)个月,3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412,P>0.05).(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例数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163例行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学习曲线例数呈负相关(r=-0.632,-0.451,P<0.05),随手术例数增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逐渐下降.结论 微创McKeown食管鳞癌根治术随术者学习曲线进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逐渐下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且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 甲状腺再手术74例分析

    作者:常春雨;倪志才;李连清

    目的评价提高甲状腺再手术安全性的手术方式及技术.方法分析74例甲状腺再手术病例的再手术原因构成,探讨合理的甲状腺首次手术方式,减少再手术的可能性,通过比较采用侧方入路和包膜解剖术前后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探讨这些技术在甲状腺再手术中的价值.结果 74例甲状腺再手术病例中, 2000年6月前发生喉返神经损伤4例(12.9%),甲状旁腺损伤3例(9.7%);2000年6月以后我们采用新的手术进路及解剖技术两种损伤各1例(各2.3%).两个时间段总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5.421,Ρ<0.01).结论在首次手术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再手术.而在施行再手术时采用侧方入路和包膜解剖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全程显露的临床体会

    作者:吉敏;张诗琳;周立艳;周英豪;苏广宁;李成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全程显露RLN对预防RLN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术中全程显露RLN)426例,对照组(术中不显露RLN)419例,比较两组间RLN损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RLN 暂时性损伤10例(2.35%),未发生永久性损伤;对照组RLN损伤19例(4.53%),其中暂时性损伤17例,永久性损伤2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0例(2.3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1例(5.01%);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7.65%,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4.99%。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全程显露RLN可明显减少RLN的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并能显著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

  • 中医辨治声带麻痹性呼吸困难

    作者:戴天木

    患者女性,58岁,因甲状腺手术致呼吸困难30年,加重2年就诊.30年前因患甲状腺瘤而行甲状腺手术治疗,但出乎意料的是术后声音严重嘶哑,呼吸困难.经查为手术不慎损伤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所致,遂求治于中医,经坚持服中药治疗1年,声嘶日渐减轻,可勉强与人短时间交谈,但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几十年来,每于病情较重时即进行对症治疗,以图缓解病情.

  • 喉返神经损伤早中期神经减压和神经吻合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世彩;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张速勤;黄益灯;陈刚;沈小华;刘锋;温武;崔毅

    目的探讨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时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适应证. 方法 病程半年以内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42例,分为神经减压组15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6例、保守治疗组21例.神经减压组为神经探查术中发现喉返神经缝线结扎、瘢痕压迫,予以松解.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神经减压组,病程4个月内神经减压13例中11例不同程度恢复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另2例及病程4个月以上减压的2例,声带虽未恢复运动功能,但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喉内收肌也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但声带均未恢复运动功能.保守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声带运动功能未恢复.肌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神经减压组喉功能恢复佳. 结论早中期喉返神经探查减压能恢复麻痹声带正常的运动功能,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使喉内收肌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

  • 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后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燕;宋碧英;陈佳;李英

    声带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外伤、手术、肿瘤等原因损伤喉返神经后而引起.双侧损伤易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单侧损伤引起患者声音嘶哑.目前,国内外治疗声带麻痹多限于改善声带或喉部框架的外科治疗,但手术结果常受到喉肌萎缩的制约,这种喉肌萎缩多由于失去神经支配造成,形态学上肌细胞截面积减少,肌原纤维与肌细胞截面积比增高.

  •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波涛;蔡婵艳

    目的:研究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行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甲状腺手术,比较2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症状的例数(2.22%)少于对照组(1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45±6.62)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41.29±5.82)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恢复时间(5.85±0.85) d,明显短于对照组(8.02±1.12)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引流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预防喉返神经的损伤,降低损伤恢复时间,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是不会增加出血量和引流量。

  • 甲状腺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解剖标志

    作者:郭兴;孟共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用以识别喉返神经的5种有效的解剖标志,为手术中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50具成人标本(男40例,女10例)共100侧,用解剖学方法观测甲状软骨下角尖、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沟和甲状腺悬韧带等5种解剖标志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甲状软骨下角距喉返神经入喉处(6.3±1.9)mm;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有五种类型;右侧喉返神经有64.6%、左侧100%直行于气管食管沟内,在颈根部右侧喉返神经偏离气管食管沟2.1~10.2 mm;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位于甲状腺下极之上者占81.1%;喉返神经行于甲状腺悬韧带后方者占92.0%.结论甲状腺手术识别喉返神经的五种解剖标志中,以甲状软骨下角尖(或环甲关节)和甲状腺悬韧带较可靠,其次为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和气管食管沟.

  • 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郭兴;王岐本

    目的为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具(男30具,女20具)成人尸体解剖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喉返神经平均横径为(1.93±0.35)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2~5干型为多见,占70.00%.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2.61±0.23)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左右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喉返神经横径平均在(1.93±0.35)mm之间;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的为常见;神经位于动脉主干之后的为多见,占54.00%;神经位于动脉前及动脉分支之间的例数相近,左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前的多见,左右有明显差异,为临床颈部外科手术时参考.

  •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预防其损伤的Meta分析

    作者:周忠涵;陈雪红;王士东;李雪鹏

    目的 比较国内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实时监测(IONM)与常规暴露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优缺点.方法 检索万方、CNKI、CBM、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甲状腺手术中RLN的IONM和常规暴露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以及队列研究,应用Stata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病人4 820例,神经5 134条,结果显示IONM组RLN暂时性损伤率低于常规暴露组(OR =0.40,95%CI=0.26~0.62),IONM组永久性损伤率与常规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42,95%CI=0.16~1.13).结论 甲状腺手术IONM可减少RLN暂时性损伤,合理应用RLN术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13例分析

    作者:张天福;孔滨

    1980~1998年,我们采用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13例.现报告如下.

  • 重视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

    作者:陈志俊

    甲状腺位于颈前下部,与喉返神经关系比较密切.甲状腺手术中易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嘶、呛咳、误吸、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易引发医疗纠纷,同时也对手术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3.3%[1].

  •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连顺;杨洁;武赞凯;焦作义

    目的 系统评价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与传统止血方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及CNKI等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资料等中的关于LVSS与传统止血方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手工检索其他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并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同时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11篇文献研究,包括9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igasure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血管结扎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组在术中失血量、低钙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RLN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能缩短甲状腺手术的时间,且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低钙血症发生率、RLN损伤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止血方法.

  • 高频电刀对喉返神经热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溦薇;邓先兆;樊友本;郑起;康杰;伍波;杨治力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在猪喉返神经(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周围使用时对神经的热损伤,探讨其安全使用范围。方法将12只实验用猪,设定电刀能量为30档(90 W),作用时间为3s,作用按电刀头与神经的距离(2 mm、1 mm、0 mm)随机分成3组。用神经监测仪测量实验前后喉肌电图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取神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损伤前后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神经检测仪显示实验组2(距离1 mm)和实验组3振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3组振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显示实验组3(距离为0 mm)组织学有明显损伤变化。结论高频电刀在RLN周围使用的安全范围是:刀头距神经距离不小于2 mm。

  • RLN显露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意义

    作者:吴维敏;尹俊峰;余书勇;肖宁;周振环;涂瑞纱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116例主动显露201侧RLN的甲状腺全切除术资料.结果 116例甲状腺疾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均成功显露双侧或单侧RLN,其中1例右侧非返RLN.RLN永久性损伤0例,暂时性损伤0例,永久损伤率为0.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应常规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RLN,主动显露RLN可避免其损伤发生,并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彻底性.

  • 216例甲状腺癌手术不同术式对喉返神经影响

    作者:邓保平;梁锐;王立明

    目的 评估甲状腺癌手术中不同术式对减少喉返神经(RLN)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8年216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3组:解剖RLN甲状腺全切除组(解剖组)、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全切除组(精细化被膜解剖组)和保留甲状腺后背膜甲状腺次全切除组(保留后背膜组).结果 解剖组83侧,1例出现永久性损伤,4例暂时性损伤;精细化被膜解剖组187侧,8例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保留后背膜组153侧,无永久性及暂时性RLN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差异,解剖组与精细化被膜解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与保留后被膜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没必要解剖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 Zuckerkandl结节:甲状腺手术中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

    作者:刘岩岩;吴高松;马小鹏;刘捷;汪杰;黄丽丽;尹玉平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同一手术组连续施行的153例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癌12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32例)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及大小,及与RLN和SP的解剖位置.结果 ZT出现在多数病例:在右侧为88.2%(135/153),左侧为82.4%(126/153),两侧同时出现的为76.5%(117/153).RLN主要位于ZT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其右侧为91.7%(99/108),左侧94.7%(90/95).SP右侧94.4%(102/108)在ZT的头侧10点和11点钟方向,其左侧92.6%(88/95)在ZT的头侧1点和2点钟方向.结论 ZT与RLN和SP之间有着重要的解剖关系.

928 条记录 44/47 页 « 12...39404142434445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