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贵”橄榄油,你该怎样选
橄榄油是我们比较推崇的健康食品.它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这是因为这种油脂营养丰富,有着很好的食疗作用.橄榄油当中富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各种抗氧化物等营养物质,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研究表明,橄榄油可以很好的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液中“好”胆固醇,从而可以很好的预防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但现在市面上的橄榄油五花八门,究竟什么样的橄榄油更好呢?我们先来聊聊橄榄油的种类.
-
无形杀手: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血脂异常的一种,我们通常所说的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范围.当血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超过一定浓度,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式存在,高胆固醇血症会引起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
他汀药物:控制胆固醇的杀手锏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上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70年前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所引发的一场医学大革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汀类的问世和应用是现代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开创了冠心病防治的新纪元!原因如下:
-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优势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
-
植物甾醇降胆固醇作用的研究现状
天然食物中较低剂量的植物甾醇即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在特定人群的膳食中每日补充2g植物甾醇酯或甾烷醇酯可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0%,但继续增加摄入量对于进一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很小.由于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而被广泛地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值得关注的是,植物甾醇在降低胆固醇吸收的同时,也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为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
-
高龄老年人强化降脂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性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强化降脂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龄老年人强化降脂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75岁高龄老年人723例,其中患有脑卒中者179例,无脑卒中者544例;降脂达标组189人,未达标组534人.收集相关病史、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 降脂达标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比例小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患脑卒中者,降脂达标组的改良Rankin评分(mRS)明显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高龄老年人强化降脂治疗有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且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强化降脂治疗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抽血化验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可能与PD发病有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D组血脂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与PD发病有阳性关联.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PD发病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家族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血脂异常与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且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了人类的3大死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死于脑卒中[1].
-
联合降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患患者数高达1.6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数还在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病对健康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升高本身,而且还取决于与血压升高同时伴随的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尤其是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有效控制血压可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现有的降压策略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何能有效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降压策略仍然是高血压控制的一项关键课题[1].本文根据现有临床证据,探讨联合降脂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的价值.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以阐明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且血脂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 mg/L )]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1±9)岁。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心功能Ⅲ级52例,Ⅳ级12例。将64例患者分别分为辛伐他汀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例。常规治疗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础性心脏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妇女血脂的影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为绝经后妇女重要死因之一,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脂蛋白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A-2(apoA-2)降低,载脂蛋白B(apoB)增高[1]是冠心病及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观察激素补充治疗/雌激素补充治疗(HRT/ERT)对绝经妇女血脂系列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的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不仅有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而且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抗炎治疗中有着突出的作用[1]。本研究选取了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超敏C反应蛋白致动脉硬化指数分析在糖尿病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生物标志物,降低 CRP水平是治疗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方法[1].此外, Dobiasova和Frohlich[2]研究证明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的对数转换值[log(TG/HDL-C)]可作为反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颗粒直径的一个间接指标,建议此指标称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 且AIP与LDL颗粒直径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通过检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和单纯糖尿病患者的hs-CRP,血脂水平,计算AIP,探讨其临床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关系
溶血磷脂酸(LPA)是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90%的LPA由活化的血小板产生,LPA既反馈于血小板又可促其聚集,导致凝血系统亢进,终可能形成血栓.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脂质核心中富有LPA聚集,而LPA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活性成分[1],因此,LPA或LDL-C可能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
蒲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常规降压、抗凝等.对照组3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次,每晚1次.治疗组30例蒲参胶囊,4粒/次,3次/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改善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蒲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调脂治疗,同时还发挥了其他调脂药物所不具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
-
控脂误区多,善调饮食血脂降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人体血液中,存在多种脂类物质,其中,主要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血脂。血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可缺少,但又不宜太多,否则就会发生危害健康的高血脂症。高血脂症起病隐匿,没有任何症状,使人容易忽视。生活中,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吃素肯定可以降血脂。殊不知,即使过上数个月“苦行憎”的生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仍然偏高。事实上,素食确实有利于改善血脂异常,但只靠吃素,并不一定能降血脂。
-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损害的探讨研究
反式脂肪酸一般是植物油通过人工氢化之后,形成氢化植物油而得到的化学物.近年来对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研究越来越多,同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检测方法及健康危害进行综述,为提高公共对TFA的了解程度合理膳食提供有益的参考.
-
尼尔雌醇与安宫黄体酮对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远期疗效观察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HRT)能改善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绝经后妇女约50%冠心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1]。为此作者对106例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后妇女使用尼尔雌醇及安宫黄体酮治疗3年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
辛酸、癸酸和硬脂酸对ApoE-/-小鼠肠道中外源性胆固醇吸收的影响
目的 探索辛酸(C8∶0)、癸酸(C10∶0)和硬脂酸(C18∶0)对小鼠肠道外源性胆固醇吸收的影响.方法 将ApoE-/-小鼠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含2%的辛酸、癸酸或硬脂酸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6周.分别在实验开始、第8周和第16周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在干预16周后,空腹灌胃3H-胆固醇,检测灌胃后1h和4h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肠腔内容物中的3H-胆固醇含量,并检测灌胃后0.5、1、2和4h小鼠血中3H-胆固醇含量.结果 在干预第8周时,C8∶0组血清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低于C18∶0组(P<0.01);干预第16周时,C8∶0组及C10∶0组血清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C18∶0组(P<0.01).采用3H-胆固醇灌胃1h后,C8∶0组空肠中3H-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18∶0组(P<0.05);肠腔内容物中3H-胆固醇含量在灌胃后1 h(P <0.05)和4 h(P<0.01)均显著高于C18∶0组;C8∶0组灌胃后0.5h和2h血中3H-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C18∶0组(P<0.01),灌胃4h后血中3H-胆固醇浓度的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C18∶0组(P<0.05).结论 辛酸可通过减少小鼠肠道中外源性胆固醇吸收,改善血胆固醇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