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血管性CEUS在尿路梗阻性肾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造瘘管顺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对尿路梗阻性肾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3例尿路梗阻患者,于经皮肾盂造瘘术后自引流管直接向肾盂内注射SonoVue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观察造瘘管位置及造影剂向肾盂、输尿管、膀胱运动的连续过程.结果 2例造瘘管位置异常,2例肾段小血管出血,2例诊断为复杂肾病.15例输尿管通畅,20例通而不畅,8例不通畅.结论 经造瘘管顺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可以判断肾造瘘是否成功,同时可判断梗阻性肾疾病梗阻程度、部位,并在部分病例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置管内外引流术在治疗肾后性肾衰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及盆腹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上经膀胱镜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引流困难.外科肾造瘘外引流常常是处理这类患者的惟一办法.我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放置输尿管双J支架管内引流治疗输尿管梗阻,肾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第 295例--输尿管梗阻、双肾盂积水、肾功能衰竭
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汉族,已婚,职工,主因腹胀、纳差1个月余收住消化内科.患者缘于2000年2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不能平卧,尿量300~400 ml/d,3月2日以"急性左心衰竭"入我院心内科.经利尿、扩血管及营养心肌等治疗,胸闷、气短减轻,尿素氮(BUN)54.1 mmol/L,肌酐(Cr) 1 872 μmol/L,以"肾功能衰竭"转入肾内科.肾内科行血液透析治疗5次,肾功能恢复不理想,肾脏B超、CT均提示:双肾积水,以右侧为重,双输尿管上段扩张、增厚,中下段显示不清,原因不明.以尿路梗阻于3月20日行"右肾造瘘术",术后引流尿量2 000ml /d, BUN 降至19.3 mmol/L , Cr 降至591 μmol/L,膀胱镜检未见异常.6月27日行"左肾造瘘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肾功能仍无改善,7月5日出院.7月中旬出现腹胀、纳差,在中医院服中药治疗无效.8月2日第3次住我院泌尿外科,抽3次腹水化验结果均为渗出液,血沉131 mm/1h,肝功能正常,给予抗结核(雷米封 0.5g,静滴,1次/d)、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午后发热,伴乏力、纳差、尿少、大便干燥,为进一步诊治,以"腹水原因待查,结核性腹膜炎?"转入消化内科.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10年前曾患"胸膜炎",已治愈.8年前曾行"椎间盘剥脱术",术后愈合良好.2年前出现间断性眼睑水肿,未治疗.2000年1月行胃镜检查示胃溃疡,治疗后痊愈.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处理后再狭窄的手术治疗(附2例报道)
临床上输尿管损伤少有发生,医源性手术损伤常见,尤其伴随着输尿管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广泛应用,术中发生此类并发症者逐渐增多,处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目前,对输尿管缺损过长行重建修复治疗的办法不多,自体肾移植术、永久肾造瘘术很难被患者接受;临床采用较多的为输尿管膀胱壁瓣吻合术,但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较严格,操作有一定难度,且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我单位近期收治2例输尿管镜碎石术致输尿管损伤致输尿管膀胱壁瓣吻合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局部复发直肠癌与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患者,男,60岁,以局部复发直肠癌收入院.患者6年前因直肠癌在外院行Dixon手术,术后未行任何治疗.1年前在外院行结肠镜和CT检查诊为直肠癌局部复发伴左肾积水,行左肾造瘘术和放化疗治疗.
-
深静脉留置导管在经皮穿刺肾造瘘术中的应用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PNT),是一种微创解除上尿路梗阻,拯救肾功能的有效方法.对于肾后性梗阻引起的尿毒症,在逆行性置管失败,而急诊手术风险较大时,通过超声引导的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是安全、便捷的治疗手段,暂时或永久的引流减压以改善肾功能.
-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及双J管置入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超声联合C臂血管机透视导向,对247例肾积水患者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部分病例术中置入双J管,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247例肾积水患者,均在超声联合C臂血管机透视导向下完成穿刺置管术,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1.6%),其中3例术后发生严重出血,1例术中发生感染性休克,无周围脏器损伤及死亡病例;轻度并发症共25例(10%),包括血尿、尿路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肾周血肿、引流管脱出梗阻、内双J管梗阻移位等.结论 熟悉肾造瘘和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的操作程序,术前综合评估并发症产生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防范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
超声引导肾造瘘治疗肾积水3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肾造瘘治疗肾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41只)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梗阻诱发的肾积水33例,由肿瘤压迫所致的肾积水4例;单纯性肾积水27例,伴发脓性肾积水10例;37例肾积水患者共计41只肾脏积水,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者38只肾脏,成功率为92.68%,未成功3只肾脏均为轻度肾积水。本组患者经超声引导造瘘治疗后尿素氮与肌酐水平逐渐降低,且肾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肉眼可见血尿21例,肾周血肿1例,无1例患者发生引流管脱出现象。结论对肾积水患者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消除梗阻,且操作便捷简单,利于患者肾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
梗阻性肾病患者经皮肾盂造瘘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肾病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肾造瘘术的护理.方法 对85例梗阻性肾病患者给予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前后的护理.结果 梗阻性肾病患者留置肾造瘘管疗效满意.经皮肾造瘘术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治疗梗阻性肾病、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结论 为经皮穿刺肾造瘘的梗阻性肾病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是疗效满意的重要条件之一.
-
结核性无功能肾手术31例护理体会
肾结核绝大多数由肺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若患者免疫状况良好,可全部愈合,若免疫力较低,病灶可扩散至全肾,形成局限的闭合性脓肿或无功能的结核性脓肾。肾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时机,正确的药物选择,联合用药可以使大部分早期肾结核患者治愈[1]。当药物治疗无效或病变范围扩大时则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行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肾造瘘术、肾部分切除或病灶清除术。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对31例肾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术后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
肾镜用于哪些疾病
肾镜技术是在经皮穿刺肾造瘘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超声碎石装置的开发,通过肾造瘘通道对肾内结石的治疗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治疗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行对57例肾积水患者PCN治疗,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PCN,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反复3次PCN,2例患者于治疗后第3天、第4天(第三次)和7周引流管不慎脱落,给予再次穿刺置管.结果:57例患者68次置管全部一次成功,成功率100%,随访至8~12周,输尿管损伤病例延长置管引流时间长达16周,36例患者肾功能在1周内得到改善,有效率63.1%,42例根据肾功能情况,分别在1~2周或1~2月内行二期手术治疗,全组无一例因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PCN能够改善肾功能,避免肾功能因梗阻而衰竭,是一项操作简便、有效且并发症少的造瘘方法.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35例肾积水患者,采用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置管引流.结果 35例患者水钠潴留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创伤小,能有效改善肾功能,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
双J管用于解除恶性肿瘤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作用
目的 探究双J管用于解除恶性肿瘤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压迫致输尿管梗阻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组、2组共3组,各20例,分别采用巴德双J形输尿管肿瘤支架管留置术、肾造瘘术、普通双J管留置术治疗,对比分析3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钾离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1组、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组、2组(35.00%)、(30.0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巴德双J形输尿管肿瘤支架管在解决恶性肿瘤对输尿管压迫所致的梗阻时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临床意义重大.
-
经肾造瘘通道电切孤立肾肾盂肿瘤并灌注化疗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10年前因右肾结核行右肾切除.因左腰部胀痛2个月于2001年5月20日入院,经B超、肾盂分泌造影、输尿管镜检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肿瘤.5月30日行左输尿管肿瘤段切除、输尿管吻合术.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术后3个月内因膀胱内多发肿瘤、输尿管多发肿瘤3次行膀胱肿瘤电切,左输尿管肿瘤电灼术,9月25日因输尿管肿瘤梗阻无尿、肾积水,肌酐高达1 000umol/L以上,行左肾造瘘术,术中发现肾外肾盂1.0cm肿瘤,输尿管3处肿瘤,膀胱14处肿瘤,后尿道1处肿瘤,故行膀胱和输尿管、尿道切除术.在这次术后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肾造瘘后1个月经肾造瘘通道镜检发现肾窦部肾盂0.5cm和0.4cm肿瘤,上极肾盏0.3cm肿瘤,12月19日采用静脉麻醉经肾造瘘通道电切肾盂肿瘤.术后1个半月镜检肾盂肿瘤复发,2002年2月6日再次行肾造瘘通道肾盂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丝裂霉素肾盂灌注化疗.随访2年无复发.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在治疗肾后性肾衰中的应用--附32例报道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NT)是一种微创解除上尿路梗阻、拯救肾功能的有效方法.惯用的穿刺引导方式包括X线定位和CT定位,但存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接受大剂量射线辐射且需要昂贵的装备等缺陷.我们于1998-05~2003-12采用B超引导下行PNT,拯救肾后性肾功能衰竭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肾造瘘术的应用范围及护理
肾造瘘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快速、有效,在B超监测下进行的肾区切口并将引流管置入肾盂内进行引流的手术.主要适用于:输尿管因某种原因梗阻(如损伤或结核等),患者状况不允许应用其他方法解除梗阻者;肾积脓,全身状况不允许做肾切除术者,或有其他原因必须保存病肾者;膀胱癌晚期,两侧输尿管堵塞者;肾结石取石术后[1].
-
核素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99mTc-EC利尿肾动态显像(DR)对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决策第二次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 用常规99mTc-EC肾动态显像方法,15 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共检查肾盂积水患儿33例.34只患肾行肾造瘘术,术后随访4~12个月,根据DR检查结果,28只患肾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只行肾切除术.10只患肾在肾盂成形术后5~15个月行DR检查进一步随访.结果 定量评估,肾盂成形术组9只单肾盂积水患肾在肾造瘘术前后的分肾血流灌注率(BPR)变化值为好转7只,不变2只.该组BPR值在肾造瘘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切除术组6只患肾的BPR变化值为不变3只,恶化3只.肾造瘘术后肾盂成形术组患侧BP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肾切除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性评估,肾盂成形术组28只患肾肾盂积水程度变化值为明显好转3只,好转23只,无改变2只.肾切除术组6只患肾在肾造瘘术前后肾盂积水程度的变化值均为无改变.结论 DR对于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肾造瘘术后的评估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判定第二次的手术方式,并可对肾盂成形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估.
-
经皮肾穿刺造瘘操作技术及并发症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操作技术,总结并发症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超声联合透视导向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247例肾积水患者,分析技术方法及相关并发症情况与防治措施.结果 247例在超声联合C臂血管机透视导向下,穿刺置管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1.6%),其中3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例术中发牛休克,无周围脏器损伤及死亡病例;轻度并发症共25例(10%),包括血尿、尿路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肾周血肿、引流管脱出梗阻、内双J管梗阻移位等.结论 熟悉肾造瘘术的操作程序,术前综合评估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防范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
全麻下右肾手术术中发生气胸、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男,29岁,身高163 cm,体重58 kg,因“反复右侧腰痛1+年加重1周”确诊为“右肾多发结石并右肾积水”。5年前剖腹胆囊切除术,术前各项常规、生化、凝血、ECG、胸片均未见异常,无困难气道,ASA Ⅰ级,拟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右肾切开取石,右肾造瘘术,右输尿管双 T 管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