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颈椎病系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五型[1].
-
颈椎牵引的技巧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
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它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包括颈部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压迫或刺激颈脊神经等病理改变[1].临床上主要以不同程度颈肩部僵痛,颈椎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不适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
-
合理选择联合介入技术使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达到个体化或间盘化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普及,人们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诊断更为详细.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破裂的程度、髓核有无破出、神经根有无粘连、黄韧带和骨性椎管结构有无继发性改变等,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为复杂多样.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不同病程的椎间盘突出.因此,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根据椎间盘的突出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使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个体化,乃至间盘化.
-
不同牵引方法治疗268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椎间结构继发性改变弄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周围组织,使患者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在临床,颈椎牵引一直被认为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针对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等症状者,牵引为首选疗法.如何提高牵引的疗效,为目前同行所关注的焦点.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结合适当的牵引量与时间达到好的疗效是一致的目的.现将我科近年来采用2种不同的牵引方法与疗效观察体会报道如下.
-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柱脊髓外科中的应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上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才给SCI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1990年,N Engl J Med发表了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National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Study,NASCISⅡ)有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随机和双盲的对照研究,即大剂量MP 24h的治疗方案,改变了严重脊髓损伤被认为是不可逆改变的观念.MP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达到抗炎;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细胞素和抗体物质的产生;抗氧化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仅在大剂量时存在).其细胞的效应是:减轻脊髓的坏死和水肿,抑制炎症前体基因的表达,抑制白质发生凋亡.可以说,MP是针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改变的二级干预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过去的不幸在于激素的初始剂量、间隔时间和治疗时间差异甚大,以及往往强调运用保守的小剂量,因而在脊髓损伤的保护性治疗方面始终无大的突破.
-
骶髓上损伤后逼尿肌自身兴奋性改变的实验研究
骶髓上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SSCI)常伴发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rflexia,DH),这与原发脊髓损伤有关.但与此同时,逼尿肌自身兴奋性发生何种继发性改变,这种改变与DH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研究[1].本实验建立骶髓上损伤后DH动物模型,进行在体和离体膀胱充盈性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实验,观察SSCI后逼尿肌兴奋收缩功能变化,探讨DH的发生机制,现报告如下.
-
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标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Cs)的退化导致视网膜感觉层的继发性改变,甚至产生视力丧失.RPECs的移植治疗仍是临床和研究的热点[1].其中,移植细胞的标记始终是移植研究的一个难题[2].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5-(and-6)-carboxyflurescein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初是用于研究淋巴细胞增殖[3],具有染色好、阳性率高、观察结果直观可靠、并可长期追踪标记细胞等优点,现已被应用于标记血细胞,并成功的用于移植细胞的定位及标记[4,5].我们首次将此染料用于标记RPECs,深入探究此标记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点,为今后RPECs移植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药店可处置的典型疼痛
颈椎病概念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从颈椎病的定义可以看出,本病首先属于以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但又与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它起源于颈椎间盘的退变,颈椎间盘的退变本身就可以出现许多症状和体征,加之合并椎管狭窄,有可能早期出现症状,也可能暂时无症状,但遇到诱因后,出现症状.
-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1].1949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1955年Ryan和Cope将颈部紊乱伴发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2],因其症状与颈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又被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本文所指颈性眩晕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国内外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学说数量较多,大致可分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学说、交感神经学说、颈髓损伤学说、本体感觉学说四类,现将目前较有争议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结合病因分述如下.
-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1定义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此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患必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的增加.
-
第45讲兼症医学(各论部分) 第8章第1节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1 概述1.1 定义 THRS是指身体组织对甲状腺素抵抗的一种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继发性改变,为继发症.
-
颈椎病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颈椎病多由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我院2003年至2005年收治颈椎病120例,现将其治疗与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
脊髓型颈椎病12例误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toticMyelopathy,CSM)指颈椎间盘蜕变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脊髓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本病好发于40~60岁,早期症状隐匿或不典型,易误诊,从而延误佳诊疗时机.本院自1998年7月~2002年1月共收治CSM 56例,人院前误诊12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1 资 料 患者,女,41岁,因意识障碍2 h于2007年9月23日入院.入院前2 h倒于厕所里,呼之不应,周围有呕吐物,未见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心内科.入院后一直烦躁不安,次日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心电图改变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性改变,遂转入神经内科.既往发现高血压10年,平素不规律服药,无糖尿病病史,无烟酒嗜好,无高血压家族史.
-
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彩超图像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引起临床后果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和一系继发性改变,如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肢体功能有较大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本研究分析急、慢性股静脉、胭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总结验,使诊断下肢DVT及评价治疗效果更准确、快捷.
-
腹膜假性黏液瘤CT诊断的探讨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又称假性黏液性腹腔积液,是一种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的肿瘤性疾病,临床比较少见,并且大多数为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或良性囊,肿瘤破裂刺激腹膜所致的继发性改变,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性腹腔积液为特征的疾病,且极易误诊[1].本研究回顾分析讨论了9例PMP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P的诊断和认识水平,报告如下.
-
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彩超图像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引起临床后果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和一系继发性改变,如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肢体功能有较大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本研究分析急、慢性股静脉、胭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总结验,使诊断下肢DVT及评价治疗效果更准确、快捷.
-
颈椎间盘前路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多因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脊髓,引起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四肢麻木、抽痛、双手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四肢不全瘫,甚至全瘫,影响患者生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
颈自动牵引配合热矿泥埋敷、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常见.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颈自动牵引配合热矿泥埋敷、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