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年 H 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 Hcy、Cyst-C、UA、Lp(a)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茹建平;杨庆华;贾贤达

    目的::探讨中年 H 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 C (Cyst-C)、尿酸(UA)、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中年H 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各4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 Hcy、Cyst-C、UA、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乳胶浊度法测定脂蛋白(a)[Lp(a)]。结果:Hcy、Cyst-C、Lp(a)、UA 水平随 cIMT 增厚而升高,HDL-C 浓度随 cIMT 增厚而降低。结论:中年 H 型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Cyst-C、UA、Lp(a)水平与 cIMT 呈正相关,是导致颈 AS 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 AS 发生发展的早期指标。

  • 两种方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价值

    作者:李娟红;赵子贤;曾凤群;利雯秀;陈世豪;叶青云;李敬红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T2DM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颈动脉的结果为标准,按IMT<0.9 mm和IMT≥0.9 mm分成颈动脉正常组40例和颈动脉增厚组44例。同期另选42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所有受检者的全血hs-CRP和血清hs-CRP的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检测hs-CRP对T2DM患者IMT增加的诊断效能。另用总胆固醇(TC)联合全血hs-CRP检测评价对T2DM患者IMT增加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方法显示IMT增厚组的全血[(4.78±1.04) mg/L]和血清hs-CRP水平[(4.43±0.95) mg/L]均高于IMT正常组[(1.85±0.78) mg/L和(1.70±0.89) mg/L]和正常对照组[(0.98±0.67) mg/L和(0.87±0.5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OC曲线分析得全血hs-CRP的诊断灵敏度(76.2%)较高,而特异性(47.1%)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12,而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的诊断灵敏度(69.0%)较低,特异性(52.9%)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596;全血hs-CRP联合总胆固醇(TC)诊断的灵敏度(83.3%)和特异性(64.7%),曲线下面积为0.732,均高于hs-CRP单项指标诊断效能。结论 T2DM患者IMT增加时,血液中hs-CRP水平升高;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对T2DM患者IMT增加的诊断效能优于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全血hs-CRP联合TC检测能提高对T2DM患者IMT增加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黄江南;宋梦莹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14例经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脉造影积分,分析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MT与冠脉Gem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且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餐后血糖增高等冠脉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用颈总动脉IMT≥1.0mm预测冠心病,其敏感性、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2.86%,93.33%,48.15%.结论 颈动脉IMT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MT是冠心病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素.

  • 健康体检中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作者:赵梅花;张晗;闫峻;朱玉秀;刘超;梁晶;郭浩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筛查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VIP客户124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应用颈动脉超声以及血生化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检测,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2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3例,检出率为42.7%,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右冠和左主干.31例冠状动脉狭窄,其中6例冠状动脉脉血管狭窄超过75%,5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50%~75%之间,20例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平均年龄(64.6±10.9)岁,正常组平均年龄(50.7±12.5)岁,两组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腰臀比(WHR)、血尿酸、甘油三酯(TG)、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体检中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进行辅助筛查,对比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辅助冠脉CTA早期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对40岁以上受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检测异常的高危人群,通过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进行进一步筛查,对早期冠心病的防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 冠心病(痰浊证)中医证候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肖惠珍;陈仁山;刘宁;王震奎;邱峻;丘文军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无相关性,为冠心病痰浊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积累经验.方法 冠心病(痰浊证)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高低,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每组各40例,同时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痰浊证中医证候积分的增加,baPWV、ABI及IMT呈上升趋势,中分组大于低分组同时低于高分组(P< 0.05或P<0.01).中医证侯积分与baPWV及IMT存在正相关.结论 baPWV、IMT可以作为评估痰浊证程度轻重的客观指标.

  • 祛痰泄浊法调节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仁山;肖惠珍;刘宁;丘文军

    目的 观察具有祛痰泄浊作用的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3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D)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PI)等],同时观察中医痰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MT、SV、DV 、RI 、△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其中IMT、DV、RI、△D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所有中医症候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且除胸闷痛外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祛痰泄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颈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 IMT 联合 HCY 、HbA1c及血脂指标检测在脑梗死中的意义

    作者:陈巧凤;迟玉君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检测在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试验组,并按照病史及血糖检测结果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颈动脉IM T及外周血HCY、HbA1c水平。结果试验组IM T增厚的检出率(70%)高于对照组(10%) ,且试验组的IMT及HCY与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的 HbA1c水平与IMT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联合 HCY、HbA1c及血脂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1%、87.5%、94.0%。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脑梗死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增加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小体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潘航;冷蔚玲;杨丹;雷小添;吴明霞;吴绮楠;梁自文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3例(试验组)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利用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LRP3炎症小体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水平.结果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LRP3、IL-1β、IL-18水平及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3、IL-18、IL-1β呈正相关(r=0.438、0.371、0.306,P<0.05).结论 血清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 超声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莎仁高娃;姜颖;楼慧萍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超声检测111例糖尿病患者和9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双侧颈总动脉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结果 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平均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PS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反应颈动脉IMT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肥胖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弹性指标及内皮功能测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宁;刘志聪;汤小园;金修才;蔡洁;张云姣

    根据国际肥胖工作组的筛查发现,目前在发达国家中2~18岁儿童中肥胖检出率约为6%~8%[1]。国内研究[2]同样表明中国儿童肥胖率近年呈明显增加趋势,且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增长趋势相似。儿童时期的肥胖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及大范围的健康问题发病风险密切相关。本组应用颈动脉超声的检测对单纯肥胖儿童血管功能作出评价,为肥胖儿童的防控提供可靠的量化指标。

  • 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NO、ET、CIMT的影响

    作者:郭雅卿;付淑平;金红莲;张海容;尹娟;朱淑芳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减患者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探讨亚临床甲减替代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选取亚临床甲减患者45例,随机分为LT4替代组与安慰剂组,各组疗程前后分别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CIMT.另选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亚临床甲减组NO较对照组减低(P<0.05),LDL、CIMT较对照组增高(P均<0.01).LT4替代治疗后NO较治疗前增高(P<0.05),LDL、CIMT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并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G、HDL、ET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IMT与TSH呈正相关(r=0.47、r=0.39、r=0.51,P均<0.01);NO与TSH呈负相关(r=-0.23,P<0.05);HDL、ET与TSH不相关(r=0.11、r=0.07,P均>0.05);NO与CIMT呈负相关(r=-0.49,P<0.01);ET与CIMT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LT4替代治疗可减轻亚临床甲减患者脂代谢紊乱及内皮功能失调.

  • 阿托伐他汀钙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Δ

    作者:许绍忠;李冬青;王希柱;臧书梅;孙玉艳;高明;张宝霞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44例MS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74例)与对照组(57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健康生活方式、降压、降糖、调脂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WC、SBP、DBP、PP、IMT、TC、TG、LDL-C、HDL-C、hs-CRP、FPG均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仅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IMT及其他血脂、血压、血糖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水平研究

    作者:侯明辉;郭雅卿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临床甲减)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水平,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亚临床甲减患者64例,根据CIMT水平进行分组,33例CIMT≤0.9mm的亚临床甲减患者为非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另外31例CIMT>0.9mm为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30例.所有受检者测定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SOD及CIMT.结果 各组基本资料及临床代谢指标的比较,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G,LDL,甲状腺激素(TSH),CIMT均明显增高(P<O.05或P<0.01),B组TG,TSH,LDL,CIMT较A组增高(P均<0.01).A组、B组HDL,游离甲状腺素(FT4),SOD较C组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B组HDL及SOD较A组降低(P<0.05,P<0.01),A组、B组FT4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TG,LDL,TSH与CIMT正相关(r=0.29,0.31,0.20; P<0.01,0.01,0.05).HDL,FT4,SOD与CIMT负相关(r=-0.19,-0.21,-0.42;P <0.05,0.05,0.01).SOD与TC及LDL负相关(r=0.45,0.51;P均<0.01),与FT4及TSH均不相关(r=0.09,0.10;P均>0.05).TG及LDL与TSH正相关(r=0.37,0.39;P均<0.01),HDL与TSH不相关(r=0.09; P>0.05).结论 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及SOD水平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高.

  • 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颖;王海文;李雯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医院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186例,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正常组(86例)和血脂异常组(100例).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情况,分析血脂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为26.88%,合并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率为36.56%.血脂异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其中以高三酰甘油(TG)发生率高,与其他表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存在重要关系,其中血脂异常的围绝经期妇女更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在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危险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肖华;迟路湘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生在多个区域中,动脉狭窄≥50%,已施行血运重建操作的患者149例为试验组;同时选择4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的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测定IMT和MA.结果 CIMT≥1.38 mm时,对≥3个区域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和82.6%.MA≥6.85 mg/dl时,对≥2个区域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9%和83.3%.试验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04例.CIMT第1、2、3、4四分位数Kaplan-Meier两年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3.9%、95.7%、73.9%和59.6%;MA第1、2、3、4四分位数Kaplan-Meier两年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5.7%、89.6%、72.3%和66.0%.独立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因子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中为:CIMT≥1.38 mm,RR=1.83;CI=1.049~3.196(P<0.001),MA≥6.85 mg/dl,RR=0.99;CI=0.576~1.703(P<0.001).把CIMT引入模型分层显著提高了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预测(chi2=7.098,P<0.01),把MA引人模型分层对心血管事件危险预测影响不显著(chi2=0.002,P<0.01).结论 经过血运重建操作的患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未来心血管危险分层有重要且独立的贡献,CIMT≥1.38 mm与1.8倍有害心血管事件有关,而尿MA≥6.85 mg/dl与近1倍有害心血管事件有关.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东梅;张易;胡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同期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62例(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68例,稳定型心绞痛94例)及非冠心病患者8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对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121,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及颈动脉内膜病变,并且其炎症反应及颈动脉内膜病变呈正相关,及时检测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卢薇;王青;李海英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85例T2DM患者根据IM T≥0.9 mm和IM T<0.9 mm分为颈动脉增厚组43例和颈动脉正常组42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CysC和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IM T的相关性。结果 IM T增厚组血清CysC、hs-CRP、IM 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M T 正常组CysC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2DM 组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 与 hs-CRP呈正相关(r=0.574,P<0.05),与血清CysC无相关性(r=0.104,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并不是T2DM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预测指标。炎症参与了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杜丽根;邱健;阮云军;董凤英;徐琳;洪长江;马骏

    目的 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102例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所有入选者在冠脉造影前用日本欧姆龙科林一起同步记录两侧baPWV,用超声检测cIMT.结果 冠心病组baPWV、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baPWV、cIMT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均有增高趋势,其中多支病变、双支病变组baPWV和cIMT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入的患者baPWV和cIMT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呈正相关(r=0.451,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0.391,P<0.01).结论 baPWV和cIMT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 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与高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亚卓;李转会;樊新红;李宁;薛丽;桑春妮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探讨基底节钙化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18日至11月6日收治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有基底节钙化组(47例)和无基底节钙化组(55例),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有基底节钙化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基底节钙化组,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无基底节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底节钙化可能预示着更高的脑血管病发病危险。

  • 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前期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玲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临床作用.方法 入选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8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观察两年,干预前后测量所有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各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受试者动脉硬化程度显著改善,IMT、ABI、PWV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能稳定血管内斑块,增加血管弹性,延缓粥样硬化的发展,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429 条记录 19/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