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共同性斜视手术患者的护理
共同性斜视是在眼外肌肌肉本身和支配它的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双眼轴分离,并且在向各个方向注视时,眼位偏离度均相同的一类斜视.按视轴的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前者多见,如内斜视、外斜视;后者少见,如上斜视、下斜视.按注视眼的性质分为单侧性和交替性.按斜视发生的状态,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1].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为150例患者做斜视矫正术,效果比较满意,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现将本院对此病的护理报告如下.
-
线粒体脑肌病1例报告
患儿,女性, 10岁,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前发黑、眼冒金星,视物不清。 3小时后出现双眼向右上斜视,口角歪斜,口吐白沫,右侧肢体阵挛,半分钟后缓解,发作时神志清楚,运动性失语,体温在38~39℃, 3年来患儿反复发作,智力下降明显,行动不利,呈肌病步态。 5次就诊当地儿童医院,脑脊液(CSF)检查生化常规正常,血钙轻度增高,多次复查脑电图示左颞顶枕部出现阵发性长程等相位3~5c/s慢波,首次发病时头CT示双基底节钙化、脑萎缩。二次发作后住院头CT示左颞顶枕部片状层状梗塞样病灶,无增强效应。均按散发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有一哥哥,均体健。
-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李某,女性,15岁.自幼右眼上斜视,无家族史.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2 -3.50s -1.00 c×50°= 1.0;左眼:0.2 -3.25s -0.50 c×170°=1.0.眼位: 33cm -15°R/L 20°.三棱镜中和:- 30△R/ L 40△ .眼球运动:右眼上斜肌功能减弱,下斜肌功能亢进,右眼下直肌功能弱,上直肌功能亢进.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
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目的:Helveston综合征为DVD、A型外斜视和上斜肌功能过强组成,本文详细介绍了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方法为对上斜肌功能过强明显者可行上斜肌断腱术,DVD多采用行上直肌退后术,外斜视矫正基本同常规外斜视,手术原则为尽量通过一次手术矫正其复合斜视.结果:共19例病人,均行了斜视矫正术,其中5例术中同时行了上斜肌断腱术,所有术后病人消除或改善了外斜A、上斜肌功能过强和DVD,结果可以看出效果良好.结论:通过一次手术同时矫正Helveston综合征的外斜A、上斜肌功能过强和DVD,取得良好效果.
-
炎性假瘤致上斜视一例
齐××男 53岁因右眼向上斜、双眼复视两年来诊.2004年末,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肿疼痛,眼球突出,复视,在他院诊断为炎性假瘤,予激素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肿痛消失,眼球炎症及突出缓解,但右眼向上斜视,复视仍明显.
-
外直肌后徙联合Y形分开术治疗Ⅲ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18岁.自幼视物时左眼外斜,伴歪头.于2010年2月入院.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5-2.50-1.50×180=1.0,左眼0.6-0.75×145=1.0,双眼前后节均未见异常.眼压检查:右眼12 mm Hg,左眼13 mmg.角膜映光:os-15°L/R5°,遮盖试验示左眼恒定性外上斜视.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
垂直性斜视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尤为多见.国外报导[1]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25%,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占25%,原因不明占50%.国内杨少梅报导,单纯上斜肌麻痹占22%,后天性占25%.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可能和水平向斜视同时存在,多见天幼儿.由于发病期较早,垂直性斜视往往不仅局限于麻痹肌作用方向,而且伴其拮抗肌即同侧下斜肌继发性收缩,或其配偶肌——健侧下直肌的作用过强,引起垂直向斜视的共转化.常见的症状是代偿性头位和上斜视.
-
戈谢病1例报告
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因咳喘45 d,呼吸不规则7 h入院.患儿45 d来因"吸入性肺炎",先后在外院住院4次,给予输液治疗,咳喘仍迁延不愈,7 h前在喂奶时发生呛咳、窒息,在当地经抢救后,仍呼吸不规则急来我院.既往史:患儿于生后即出现吸气性喉鸣,且生后20 d出现哭声无力,眼球运动不灵活,经常向上斜视.渐发现患儿吃奶时吞咽动作不协调.经常呈头后仰体位.查体:T 36.7℃,P 168次/min,R 38次/min,体重7 kg.SpO276%.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不会独坐,易激惹.头后仰,眼球向上斜视,口唇发绀,鼻扇.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眼外肌麻痹所致垂直性斜视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幼儿.临床症状以代偿头位引起的斜颈和上斜视为主,不仅易误诊,而且对儿童身心生长发育不利,应早期诊治.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矫正.本文总结了40例上斜肌麻痹导致的较高度数的垂直斜视,采用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毒瘾发作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因头晕,走路不稳,出汗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15 d,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有间断吸食海洛因史2年,曾3次在戒毒所治疗.查体:体温脉搏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走路不稳,需人搀扶,消瘦面容,皮肤潮湿,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目稍向上斜视.心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稍亢进.辅助检查:CT检查正常,MRI检查双侧大脑半球额、顶、颞、枕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街状核、内囊后肢出现双侧对称的长T1、T2信号,边界清晰,中线结构居中.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股动脉栓塞一例
患者男,52岁,因煤气中毒送我院急诊室抢救.查体:血压130/80 mm Hg,脉博110次/min,呼吸30次/min.深昏迷,压眶无反应,双眼左上斜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牙关紧闭,心率11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啰音,腹平软,四肢肌张力增强,双侧巴彬斯基征(+).患者既往体健,嗜烟酒.
-
孩子斜视可用电视纠正
斜视,是由于某一眼肌力量过强或过弱,使两眼不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即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按眼睛偏斜的情况,如经常用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称为单眼性斜视;如果两眼交替斜视,按眼球偏斜位置,又分为内、外、上斜视.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用眼方法不当,造成一侧眼睛近视,容易发生斜视.另外,先天性眼肌发育不良也是斜视的重要发病原因.
-
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抗上转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本文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4年间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斜视度在15△~25△的患者,采取下斜肌前转位术的资料齐全的51例患者,随访发现,有10例出现抗上转综合征(发生率19%),经随访观察6个月,症状无好转,7例行下斜肌探查+断腱+部分切除术,术后眼位满意,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垂直斜视中为常见的一种,本病多发生于幼儿期,单眼发病较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上斜视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及斜颈[1].
-
麻痹性斜视的手术疗效分析
我院从1996年至2000年手术治疗了麻痹性斜视共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8例中均已排除外伤性眼肌麻痹所致的斜视.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小4.5岁,大67岁,71%为青壮年;右眼16例,左眼12例.患眼视力在0.1以下者12例,0.1~0.9之间者11例,1.0以上者5例;水平肌麻痹21例,其中外直肌麻痹19例,垂直肌麻痹4例,水平并垂直肌麻痹3例.斜视度(弧度):内斜视15°~75°,外斜视15°~60°,上斜视10°~15°.
-
超常量双眼内直肌徙后治疗共转性内斜视8例
一、临床资料1.A组:本组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小3岁,大47岁.病史2~41年.斜视度30°者1例;35°者3例;40°者2例;45°者1例;55°伴右上斜视5°者1例,均为共转性内斜视.除1例患者单眼弱视外,其余患者双眼视力均相等.B组:随机抽调8例斜视度数在30°以上的共转性内斜视病历,行回顾性总结.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小5岁,大22岁.病史5~17年,斜视度35°者1例;45°者5例;50°以上2例.除1例22岁男性患者单眼弱视外,其余患者双眼视力相等.
-
固定性上斜视致视力障碍手术复明一例
患者,女,57岁,因右眼极度上转不能视物于2006年10月16日入院.询问病史,自出生不久,患者左眼因色素膜炎致眼球萎缩,视力黑矇;右眼自幼上斜视,能稍低头视物,随年龄的增长右眼上斜视逐渐加重,近10年右眼固定于上方,瞳孔被上眼睑遮盖,仅露下方少许角膜缘,患者只能靠弯腰低头并用手扒开上眼睑勉强视物,近1年来双目失明(图1).
-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探讨
分离性垂直斜视(DVD)是一种与Herring法则相矛盾的异常眼球运动,临床上并非罕见,因其常伴其他类型斜视、隐性眼球震颤及弱视而被忽视.本病原因不明,主要特点为非注视眼的不随意性上斜视,并伴有外旋,斜视角不稳定,目前,手术是治疗DVD的主要方法[1].我科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DVD23例(40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固定性内上斜视1例报告
患者女性,18岁.因出生后发现左眼内斜上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于2003年4月7日诊断为"左眼固定性内斜视"收入院.入院后检查: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0.08,试镜视力不提高,因左眼过度内斜视,无法详细检测,左眼睑裂明显增宽,眼球明显前凸出,眼球突出度右眼15 mm,左眼23 mm,眼眶距80 mm.眼球内斜视度>45°,上斜20°,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均受限.眼眶缘整齐,光滑,未触及肿块.左眼不能闭合,球结膜充血明显,结膜面干燥,变粗,角膜大部分被内上睑遮盖,仅露出颞侧约1/3角膜,瞳孔、虹膜及眼底无法检查.睑裂部的巩膜明显凸起变薄,局部呈浅蓝色变.全身无异常.辅助检查:MRI:头颅、眼眶、眼球均无占位性病变.X线:胸正位片无异常.血、尿常规无异常.
-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斜视,多见于婴幼儿,Costenbader[1]又称之为婴幼儿内斜视,一般斜视出现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该病的特点为:斜度较大30△~60△(一般>50△)、但与屈光调节关系不大、屈光度多在+1~+3D,能交替注视,双眼外展轻度受限,一般不发生弱视,神经系统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可合并有下斜肌亢进、A和V型斜视、交替性上斜视(dissociate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隐性眼球震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