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银光;刘安庆

    以下就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加以综述。1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1.1 髋关节的解剖学 股骨颈在载荷下外上方为拉应力,内下方为压应力。为适应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载荷,骨小梁形成两种不同形式的排列,即内下方的压力骨小梁系统和外上方的张力骨小梁系统。两种骨小梁在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称为Ward三角。股骨干上端内后侧很多致密的骨小梁结合成相当致密的一块骨板,为股骨距(femoral calcar),此结构可加强干颈间的连接与支持。股骨颈上侧的皮质骨为薄壳,越近股骨颈下侧越厚;大粗隆下方股骨干外侧皮质薄,向下逐渐增厚。由于以上结构特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放置部位与其固定强度有密切关系。1.2 髋关节的静力学 正常直立时髋关节的受力通过股骨头的中心与身体垂线成16°角,股骨的轴线与身体垂线成9°~15°角,故髋关节的合力与股骨干纵轴成25°~30°角[1,2]。  双足站立时仅靠关节囊与韧带的稳定作用即可使髋关节稳定,每侧髋关节上负荷约为体重的1/3。如果围绕髋关节的肌肉收缩,此力将成比例地增加。单足站立时,关节作用力相应增加,在髋周产生了力矩,利用简化自由体法可以求出一般情况下单足站立时外展肌力约为体重2倍,关节反作用力约为体重的2.75倍。1.3 髋关节的动力学 行走时关节反作用力可达4~7倍体重;不同的步行速度时关节的反作用力不同,速度越大,关节的反作用力也越大。Bergmann等[3]指出以1000m/h的速度步行产生的关节反作用力至少比3000m/h步行产生的反作用力小10%。George等[4]利用置入髋关节内的假体并结合数学模型分析髋关节在手提重物运动时的力,发现二种方法总的结果是一致的,当一侧手提重物行走时同侧髋关节内的作用力基本不变,甚至稍有下降,而对侧关节内力比负重侧增加2/3。并发现在单侧承载运动时,如果上身挺直且提重物的上肢外展(如提着一个大的购物框等),这样同侧关节内的力可获得减轻。2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伤因的生物力学发生特点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其原因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皮质骨薄而疏松,骨小梁稀疏,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减少尤其明显。②Ward三角区在老年人常仅有脂肪填充,使此区更加脆弱。③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④微观结构特点:柴本甫等[5]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股骨上段的骨小梁及其周围的软骨等结构形成了许多个特殊的拱形结构,使得股骨头颈部在吸收震荡并传递应力到股骨上坚硬的骨皮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可以使之在不同的载荷下随压力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变形。在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减少和小梁间距增宽,使股骨颈在头颈交界处的结构明显减弱,故而这种微观结构使老年病人易于发生骨折。

  • 牵引杠抬法治疗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

    作者:赵明山;任超西;焦志成

    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临床比较多见,多因失治或误治而造成.由于损伤时间较久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发生挛缩、粘连,股骨头在异常位置被血肿机化所形成的瘢痕包绕,同时患肢长期活动受限,骨质发生废用性疏松脱钙,由此给手法整复造成困难.我们自1987年至1996年用牵引杠抬法治疗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作者:牟华秋

      笔者采用手法松解和手法复位治疗髋关节后脱位,收效显著。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0~50岁;均为外伤。80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都属单纯髋关节脱位。2 治疗方法2.1 松解手法:患者平地取仰卧位,以左侧为例。待麻醉后,助手甲、乙、丙分别稳压住头部及双侧髂前上棘和健侧下肢勿使动摇。术者用舒洁酒(成都体院郑怀资教授方。有成药出售)在髋关节部作大面积的反复擦摩、揉捏、推舒等手法,使局部皮肤、肌肉放松。接着术者面对患者横跨于左下肢,双手提握左膝关节部,使患肢呈屈髋屈膝90°度状,缓缓用力由轻到重持续向上拔拉的同时,再反复将患肢作旋内、旋外、摇晃、内外旋转的松解手法,使粘连在异常位置的股骨头得以解脱。此时即可听到和触感到粘连不断撕脱的声响,松解手法成功。

  •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形态组织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齐新生;樊克文;岳成斌;黄培林

    对于未愈合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临床上一般根据X线表现和患者年龄选择假体置换或保留股骨术式.我们对未经切开复位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影像学检查股骨头无坏死的患者进行股骨头的形态和病理学检查,以期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股骨颈骨折三钉固定法佳布局及其力学分析

    作者:齐振熙;张爱平;陈日齐

    采用三根鳞纹钉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多方向固定的特点,故抗旋抗扭力强.其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低,可谓目前国内外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较新而优的方法之一.基于三钉固定法确切的临床疗效及其固定特点,为了寻求三根鳞纹钉的佳组合方式与布局,探明其力学机理,本文采用电测法研究三根钉在不同体位与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应力状态,同时,应用机械测试方法测定各种条件下股骨头的垂直位移量,以探析其力学性质.

  •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

    作者:张功林;章鸣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对早期和股骨头塌陷前的治疗效果较满意,尽力保存了髋关节功能.吻合血管的骨移植能将带血运的骨组织植入股骨头骨坏死区,除用健康的骨组织替代坏死骨外,还重建了股骨头新的血供来源.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优于钻芯减压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穿透失误原因分析

    作者:宋世堂;王东起;朱鹤声;宋振鹏

    随着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固定物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也逐渐被发现,且有较多相应报道.而有关内固定物穿透股骨头失误报道较少,我们自1990年至1998年底共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共148例,其中内固定物穿透失误共7例,现总结失误原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均为单侧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3例,GardenⅣ型4例.男5例,女2例.年龄40~68岁,平均50.6岁.无合并其它损伤.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作者:杜刚;李林;张波;韦程寿;唐俊;黄克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RP(3%)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无菌环境下,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周PRP组1次性注射植入RPR 12 mg,BMSCs组单纯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PRP与BMSCs联合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与PRP12 mg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2周,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髓腔内骨小梁结构和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的兔股骨髓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细或坏死,骨细胞减少,骨头疏松,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排列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骨陷窝空缺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RP组、BMSCs 组、PRP与BMSCs联合组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PRP与BMSCs联合组PDGF蛋白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加损伤股骨头中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促进股骨头再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作者:苏秀红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像改变,在病变同一时期对不同的影象检查敏感性不同,Ⅰ、Ⅱ期X线为阴性;CT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显示骨结构,观察晚期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MRI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特别对Ⅰ、Ⅱ期病变均能诊断.结论 MRI、CT及X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改变MRI明显优于CT及X线,故准确、全面选择检查手段能给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手段.

  • 股骨头坏死不同中医证型MRI信号分布差异研究

    作者:于潼;谢利民;吴飚;李玉彬;刘家伟;王志勇

    目的 观察股骨头坏死不同中医证型MRI信号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2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筋脉瘀滞组(14例)和肝肾亏损组(15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MRIT1WI、T2WI+fs信号及T1与T2结合信号分布差异.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T1WI信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不同中医证型T2WI+fs信号及T1与T2结合信号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P =0.15).筋脉瘀滞型的MRI信号多表现为类脂肪信号,肝肾亏损型的MRI信号以混杂信号居多.结论股骨头坏死不同中医证型间MRI信号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 推拿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浅探

    作者:吴涛;赵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理疗、牵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对2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及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99Tc-MDP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

    作者:孙希刚;陈美璞;袁士强

    探讨99Tc-MDP(商品名:云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用99Tc-MDP治疗经影像学和临床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3例,并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分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2个月,各期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8月以上者,81.8%X射线摄片显示股骨头有修复改变.99Tc-MDP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临床疗效满意.

  • 乙醇诱导小鼠导致骨髓多能干细胞成脂分化

    作者:王义生;李月白;Quanjun Cui;Gary Balian;Gwo-Jaw Wang

    实验证明乙醇可引起股骨头内脂肪积聚,导致骨坏死[1],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乙醇对骨髓多能干细胞(D1细胞)[2]的直接作用,进一步阐明乙醇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

  • 骨水泥对兔股骨头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云龙;张卫平;刘长安

    目的:探讨股骨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对正常股骨头微循环影响.方法:选用纯种中国大白兔30只,左侧股骨头内注入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为穿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10只动物进行墨汁灌注及股骨头标本采集.显微镜下观察骨水泥注射后股骨头内骨水泥-骨组织学形态;每个标本切片取10个低倍视野,对微血管数计数.采用SPSS12.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体观察两组股骨头外形圆而光滑,关节软骨无剥脱及变性;实验组股骨颈断面可见骨水泥嵌入骨小梁之间.骨水泥注入后沿骨小梁间隙浸润,挤占骨小梁间隙内空间,骨水泥与正常骨小梁组织成为一种嵌合状态.实验组术后4周时位于骨小梁间隙内的微血管由于与骨水泥接触密切,数目明显减少,术后8周时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时明显增多;对照组术后骨小梁间隙内微血管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水泥注入股骨头后由于化学及热烧伤作用,初期对股骨头内骨小梁表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微血管数减少,随着时间的延续,微血管数目恢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也得到了恢复.

  • 正常股骨头骨骺血供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作者:罗帝林;赵志清;黄春元;吴冬;叶定开;侯瑜;冯登殿;廖坚文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评价正常乳猪股骨头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的血液供应特点.方法:对15只2周龄健康乳猪进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共获得26个股骨头的完整图像资料;统计并比较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三个解剖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相应组织学观察结果相对照.结果:骺板软骨的BF高于骨骺(P<0.05) .各解剖区域中,干骺端的BV高(P<0.05)、MTT长(P<0.05),骺板软骨的TTP短(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海绵状骨松质的血管密度高(70~95支/mm2),其次为生长板软骨(60~80支/mm2),骨骺软骨的血管密度小(15~25支/ mm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能够显示股骨头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液灌注特征.

  • 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作者:陈日景;周风金;钟桂午;于杰;闫毅;胡万华;范少地

    目的:探讨双髂骨瓣转位移植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1998年5月~1999年2月对应用双蒂髂骨瓣移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28侧32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可靠的疗效.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继仁;邱志龙;唐新桥;谢红波;唐颖

    目的:报道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骨囊肿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20侧)及骨不连1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术后3~4个月愈合31例,另1例过早负重致骨折移位而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2例股骨颈骨囊肿术后4~6个月痊愈;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优良17例,优良率为94%;1例胫骨骨不连术后7个月痊愈.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是治疗股骨颈骨折、骨囊肿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

  • 一项基本的保髋手术技术: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

    作者:罗殿中;张洪

    1960年以来,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臻完善,非置换的保髋工作进入低谷[1];但髋关节置换在年轻患者的远期疗效不尽理想,使用年限较短、翻修率较高、不能参加活跃活动及中重度体力劳动[2-3]。随着髋关节镜技术[4]、MR 关节直接造影技术[5]、新的超声成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6],以及近年对股骨头血液供应深入的临床解剖学研究[7],对年轻患者髋关节疾患的认识程度愈发深入和准确。为了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留自身关节功能、推迟或避免关节置换的目标,保髋工作再次得到关注。特别是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技术的出现[8],给保髋工作提供了新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现将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技术及应用介绍如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醛糖还原酶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结构和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海英;郑建盛;陈建明;陈少强;刘文革;张鹏飞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分布及形态上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B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差异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变化对股骨头组织结构演变、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股骨头结构以及凝血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行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VEGF 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生化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匀浆的AR活性.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骨小梁变少变薄,骨髓腔增大;凝血因子Ⅷ因子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大;VEGF mRNA在骨髓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升,AR活性增大(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出现骨质疏松变化倾向,与VEGF mBNA促进微血管增生、血管通道性增大及AR活性增强密切相关.

  • 骨Paget病1例

    作者:周虹;谢余澄;刘文丽;李凯声

    患者男性,55岁.跌伤右臀部,疼痛、左下肢不能活动24h入院.查体:左大腿上部外侧轻度肿胀,触痛,左下肢外旋畸形,轴向叩击痛,左髋、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趾活动、皮肤感觉无异常,踝关节活动正常,足背动脉正常,双下肢等长.实验室检查血AKP 155u/L,Ca、P正常.X线摄片示左股骨粗隆下横形骨折,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至中下1/3以上骨质异常改变,骨质增生和破坏同时出现.

1041 条记录 3/53 页 « 12345678...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