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颅窝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与诊断

    作者:黄穗乔;梁碧玲;元建鹏;钟镜联

    背景与目的:颅神经鞘瘤好发于后颅窝,其MRI表现较复杂、多样,有些还未完全为人们所熟悉.本研究拟探讨后颅窝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颅窝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其中三叉神经鞘瘤9例,面神经鞘瘤1例,听神经鞘瘤53例,舌咽、迷走和副神经鞘瘤9例,舌下神经鞘瘤3例.结果:后颅窝神经鞘瘤直径大于1.5 cm的多呈囊实性,小于1.5 cm的肿瘤可呈均匀实性,但与颅神经关系密切.肿瘤的MRI信号具有的特点:T1WI,肿瘤实质多呈等或稍低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部分呈稍高或高信号,囊性部分信号更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跨中、后颅窝哑铃形肿块、内听道扩大及听神经增粗、颈静脉孔及舌下神经孔扩大等表现分别对推测肿瘤是否来自三叉神经、听神经、舌咽、迷走和副神经以及舌下神经有帮助.术前MRI确定神经鞘瘤的准确率是92%,肿瘤神经起源定位误诊率为8.7%.结论:MRI是后颅窝神经鞘瘤定性诊断和确定颅神经起源的良好方法.

  • 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卫东;周良辅

    岩斜脑膜瘤是指肿瘤附着于岩斜线及其内侧的脑膜瘤,具有以下特点:①基底位于Ⅴ、Ⅶ、Ⅷ颅神经的内侧,肿瘤可包裹基底动脉及分支、颈内动脉和Willis环;②除斜坡之外,肿瘤基底可累及岩尖、小脑幕内侧、Meckel's窝、岩窦和海绵窦;③肿瘤可经硬膜侵犯颅骨,于颅神经出颅处浸润神经根;④临床症状多轻微且进展缓慢,确诊时往往体积较大或广泛生长[1].因此,岩斜脑膜瘤的切除,是神经外科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 以小脑梗塞起病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徐铭玮;罗本燕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以小脑梗塞起病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1资料患者,男,71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左耳耳鸣、恶心呕吐、视物不清1周.有高血压、糖尿病5年,无心脏病史.体检:BP 146/80 mmHg,神清,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眼震(+),伸舌右偏,余颅神经未见异常.

  • 貌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发性肥厚性脑膜炎1例报告

    作者:黄晓芸;曾进胜;罗柏宁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IHCP)是病因不明的以硬脑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部分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并发[1].本病极为罕见,国内外至今仅有少数个例报告,且多缺乏影像学相应的病理学资料.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颅神经受损或共济失调,貌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未见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 椎管内黑色素瘤1例报告

    作者:黄琦;石尚金;彭凯润;虞容豪

    1资料患者,男,20岁,于2000年12月27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40d,外院头颅CT检查Ⅲ脑室及双侧脑室稍扩大,拟"脑积水"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检查:除眼底视盘欠清外,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感觉障碍,病理征(-).

  • 病毒性脑炎后反复腰穿导致脊髓蛛网膜炎1例报告

    作者:范玉华;曾进胜

    1资料患儿,男,4岁,于预防接种后第1天出现低热,言语减少,但回答问题仍准确,且行走吃饭无异常.接种后第2天出现行走不稳,言语进一步减少;第3天出现左侧上、下肢抽动,双眼上翻凝视、口吐白沫,呼之不应,持续约5 min,自行缓解.曾在外院行头颅MR和4次脑脊液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脱水、抗病毒、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20余天,体温降至正常,但仍不语,四肢活动不灵,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内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意识清,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颅神经未发现阳性体征.四肢肌肉无明显萎缩,右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上下肢肌力均为3级;深浅感觉未发现明显异常(存在局部不规则的浅感觉障碍);右侧腹壁反射减弱,左侧正常,双侧提睾反射存在,右上肢腱反射消失,右下肢腱反射降低,左侧上下肢腱反射均减弱.双侧Babinski sign(+),Chaddock sign(+);Pussepsign(+),颈稍抵抗,Kemig sgn(+),Brudzinski sign(+).

  • 姐妹同患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癎2例

    作者:黄艮彬;张志坚;林红;谢卉

    1资料例1:女,11岁,反复发作四肢抽搐、意识不清2年入院,患者2年前始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小便失禁.同时常出现四肢、面部肌肉阵挛,数秒钟后即缓解,无意识丧失,受刺激后发生较为频繁.在外院予"抗癫 "治疗效果欠佳而就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智能明显下降,现已退学.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发育较差,智能差,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双手有意向性震颤,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对称,双侧Hoffmann sign(+),双侧踝阵挛阳性,Babinskisign(-),脑膜刺激征阴性,小脑征及感觉检查欠合作.头颅MR示:轻度脑萎缩改变.肌电图示:部分肌肉出现阵发性等幅肌阵挛波.EEG示:各导联可见大量阵发性高至极高波幅棘慢、尖慢综合波,右侧及左大脑前半球偏胜.诊断为进行性肌阵挛性癫 (progressive myoclonic epilepsy,PME).入院后经应用"得理多、德巴金"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癫发作次数减少,予以带药出院.

  • 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报告

    作者:曹红梅;杨华;郭峰

    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60岁.5天前晨起后突感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拖步,右手持物困难,伴言语含糊欠流利.当时测血压为24/13.3kPa(即180/100 mmHg),无意识丧失,无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自服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16/10.7 kPa(即120/80 mmHg),症状无缓解.发病第5天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约13 mL,右侧约7 mL.遂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血液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入院时体检:血压17.3/12 kPa(即130/90 mmHg),神志清,不全运动性失语,右利手.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余颅神经(-).颈软,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V-级,右下肢Ⅳ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活跃.右侧Babinski sign(±),左侧(-).双侧反射均未引出.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左侧正常.入院后检查: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血压均正常.入院后第4周行头颅MRA检查未见异常.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4例

    作者:陈晞

    朱建堃报道例1:女,43岁,因头痛月余伴左眼睑下垂20余天入院.检查:神经系统除左第Ⅲ对颅神经受损外,余未见特殊,DSA检查发现左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伴左颞顶脑血管畸形,经左翼点人路夹闭动脉瘤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左动眼神经麻痹已恢复正常,左颞顶AVM2.2cm×2.3cm,经γ-刀治疗,中心剂量23 Gy,周边剂量13 Gy,随访两年半复查MRA见AVM完全闭塞.

  • 颞叶癫痫3例

    作者:樊文峰;程凯;赵举德

    例1,女性,57岁.7年来发作性心慌、脸出汗、手脚冷,历时2分钟即过,半月~1个月1次,发作后嗜睡.颅神经检查无异常,眼底检查无异常,CT检查:头颅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基本波动为9~10 Hz α节律,伴20~25 Hz低幅β波动及5~7Hz θ波动,双颞底一过性出现棘波.脑电图诊断:双颞底轻度异常(颞叶癫痫).例2,男性,34岁.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易婷玉;吴宗忠;吴燕敏;詹阿来;陈跃鸿;张梅芳;陈文伙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MRI特点、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漳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确诊的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MRI特点。 结果临床可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肢体无力、智能改变,可类似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较经常累及;MRI检查示5例出现脊髓损害:病变部位以颈胸髓为主,颈髓2例,胸髓2例,1例同时累及颈髓和胸髓,病灶可大片状、散在斑片状,可轻度、明显强化或不强化,5例出现颅内损害:病变部位可见于延髓背外侧、丘脑、海马、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旁、侧脑室旁,可表现为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多发小缺血灶,可类似韦尼克脑病,l例出现颈动脉夹层,7例使用了激素后病情有一定改善。 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胡兴荣;李顺振;邓民强;陈华东;邱妮妮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及3D-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41例,术前行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 序列扫描,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及其3D-FIESTA和3D-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颅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颅神经和责任血管,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在3D-TOF-SPGR图像上,脑脊液为低信号,脑实质和颅神经为等信号,血管为高信号;3D-FIESTA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4例(82.9%),3D-TOF-SPGR序列扫描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35例(85.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2).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3D-FIESTA结合3D-TOF-SPGR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瑜;杨凌;郑茁;马礼钦;林培成;潘建基;林色南;潘才住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g静脉滴注.持续10 d后逐渐减量;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ì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8 d;高压氧治疗10次;乙酰谷酰胺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8d.对照组25例给予维乐生2片,每天3次,连用45 d;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连用4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未行化疗以及损伤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者疗效好,与行化疗和持续时间越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牛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应用能较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症状,其疗效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配合化疗有关,对早期损伤者建议积极治疗.

  • 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于巧莲;彭志强;黄美贤;徐达传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解剖学特点,为颈静脉球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乳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颈静脉球部位,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部位的结构特点及神经走行关系;在5具干颅骨标本上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的骨性标志。 结果 颈静脉孔内口、颞骨颈静脉突、枕骨颈静脉突、硬脑膜及经该部位穿行的Ⅸ、Ⅹ、Ⅺ颅神经共同构成了颈静脉球内侧壁;在颈静脉球内侧壁自前上往后下做一弧形斜线,斜线的前下位置为神经部,为神经纤维束穿行部位;后上部位为静脉部位,颈静脉球壁与颞骨岩部及硬脑膜紧贴;舌咽神经走行在前上位置,多数有岩下窦的开口将之与迷走神经分隔,中间有条索状的纤维组织分隔。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颈静脉球内侧壁走行关系密切,本组有26侧(86.67%)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有硬脑膜间隔,4侧(13.33%)硬脑膜间隔不明显。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无明显间隔穿人颈静脉球内侧壁,多数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容易区分;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走行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下方。结论颈静脉孔内口、颞骨岩部的部分骨质、枕骨的部分骨质、后组颅神经、硬脑膜及静脉壁共同组成颈静脉球的内侧壁,了解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能够对颈静脉球部位手术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手术并发症。

  • 颅神经损伤后重建

    作者:张军;周定标

    颅神经损伤后能否重建及重建后的功能恢复一直是困扰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颅神经颅内段大部分在损伤后均可手术重建,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要依据其组织学特点、损伤程度及重建的方法而不同.本文着重阐述了颅神经颅内段损伤后重建的新研究进展.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金生;刘锦宇;姜苏明;涂良携;孙希海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CICA)分支及其对穿行海绵窦颅神经的血供,为减少术中神经血供损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内ICICA分支及海绵窦内穿行颅神经的血供.结果:颈内动脉在海绵窦的主要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垂体下(供应垂体后部)、小脑幕(供应脑膜顶及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近端)及脑膜背动脉(供应上斜坡的脑膜及展神经岩斜段))和外下干(上支(供应海绵窦顶、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近端)、前支(供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的海绵窦段远端)及后支(参与三叉神经节血供)).结论:ICICA主要供应海绵窦穿行颅神经的动脉为外下干和脑膜垂体干发出的小脑幕及脑膜背动脉.

  • 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锦峰;姜苏明

    海绵窦(CS)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解剖结构复杂.硬脑膜的脑膜层、骨膜层及垂体被膜均参与了围成.CS引流范围大,回流途径多,联系颅内外静脉,交通广泛,经海绵间窦两侧彼此连通.外侧壁又有密集的神经穿行,内有颈内动脉经过并将其分割为大小不等、出现率不同的6组静脉间隙.各壁由于神经的穿过或静脉的注入而变得薄弱,使得外部病变易向内侵犯,同时复杂的神经、血管及脑膜关系使这一区域的手术治疗变得极为困难.

  • 成人胼胝体缺如1例

    作者:谭帅;杨世亮;黄欣怡;洪华

    患者,男,19岁,以突发头痛10余天于201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晚上入睡前突发头痛,呈渐进性,位置主要集中于额顶部,呈搏动样并持续,不能自行缓解,夜间无法正常入睡,第2天晨起头晕,无天旋地转、地震感,视物无模糊、重影、黑矇,听力无改变,与体位改变无关,数小时后头晕可自行缓解,但头痛仍无明显改变,有恶心,无呕吐。患者入院以来,头痛较前稍缓解,疼痛位置、性质同前,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等其他不适,患者精神、胃纳、睡眠一般,二便正常。体格检查:高级神经功能:对答切题,反应稍迟缓;颅神经检查:两侧眼球外展稍受限,咽后壁感觉反射减弱,两侧咽反射、腭反射反射减弱,四肢肌张力升高,四肢肌力5级;生理反射:左侧肱二头肌、膝腱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颈抵抗,颏胸距3横指。

  • Mollaret脑膜炎1例

    作者:尚进;肖峰;蒋苏莉;徐长松

    患者,女,18岁,因头痛、发热3 d于2006年11月3日入院.人院体查:体温:39.8℃,脉搏82次/min,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等称减低,未引出病理征,颈强3横指,克氏征、布氏征(+).

  • Arnold-Chiari畸形2例

    作者:李建明;伍能生

    例1.女,35岁.以反复发作性头痛10年,加剧1年余为主诉就诊.疼痛以后枕部胀痛为主,无明显规律性,但打喷嚏或用力排便疼痛加剧,无伴呕吐、四肢无力、麻木及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颅神经征阴性,颈软,四肢肌张力略减低,腱反射活跃,肌力均为Ⅴ级,病理征阴性.左上肢针刺觉略减退.共济运动正常.头颅CT正常.头颅MRI示:Arnold-Chiari畸形.

614 条记录 24/31 页 « 12...21222324252627...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