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4个月~30岁,其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18例;法洛四联症55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大动脉转位3例;肺动脉狭窄1例;共同动脉干1例,术中全部使用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观察近中期临床结果,如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使用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肺动脉流速,肺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8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9%,术后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肺部渗出,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共随访46例,随访率62%.随访时间3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死亡.9例(19%)病例出现肺动脉流速增高>3m/s,其中3例接受再次手术,3例(6%)出现肺动脉瓣大量返流.结论:牛颈静脉是合适的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有一定的远期狭窄率.本组病例随访率较低,样本量偏小,分布偏倚较大,还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
应用牛颈静脉矫治右室双出口术后左上腔静脉异位引流至左房1例
病儿 女,16岁.13年前因"单心房、室缺、右室双出口、永存左上腔、肺动脉高压"在我院行矫治术,术后出现发绀,超声示左上腔静脉入左房,当时未再手术.查体:心前区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左上腔静脉引入左房.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单心房,右室双出口矫治术后,左上腔入左房.
-
带瓣牛颈静脉作为右室肺动脉连接管道的研究
许多心脏疾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等以及主动脉病变行Ross手术者,均需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常用的材料有自体心包、异种材料、同种异体主动脉带瓣管道、人工材料如Gore-tex片、人工合成的带瓣管道.这些材料均存在局限性,Gore-tex片一般不能重建瓣膜结构;自体心包构造带瓣的结构,效果不理想[1];由于右心系统压力低,血流速度慢,人工瓣膜特别是机械瓣置入之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多,目前很少使用[2-4].
-
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的内皮化研究
目的 探讨在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上进行内皮细胞再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DCs)诱导分化为内皮种子细胞后种植在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上,分为动态培养和静态培养2组.培养7 d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静态培养的血管支架表面形成连续的单细胞层.动态培养后血管支架表面的细胞仍有50%残留,沿流场方向排列.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内皮种子细胞在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上可以黏附生长.
-
带瓣牛颈静脉片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自行制备的带瓣牛颈静脉片(BJVCP)重建小儿法洛四联症(TOF)右室流出道,并与同期自体心包跨瓣环加宽病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带瓣牛颈静脉补片在法洛四联症手术中跨瓣环疏通右室流出道的中远期随访
目的 比较采用带瓣牛颈静脉血管片与采用自体心包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法洛四联症后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方法 将2005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126例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自体心包组,B组(60例)牛颈静脉组.分别于术后3年、5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肺动脉瓣返流面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Ⅰ~Ⅱ级,两组患者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瓣牛颈静脉血管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法洛四联症后肺动脉瓣返流面积较采用自体心包片中远期随访期间明显减少.
-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抗钙化研究进展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管道钙化、衰败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抗钙化处理方法有去细胞、染料介导光氧化、环氧化合物、组织工程等,但单一方法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种方法联合处理将是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
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观察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 应用戊二醛固定(A组)和戊二醛固定、2,3-丁二醇改性处理(B组)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重建术后3个月16头猪均存活,A组跨瓣压差、牛颈静脉反流量及远端吻合口压差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重建右室流道材料,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
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对牛颈静脉血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宁酸固定后续处理对改善丹宁酸交联牛颈静脉贮存液稳定性,和对血管热稳定性、抗钙化能力、生物力学性能及纤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新鲜牛颈静脉分别经戊二醛固定(戊二醛组)、丹宁酸交联(丹宁酸组)及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实验组),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测定钙含量、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所有指标均优于戊二醛组(P<0.05);与丹宁酸组比较,实验组的贮存液颜色不再变化,热皱缩温度有所降低,21 d钙含量略升、60 d钙含量略低(P<0.01),两组材料力学强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均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 丹宁酸交联后处理可提高贮存液的稳定性,使牛颈静脉血管的柔软性有所恢复,同时保持了血管抗钙化能力、组织强度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
-
带瓣牛颈静脉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带瓣牛颈静脉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经验和术后早期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16例患者应用带瓣牛颈静脉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与同期手术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使用自体心包组术后早期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有轻度反流.结论 带瓣牛颈静脉作为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具有易于获取、型号齐全、早期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中远期效果仍待随访观察.
-
丹宁酸改性处理对戊二醛固定牛颈静脉管道理化特性的影响
目的 评估丹宁酸改性处理对戊二醛固定牛颈静脉管道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新鲜牛颈静脉分别经戊二醛固定(对照组)和戊二醛固定/丹宁酸改性处理后(研究组),采用热收缩温度、抗蛋白酶解性能、生物力学性能及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法进行理化性质评价.结果 研究组牛颈静脉管壁的热收缩温度(P<0.01)、抗胶原纤维酶和抗弹性蛋白酶酶解性能(P<0.01)、管壁大拉伸强度(P<0.01)及断裂伸长率(P<0.05)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管壁示红外线峰值偏移.结论 丹宁酸改性处理可显著改善戊二醛固定牛颈静脉管道的理化性质.
-
应用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定,并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重建生物血管12根,其中牛颈静脉7根,自体心包缝制管道5根,一例同时应用了牛颈静脉与自体心包管道.手术前中心静脉压偏高[(26.2±2.8)cmH2O,n=11],手术重建上腔静脉后略有降低[(20.8±2.0)cmH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48小时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范围[(13.5+1.9)cmH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后致呼吸衰竭,5周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度过围手术期.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死于原发肿瘤复发,一例术后一年发现有脊柱转移,目前带瘤生存,余7例病人目前无复发迹象.结论: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上腔静脉重建替换材料.
-
环氧交联结合肝素改性对牛颈静脉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氧交联结合肝素包被对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血管支架-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抗凝血性能.方法:采用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技术将肝素结合于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通过体外凝血时间检测及循血流下观察肝素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长期通畅性和血栓形成情况,以评价血液相容性.结果:肝素结合到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膜表面后.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重建犬右室流出道后10个月,牛静脉带瓣管道保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过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将肝素结合其内膜面后具有良好而持久的抗凝血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光交联剂SANPAH在处理后的牛颈静脉血管表面接枝生物短肽RGD
目的:通过不同摩尔浓度、摩尔比的光交联剂SANPAH和RGD接枝于经过去细胞和光氧化后的牛颈静脉(BJVC)表面的初步研究,以明确接枝RGD的效果和佳浓度.方法:分别取4个不同浓度的SANPAH和RGD进行3个摩尔比的反应,经过紫外线照射光化学接枝后,各组血管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看不同浓度下和摩尔比反应、结合的荧光效果,从而初步推断出佳的反应和结合浓度.结果:应用光交联剂后,血管内膜面有一层较强的荧光,随着RGD和SANPAH的浓度的升高,荧光整体上是越来越强,但是二者的浓度高于0.6mM时,荧光差别不是很明显;当二者的反应摩尔比为1∶1时,荧光强.结论:光交联剂SANPAH能够把RGD接枝到BJVC上,佳的RGD和SANPAH反应及接枝的浓度是0.6mM,佳的摩尔比是1∶1.
-
去细胞牛颈静脉构建组织工程右心带瓣管道生物相容性实验
目的:检测去细胞处理牛颈静脉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去细胞处理牛颈静脉,与新鲜牛颈静脉分别于兔皮下包埋,术后2,4,12周取材,HE染色;进行血浆蛋白吸附和血小板粘附实验,检测血液相容性.结果:包埋早期有炎性细胞浸润,后期炎性细胞消失,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去细胞牛颈静脉与新鲜牛颈静脉血浆蛋白吸附和血小板粘附无显著差异.结论:去细胞牛颈静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用牛颈静脉制备婴儿右心流出道修复材料及活体研究的初步报告
目的证明牛颈静脉可作为制备婴儿右心流出道的修复材料.方法分别用4%的EX-313与0.5%的戊二醛处理牛颈静脉带瓣胶元管道,所获材料进行外观、瓣膜功能、扫描电镜与光镜检查,及生物力学的测试并进行犬肺动脉成型与重建的活体观察.所获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证明EX-313及内壁肝素化处理后的材料较单纯戊二醛处理者的质地更接近天然血管,结构间充满空隙,抗张强度与戊二醛处理者相当;抗钙化与抗栓方面明显优于戊二醛处理者.结论经亲水性交联剂EX-313处理的牛颈静脉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婴儿用右心流出道修复材料.
-
生物材料-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化学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醇类改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抗钙化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分别用乙醇和丁二醇保存60d,植入大白鼠背部皮下90d取出试片,管壁和瓣膜分别做光镜、电镜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两组试片组织结构保存基本完好;两组管壁平均钙含量为:乙醇(172.79±61.38)μg/mg,丁二醇(180.67±29.17)μg/mg(P<0.05);瓣膜钙含量为:乙醇(2.13±0.85)μg/mg,丁二醇(1.73±1.20)μg/mg(P<0.05);每组内管壁钙含量比瓣膜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两种醇类均可做为牛颈静脉生物组织材料的一种的改性试剂;牛颈静脉材料的钙化过程与组织材料的致密度有关.
-
丁二醇改性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室流出道
戊二醛固定的生物材料存在易钙化,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及耐久性差等缺点,我们用2,3-丁二醇对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改性处理,将其连接于犬的右室-肺动脉间进行长期观察,旨在评价这种改性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肝素铁复合物纳米修饰提高异种移植血管的血液相容性
目的:采用肝素铁复合物纳米修饰去细胞异种血管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二羟基铁和肝素交替固定在去细胞牛颈静脉(DC-BJV)表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层肝素铁复合物(H1CMs)抗凝表面,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检测其表面微结构、拉力器检测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抗凝血活性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其血液相容性.结果:每组装一次,约有(808±86) μg/cm2肝素固定在BJV表面;SEM图片显示HICMs是均匀地包裹在胶原纤维表面并形成纳米膜;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提示肝素主要结合在DC-BJV的表层;拉力试验提示实验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经过1d及1,2,3,4,6,8周的洗脱,肝素的释放量分别为(281 ±43),(422±60),(729±81),(1053±116),(1317±157),(1618±187),(1945±-228) μg/cm2;抗凝血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高于正常值范围;血小板黏附试验显示每10000μm2 HICMs层层自组装修饰的牛颈静脉(LBL-BJV)和DC-BJV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4和48±16.结论:HICMs牢固地结合在DC-BJV表层,形成纳米厚度的抗凝表面,并长时间地缓慢释放肝素.HICMs纳米修饰能够提高去细胞异种血管的血液相容性.
-
去细胞光氧化处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评价去细胞结合光氧化技术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组织相容性及组织稳定性.方法:取新鲜牛颈静脉20根, 每根裁出4个带瓣血管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染料介导光氧化(DMP)、戊二醛(GA)、去细胞(DC)及去细胞结合光氧化(DC+DMP)4种技术处理.通过组织蛋白提取实验观察BJVC去细胞后光氧化交联的时效性;建立大鼠皮下包埋模型,两月后获取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及电镜观察,比较4组试片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DMP交联的BJVC有明显的时效性,处理48 h后交联程度至大;与其他组比较,大鼠皮下包埋后去细胞结合光氧化组试片柔韧性好,纤维结构较完整,有轻度降解现象,细胞生长良好.结论: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的BJVC组织相容性好,适于细胞浸润生长,组织稳定性较好,降解速率可通过DMP处理时间调节,是一种较理想的可降解带瓣血管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