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半固定剂量法131I治疗格雷夫斯病的随访研究

    作者:刘炯;高海燕;张宝牛

    131I是目前治疗格雷夫斯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剂量方法主要有3种:固定剂量法、半固定剂量法和计算剂量法.传统的半固定剂量是采用≤30 g甲状腺给予131I 5 mCi,30~50 g甲状腺给予 131I10 mCi,≥50 g给予 131I 15 mCi,因为这样的剂量甲状腺功能减退率较高,所以国内一般较少使用.

  • 格雷夫斯病131碘治疗后Th1 Th2 Th17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作者:李丽娟;张少然;郝慧琴;郭慧芳

    目的 研究格雷夫斯病131碘治疗后Th1,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进行131碘治疗的格雷夫斯病患者30例,选择同期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测定健康对照组、格雷夫斯病患者131碘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外周血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含量.结果 ①131碘治疗4个月后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降低(P<0.05),促甲状腺素(TSH)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滴度显著减低(P<0.05).②131碘治疗4个月后患者Th1及Th17细胞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Th2及Treg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131碘治疗后患者Th1,Th17减低,Th1/Th2及Th17/Treg趋向平衡.

  • 131碘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下的格雷夫斯病的综合评价

    作者:陈丹云;陈棠华

    目的对131碘和抗甲状腺药物的(ATD)治疗甲状腺肿大Ⅱ度(40 g)以下的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病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为0分,好转为1分,无效为2分,治疗后出现突眼、甲亢性心脏病、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低为2分,治疗后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为1分,永久性甲低减2分,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后复发为2分.将各项得分和总分进行比较.结果131碘治疗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下的Graves病302例总得分390分,平均得分1.29分,ATD组236例总得分517分,平均得分2.19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31碘疗效优于ATD;发生突眼和对突眼改善的疗效两者无差别;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高于ATD,而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明显低于ATD治疗;131碘治疗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下的Graves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肝功能受损、白细胞降低等问题少于ATD.结论131碘治疗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下的Graves病的综合疗效优于ATD.

  • 格雷夫斯眼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丽娟;陆凤先

    格雷夫斯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病,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密切相关.分为炎症活动期和静止期,早期活动期是以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激活和水肿为特征的进行性发展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晚期静止期则表现为纤维化.

  • 放射性131I与他巴唑常规疗程治疗格雷夫斯病的医疗费用评价

    作者:王宾芳;杜俊芳;牛青英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所致,其病情起伏可绵延多年[1].国内临床医生习惯采用他巴唑中程甚至更长疗程的治疗,以期达到更高疗效或缓解率,但对花钱少、疗效高的放射性131I治疗方法却较少使用.本研究通过用他巴唑常规治疗2年以上无效或停药后复发与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的费用及效果分析,为本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131Ⅰ治疗Graves病320例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耿建;陈勇;计学理;刘建国

    目的:探讨Graves病131Ⅰ治疗320例疗效影响因素.方法:Graves病患者320例,根据预测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病程、停ATD时间、甲状腺高吸碘率、有效半衰期、TT4、TT3、FT4、STSH、TgAb、TmAb、Tg、甲状腺质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Ⅰ计量、甲状腺质地、有无突眼、分别量化各项指标值.疗效按甲低、治愈、未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31Ⅰ治疗12个月出现甲低者19.71%,治愈(治疗后正常+甲低)者90.03%,未愈者10.00%.年龄、甲状腺高吸碘率、有效半衰期、甲状腺质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Ⅰ计量对131Ⅰ治疗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高吸碘率低伴有效半衰期长、甲状腺质量较小、年龄较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Ⅰ计量应偏小,否则131Ⅰ计量应偏大.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检测分析

    作者:徐文华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约5%的成年人患有各种甲状腺疾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格雷夫斯病、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约占甲状腺疾病的35%~65%[1]。本研究对165例AIT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 PO )的浓度,探讨其对上述疾病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格雷夫斯病患者糖代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薇;袁申元;叶志明

    目的了解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格雷夫斯病患者65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格雷夫斯病组除空腹外其余各点血糖值明显增高(P<0.001),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0.0027),总血清胰岛素/总血糖(∑IRI/∑BG)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格雷夫斯病组明显增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格雷夫斯病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 他巴唑致严重粒细胞缺乏并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一例

    作者:王亮;张妍;刘振平;王波;张丽荣

    患者女,23岁,因心悸、怕热多汗、多食、消瘦1个月来我院就诊.之前在于外院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化验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明显升高,促甲状腺素(TSH)降低,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诊断为格雷夫斯病.

  • Grase病131I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方文珠;罗章伟

    目的:检测Grase病(GD)131I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GD患者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结果:GD患者TNF-α、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131I治疗后TNF-α、IL-6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IL-6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IL-6的异常与GD的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雷夫斯病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党兴全;李清贤

    格雷夫斯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甲亢的80%-85%.典型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有甲亢、突眼、胫前黏液水肿三联征.但多数患者仅具备三联征中的一项或两项,而以甲状腺的高代谢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为突出.故突眼、胫前黏液水肿常被视为并发症.本病治愈后复发率很高,应重视回访[1].

  • 格雷夫斯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城;斯琴

    目的:研究经131I治疗后的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病人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0例GD病人给予131I治疗,分析治疗后甲减与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甲状腺质量、甲状腺高摄131I率、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131I剂量及131I总剂量、TGA、TMA的关系.结果:甲减组与非甲减组年龄、性别、病程、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取131I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的治疗前甲状腺质量、甲状腺高摄131I率及131I总剂量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31I治疗GD病人甲减的发生与治疗前甲状腺质量、甲状腺高摄131I率及131I总剂量、TGA、TMA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程、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剂量无关.

  • 细胞因子对Graves眼病患者体外培养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甲状腺素受体表达和脂肪合成的干预

    作者:严宇清;何剑峰;李凯军

    背景:研究证明,促甲状腺素受体是甲状腺和眼眶组织的共享抗原,细胞因子在Graves眼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细胞因子与促甲状腺素受体在Graves眼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验证细胞因子对Graves眼病患者体外培养的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甲状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3-09/2004-03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Graves眼病患者球后脂肪组织来源于行眼眶减压手术8例严重Graves眼病患者;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4,6,10和人重组干扰素γ购自PEOROTECHEC公司.方法:对8例患者的眼眶脂肪细胞进行分化培养和分组处理.实验组:分别加入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干扰素γ等细胞凶子刺激,12 d收集细胞;未处理组: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对照组:作原代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促甲状腺素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促甲状腺素刺激后细胞内cAMP的含量;油红染色提取法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处理组的目的条带均强于未处理组和干扰素γ组.②白细胞介素6组对促甲状腺素刺激后cAMP的产量高,是对照组的2倍,白细胞介素2、向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处理组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干扰素γ处理组对促甲状腺素刺激后cAMP的产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索4、向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可促进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甲状腺素受体的表达和增加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干扰素γ可抑制促甲状腺素受体的表达和降低脂肪含量.

  • 外周血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Graves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盈;徐海霞

    目的:Graves病被认为是一种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白细胞由血液至炎症部位的趋化及免疫介导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探讨细胞间黏附因子1与Graves病的相关性.方法:①对象:为202例中国北方汉族人,其中2004-02/12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初诊未治疗Graves病患者139例,同期体检健康成人63人.②分组:按Graves病发病年龄分为早发Graves病组(发病年龄<40岁)78例和晚发Graves病组(发病年龄≥40岁)61例;健康对照组63例.所有受试者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正常对照组与Graves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③方法及评估: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raves病组游离T3,游离T4,超敏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早发Graves病组和晚发Graves病组的游离T3,游离T4,超敏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Graves病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晚发Graves病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水平高于早发Graves病组(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增高;且晚发患者更明显.

  • Graves病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翼伟;章斌;王栋梁;董慎安

    目的通过骨密度测定以及骨代谢指标检测技术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特征,探讨 Graves病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 96例 Graves病患者和 3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 FT3、 FT4、 TSH浓度、血清骨钙素 (BGP)、血钙、血磷、尿羟脯胺酸 (HOP)浓度和骨密度 (BMD).结果 Graves病患者组血清 FT3、 FT4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血清 BGP、尿 HOP浓度与血清 FT3浓度呈正相关 (r=0.35,P< 0.05; r=0.34,P< 0.05),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01);血钙、血磷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患者组 L2~ 4、股骨颈、 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患者骨量丢失发生率为 41% (39/96).结论 Graves病可导致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并发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应早发现及时治疗.

  • CT在Graves病眼眶改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新文;吕红彬;兰永树;唐光才;李春志

    目的:研究Graves病(GD)眼眶改变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检查在GD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GD患者的136只眼眶进行CT扫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患者常表现为眼外肌增粗,其眼外肌大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内直肌常受累(67.6%),其次为下直肌(58.8%)、上直肌(45.6%),后是外直肌(30.9%).在136只眼眶中发现眼球突出118只眼,其中Ⅰ度突眼97只眼,Ⅱ度突眼21只眼,突眼发现率86.8%(临床上突眼诊断率66.9%).GD患者还存在眼外肌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结论:眼眶CT扫描可作为GD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指导Graves眼病(GO)的诊断和治疗.

  • 放射受体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田金玲;陈飞;韩云峰;董庆建;赵明;陈璟

    目的:探讨锝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99mTc-O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评价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择核医学科门诊因甲状腺疾病就诊以眼部不适为主诉(流泪、畏光、眼痛、视力改变、眼睑挛缩、突眼等)的患者19例,共38只眼睛,以EUGOGO推荐的诊断标准将就诊患者共38只眼睛分为TAO组(30只)、非TAO组(8只).其中TAO组按疾病活动度分为活动组(24只)、非活动组(6只);按严重度分为轻度组(11只)、中~重度组(19只).另招募健康志愿者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10只).对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头部99mTc-OCT SPECT显像,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受检者眼部高放射性计数与枕部头皮低放射性计数比值(T/B)作为每只眼睛的99mTc-OCT摄取值,并行ROC曲线法分析.结果:非TAO组与健康对照组T/B有显著性差异(t=2.76,P=0.014);TAO组与健康对照组T/B有极显著性差异(t=5.86,P<0.001)TAO)组和非TAO组T/B亦有极显著性差异(t=2.78,P=0.009),且TAO活动组和非活动组T/B有显著性差异(t=2.59,P=0.015).ROC法曲线下面积TAO组和非TAO组为0.821、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为0.854,获得适界点的T/B比值分别为1.637及1.674;以此为界值,确诊TAO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87.5%、准确率84.2%;鉴别TAO活动期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83.3%、准确率86.7%.结论:99mTc-OCT SPECT显像结合半定量分析能较准确地确诊TAO及鉴别TAO活动期,有益于指导TAO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Graves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美丽;刘新;安玉红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Graves病(GD)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临床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45例GD患者及40例正常者双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比较两组参数.分别根据甲状腺肿大程度、甲亢病情严重程度对GD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弹性参数的变化.记录GD患者的病程,分析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GD患者颈总动脉的Ep、β高于正常对照者,AC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变与甲状腺肿大程度及甲亢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性,但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结论:G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应在病程早期积极治疗;ET技术简便、无创,可以作为评价G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技术.

  • Graves病131I治疗后甲状腺重量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崔邦平;代文莉;胡涛;胡伟;郭祖高;严凯;汪飞

    131I治疗Graves病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具有方便、廉价、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病情改善,对生活质量、美容的需求也增高.特别是对于年轻妇女的甲亢治疗,除了甲状腺功能改善,如何使肿大甲状腺体积缩小也是患者和医生都关注的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如何确定合适剂量减少甲低发生为主,而较少对甲状腺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

  • 生长抑素受体SPECT/CT融合成像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评价

    作者:郑泓明;陈英敏;方凤宁

    目前普遍认为细胞免疫是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主要发病机制,以炎症、水肿和继发的眼眶组织的纤维化为特征.在疾病进程中,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亲水的葡萄糖胺聚糖导致局部水肿.眼外肌和眼眶连接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特别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炎症[1].研究证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化的肌组织都可以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亚型.

502 条记录 10/26 页 « 12...7891011121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