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及佳停用时机分析
脑卒中具有急性发作、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高危疾病之一[1]。对于急性脑卒中来说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溶栓以再通闭塞血管,阿替普酶作为惟一被批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能快速再通血管,控制病情。但临床实践发现阿替普酶溶栓后仍有14%~34%患者血管再闭塞,这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为此较多学者认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早期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干预也许会减少血管再堵塞发生。阿司匹林为脑卒中二级预防重要药物,但阿司匹林长时间使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2],为此关于阿替普酶溶栓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干预佳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多建议溶栓后24 h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为了进一步分析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影响,笔者设计单纯阿替普酶溶栓与阿替普酶溶栓后90 min内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方案,现报告如下。
-
慢性脑卒中的血压控制
降压治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脑卒中降压治疗及控制危险因素以减少再次卒中的发生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脑卒中后致残率很高,反复发生卒中则可加速卒中后的死亡.因此,脑卒中后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防止再卒中的发生极为重要.
-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3例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一般措施及安慰剂治疗,抗凝组加用华法林,抗血小板组加用阿司匹林.分别在发病后1.3、6个月时比较各组卒中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1、3、6月时卒中复发率为21.57%,29.42%,37.2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分别为3.92%、9.80%、13.73和5.88%、11.77%、19.6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复发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须及早进行二级预防,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
-
降压治疗与脑卒中二级预防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控制过高的血压水平在预防首发脑卒中的意义等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研究,而高血压与脑卒中复发的研究、各种降压药物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作用的研究远不及一级预防研究充分.
-
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降压药治疗: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孰优孰劣?
降压治疗是脑卒中一级预防有效的手段,明显优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等药物的治疗,对二级预防也具有肯定的效果,但不同降压药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
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价值
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潘生丁)合用,优于阿司匹林单用,优于口服抗凝药.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TXA2)合成下降,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血循环中血小板黏附在异常或损伤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并释放二磷酸腺苷(ADP),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更致密的聚集(第二相聚集),形成牢固而不能解聚的团块(血栓).阿司匹林对环氧酶抑制作用可影响血管壁合成前列环素(PGI2),当大剂量时,因其专一性不强,故TXA2和PGI2均可减少,而后者是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尚不够理想,且阿司匹林只抑制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第一相聚集.潘生丁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且可增加内源性PGI2.
-
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现状
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构成的脑血管突发事件.在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居第一位;在世界范围,脑血管病死亡率于各种疾病中排列第二,致残率居于首位.多数研究证明,缺血性卒中完全可以通过有效干预,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因此,作者就国内外急性缺血性卒中预防的现状综述如下.
-
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降压药物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城市29家医院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调查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通过连续收集诊断明确的IS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出院降压药物应用及医院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3月1~31日期间,29家Ⅱ级或Ⅲ级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IS患者,893例合并高血压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率73.35%,处方一种降压药比例为41.99%.应用的降压药物中,比例高的是钙离子拮抗剂(54 54%).多因素分析后显示心房颤动[比值比(odds ratio,0R) 0.3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22~0.68,P=0.0009]、心功能不全病史(0R 0.32,95%CI 0.15~0.65;P=0.0017)与应用降压药物有关,而未成立卒中单元(0R 1.98;95%CI 1.42~2.75;P<0.0001)及神经内科病床<70张(OR 1.57:95%CI 1.12~2.19,P=00080)与未应用降压药物有关.结论 中国城市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用卒相对不足,应加以改进提高,并合理规范应用.
-
AHA/ASA关于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推荐的更新
在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患者卒中预防推荐[1]发表以后,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著述委员会对近的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些新资料做简要回顾、更新某些推荐意见并说明进行这些修改的理由.在2个领域已发表了一些新的重要临床试验结果:(1)在非心源性栓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具体抗血小板药的应用;(2)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卒中复发中的应用.
-
降压治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全球排第3~5位,属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并有上升趋势;脑卒中再发率较高,5年内再发率达20%,而我国则高达27%,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列世界各国之首.因此,认真研究我国脑卒中再发率高的原因,并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意义重大.
-
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包括供应颅内、外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病、心源性栓塞以及一些少见的血管病,还有约30%的患者查不到病因.而急性心肌梗死几乎全部是由于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所致.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情况下,BBB的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在卒中的急性和慢性期,都有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
2014 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发布及专家解析
2014年5月1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公布了新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新指南继续强调血压、胆固醇、体重和运动的重要性,并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新推荐。其中包括:对卒中(指南重点是建议对不明原因卒中患者进行长期房颤监测。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内容,或为再发卒中的重要病因)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幸存者筛查糖尿病和肥胖(认识到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和前驱糖尿病是卒中的病因,指南强调了营养和生活方式)。对睡眠呼吸暂停(应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进行筛查是合理的。进行营养评估并建议患者遵循地中海饮食是合理的。对有不明原因卒中的患者长期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郭艺芳合理应用防再发卒中风险)。
-
徐安定:卒中二级预防,如何甄别“易损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如何识别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在“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徐安定教授介绍了他的临床研究经验。
徐安定教授指出,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死亡原因前10位的数据显示:过去12年中,心血管死亡和卒中占据前2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全人类的“头号杀手”。 -
卒中二级预防研究热点纷呈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治疗有据可依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潘旭东教授在会议上指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高血压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
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
-
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证据
卒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展,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
他汀类药物与卒中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调脂药,其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被肯定.在我国,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冠心病,脑血管病较高的致残率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
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房颤的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和脑卒中是紧密相联的两种疾病.研究表明,20%的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房颤是脑卒中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一生中有35%的机会发生脑卒中事件,而发生过脑卒中的房颤患者,再次卒中的年发生率高达12%.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
-
ACEI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脑血管病(卒中)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
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至少已完成448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28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较完整,总数超过20万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对此,国内外众多的临床治疗指南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