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Ⅳ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肢体平衡

    作者:何文野;陈云苏;张先龙

    [目的] 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由于髋关节的脱位存在肢体短缩问题,全髋关节置换术恢复患者的肢体等长十分困难,本文探究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 Ⅳ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平衡技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1月,39例(41髋)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为关节疼痛严重,活动受限明显,影响生活及工作.其中女36例,男3例;年龄38 ~75岁,平均54.1岁.根据脱位类型、骨盆是否倾斜、腰椎是否有侧弯将病例分为4个亚型:Ⅰ型为双侧对称脱位;Ⅱ型为一侧脱位,对侧正常,骨盆水平;Ⅲ型为一侧脱位,对侧正常,骨盆倾斜;Ⅳ型为双侧不对称脱位.这四个亚型的解剖不等长和功能不等长情况有所不同,需要制订不同的术前计划,采取不同策略平衡肢体长度.部分患者如果肢体延长超过4 cm,需要在术中行转子下截骨以防止神经牵拉损伤.对比术前、术后肢体长度以判断肢体不等长改善情况,对比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以评估疼痛和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采用SF-12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以评估患者生存满意度.术前、术后肢体不等长及Harris评分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肢体平衡效果.[结果] 39例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ⅢB型9例,Ⅳ型4例,随访21 ~51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20个月的平均患侧下肢长度为(83.3±3.0)cm,平均对侧下肢长度为(84.5±3.2)cm,肢体长度差异为(-1.2±0.9)cm(-4 ~0cm),较术前的(-5.1±1.6)cm(-7 ~0 cm)有明显改善(P<0.01);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3±7.4)分(19 ~53分),上升至(88.4±8.1)分(67 ~96分)(P<0.01);术后SF-12评分:生理总评分PCS为52.3 (37.8~52.5),心理总评分MCS为55.1 (45.3~57.7),虽然术前未进行SF-12评分,但与其他文献中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前SF-12评分相比,有较大提高.13髋术中进行了转子下截骨,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随访期内无1例发生假体松动、术后感染、术中术后髋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需要对不同类型的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评估、分类,要做到个体化分析,根据不同的分类做不同的肢体平衡计划,此项肢体平衡技术安全、有效.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术中对策

    作者:袁涛;翁文杰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的术中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2月357例全髋置换患者,男性149例,女性208例;年龄27~82岁,平均71.3岁.病因:股骨颈骨折114例,骨性关节炎172例,强直性脊柱炎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应用仰卧位,术前麻醉后摆放体位前后、术中直接触摸测量、对比双侧髂前上棘至髌骨上缘距离的方法,结合术中缝线标记、假体预安装后牵拉肢体、调节关节松紧等方法进行反复综合测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绝对差值为:95%的病例小于10 mm,4.5%在10~15 mm,0.5%大于15 mm.[结论]仰卧位下,术前、术中双下肢骨性标志的直接测量,简便、直观、科学、可靠,结合其他的辅助检测方法和手术者的实践经验,可有效的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下肢长度的放射学观察

    作者:罗殿中;程徽;何建军;张洪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tofilakidisⅡ或Ⅲ型)进行脱位侧股骨头上移距离、双侧下肢骨骼长度、小粗隆至内踝长度的测量,同时测量双侧膝关节外翻角.[结果] 28位UDDH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平均年龄29.80岁(13.4 ~66.2岁).脱位侧股骨头均上移,上移距离为4.6~60.9 mm,平均30.9 mm.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者20例,占71.43%;长延长距离为25 mm,平均延长9.4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2.小粗隆至内踝尖的距离延长者24例,占85.71%;长延长距离为29.3mm,平均延长12.1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5 mm以上者12例,占42.86%.脱位侧大于3°的膝外翻畸形12例,膝内翻1例;而非脱位侧大于3°的膝内翻畸形15例,膝外翻畸形1例;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00.[结论]本研究通过骨盆正位及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UDDH患者脱位侧股骨头均明显上移;脱位侧骨骼长度较非脱位侧延长的比例高达70%,若以小粗隆为参考标志,脱位侧延长比例高达85.71%.脱位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而非脱位侧膝内翻的发生率高.

  • Trevor病1例

    作者:蔡春泉;蔡迎;杜晓杰;王萃芳

    患者,女,6岁.因双下肢不等长,右膝关节骨性肿大4年就诊.否认创伤史,患区无红、肿、热、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下肢不等长,左60 cm,右64 cm,有跛行,双腿站立呈"K"字型.右膝内侧肿大,约3 cm×2 cm×1 cm大小,触之坚硬不活动,肤色正常,关节活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X线检查示;右股骨远端骨骺内侧肥大,内下骨骺下方可见不规则骨化结节.

  • 股骨偏心距重建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差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云可;郑稼

    目的 通过测量人工全髋关节术前与术后术侧股骨偏心距,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的程度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单侧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患者79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9例,年龄22~80岁,平均51.78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对股骨偏心距、双下肢的长度差进行测量,研究股骨偏心距的重建与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双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值与术后双下肢的长度差有明显相关性(r =0.632,P<0.05);股骨偏心距重建组的等长率与未重建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12,P<0.05);在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的患者中,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较小组与差值较大组的术后双下肢等长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避免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重建股骨偏心距,而且在重建偏心距的范围内也应尽量做到双侧股骨偏心距相等.

  • 1例重症儿麻的综合康复

    作者:曹志芳;张凤侠;王霞

    某患儿, 男, 15岁.自幼双下肢瘫痪, 不能站立、行走和跨越障碍物, 依靠双上肢柱小凳蹲地移行; 体格检查躯干肌发育不均衡, 骶棘肌、腹肌发育较差, 脊柱呈S形侧弯, 骨盆倾斜, 臀部后耸, 臀部及双下肢肌肉广泛性萎缩, 双下肢大部分肌力0级, 髋膝关节严重挛缩变形, 髋屈曲右45°, 左90°, 膝屈曲右45°, 左90°, 双下肢不等长, 右<左约2 cm, 右足呈马蹄外翻, 左高弓足、跟行; 双上肢肌力5级, 双肘代偿性肥大、前臂旋前; 腹壁、肛门括约肌和膝腱反射均不能引出, 未引出病理反射; X片显示脊柱侧弯, 骨盆倾斜, 下肢骨质发育差, 骨皮质菲薄, 诊断为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截瘫).于1998年11月施行髋膝松解术并配戴胸腰脊柱矫形衣和双下肢膝踝支具, 术后开始进行综合训练.①上肢及躯干: 重点训练肱三头肌和躯干肌的力量, 采取俯卧撑、划桨练习, 仰卧起坐、两头翘起等综合体能训练, 每日1~2 h.②髋膝关节: 采用布带牵拉、沙袋压臀、人工牵拉等方式, 每日30 min.③站立行走: 配戴下肢支具和矫形衣后, 柱双拐或扶平行杠站立, 或靠墙站立, 柱双拐行走, 每日1~2 h.④坐位: 弯腰从地上拾物, 屈踝、屈膝训练, 每日20 min.⑤上下楼梯: 每日30 min.

  •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术后康复治疗

    作者:倪国华;陈建国;李靖;赵书安

    我们于1996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181例,其中术后接受康复治疗149例.181例患者中,男99例,女82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程1~6年,平均3年;单侧20例,双侧161例;有反复多次药物臀部肌肉注射史150例,臀部外伤及脓肿史各1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2例,原因不明27例;行走或跑步时呈"外八字"步或"跳步征"159例,仅上楼梯时患髋需先外展、呈"划圈征"22例;端坐位交腿试验阳性170例;并膝屈膝屈髋试验阳性181例;屈膝屈髋位Ober 征阳性178例;髋部有弹响感及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155例;双下肢不等长、X线片示骨盆倾斜23例.

  •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志云;倪喆;邵增务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1].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2-4].

  • 特发性骨骺早闭一例

    作者:郭钧;陈仲强

    患儿:男,13岁.因右下肢短缩及跛行8个月就诊,8个月前家长发现其双下肢不等长,跛行步态,臀部不对称.

  • 先天性结肠多处狭窄1例

    作者:孙国强;曾津津;严克

    患儿: 男, 11个月.生后大便稀, 量少, 色黄, 每天4~6次.2个月后大便变稠, 每天3~4次, 每次排小指尖大小粪块, 同时腹胀, 渐加重, 有时拒乳.体检: 发育一般, 营养中等.面部不对称.心肺未见异常.腹胀, 可见肠型, 肠鸣音亢进.肛查食指不能通过.双下肢不等长.

  • 胫骨旋转成形术

    作者:应明;李光业

    对膝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行常规保留肢体的手术,多会给患儿带来双下肢不等长,而在患侧膝关节平面上有一个能主动运动的关节将使患肢功能大大优于膝上截肢者.为此,介绍一种外科治疗此类患儿的术式--胫骨旋转成形术.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巨肢症一例

    作者:宛四海;曹秀红;周翠岚;王婷;许家驹

    患儿男,7 岁.发现双下肢不等长、活动不便 5 年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患儿一般状况好,发育正常,右下肢长于左下肢约 5 cm,行走不便,右下肢周径大于左下肢,双下肢皮肤表面及弹性无异常,胸背部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棕褐色色素沉着斑(牛奶咖啡斑),同时可见大小不一的多发性皮下结节,尤以背部多见,其外祖母、母亲周身皮肤均有上述改变.

  • 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研究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韩健;郝敏;谭纪锋;孙炜

    目的:探讨应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 2011年8月选用L形测径器术中测量及均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46~ 82岁.术前常规模板X线测量及预测髋关节假体型号、位置,术后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及随访观察.结果:83例术后均获3 ~29个月随访,平均18.5月.术前肢体长度差0~5mm的患者占7.2%;差5~ 10mm的占20.5%;差10~ 15 mm的占38.6%;差15~ 20 mm的占25.3%,大于20 mm的占8.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0~5 mm的比例提高到34.9%,差5~ 10mm的比例为42.2%,差10~ 15 mm的比例为14.5%,差15 ~ 20 mm比例为6.0%,差异>20mm的比例为2.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结合术前模板测量,可有效地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 改良骨性定点测量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处理双下肢不等长的研究

    作者:马千里;吴敏瑞;郑玉云;刘晖;陈强

    目的 探讨改良骨性定点测量法(MBLM)在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中处理双下肢不等长(LLD)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采用MBLM在THA中处理LLD的36例患者资料.男17例,女19例;年龄(68.7 ± 10.1)岁,年龄范围42~78岁;依据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值(d)将患者进行分组:d≤10 mm组16例,10 mm <d≤20 mm组11例,d > 20 mm组9例.术前均用X线片确定髋臼、股骨假体型号及置入位置,用公式计算股骨头假体颈长和股骨颈截骨平面.采用MBLM于股骨头脱位前、假体试体和假体安装后测量下肢长度,对股骨假体深度和颈长进行相应调整.术后X线再次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值(d'),通过比较d与d'以及d'的分布验证MBLM在THA中判断下肢长度的效果.结果 术后d' 值(6.0 ± 3.0)mm较术前d值(11.0 ± 5.0)mm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5,P <0.001).d'≤10 mm组30例,10 mm <d'≤20 mm组6例,d' > 20 mm组0例,术后d'≤10 mm组的例数较术前增加,d'> 20 mm组的例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0,P=0.000).结论 术中采用MBLM判断下肢长度临床结果满意,能够有效减少THA术后双下肢LLD.

  • 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

    作者:曾皓;李明;刘星;刘传康;罗聪;曹豫江;瞿向阳;周海;翁刘其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因胫骨不等长致双下肢不等长的56例患者采取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疗效按肢体延长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56例患儿中优4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骨延长4~9 cm,平均延长6.45 cm,骨愈合时间12~36个月,平均18.52个月,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经随访2~8年,平均5.66年,其中1例患者因延长不合理出现骨不连;2例出现踝关节活动障碍;1例膝关节活动功能僵硬;3例出现跟腱挛缩致足呈马蹄畸形;4例合并针道感染;1例出现骨折,所有随访的患者均束发生骨髓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结论 Ilizarov技术能纠正肢体不等长及肢体弯曲畸形,结合胫骨延长术是一种治疗双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

  •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

    作者:卢阳;李明;刘星;罗聪;瞿向阳;曹豫江;周海;郑超;翁刘其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住院的采用Ilizarov技术进行骨延长治疗双下肢不等长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31例患儿术前及术后肢体长度均不服从正态分布,随访6~60个月,平均25个月,肢体短缩长度为2.2~16.0cm,术前双下肢长度差距4.4cm(3.5cm,6.5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距0.5cm(0.3cm,1.2cm),骨延长1.4~6.9cm,平均3.9cm.手术前后肢体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21例(67.74%),良7例(22.58%),中2例(6.45%),差1例(3.23%).男性与女性及股骨与胫腓骨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及非创伤性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下肢的成角畸形,对治疗创伤性双下肢不等长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对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作者:曹林虎;谭伦;吴超;林旭;郭勇;罗晓中;刘世伟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重建髋臼(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因、术前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值、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关测量指标、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在X线片上用软件测量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以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8.3个月:对照组6~33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两组各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髋关节脱位2例,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以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示,试验组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两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优于对照组(P<0.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A术中应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可明显纠正异常髋关节旋转中心,有效纠正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Maffucci综合征并右肱骨恶变1例报告

    作者:向铁;吴嘉辉

    患者女,58岁,全身骨关节发育异常58年,右上臂疼痛逐渐肿大8月.患者自出生时全身骨关节发育异常,矮小畸形,双下肢不等长,骨干骺端粗大,左手多发球形肿胀,生活能自理,未经治疗.

  • 矫形鞋矫正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伟宏;张立军;许蓉;张献兵

    目的:分析研究矫形鞋矫正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3/2014?05我院门诊诊疗的儿童下肢不等长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均给予矫形鞋矫正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处理.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步态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步态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鞋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处理髋臼侧骨缺损

    作者:李杨;蔡宏;张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主因"双髋关节术后,进展性功能受限40余年"入院.40余年前因外伤后疼痛(具体不详)行双侧髋关节成形术(术式不详);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并呈进展性加重,逐渐出现左髋活动不能,右髋关节疼痛加重,跛行;现能扶拐行走约500m.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良好.入院查体:BP135/90mmHg;扶拐步入病房,双下肢不等长,右下肢短缩3cm,双髋可见手术瘢痕;左髋强直于伸直位,右髋仅有少许活动,外展5°,屈髋10°,伸髋0°;双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骨盆正位片示左髋关节骨性融合,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正常关节间隙消失,股骨头变形、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双侧股骨近端有金属内固定影(图1).入院诊断为"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左髋关节融合,双侧髋关节成形术后,高血压病".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