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

    作者:邓磊;马占忠;肖京;陈京峰;张彦东

    目的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硫酸钙骨粉的微创注射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腔隙者,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石膏8例、外固定架22例)后,对骨折处缺损腔隙,将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填充.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8(4~18)个月,硫酸钙平均吸收时间为2.5(2~3)个月.所有使用人工骨填充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在辅助外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具有较强支撑作用,而且具有骨诱导作用.对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0.5cm或缺损腔隙小于2.5cm者,在外固定确实的情况下,注射植骨不失为治疗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 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的血管化

    作者:樊征夫;杨志明

    探讨了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血管化的机理、意义及过程,以更好地促进骨缺损移植修复的效果.通过对近期有关文献所作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出各类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过程是移植手段能够奏效的重要保障.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骨移植替代物,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血管化进程,是更好发挥其生命活力的关键.

  • 脊柱相关植骨方式、植骨替代物进展

    作者:鄂知音;姚孟

    脊柱融合术是目前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达融合目的,自体髂骨植骨是当前金标准.植骨可分为结构性植骨与非结构性植骨.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有限神经减压术式为非融合术,更广泛减压融合术可即保持脊柱结构相对完整,且融合必要脊柱节段.有多种替代当前金标准方案.传统观点认为,若无骨融合,内固定终会失效.我们对骨生理学研究现状、临床植骨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纳米工程多孔隙高强度磷酸钙人工骨细胞爬行支架对传统骨移植替代物理念的彻底变革

    作者:李家顺;吕宏

    不论是创伤还是骨病,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长期困扰外科治疗的难题,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车祸、施工受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及现代兵器杀伤力的不断提高等诸多因素,而会愈发显得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找到一种理想的骨移植物或骨移植替代物.

  • 医用硫酸钙与磷酸钙在创伤性骨缺损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邓磊;李静;申杨勇

    背景: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的来源缺乏,或存在免疫反应与感染和再骨折的町能.而作为人工骨替代物,硫酸钙和磷酸钙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目的:拟比较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4-10/2007-10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50例骨创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并需要植骨的患者,在无自体骨混用的情况下,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2组,分别使用了不同类型的人工骨进行骨缺损填充,其中硫酸钙骨空腔填料组24例,磷酸钙生物陶瓷组26例.方法:治疗除采用内固定(钢针、钢板)和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架)外,分别结合使用硫酸钙骨空腔填料及磷酸钙生物陶瓷.植入的人工骨量以植骨术中判断为准,桡骨远端骨折和跟骨骨折一般植入3~5 mL,大植入量为10 mL.植入人工骨要尽可能填满充实.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骨替代物使用量、吸收时间、骨折是否稳定以及骨痂出现的时间.结果:所有使用填充人工骨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使用硫酸钙者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使用磷酸钙者有2例浅表渗出,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硫酸钙组平均吸收时间较磷酸钙组短,硫酸钙组2个月内吸收80%,3个月内100%吸收:磷酸钙组4~6个月吸收70%,7~12个月吸收90%.结论: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人工骨均可作为骨替代物应用,在辅助崮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较磷酸钙坚固,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且降解速度较磷酸钙快.

  •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特点

    作者:张德宝;程千;谷贵山

    背景:近年来,人们开发生产了多种骨移植替代物,其中OsteoSet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及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品,已用于骨肿瘤、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目的:观察OsteoSet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4-06/20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2例接受手术的骨肿瘤骨缺损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5~68岁,平均23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83年我国制定的骨肿瘤分类标准诊断为良性骨肿瘤.②具有肿瘤切除术及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进行骨移植的手术指征.③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肿瘤位置分布如下:位于肱骨干6例,股骨颈2例,股骨下段9例,胫骨上段4例,跟骨1例.方法:①手术过程:常规方法有效麻醉,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尽量彻底切除肿瘤,当应用OsteoSet填充骨缺损时,仔细操作,避免将颗粒压碎.后用骨膜和软组织覆盖骨移植替代物.②术后评估:于术后第4,8,12,24周X射线片检查测定骨移植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于术后6,7,8,9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患处疼痛及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骨移植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纳入2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移植替代物吸收率及新骨生长率:术后4周的X射线片可见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明显吸收,同时出现纤细的骨小梁结构,骨密度增加. 术后第12周末,约97.1%的OsteoSet替代物被吸收,同时约95.3%的新生骨长入.术后24周,骨移植替代物吸收率和新骨生长率分别为99.1%和98.6%.骨缺损区形成稳定的骨小梁结构,通过骨重建新生骨与周围的正常骨自然结合.②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期间无患处疼痛、不适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发热、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术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显示,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吸收良好,骨缺损区新骨形成良好.本组病例无移植物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吸收与新骨生长基本同步,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充填材料.

  • 腰椎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及其动态固定理念

    作者:彭俊;徐建广

    脊柱融合概念和技术可以追溯到脊柱外科手术起源时期腰椎融合技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不稳定、畸形、创伤的标准方法.文章就植骨替代材料,手术技术的进展,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治疗,近推出的动态固定理念,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等做一综述.

  • 纳米技术在骨移植替代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房雷;陈雄生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国0063-2003),但是这个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议.本文关注纳米骨的应用研究进展,参考近年骨移植替代物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复合β-磷酸三钙进行胸椎后侧融合实验研究

    作者:许卫兵;贾连顺;卢建熙;卢旭华;滕红林;顾宇彤;杨建东;陈长青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为骨移植替代物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分四组进行胸椎后路融合:Ⅰ组(组织工程化骨即β-TCP复合BM-SCs),Ⅱ组(β-TCP+自体红骨髓),Ⅲ组(单纯β-TCP),Ⅳ组(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其余动物进行放射学、手工力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从影像学和手工力学比较,Ⅰ组的融合率高于Ⅱ、Ⅲ、Ⅳ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上,Ⅰ组新骨形成量较多,陶瓷微孔内部充满新生骨;Ⅱ组骨小梁形成量较Ⅰ组少,为新生骨与纤维组织混杂;Ⅲ组陶瓷骨颗粒微孔内多为结缔组织,新生骨的量少,只见少量新生骨贴附于陶瓷骨表面;Ⅳ组在椎板与移植骨的交界处有稀疏的新生骨小梁形成.[结论]β-TCP复合BMSCs是脊柱融合自体骨的良好替代物.

  • 奥斯汀-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宁志杰

    奥斯汀(Osteoset)是一种医用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于1996年6月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委员会论证,并在同年获得欧洲CE商标,此后已在成千例病人中使用,并且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 微创技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当今的证据

    作者:邹乐;谭军

    骨不连的治疗仍是骨科医生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旨在对应用于骨不连治疗巾的微创技术进行综述,目的是调套以微创技术促进骨愈合和治疗骨不迮的当今优势.通过对骨不连局部微环境的刺激,自体松质骨移植(autoIogous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ABG)仍是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学金标准.其他生物学刺激方法还包括异体移植,电刺激,超声,冲击波,骨移植替代物以及骨髓注射.

  • 新西兰大白兔局部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作者:庞永志;尹静;王晋;李大鲁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局部牙槽骨缺损模型,为骨替代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全麻下在兔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与中切牙中间的无牙区制造约4 mm×4 mm×4 mm牙槽骨缺损模型.造模后1、4、8、12周随机各取5只大白兔将其处死,完整取出双侧下颌骨体部,去软组织.X线检查骨缺损处愈合及骨小梁改建情况,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大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愈合程度,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成骨细胞活性.结果 随造模时间延长,兔骨缺损部位逐渐长满新骨,新生骨与周围骨界限不清;造模后前8周以新骨形成为主,8~12周以骨痂改建为主,12周时骨密度高;造模后第4周成骨细胞活性达顶峰.结论 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中切牙之间成功构建新西兰大白兔局部牙槽骨缺损模型.

  • 骨科3D 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大海;李开南

    3D打印技术能使产品的物理结构不发生变化,还能根据需求定制,实现材料与病变部位完全匹配。目前在骨科涉及较多的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复合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的骨移植替代物和骨科个性化导航模板。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包括个性化髋关节、膝关节及骨盆等。复合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的骨移植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诱导性能。骨科手术导航模板能对复杂骨科手术进行术中导航,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然而,目前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多限于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应用仍有较多局限。

  • 人工骨移植替代物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作者:马捷;陈晓东;戴力扬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体内试验表明,6X6X10mm3的骨缺损即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修复[1],脊柱融合[2]、内植物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3]也需要骨移植.

  • 骨移植替代材料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俞兴;崔福斋

    脊柱手术中应用骨移植材料促进骨融合、增强脊柱的稳定性.自体骨移植虽然是脊柱融合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数量有限、取骨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取骨区的并发症.因此多年来脊柱外科医生和生物骨材料学者一直致力于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目前脊柱外科应用的自体骨移植的替代物主要分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两种,虽然目前这些替代物没有一种同时具有自体骨移植的三种基本特性(成骨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但在许多情况下证实有临床应用价值,如自体骨数量不足时,骨替代物可补充自体骨的不足;骨移植替代物在具有可接受的融合率时,也可替代取自体骨,避免自体骨取骨区的各种并发症.本文就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 羟基磷灰石/丝蛋白复合骨材料应用于椎体间融合的研究

    作者:张亚峰;王建伟;田小武;杨惠林;唐天驷;王莉;李春忠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强度较低,只具有骨引导作用.为提高力学性能以及加快新骨形成,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其他物质对其改性以制成各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我们以成年山羊为动物模型.使用羟基磷灰石-蚕丝蛋白纳米级复合材料(HAp-SF)作为骨移植替代物行椎体间融合,观察其成骨能力.

  • 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促进骨缺损的修复研究进展

    作者:张翼;王义生;刘宏建;Abhijit S.Dighe;崔全军

    理想的骨移植材料能够模拟人类骨组织的三维结构,同时能使细胞在其结构上生长,能够传递细胞因子、抗体和化学试剂等,以促进骨损伤的自然修复[1-2].但是,目前的骨移植替代物和生长因子与理想中的相距甚远[3].因此,需要探索骨再生替代治疗的新策略.研究的核心是能够携带治疗基因的骨祖细胞负载在人工骨传导基质,使其具备骨传导性能和骨诱导性能.

  • 转基因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祝联;曹谊林;刘伟

    长期以来,自体骨移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自体松质骨移植可以提供骨自然愈合过程所需的各种要素:成骨干细胞、骨传导基质、一系列骨生长因子,因而成为衡量骨移植替代物的金标准,但存在骨源量小等种种缺点[1,2,3].众多实验已证明:组织工程化骨包含自体松质骨的基本要素,组织工程化骨能够较好地修复骨缺损.

  • 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王硕;马剑雄;马信龙;杜育任;雪原;黄洪超;张磊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解率.结果 术后1周,约69%残留;2周,约53%残留;4周,约26%残留;6周,约7%残留;8周,未见明确显影.骨痂初现时间为3~9周,平均(6.5±1.6)周,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5.0±5.2)周,未见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伤口分别在术后7、10 d出现暗红色黏稠液体,后者后外侧伤口细菌培养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结论 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医用硫酸钙降解速度较快,应用于表浅部位须谨慎.

  •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李侠;陆晴友;潘玉涛;刘养洲;陈涤;韩宁;韩庆辉;李增春;袁文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 rhBMP-2/ CPC(实验组)和单纯 CPC (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 PHILOS 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Lane-Sandhu X 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 Lane-Sandhu 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X 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 rhBMP-2/ CPC 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 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 CPC 人工骨患者(P <0.05)。结论可注射 rhBMP-2/ CPC 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