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结核病灶处骨巨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55岁,主诉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一月余收入院.疼痛呈持续性,夜问明显,发病以来体重明显下降,无发热、盗汗、肢体麻木、疼痛、大小便障碍等.既往于十余年前患有胸腰段脊柱结核,经抗痨治疗后痊愈.
-
发热头痛瘫痪视物模糊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入院20 h.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男,12岁;因发热4 d伴阵咳入院.无尿急、尿频、尿痛,无头痛及呕吐,胃纳及精神可.3年前有结核性脑膜炎史,正规抗痨治疗后病愈停药.
-
西沙必利致严重过敏反应
患者男,75岁,因寒颤、高热4d入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寒颤、高热,体温高达40℃,均在凌晨出现,持续约3~4h,服用贝诺酯(扑炎痛)后出现大汗,继之体温下降.患者4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经抗痨治疗后痊愈.
-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探讨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肺结核有增多的趋势[1].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新登结核患者636例,其中符合①年龄大于60岁;②有相应临床症状、体征;③胸片可见结核病灶或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下符合结核病变特点;④痰菌和(或)PPD试验阳性;⑤经规律抗痨治疗后症状缓解者共207例,现分析如下.
-
结核性胸腔积液正规抗痨治疗后致胸壁结核性脓肿原因分析
我院收治1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经正规抗痨治疗后又出现胸壁结核性脓肿,分析原因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66岁.4例并两上肺结核.脓肿位于右胸壁5例,其中背侧1例,上胸壁2例,前下胸壁2例,左前下胸壁6例.11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胸壁脓肿.出现胸壁脓肿前均有中、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并有结核中毒症状.治疗时抽胸水2~4次,并同时加用雷米封0.3 g/d,利福平450~600 mg/d,乙胺丁醇0.75 g/d,链霉素0.75 g/d.1~3个月强化后停链霉素用其他药维持9~12个月治愈后停药.发现胸壁脓肿时11例均无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仅3例有脓肿局部胀痛,2例因脓肿破溃伴有窦道.抗痨期间发生胸壁结核2例,抗痨治疗停药20年后发生胸壁结核1例,14年后1例,3年后1例,6例为1年后发生胸壁结核性脓肿,出现脓肿住院后拍胸片均未见胸腔积液.11例均经胸外科手术、按结核复治化疗方案加用吡嗪酰胺治疗9个月后治愈.
-
小儿纵隔肿块型淋巴结结核9例影像学分析
纵隔肿块型淋巴结结核是指由结核引起的无明显肺内病变的纵隔肿块.小儿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肺内渗出性肺炎或干酪性肺炎或肺叶段不张时,通常会首先考虑结核病,而仅有纵隔肿块表现则会使诊断变得困难,加之小儿纵隔肿块型淋巴结结核常常缺乏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因此易误诊为纵隔肿瘤.笔者回顾分析1991~1998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痨治疗后随访证实的小儿纵隔肿块型淋巴结结核9例,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睑结膜结核1例
患者男性 72岁体检时,偶然发现左眼下睑结膜长两个息肉样结节,米粒大小,高出结膜面,无痛.双眼有角膜老年环,前房清,瞳孔光反射好,晶体皮质混浊.扩瞳查双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未见出血、渗出、结节等.黄斑反光不见.1958年曾有肺结核史,经抗痨治疗后病灶钙化.有Ⅱ型糖尿病史5年,饮食控制,未用降糖药物.将结膜肿块切除.病理切片显示纤维结缔组织,见结节性病变,结节由淋巴细胞及类上皮细胞组成,中央见朗罕氏巨细胞,但未见干酪坏死.胸片:双肺野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右上见钙化灶.结核菌素试验(PPD)72hr时丘疹红肿,直径>2cm,表面可见水疱.根据1990年美国胸科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Mantoux皮内法结核菌素反应判定标准判定为强阳性,提示结核活动性病变.但体检全身未见其他结核病灶,结核菌素抗体阴性,血沉5mm/h.
-
疑难性脊柱源性腹痛四例误诊分析
腹痛多由腹腔内脏器的炎症、损伤及肿瘤等原因引起,腹腔外的原因较少,且多不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而造成误诊误治,使患者长期辗转于多科、多院反复诊治无效,形成临床疑难性腹痛.我们对2001年6月到2005年9月,经影像学确诊病因,再经手术或抗痨治疗后证实的4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
抗痨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使用为主的抗痨方案是目前推荐给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1].但这三种药物均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出现致命的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1].现将本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的乙肝三系"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或单项HBsAg阳性或HB M阴性的2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一比较和分析.
-
胸壁结核24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住院收治胸壁结核患者的分析,提高胸壁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及骨三科收治胸壁包块24例.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胸壁结核24例,经正规抗痨治疗后行病灶清除术,1例患者正在接受抗痨治疗,其余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对于既往患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以及结核性脓胸患者必须经过正规抗痨治疗,才能减少胸壁结核的发生.
-
胸膜外肺空洞切开内翻转治疗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8例临床分析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史长,以肺部广泛纤维化,肺不张及结核型炎伴结核空洞为主要病变.部分患者肺内空洞较大,少数空洞内合并曲菌球感染.多数患者病史在5年至数十年不等.经过多个周期,反复抗痨治疗后仍有发烧、咳嗽、咯痰,甚至反复咯血等结核中毒症状.特别是结核性空洞内合并曲菌球感染患者,多有长期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
-
Crohn病和结核引起肉芽肿性结肠炎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回结肠结核(TEC)及Croh病(CD)均为肉芽肿性病变,内镜活检标本组织学上较难区分.前者抗痨治疗后可根治,而后者却呈进行性反复发作的过程.本文旨在评估一系列TEC及CD的组织学标准并认定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内镜下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特征.
-
骨髓转移性骨肉瘤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5岁,农民,因出现左侧腰痛及臀部疼痛1月余,经乡卫生院抗感染治疗后无效,于2005年2月13日入我院,经CT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抗痨治疗后疼痛无缓解,左下肢活动时疼痛加剧,阵发性剧痛,伴有咳嗽,咯血.
-
结核病治后加重反应三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 男,34岁.因左侧胸痛、干咳、潮热盗汗10余天.2000年9月11日胸片示:左上肺斑片状影,左膈面及肋膈角不清.诊断为:左上肺结核并左侧胸膜炎(少量积液).在外院用"K、H、Z、L"(K:卡那霉素、H:异烟肼,Z:吡嗪酰胺,L:利福贲丁)抗痨治疗.治疗过程中咳嗽、潮热盗汗、左侧胸痛加重.9月25日复查胸片示:左侧胸水明显增多.而入我院.
-
骨与关节结核抗痨治疗后血沉多样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与关节结核抗痨治疗后血沉变化.[方法]376例骨与关节结核患者中收集监测血沉者29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痨治疗后血沉始终正常者78例,抗痨治疗后血沉增高者69例.[结论]结核患者血沉值表现多样;抗痨治疗后血沉增高者病情严重,术前抗痨治疗需>6周;血沉是结核活动性的标志需再探讨.
-
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全足结核合并混合感染
自1989~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全足结核(即波及全部跗骨及跗骨间关节的结核)7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并浅谈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7~66岁,平均39岁。发病至来院时间1.5~7年,平均2年6个月。症状为疼痛,肿胀,跛行。1例肺部有结核病灶出现全身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经隔离抗痨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有2例误诊为风湿、类风湿,在当地医院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溃破后造成混合感染。1例女性患者病后半年分娩,病情发展快,脓肿迅速溃破,窦道经久不愈。混合感染急性期病人可有体温升高,足部红肿热痛症状。窦道位于足距跟舟关节,足内外翻功能基本丧失。踝关节亦有不同程度障碍。X线片示舟骨、第1楔状骨完全破坏消失1例,第2或第3楔状骨无骨质破坏3例,余病例则各跗骨均有不同程度的溶骨破坏。以距骨、跟骨破坏严重居多。跗骨间关节间隙变窄、模糊、部分增宽、骨质疏松明显。实验室检查ES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6~54mm/h者3例,71~84mm/h者3例,102mm/h者1例;血常规检查,WBC计数略有增加,余值未见明显升高,结核抗体实验,阳性6例,阴性1例。
-
肺内畸胎瘤合并咯血误诊结核瘤一例
患者,女,43岁。13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大咯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止血和正规抗痨治疗后,出血停止。此后多次胸片检查,左上肺球形块影无明显变化,未进行处理。因再次大咯血2 d,以“左上肺结核瘤”收入院。查体无异常体征。复查胸片见病灶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有分叶,考虑可能合并肺部肿瘤,于2000年11月经左腋下小切口剖胸探查,插双腔管全麻,术中见上胸部广泛粘连,分离粘连后见病灶位于左上肺舌段近肺门处,局部与心包紧密粘连。行左上肺叶切除和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大体检查:距支气管切缘2 cm处可见大小5 cm×4 cm×4 cm球形囊性肿块,囊壁与肺界限清楚,囊内壁光滑,内有油脂样物及毛发。显微镜观察:囊壁见鳞状上皮,部分为纤毛柱状上皮,并可见皮脂腺、导管、软骨及脂肪组织,囊壁周围肺间质内尚可见较多的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肺囊性畸胎瘤。术后追问曾有两次咳出毛发及油脂样物病史。
-
百虫灵致过敏性肺炎误诊为肺转移癌一例
患者男性,56岁,住院号053618;于1997年5月11日出现发热,午后为甚,夜间为著,自测体温38℃左右,伴全身不适,无咳嗽、咳痰、气喘,曾自服感冒通等药,疗效不佳,于发病后第四天在当地铁路医院就诊,静滴青霉素(具体剂量不详)四天后体温正常,拍胸片提示考虑肺结核,经抗痨治疗后体温再次升高,抗痨治疗半个月无效,并出现左胸部隐痛,体重明显下降,但仍无咳嗽、咳痰及咯血,于1997年6月10日转入我院,既往有间断吸烟史,到过流行病区.
-
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成功抢救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呼吸衰竭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咳嗽1月,加重伴咯血、呼吸困难1天,因严重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治疗无效于2003年7月13日转至本院.患者1月前因"肺结核并肺炎"在外院抗炎、抗痨治疗后好转;1天前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痰多、痰中带血,予以常规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达50次/min,肺部听诊两肺闻及大量湿啰音,SpO250%~65%,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伴急性呼吸衰竭,急诊转入本院.
-
不典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钟表厂退休工人,主诉反复咳、痰、喘8年,再发加重半月,患者8年前每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黄色黏稠痰,伴阵发性气喘,经抗感染治疗后可缓解.近半年来,咳、痰、喘发作频繁.伴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在我市一家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予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半月,受凉后再发阵性咳嗽,咯黄色黏稠痰,休息时亦感气喘,伴夜间盗汗及潮热;曾患肺结核,正规抗痨治疗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