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Brindley技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
骶髓以上脊髓损伤患者有85%于伤后出现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反射性尿失禁,出现膀胱贮尿及排尿双重功能障碍.由于易并发尿路感染,加之膀胱内压增高引起尿液的膀胱-输尿管返流,终造成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因此重建膀胱功能对脊髓损伤患者十分重要.
-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中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患者中,由于膀胱功能障碍引起严重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内高压,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甚至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截瘫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1].我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截瘫患者15年后的死亡原因调查显示,49%~66%与尿毒症有关[2,3].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对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Brindley等[4,5] 1976年创立并发展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sacral anterior root stimulation,SARS)结合完全性骶神经切断去传入方法疗效满意.但SARS可同时引起逼尿肌和括约肌收缩,造成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严重影响排尿效果,如何减轻和消除SARS中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成人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误诊膀胱肿瘤一例报告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尿频、排尿中断半年”在外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结石,行膀胱镜下碎石术时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处肿物,直径约3 cm,未发现结石.转入我院后行CTU检查示右侧输尿管末端囊肿合并结石,CT三维重建显示膀胱三角区右侧输尿管开口处出现一类圆形充盈缺损,呈“光晕征”和“眼镜蛇头”样的特征性表现(图1).既往史和查体无特殊.由于患者拒绝再次行经尿道激光碎石术,遂行耻骨上经膀胱右输尿管囊肿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右输尿管开口处有一于直径约3.0 cm囊肿,囊肿表面可见清晰的血管纹理和输尿管开口,囊肿随输尿管蠕动呈节律性充盈与萎陷(图2).切开囊肿取出1枚直径约2.5 cm的黄色结石,切除大部分囊肿皮,并做输尿管末端缩窄整形和膀胱黏膜下包埋以抗尿液输尿管返流.术后石蜡病理为:左侧输尿管囊肿,部分囊肿皮呈腺性膀胱炎改变.随访半年未发现感染、肾积水和结石复发等并发症.
-
养生千万别做『忍者』
憋尿:尿液是人体产生的废物之一,它含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如长时间存留体内,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许多危害.首先,尿液在体内不断增加,会让膀胱不断膨胀.当膀胱累积到200毫升尿液时,开始会有尿意感,此时若有小解,膀胱还是有储存的空间,但是持续累积到500~600毫升,膀胱就会出现过度的膨胀,如尿量超过膀胱的存储极限时,膀胱就有可能被憋爆,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尿液潴留过多,便会向输尿管返流至肾,造成泌尿系感染、结石形成、肾损害等,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尿毒症.
-
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膀胱的护理
圆椎以上的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恢复后,大多数患者将形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尿失禁与尿潴留可同时存在,不仅储尿和排尿功能双重障碍,而且存在高压力膀胱一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脏[1]。因此,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前提。自1998年起,对11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采用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治疗,取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0~57岁。损伤时间4个月1例,7个月3例,1年6例,23年1例伤后。损伤程度及损伤平面:T2-3骨折脱位4例,T7~8骨折脱位3例,T10压缩骨折4例,1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处理:1例患者均经过脊柱复位内固定处理。
-
经尿道电切治疗先天性输尿管囊肿
1 病例介绍例1男,32岁.因左侧腰部胀痛2年加重1月入院于1995年12月28日.患者近两年反复出现左侧腰部钝痛或胀痛,冬季较夏季明显,且常有尿频及尿道灼热感,多次小便常规发现脓球或镜下血尿,经抗感染治疗上症可缓解,但停药后又复发.入院前1月腰痛明显加重,并向左上腹放射.B超示左肾囊性变,IVU左肾显影延迟及中至重度积水,右肾形态正常,膀胱显影见左侧壁输尿管开口区域有直径约2cm圆形充盈缺损区,CT见左肾上极皮质变薄,中下极皮质厚约2.5~3cm,所属肾盂肾盏不规则扩张,不全性双输尿管畸形,L5平面汇合为单输尿管且积水,直径达1.2cm.膀胱镜检三角区粘膜呈慢性炎性改变,左输尿管开口处有直径约2cm囊性突起,底部较宽,呈半球形,囊壁薄,表面血管纹理清晰,输尿管开口呈点状,位于其内上方,可见囊肿收缩及间歇性喷尿,插输尿管导管未成功.诊断先天性输尿管囊肿.于1996年元月4日在腰麻下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保留导尿3天,小便清亮拔管.术后3个月复查B超、IVU及经尿道逆行膀胱排尿性造影,左肾积水消失,未见输尿管返流.随访二年,腰部胀痛及小便异常未再现.
-
膀胱癌行回肠膀胱术9例术后护理
2003年以来,我院为9例膀胱癌患者实施回肠膀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9例膀胱癌患者,45~66岁,均为男性.首次发病6例,术后复发3例.术前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CT报告:癌肿浸润深达膀胱肌层,无后尿道受侵.均行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漏、尿囊漏尿各1例,经积极处理均痊愈.随访3~6个月,患者遗尿现象明显减少,贮尿、排尿、控尿功能趋于稳定.术后9~23个月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
-
尿动力学检查在儿童排尿障碍中的应用
近年来,膀胱尿道测压正逐渐应用于小儿,以了解小儿的下尿路功能,为某些疾病如小儿尿失禁,可疑的膀胱出口梗阻和神经源性膀胱,伴有输尿管返流的上尿路积水,慢性和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新方法,同时可以评估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1].我们对2002年3月~2002年12月32例排尿功能障碍的儿童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
人工排尿报警装置的研究现状
脊髓损伤等各种原因损害了从膀胱到中枢的感觉传入神经通路均可导致患者尿意的缺失[1].由于目前尚无确切的措施能使患者的尿意得以恢复,因此患者往往是被建议采用定时的方法来排空膀胱,如间歇性清洁导尿、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法排尿等.显然,这种定时排尿法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有时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排尿间隔时间过短,排尿次数过多,则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骶神经刺激电极损耗过多、骶神经损害等并发症;若排尿间隔时间过长,排尿次数过少,一方面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另一方面会因膀胱内压过高出现输尿管返流,从而损害上尿路,严重的出现尿毒症.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18例报告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贮尿容积大,原位自主排尿,白天控尿效果较好,但常有夜间尿失禁、输尿管返流等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疗效,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对1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腹壁肌肉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
例1 男,6岁.因腹胀、反复尿路感染入院.IVU示双肾功能存在,肾盂肾盏不清.MCU诊断:巨大膀胱,左输尿管返流Ⅲ度.血BUN正常.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
-
第3届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第3届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1996年7月11~13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代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共120人,大会收到论文256篇,会上交流50篇.黄澄如、金百祥、龚以榜及赵国贵教授分别对小儿后尿道外伤的治疗、围产期泌尿外科诊断、小儿输尿管返流的诊治和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作了学术讲座.会议期间,代表们就泌尿系肿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后尿道外伤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尿道上裂、尿道下裂、小儿隐睾症及尿路结石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摘要介绍如下.
-
囊腺性膀胱炎一例
患者 男,43岁.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1天.体检:无特殊异常.膀胱镜检:膀胱容量80 ml,膀胱镜视野全部为菜花状肿物,后尿道前列腺段黏膜上可见散在乳头状肿块,膀胱颈抬高明显.KUB平片:未见明显异常.IVP:两侧肾脏显影淡,两侧肾盂明显扩张.两侧输尿管明显迂曲、增宽.膀胱底部可见一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膀胱上抬.膀胱逆行造影:膀胱充盈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未见输尿管返流征象.膀胱右侧见一憩室样阴影(图1).CT平扫:膀胱充盈不佳.膀胱壁增厚,且厚薄不均,可见软组织样影向膀胱内突起.膀胱右侧见一憩室样阴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膀胱壁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膀胱壁轻度强化(图2).
-
内镜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内镜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成人输尿管膨出患者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6例行输尿管膨出囊壁部分切除术,2例行输尿管膨出低位横行切开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1例发生输尿管返流,3个月后自行缓解.结论内镜手术治疗输尿管膨出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脊髓损伤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
1 概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机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以致产生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