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乘飞机,也会招惹经济舱综合征

    作者:余飞

    老李退休后迷上了打麻将,自称是"长城公司"的老总,每天早上如上班一样,不到8点就在门前支起了小桌,招揽周围的老头老太太"垒长城".有时兴致来了,挑灯夜战也是常事.桌子矮,凳子低,坐久了,老李每次站起来都感到吃力.但老李习以为常,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天从早晨玩到晚上,老李站起来时感到小腿剧痛,挣扎着回家躺下,叫家人把自己的腿支起来抬高,说是可以缓解下肢疲劳.但不一会儿,老李就感到胸痛,呼吸也感到困难,家人赶紧拨打"120"急救.医生一到就开始抢救,送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又下了病危通知书,说是老李患了"经济舱综合征",并发肺栓塞.说起"经济舱综合征",许多人都感到陌生.飞机的经济舱座位狭小,乘坐经济舱的旅客常常是长途飞行十多个小时无法活动,下肢静脉中血液淤积甚至发生血栓而得名.患者轻则导致腿脚肿胀,重则诱发致命的肺栓塞.然而,随着现代化工作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流行,"经济舱综合征"把魔爪伸向普通人群,不乘飞机也有可能招惹这一凶险疾病.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

    作者:岳秋实;崔瑞敏;郭义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1].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辨证施护

    作者:肖淑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脉痹""血证"等范围,病变过程是由静脉炎期至血栓形成期.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予以不同护理,即辨证施护,对治疗效果及病人康复是非常有益的.临床常见的证型主要有湿热下注型、湿淤互阻型、阳虚脉凝型,其护理分述如下.

  •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 早产儿右下肢静脉PICC送管方法的改进

    作者:郭舒文;谢丽琴;陈开珠;曾丽丽;林彩凤;庄志云;郑月惠;戴冬凰;张秀虹

    目的 探讨改良送管方法在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效果.方法 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包裹无齿镊前端,穿刺者手持无齿镊尾端将导管通过导入鞘远端缓慢送入,同时助手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的改良送管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送管困难、送管失败重新选择静脉穿刺例数、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良送管方法提高了早产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

  • 多层CT对肺栓塞和下半身静脉血栓的诊断

    作者:王凯;王承缘

    目的:确定多层CT对急性肺栓塞和下半身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70名临床疑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接受了检查.采用多层CT综合检查肺动脉以及下肢、盆腔、腹腔的静脉.以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一次性团注150ml Iopromid 300.先以层厚2.5mm、螺距1.5扫描肺动脉.当对比剂示踪显示其达到静脉时,以层厚3.75mm、螺距1.5从下肢静脉扫描向上扫描至下腔静脉末端.将结果与48例行充气法扫描的患者,46例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和10例采用静脉造影的患者进行比较.并且评价动静脉区域的图像质量.结果:所有接受多层CT扫描的患者,其肺动脉与下半身静脉均被完整记录下来.肺动脉的图象极好地显示了中央和肺段动脉.能清晰地分辨亚肺段血管直至第三级分支.对更外周的血管则无法作出诊断性评价.除不能可靠诊断腓肠肌外,所有层面上的静脉影像质量均极佳.在对中央、肺段动脉和从静脉到下腔静脉的诊断方面,确证了多层CT优于其他技术.相反,换气-灌流法扫描能更确切地发现外周肺栓塞.采用静脉造影评估腓肠肌静脉较为可靠.结论:多层CT是一种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手段.能快速、可靠地发现临床怀疑引起静脉血栓的疾病.目前,多层CT不适于识别外周栓塞.但今后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这方面的进步.

  • 左髂股静脉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王俊梅

    患者男,43岁.左下肢肿胀3月余入院.体检:左下肢肿胀明显,触之皮温较左侧略高,髌骨上10 cm处左侧大腿较对侧周径增粗4 cm,膝下5 cm处增粗约2 cm,左足背动脉搏动尚可.下肢静脉超声(外院):示左下肢髂静脉血栓形成.左侧髂股静脉造影:(正位片)于髂外静脉远端、与股静脉交界处管腔内可见一直径2 cm左右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对比剂可从侧旁通过,呈杯口样改变,示静脉腔内肿物(图1).侧位片示髂股静脉腔呈鸟嘴样充盈缺损改变.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春霞;吴刚;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卢铃铨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54例临床诊断下肢DVT的患者拟介入术前、30例下肢DVT患者介入术后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观察下肢DVT的CT表现,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计算DVT的CTA诊断符合率.结果 介入术前组病例中,DVT分布在左下肢31例,右下肢16例,双下肢7例,26例DVT的范围和近心端CTA显示较DSA清楚,下肢DVT合并肺动脉栓塞8例.21例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0例CT检查显示伴有其他原因的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2例,盆腔肿块压迫髂总静脉4例,盆腔血肿压迫髂静脉1例,腹股沟区淋巴结、囊肿压迫髂外静脉3例.介入术后组病例中,25例髂股深静脉CTA显示:12例静脉血管成型术加血管内支架术,9例位置形态正常,1例位置异常,1例血管内支架术远端血栓形成,1例血管内支架静脉周围血肿形成;其余13例,6例下肢静脉通畅,4例血栓复发,3例下肢慢性DVT综合征,表现为静脉纤细、不光整、闭塞或部分闭塞.12例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术后的CT检查显示:7例位置正常,5例下腔静脉内滤器变形或角度异常;其中4例可见滤器附近少量血栓,2例下腔静脉髂静脉广泛DVT形成.以DSA为诊断标准,DVT的CTA诊断符合率为98.8%.结论 CTA能准确诊断下肢DVT的机械性梗阻原因,清楚地显示DVT的位置、范围,与常规DSA对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介入术前CTA检查有一定的价值;CTA能够明确显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是否存在以及病变程度,对DVT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直接法及间接法在下肢CT静脉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彭碧荣;周萍丽;徐佳

    目的:探讨直接法及间接法在下肢CT静脉成像(C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2例采用双源CT行下肢静脉CT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采用直接法,30例患者采用间接法,对所得图像行一键去骨及MPR、MIP、VR等后处理,对直接法及间接法所得CTV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下肢静脉正常4例,深静脉血栓12例,深静脉狭窄7例,静脉曲张12例,静脉狭窄并曲张9例,血栓合并狭窄7例,11例患者由于图像质量较差无法确诊;32例直接法患者与30例间接法患者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患者采用一键去骨后所得的图像及3D重组图像质量优于间接法.结论:双源CT在下肢静脉CTV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直接法与间接法在下肢静脉CTV中各有其应用条件及优缺点,直接法在图像质量及疾病检出方面优于间接法.

  • 静脉注射可达龙的护理

    作者:康娟梅;王娟

    可达龙pH值偏酸性,故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但酸性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静脉注射可达龙时应尽量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如果是高浓度的可达龙应选择中心静脉.因其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明显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以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下肢静脉有静脉瓣,血流缓慢,药液停留时间比上肢长,因此尽量避免使用下肢静脉.静脉输注易引起静脉炎,应做到勤巡视,以便及时发现,立即采取措施.长期输注时应注意建立系统的血管使用计划,避免对一根血管的长期刺激.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敖春暖;陈明玉;冯云开;黄文青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探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致残.

  •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6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基珍;王晓俊;王向

    目的:探讨了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90条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腔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皮肤灼伤5例,出现皮下硬结14例,有色素沉着的减轻或消失,湿疹样皮炎明显好转,无残留曲张静脉,无一例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外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浅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国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4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1例中,髂股静脉完全栓塞4例,股静脉完全栓塞4例,股浅静脉完全栓塞6例,大隐静脉入口完全栓塞1例,腘静脉完全栓塞5例.股静脉、股浅静脉不全栓塞13例,腘静脉不全栓塞8例.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好方法,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产褥期静脉血栓形成24例分析

    作者:王秀伟;华金莲;刘桂凤

    妊娠及产褥期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少部分发生于脑静脉窦,在妊娠及产褥期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0.5‰~7.0‰.血栓及其引起的栓塞已成为妊娠及产褥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本院收治的1985~2001年间收治的24例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对此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 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倪晓玲

    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常需反复多次输注甘露醇、TPN等浓度高、对静脉刺激性大的药物,而股静脉管腔大、血流快,药液不易在血管壁滞留,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较小,从而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清秀

    总结了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同时术前加强心理疏导、常规准备、体位训练、用物准备等以及术中配合或术后护理. 本组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检查成功率达100%. 认为完善的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密切配合以及检查后的细致观察是检查成功的保证.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萍;唐德秋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临床常见病症,因可并发致命性肺梗死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介入综合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其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预防发生肺动脉栓塞、恢复静脉血流和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施以介入综合治疗,经过细致、周密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IgA肾病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

    作者:程通;万启军;何永成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尽管IgA肾病患者也常表现为中等量的蛋白尿,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并不常见,国外报道仅占所有IgA肾病患者的5%[1]左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易合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5%~38%[2],受累血管多为肾静脉、下肢静脉等,然而,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等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者十分罕见,而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20%~50%[3].

  • 3种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对小儿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作者:严素芬;梁少容;孔慕贤;黄凤玲;陈霭玲

    目的 探讨采取头部静脉、手部静脉和足部静脉3种不同的穿刺部位对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静脉穿刺的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头部穿刺组、手部穿刺组及足部穿刺组,每组各50例.结果 3组行静脉穿刺患儿以头部穿刺组的留置时间长,为(4.12±1.93)d,其次为手部穿刺组,为(3.43±1.6)d,短为足部穿刺组,为(2.71±1.59)d,经统计学分析,F=9.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手部穿刺组(32.0%)、足部穿刺组(26.0%),低为头部穿刺组(12.0%),经统计学分析,X2:=5.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1-3岁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应首选头皮静脉,其次选手背静脉,尽量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娅梅;王书智;顾建平;吴刚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静脉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4例MSCTV显示正常.2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包括2例由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血栓,另有3例引起肺栓塞.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为下肢浅静脉曲张.4例为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1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均行DSA检查,45例结果与MSCTV相符,以DSA为标准,诊断符合率95.74%.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59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