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80例不典型部位肺结核分析
肺结核常好发于两肺上野锁骨上下、肺门部位及下叶背段.不典型部位肺结核是指上述部位以外的肺结核表现.据我院近几年统计的1526例肺结核中,不典型部位180例,占11.8%.由于其分布、形态、表现多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经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证实的180例不典型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
-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1例
患者,男,22岁,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块,为拇指大小,无疼痛,1个月后出现胸部隐痛,伴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左锁骨上可触及一3cm×3.5cm大小淋巴结,质中,压痛,活动度良好.心脏听诊无殊.
-
肺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病例] 男,54岁.无诱因干咳、胸闷、活动后气紧,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4月余,在我市某医院经X线胸片及CT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先后行胸腔穿刺(胸穿)8次,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泼尼松及四联抗结核治疗50天,胸水减少,症状减轻出院.数天后症状加重,住另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停用抗结核药物,先后4次胸穿抽液送检,未查见癌细胞,胸水pH值8,腺苷酸脱氨酶25.6 U/L.胸水LDH/血LDH为1.4;血清铁蛋白2 760 mmol/L.CT示左上叶尖段、下叶背段炎症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活检未见癌细胞.住院20天后转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3次胸穿抽出草黄色胸水,见大量淋巴细胞,未见癌细胞,PPD试验(2+),诊为"Ⅴ型结核",予四联抗结核治疗10天出院.继续服药20天后,患者因恶心、呕吐不能忍受而停抗结核药.继之因胸闷、气促再次住某医院治疗,胸穿发现血性胸水,经抗炎、对症处理无效,转我院.既往无肺结核史,其父曾患肺结核,30年前因咯血而死亡.患者本次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 kg,病程中无胸痛、咯血,无畏寒、高热.查体:体温36.9℃,脉搏100/min,呼吸20/min,血压125/80 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右偏.左胸饱满,左中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3 cm,脾左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红细胞3.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血小板280×109/L;肝功能:总蛋白50 g/L,白蛋白25.7 g/L,余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红细胞沉降率15 mm/h;胸水常规显示为渗出液,未见抗酸杆菌,沉渣病理涂片见较多红细胞及散在淋巴细胞,无异型细胞.X线胸片示左胸大量积液;胸部CT示:左胸大量积液,左侧压缩性肺不张,左侧肺门部(左主支气管前方)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约34 Hu,考虑实质性占位病变.入院后予以抗结核治疗20天无好转,患者持续中等到高度发热,午后为甚,夜间汗多,多次胸穿,胸水呈血性且生长快,逐渐出现左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取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例系原发于肺部的NHL.NHL原发于肺部者罕见,且多为外周性表现,早期纤支镜检查不能发现,血象及骨髓象均无特异表现,缺乏NHL之常见的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本例病变在左上肺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均为结核的好发部位,胸腔积液多为结核性胸膜炎表现,加之多次胸水检查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肺部少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以外周性表现者为主者有淋巴瘤、肉瘤、神经肉瘤及肺母细胞瘤4类.对于肺部外周性病变,胸腔积液生长快,抗结核无效者,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如果伴肝脾大,肝功能及外周血象无特殊改变,应考虑原发于肺部的淋巴瘤.
-
经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导管误入腋静脉一例
男性,42岁,身高166 cm,体重53 kg,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拟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先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三腔导管,随后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放入引导钢丝并沿引导钢丝将套有导管鞘(型号:I301BF85H,8.5 F;批号:955EC703,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的扩张器插入血管腔,拔出钢丝及扩张器,保留导管鞘在静脉内.经鞘管放置肺动脉导管(型号:744HF75,7.5 F;批号:155FC445,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至20cm刻度处,中心静脉压为10mmHg(1 kPa=7.5 mmHg).
-
垂直进针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垂直进针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60例,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一例出现气胸,现报告如下.
-
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两个月出现乳糜漏1例
患者,男,51岁.于1997年9月3日在我科行"右舌癌扩大切除术+右颈淋巴根治术+右胸大肌皮瓣转移舌再造修复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病理:右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颈部各组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后伤口贴合好,颈部负压引流物为淡红色,量渐少变淡,第四天拔除引流管,治愈出院.随访两个月发现右锁骨上肿物,"蚕豆"大小,无疼痛等不适,缓慢增大,到"乒乓球"样大,疑为"转移性淋巴结"收入院.
-
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体会
以往的中心静脉穿刺入路有经颈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等,但以上穿刺入路均有不同的缺点[1].我们自2003年至今试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65岁.2000年8月出现高热、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节型小细胞性,B细胞为主(CD20+).
-
放射性肺炎1例
患者,女,39岁.右乳癌根治术后2.5年余,右锁骨上肿物切除术后15 d入院行放、化疗.查体:右腋窝触及一大小约1.0cm×2.0 cm肿大淋巴结,质硬,与胸壁相连,边界清,无压痛.
-
白血肉瘤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女,19岁.因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1月余,于2000年5月27日收入院.入院前1月余,发现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红枣大小,质硬、活动,无压痛;后双颈、锁骨上、耳后、颌下均发现肿大淋巴结,并进行性肿大,融合,由花生米至鸡蛋大小不等.于外院取颈部肿物活检,我院病理科会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自发病以来,曾鼻、牙龈出血,伴咽痛,后好转.
-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并发呼吸停止1例
臂丛神经阻滞为上肢外科手术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我院遇1例病人注药过程中产生突发呼吸抑制,经及时抢救病人很快恢复,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工作中不慎被电梯撞伤,急来院检查诊断右上肢巨大开放性裂伤,伴有腰椎2~3骨折.
-
一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误诊误治
患者女,36岁,主因发热1月余,于2002年10月20日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肿物,伴疼痛,发热,体温波动在38-41℃之间,有寒战,全身乏力,偶有咳嗽、咳白色粘痰.先后给予"菌必治、甲硝唑、先锋"消炎治疗半月余,右颈肿部明显缩小,已无疼痛,但仍高热,在省结核病医院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4天,高热仍不退,且查白细胞2.4×109/L,而停结核药.在另一省级医院给予左氧氟静滴,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体温39℃,双侧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个约0.5×0.5-1CM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深静脉穿刺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颈内静脉为首选,其次为股静脉、颈外静脉后为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之所以被作为后选择与其定位困难、穿刺技术难掌握、并发症多不无关系.文献报道有7种径路可用于锁骨下静脉穿刺,但常用锁骨下径路.本文介绍80例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验及体会.
-
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
罗哌卡因(ROP)是继布比卡因(BUP)之后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心血管毒性低[1],并具有高度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阻滞作用[2].本文观察ROP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转移癌不等肿瘤晚期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侵袭和转移.转移性癌并不都在癌症的晚期才出现,有时转移灶先被发现,而后才发现原发灶.如首发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鼻咽癌;胃癌患者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后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
-
1例外伤性喉狭窄病人的护理干预
1 病历简介病人,男,14岁,于1998年4月16日晚驾驶摩托车时与机动三轮车正面相撞,致下颌骨骨折、头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颈部皮下气肿等,受伤后8 h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病人意识模糊、躁动、出血、双侧颧弓至锁骨上明显肿胀、伴呼吸困难,即行气管切开、清创缝合、下颌骨骨折复位.术后给予对症处理、鼻饲、气管切开护理.10 d后因外伤性喉狭窄行"T"形喉管成形术,住院40 d带管出院.拟8个月后来院拔除"T"形喉管.
-
肠道淋巴瘤3例临床分析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以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很少累及胃肠道.现将我科2 a来收集的3例来源于肠道淋巴瘤患者分析如下:
-
隐匿性乳腺癌一例
患者女,60岁,主因发现右腋下肿物15 d就诊. 患者无不适主诉,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欠佳. 体格检查:右侧腋窝可触及大小约3 cm×3 cm肿物,质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清,压痛(+),乳腺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入院行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未发现有意义的阳性结果.
-
孤立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正常5年1例报告
病例患者周某某,男,78岁,离休干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病史8年.7年前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CT检查提示左肾肾癌,在我院于1997年6月行左肾切除术,2年后体检复查又发现右肾下极见到一实质性肿瘤,遂转往上海某医院就诊,核医学影像诊断报告肾图提示:左肾切除,右肾功能低下,GFR=24.19 ml/min,B超及MR示右肾下极见一实质性肿瘤,约22 mm×23 mm左右,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腹主动脉旁、锁骨上未见肿大淋巴结,于2000年1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肾部分切除术,切除肾组织约1/3左右,病理提示:右肾下极透明细胞癌,穿透肾包膜达周围脂肪、组织.术后肾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出院.
-
Castleman病并肾病综合征1例
病例患者李某,女,69例,教师.患者于2000年7月无意中发现右腋窝单个淋巴结肿大(约4 cm×3 cm),可移动,边界清楚,无触痛,全身无其他伴随症状.到本院行淋巴结切除后行病理检查诊断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病情稳定.2003年9月~10月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可移动,无触痛,后在枕骨后、颈部、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发现淋巴结肿大,同时伴双下肢水肿.到本院行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Castleman病复发,查尿常规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为4.25 g,未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