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介导作用

    作者:吴恺;张汝玲;王兴鹏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实验性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胰腺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变化,并探讨其在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介导作用.方法经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分别在术后3 d、1周和4周处死大鼠并留取胰腺标本,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硫堇蓝染色观察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及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结果HE染色显示2%TNBS注射后3 d,胰腺组织病理表现以炎症为主,4周时可见明显的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术后3 d组织间质中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加,1周后明显增多(P<0.05);4周时脱颗粒现象明显增多;而在其它区域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3 d时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4周可见坏死纤维化区域数量较1周时显著增加(P<0.01),α-SMA在正常组织中里散在阳性分布,术后3 d时呈弱阳性表达,1周后阳性明显增强,主要位于坏死纤维化区域和胰管周围,4周时阳性明显增强,多位于纤维化区域.结论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并活化脱颗粒可能参与了胰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该作用可能与其脱颗粒释放细胞因子,继而刺激胰腺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 干细胞因子在胰腺星状细胞和肥大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作者:吴恺;徐刚;徐铭益;王兴鹏

    目的 观察干细胞因子(SCF)在活化胰腺星状细胞(PSC)中的表达以及在PSC与肥大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胰腺组织块培养分离活化PSC,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SC的S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经不同剂量的抗SCF抗体中和PSC表面SCF,采用β-氨基已糖苷酶测定观察肥大细胞与PSC之间的黏附;PSC经1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后为饲养层细胞,与肥大细胞共培养,硫堇兰染色观察培养后2、3、5 d的肥大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活化的PSC表达SCFmRNA和蛋白.对照组、1mg/ml和10 mg/ml抗体处理组黏附的肥大细胞量分别为每视野(48±10)个、(28±8)个和(23±9)个,抗体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1 mg/ml和10 mg/ml抗体组的肥大细胞黏附率分别为(53±3)%和(45±5)%.PSC和肥大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共培养1 d后,PSC有肥大细胞黏附;共培养3 d后黏附的数量增加;5 d后呈堆积状,有较多集落形成,PSC基本消失.结论 活化的PSC可合成分泌SCF,引起肥大细胞的黏附和生长.

  • 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介导作用

    作者:吴恺;王兴鹏;张汝玲;吴丽颖;董育玮

    背景肥大细胞是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等物质,是组织纤维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变化

    作者:郑韵仪;曾庆春;詹琼;朱丁季;华经海;周浩斌;安冬琪;刘祖恒;赖文岩;许顶立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关系。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94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CAVD组(n=169)和非CAVD组(non-CAVD组, n=225)。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E水平,分析两组患者间血清IgE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清IgE水平与CAVD之间的关系。
      结果:CAV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non-CAVD组(113.30 IU/ml vs 63.76 I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提示两组间血清IgE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gE水平与CAVD显著相关。
      结论:CAV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血清IgE水平是提示CAVD的独立生化指标,IgE可能在CAV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酮替芬对Wistar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

    作者:徐晓东;刘厂辉;陈代钦;贾金烁

    目的 观察酮替芬(Ket)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高脂+维生素D3(VitD,)]、B组[高脂+VitD3+Ket]、c组[高脂+VitD3+卵蛋白(OVA)]和D组(高脂+VitD,+OVA+Ket).A组常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组在常规高脂的基础上加用OVA激活肥大细胞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B、D两组分别在A、C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给予Ket干预.实验完毕后,分别对A、B组以及c、D组斑块病理形态及斑块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A、c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分别较B、D组为重,可见典型AS及不稳定As改变;B、D组Ket药物干预达到预期效果;(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肥大细胞分布密度A组比B组:5.00±1.41比2.88±1.25,P<0.05;C组比D组:8.00±1.29比5.86±2.0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IL)-6水平,A组比B组:(60.18±8.15)n∥L比(41.52±6.71)rig/,L,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中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因子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谢华;魏继福;刘长庭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类糜蛋白酶(chymase)活性,类胰蛋白酶(tryptase)、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中性粒细胞(NEU)、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痰IL-8、eotaxin水平.在Uni CAP 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tryptase检测,Chymase活性测定使用琥珀酰-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酰苯氨(SAAPP)作为底物,采用酶标仪在410 nm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结果 (1)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重、中、轻)痰tryptase的中位数分别为284.0、215.0、59.5 ng/L,治疗后各组痰tryptase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151.0、92.0、3.3 ng/L,P均<0.01).加重期重度、中度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急性加重期痰IL-8、痰eotaxin中位数分别为1 299.8、454.9、78.7 ng/L;22.7、15.1、7.4 ng/L.重度、中度组痰IL-8、eotaxin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1).治疗后痰IL-8、eotaxin中位数分别为1 037.5、326.6、67.9 ng/L;7.9、6.3、6.8 ng/L.重度、中度患者痰IL-8、eotaxin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2)重、中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chymase活性高于轻度组,黄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α1抗胰蛋白酶(α1-AT)可分别抑制89%、83%的chymase活性.(3)重、中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NEU、EOS绝对计数明显高于轻度加重期(P<0.01),治疗后两者均明显减低(P<0.01).(4)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中tryptase与IL-8、eotaxin、NEU、EOS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hymase与tryptase、NEU水平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结论 COPD不仅仅是NEU相关性的疾病,肥大细胞、EOS及其介质也积极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 雷公藤红素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瑞麟;刘忠令;李强;邱忠民;吕寒静;杨忠民;洪光朝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雷公藤红素治疗组(C组).B组及C组以10%卵蛋白(OVA)滴鼻复制哮喘模型,C组予以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1 mg/kg)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嗜酸粒细胞数目及肺组织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的变化.在体外实验中, 建立 C57B6 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系 NIH3T3 的共培养体系,并予雷公藤红素(2 μmol/L)干预,同时以单独培养的肥大细胞和NIH3T3细胞作对照;分别通过荧光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上清液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含量及NIH3T3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C组较B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组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数为(0.56±0.03)×106/L,与B组[(1.25±0.40)×106/L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小鼠肺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强度为 0.74±0.20, 与B组(2.50±0.1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外共培养体系中,上清液组胺、eotaxin含量及NIH3T3细胞的SC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41)ng/ml、(5.79±0.40)ng/ml、(95±3)%;经雷公藤红素干预后,分别为(2.88±0.35)ng/ml、 (4.24±0.29)ng/ml、(17±5)%,与共培养体系比较,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成纤维细胞产生SCF,抑制肥大细胞产生组胺和eotaxin.

  • 抗IgE抗体和腺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肥大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于润江

    肥大细胞只有激活才能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而组胺是肥大细胞激活后脱颗粒的主要标志物.据报道,细胞在缺氧或过度刺激等条件下代谢为腺苷[1].哮喘患者与非哮喘患者比较,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腺苷水平增高[2].我们的实验用腺苷、抗IgE抗体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进行体外激发,通过测定组胺水平来探讨哮喘患者对肥大细胞的激活特征.

  • 气道黏蛋白分泌异常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郭志福;李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及导致危重哮喘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哮喘中调控黏液过度分泌的机制还不很清楚.黏蛋白(MUC)是气道内黏液的主要成分,对其粘、弹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就哮喘中黏蛋白分泌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应用评价

    作者:沈华浩;王苹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AHR)、可逆性气流受限及黏液高分泌,晚期还可出现气道重塑.哮喘发病机制复杂,鉴于人体试验的局限性,目前对哮喘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动物模型来进行.曾用于制作哮喘模型的动物很多,包括:猫、马、狗、猴、兔、羊、豚鼠、大鼠、小鼠等,其在反映人类哮喘方面各有优点及相应的局限性.其中小鼠模型是近年来采用多的哮喘动物模型.

  • 客观评价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作者:施焕中

    由于蠕虫感染时体内嗜酸粒细胞增多,其释放的一些酶(如组胺酶)可以降解由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性介质,所以人们推测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随着对嗜酸粒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嗜酸粒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激活的嗜酸粒细胞释放颗粒相关蛋白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黏液腺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和微血管扩张[1].但并非所有哮喘患者的发病均与嗜酸粒细胞有关,因此对其作用应有客观的评价.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机制

    作者:魏若尧;赵作涛;陈天成;刁颖;李挚;高虹;孙劲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是由半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在过敏原接触皮肤后激发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包含致敏期和激发期。在致敏阶段,半抗原和皮肤中的内源性蛋白组成具有免疫性的抗原蛋白复合体,复合体被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捕获后,随APCs从表皮迁移至淋巴结。随后,抗原蛋白复合体活化初始T细胞。活化的T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并分化成为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并迁移至循环中。在激发阶段,效应T细胞被皮肤中的APCs再次激活,分泌多种化学介质并引起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介绍ACD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和细胞通路以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探索肥大细胞、 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在AC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对现已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讨论其特点和运用。

  • 肥大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卢慧;郭胤仕

    肺纤维化是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的终末期表现,预后差、致死率高.肥大细胞有招募、激活、分泌炎症因子,调节血管通透性,调节平滑肌细胞收缩,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等功能.它被认为与多种组织、器官的纤维化进程相关.在肺纤维化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均可观察到肥大细胞在肺部的增殖、激活.肥大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肺纤维化进程.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肥大细胞
  • 肥大细胞在宿主真菌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王珊;刘玲玲;赵作涛

    肥大细胞除了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外,也是宿主针对病原感染固有免疫中重要的效应细胞.有关肥大细胞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被揭示,如肥大细胞在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然而,肥大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反应(感染-变态反应)中的作用仍未明了.本文就近年有关肥大细胞在宿主对真菌感染免疫反应中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包括肥大细胞分布与真菌感染、肥大细胞对真菌的识别、信号转导通路及释放炎症因子等方面分别阐释.

  •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张志伟;侯玉涛;何素辉;邝珠芳;陈章权

    目的 探讨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ast cell chymase,MC-Chy)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4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腹股沟部皮下注射基质胶与MC-Chy质粒DNA 50μg(Chy50组)、100μg(Chy100组)、150μg(Chy150组)、200μg(Chy200组)的混合物;抑制剂组小鼠给予MC-Chy质粒DNA 150μg与基质胶的混合物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然后每天注射类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statin 10μg至皮下的基质胶栓;对照组小鼠行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基质胶混合物.注射后第7天,以同样剂量的质粒DNA注射至各实验组小鼠皮下的基质胶栓,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出胶栓,测定MC-Chy活性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HE染色,测量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Chy50组(7.5±1.4)、Chy100组(21.7±2.7)、Chy150组(28.4±2.1)、Chy200组(25.8±2.0)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2.9±0.7)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P<0.01,P<0.01,P<0.01).Chy50组(9.3±2.7)、Chy100组(12.2±4.0)、Chy150组(15.4±3.1)、Chy200组(13.5±3.6)血管密度与对照组(5.9±2.7)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E染色可见到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到棕黄色阳性颗粒及血管腔.结论 人MC-Chy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 RANTES对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和白细胞介素-4释放的影响

    作者:张慧云;马文静;何韶衡

    目的检测 RANTES 对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白细胞介素-4(interhukin-4,IL-4)分泌和蛋白酶激活受体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 P815肥大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RANTES、类胰蛋白酶单独或联合激发肥大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激发细胞和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4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815肥大细胞表面PAR-2的表达.结果 RANTES单独作用对肥大细胞IL-4分泌无明显影响,而类胰蛋白酶单独作用则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肥大细胞IL-4I释放(P<0.01);RANTES或类胰蛋白酶单独作用对肥大细胞PAR-2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25).以RANTES预处理肥大细胞,则类胰蛋白酶促进肥大细胞IL-4释放的作用被显著抑制(P<0.01):而类胰蛋白调节的肥大细胞PAR-2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RANTES 抑制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可能是通过RANTES增强类胰蛋白酶调节PAR-2表达而实现.

  • TNF-α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调节

    作者:宋为娟;杨海伟;魏鞲;魏继福;何韶衡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调节.方法 不同浓度TNF-α与鼠肥大细胞P815作用后,用流式细胞技术、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在蛋白水平、mRNA水平检测肥大细胞的TLR4表达.结果 TNF-α上调肥大细胞P815的TLR4表达,TNF-α抗体的应用可阻断此上调作用.结论 TNF-α能够上调肥大细胞P815表面TLR4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TLR4参与过敏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 Toll样受体在肥大细胞的表达

    作者:杨海伟;宋为娟;魏韚;魏继福;何韶衡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肥大细胞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TLR1-TLR9在鼠肥大细胞系P815和人肥大细胞系HMC-1的表达.结果 鼠肥大细胞P815和人肥大细胞HM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能表达TLR1-TLR9.结论 肥大细胞有Toll样受体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肥大细胞TLRs的生物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

  •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作者:Cem Akin;Ann Arbor;胡清洁

    肥大细胞的活化常见,并对维持生存是必需的.当肥大细胞病理性产生过多,或感知到对内稳态的威胁后发生活化失调,出现肥大细胞的异常活化.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指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谱性疾病,表现为由于肥大细胞介质释放而引起的发作性的多系统症状.尽管有诊断标准的引用,并且过去10年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仍有一些领域需要探索.这篇文章回顾目前对各种类型肥大细胞异常活化综合征的研究和治疗进展,及需要深入研究的未知领域.

  • 时辰过敏学:生物钟如何影响过敏反应

    作者:Atsuhito Nakao;李俊达

    过敏性疾病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生物钟是指行为和生理上以约24 h为周期的生物节律,近报道提示它会使过敏反应出现时间依赖性变化.新的研究同时指出生物钟的破坏不但会产生短期影响,而且会增加过敏发应的严重程度,甚至增加过敏性疾病的易感风险.这些研究提示生物钟在过敏反应中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对这些过程的进一步了解将为以前未被认知的过敏生物学和应用时辰调节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后,随着现代社会快速转变为睡眠、 工作和饮食习惯与内在昼夜节律不同步的生物节律紊乱的社会,这个领域的研究将提供一个新的机会去认识目前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怎样改变过敏的临床表现.这些发现可能揭示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更好地控制过敏性疾病.

1517 条记录 8/76 页 « 12...567891011...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