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口咽部定植菌的变化及早起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 临床分析新生儿口咽部定植菌的变化及早起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分娩的24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研究组给予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检测新生儿口咽部的定植菌检测、呼吸道感染率、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经过检测后得知,对照组检测出40例条件致病菌、5例呼吸道感染,研究组检测出9例条件致病菌、1例呼吸道感染,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口咽部定植菌的变化是随着免疫状况、病情、住院时间而变化,呼吸道感染也发生相应变化,早期干预可改变该种状况,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
重症医学科呼吸道定植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通过对病人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0月-2011年6月实施气管切开的180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了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1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检出有定植菌153份,检出率为85%.共分离出定植菌2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2株,居首位,占26.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占14.7%,真菌占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严重,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重点加强防控.
-
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VAP预防效果的研究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因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已成为机械通气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危重症患者重要致死原因.口咽部定植菌致病菌大多积存于气囊上滞留物内,容易被忽视,且不易被清理,一旦下漏将导致大量定植菌致病菌进入患者肺内,进而引发VAP.使用气囊上滞留物冲洗法对VAP能够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本文针对冲洗液及用量的选择、冲洗频次、冲洗时气囊压力维持等方面进行综述.
-
住院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主要定植菌,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1]),其耐药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感染株的耐药水平,另外,肠道正常定植的大肠埃希菌还可将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传递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不同菌属~[2].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aspiration), 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和易位,吸入(inhalation),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等[1].
-
皮肤去定植菌对急诊危重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皮肤去定植菌对急诊危重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8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40例,研究组4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擦浴,并对口腔进行清洁,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氯己定擦浴、醋酸氯己定溶液对口腔进行清洁,莫匹罗星对鼻腔进行清洁,同时对经口导管、尿道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消毒;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急诊危重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结果 急诊危重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5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6株占50.80%,革兰阳性菌169株占30.02%;真菌108株占19.1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4.77%,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数均高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体温、CRP、ESR、PCT、TNF-α、IL-6、IL-8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去定植菌能够降低感染发生,预防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天数.
-
膀胱造瘘术永久性置管膀胱内定植菌检测
目的对30例行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门诊定期更换导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内定植菌培养检测,为药物治疗及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在导管与集尿器衔接处用碘伏棉签局部消毒后用5 ml空针抽取拔管前、重新置管后的尿样标本各5 ml,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结果30例患者膀胱内均有不同类别的定植菌,置管后采取常规饮水及用0.9%生理盐水密闭式冲洗,采集尿液样本细菌培养检测,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细菌检出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患者,是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操作得当、用药合理、防护到位可以减少或避免全身感染的发生.
-
定植菌感染1例患者临床治疗用药分析
临床中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为定植菌或感染菌的区分仍是临床治疗难点,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感染指标判断, 及时调整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 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本文通过回顾分析1例定植菌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 总结治疗多重耐药菌时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
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必须是宿主与微生物间的平衡向有利于细菌定植和向下呼吸道侵袭的方向发展,反流和误吸导致上消化道和口咽部定植菌被吸入到下呼吸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原因.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口腔护理预防老年轻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效果观察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发生的肺炎.误吸口咽部定植菌是HAP主要的发病机制.口腔护理可减少和清除口腔内的定植菌,降低胃-口咽-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本文通过对老年轻症脑卒中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来观察其对HAP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常规口腔护理对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意义.
-
肺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上以急起高热、畏寒、咳嗽、咳大量脓臭痰为特征,X线胸片显示一个或数个含气一液平面的空洞。自抗生素广泛使用以来,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脓肿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主要是吸入了上呼吸道、口腔中的定植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所致。90%的肺脓肿患者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常见的其他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以下类型:
1.1吸入性肺脓肿
因吸入存在于口、鼻、咽腔内的定植菌(主要是厌氧菌)而致病,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容易发生:①全身麻醉、醉酒、药物过量、脑血管意外等有意识障碍时;②吸入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牙槽脓肿等脓性分泌物;③受寒、极度疲劳、深睡、全身免疫状态与呼吸道防御功能减低时,定植菌经口、鼻、咽腔吸入致病。 -
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对呼吸道消炎抗菌作用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对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消炎抗菌作用。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实验组: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对照组:常规方法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3,4天痰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 d 中嗜中性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道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例次低于对照组,但真菌定植例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有减轻呼吸道炎症,减少呼吸道革兰阴性定植菌作用。
-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病人肺实质发生的感染,为机械通气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约33%~71%,在ICU死亡的病例中约30%与VAP有关[1,2].研究表明,口腔定植菌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VAP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3].因此,加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口腔护理,减少病人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对VAP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浅谈抗菌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滥用情况
目的:探讨抗菌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滥用情况。方法将210名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AECOPD患者采用止咳、化痰、体位引流排痰、药物扩张支气管、活血化瘀及短期内使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简称综合性治疗)+抗菌素治疗;观察组的100例AECOPD患者先给予(综合性治疗),1-3天后观其疗效,再决定是否使用抗菌素。结果对照组110例患者除2名医治无效死亡外,另108例病员均好转出院;观察组100名患者中有29例未使用抗菌素,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约有29%的患者存在抗菌素滥用现象。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抗菌素 定植菌 细菌感染 -
降钙素原对于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判读的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降钙素原的检测,判读患者呼吸道痰标本培养结果,区分呼吸道感染或定植菌,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起到指导性作用。方法:选取枣庄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检测组各60例,通过降钙素原的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判读呼吸道痰标本培养结果,区分呼吸道感染或定植菌。结果:降钙素原检测组对于区分呼吸道感染或定植菌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作为诊断呼吸道感染或定植菌问题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提高抗生素治疗准确率和有效率有积极意义,可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咽部与下呼吸道菌株相关性分析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口腔吞咽及自洁功能下降,口咽部分泌物增多,这就为致病菌的大量孳生提供了条件,通常认为口咽部定植菌移植及下漏是机械通气病人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1].现就我院心外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口咽部及下呼吸道菌株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
痰定量及定性细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研究表明,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1,2],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根据痰病原学检查结果,恰当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广泛应用的采集下呼吸道痰标本的方法仍为经口痰培养.但由于口咽常住菌的污染,往往影响口痰定性培养的结果判断,而定量培养虽较繁琐,但可明确是致病菌抑或是污染菌及定植菌.
-
感控干预在控制多重耐药定植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去定植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观察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将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试验组加上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肠杆菌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对比两组去定植效果.结果 ICU多重耐药菌定植率为31.16%;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阴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56%,阳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47% (P <0.01);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20.79%,试验组医院感染率为22.22% (P >0.05);对照组定植菌医院感染率为4.95%,试验组定植菌医院感染为0(P<0.01);对照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自行清除率为26.31%,试验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去定植率为80.95% (P <0.01).结论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细菌干预措施有效,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效果需继续研究.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的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1].国内有医疗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本文将我院ICU从2004年1月开始探索预防VAP发生的方法,即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工作人员手部清洁、穿一次性保护性隔离衣,同时,通过对患者鼻腔、口腔清洁,适时吸痰等方法的改进,减少因口腔、鼻咽部定植菌引起的VAP.通过上述改进,有效地减少了VAP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时间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的临床研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成人,若频繁发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对患者的自然病程将产生不利影响,如肺功能的受损、气道炎性反应加重和气道定植菌的增加~([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的时间规律与人体生理时间节律有重要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