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腔和腹部手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

    作者:吴庆华

    手术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盆腔和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未进行血栓预防的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以及大型妇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比例可达15%~40%[1,2],未进行血栓预防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为15%~30%,致死性肺栓塞为0.2%~0.9%[3-5].

  • 传统监测与自我监测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张永春;李业涛;范永锋;方茜;付红英;谢贵华;胡馗

    目的 评价传统监测与自我监测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EMBase、MEDLINE、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2015年10月前有关传统监测与自我监测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患者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由2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地对人选研究的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筛选和记录.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自我监测组l 262例,传统监测组1 1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监测较传统监测血栓栓塞发生率低(Z=3.50,P=0.000)、病死率低(Z =4.64,P=0.000),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7,P =0.940).自我监测较传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治疗范围内的患者比例增加6%~20.9%,INR总测试数增加2.1~4.98倍.结论 自我监测能降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能有效地控制INR在治疗范围内,INR的总测试数增加,有临床实用价值.

  • 妊娠晚期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例

    作者:李东玉;徐世安;李宇铭;龙明生

    病人女,31岁.体重55 kg.停经7个月,胎动3个月,胸闷、气促、不能平卧1周.病人10年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又因乳糜胸行二次右侧开胸手术.2年前中期流产.此次为怀孕自行停抗凝药物8个月.

  •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一)

    作者:张玮艺;余萍;张潇潇;时彦莹;王子璇;王春雪

    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卒中预防治疗口服抗凝药治疗(oral anticoagulant, OAC)可预防大部分AF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并可延长患者寿命.对于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 OAC治疗效果优于未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

  •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二)

    作者:张玮艺;余苹;张潇潇;时彦莹;王子璇;王春雪

    (接上期)9.4 卒中的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既往心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强调这些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的必要性.卒中复发风险高的时期为首次卒中或TIA后的早期阶段.

  • 反复双侧丘脑出血一例

    作者:曹文杰;董漪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中常见的类型,大多是由于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而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及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血管异常则临床较为少见.

  • 2μm 激光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作者:汪中兴;李学德;江志勇;何庆鑫;樊胜海;贲晶华

    目的:探讨2μm 激光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8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2μm 激光“刀削面”式汽化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时间(45±13)min;术后持续膀胱冲洗1~3d;留置尿管2~6d,膀胱造瘘管于拔出尿管后次日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随访3~6个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平均 IPSS 分别为:(22.7±4.5)分、(6.8±3.5)分;QOL 分别为:(5.2±0.4)分、(2.2±1.2)分;Qmax 分别为:(6.4±1.5)mL/s、(18.8±3.2)mL/s,上述三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0.01)。结论:经过严格术前评估与恰当处理,2μm 激光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

  • 心内科与血管外科临床医师使用抗凝药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都丽萍;保芸;李莹;梅丹;李拥军;张波

    目的:了解心内科与血管外科临床医师对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临床药师的需求,为临床药师开展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探索方向.方法:经预调研修正后,对心内科、血管外科临床医师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88.9%.仅54.9%的医师表示对肝素和华法林的个体化使用有经验,11.7%的医师承认对两药的剂量调整均无经验;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和华法林,更多的医师(41.4%)倾向于选择使用前者;仅有7.2%的医师在遇到抗凝用药问题时选择咨询临床药师.医师对临床药师的服务需求排前3位的分别是合理用药建议(93.7%)、药物信息咨询(86.5%)和药品使用相关培训(80.2%).结论:部分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对抗凝药物的掌握情况有待提高,而临床药师在抗凝治疗管理方面对医师的影响有限.临床药师可在肝素和华法林的个体化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合理用药培训等方面为医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不断满足医师对临床药师的需求.

  • 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史旭波

    抗栓治疗主要针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两个环节起作用;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临床抗凝药物也主要作用于这两个环节,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本文综述了此类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抗凝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

  •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齐玉霞

    低分子肝素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在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治疗中,与肝素相比,LMWH抗凝作用强,易吸收,副作用小,故日益受到重视,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抗血栓形成药物.

  • 抗凝药物防治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梦园;崔向丽;刘丽宏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抗凝药物的使用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塞栓塞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国内外常用药物及特点,并对目前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案的推荐进行综述.

  • 美国纽约州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法律及实施情况分析

    作者:菅凌燕;何晓静

    以抗凝药物合作治疗管理为例,介绍美国纽约州临床药师参与合作药物治疗管理的主要过程,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法律肯定了临床药师的作用.

  • 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体会

    作者:屠晓燕

    抗凝药物在使用时如果抗凝不足会导致血栓栓塞复发加重,抗凝过量则会导致出血.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常用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体会浅谈如下.

    关键词: 抗凝药物 合理使用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药物治疗指导

    作者:马海英;张志强;段长虹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都造成很大的改变,康复期后续治疗时间长,需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补钾等药物,终生服用抗凝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并调整用药剂量.然而,据报道,有11.2%的患者不了解换瓣术后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不能掌握适当抗凝的标准及定期监测PT[1].如何能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按时按量正确地服用各种药物,用药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 国外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研发动态

    作者:康银花

    由于目前临床使用的传统抗凝药均存在局限性,一些具有起效快、特异性高、无需监测凝血指标或调整剂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等优势的新型抗凝药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对以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AZD0837以及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阿哌沙班和奥米沙班为代表的新型抗凝药物在国外临床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预防心源性卒中的新型抗凝药物

    作者:李焰生

    心房颤动(AF)是心源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尤其见于高龄人群.传统的以华法林为代表的抗凝治疗是有充分证据证明且得到各种指南推荐的预防心源性卒中的方法,但其治疗窗狭窄和需要定期检测明显地影响其广泛使用.近年来,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及以利伐沙班、艾吡沙班为代表的激活X因子抑制剂成为新型抗凝治疗药物,在对重大骨科手术人群中获得比华法林或肝素更为安全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事件的疗效,并在中-高危的AF患者中被证明能预防心源性卒中或重要的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其疗效不劣于或优于华法林或肝素,颅内出血则明显少于华法林.这些新抗凝药物将成为一类全新的预防心源性卒中的治疗选择.

  •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汪燕

    抗凝药物被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抗凝药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由于存在某些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理想的抗凝药物应具备高效、安全、口服给药等特征.针对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成功研发了诸多新型抗凝药物,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以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琼脂为代表的新型杭凝药物在新近的临床研究中被证明不劣于传统抗凝药,文中对这些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新型抗凝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李姝雅;杜万良;王拥军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疗效肯定但使用不便.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及Xa因子抑制剂干扰凝血过程,抗凝作用肯定,具有剂量固定、无需监测凝血指标的优点,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对此类新型抗凝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等做一综述.

  • 服用华法林患者用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作者:顾欣;孙安修;张新江;唐铁钰;胡月

    目的 了解服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合理性,出院后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为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华法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人住某院东区心内科的所有使用华法林患者的病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调查,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对以上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服用、监测情况进行调查,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 2015年心内科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计139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74例;年龄36~87岁,平均(68.52±10.02)岁.住院期间38.30%的患者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偏大;INR检测间隔合理者76例,不合理者63例;出院时,INR达标率为32.59%;出院医嘱中明确凝血功能具体复查日期者占42.98%.139例患者中,对122例进行回访,失联患者17例.回访的122例患者中,9例非医嘱停药,8例发生不良反应,末次INR达标率为64.76%.结论 患者住院期间华法林使用主要存在凝血功能检测间隔长、出院时INR达标率低的现象;出院后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依从性也较低.可通过加强用药教育及长期随访以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 1例抗凝药物和抗结核药物合用的患者用药监护

    作者:周靓昉;向倩;王梓凝;谢秋芬;何云霞;周双;陈舒晴;崔一民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结核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选择、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 参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该患者既往服用华法林但不起效,临床药师从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寻找原因,重新为患者制订给药方案.结果 确定适合患者的给药方案,患者抗凝达标后出院,临床药师从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各种因素,INR的监测等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结论 抗凝药物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和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切入点.

440 条记录 5/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