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甘草酸苷对大鼠急性肝衰竭保护机制的研究

    作者:裴旭东;翟玉峰;张怀宏

    目的 探讨甘草酸苷对大鼠急性肝衰竭(AH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AHF组)、治疗组(甘草酸苷组),静脉注射硫代乙酰胺(TAA )600 mg/kg,2次,每次间隔24 h,复制AHF动物模型.治疗组动物除予TAA外,于实验前3d至实验结束分别静滴甘草酸苷注射液2 mL/100 g,对照组和AHF组同时皮下注射0.9%氯化钠液1 mL/100 g.AHF组、治疗组于第2次注射TAA后24h,随机各取8只,治疗中分时段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肝功能、PTA、血清内毒素及多种炎性因子水平.2周后,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PCNA).结果 与AHF组、对照组相比,治疗中,治疗组血清ALT水平降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比例)降低,而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值较高(P<0.01);治疗后各时相点,治疗组TNF-α水平较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及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草酸苷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肝组织PCNA表达有关.

  • 他莫昔芬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研究

    作者:张鹏;陈静;万梦琪;姜艳;徐思颖;罗满生

    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TAM)组、他莫昔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 ICI)干预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向日葵油、他莫昔芬、他莫昔芬+拮抗剂进行造模前预处理,连续3d,每天1次;第3次注射后12 h,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及脂多糖造模.分别于造模后2h和5h采集外周血;5 h采集肝脏;造模后24h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生存率.酶法测定血清ALT、AST;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肝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HE及TUNEL法;Western blot测定肝脏Caspase-3.结果 生存率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TAM组和TAM+ ICI组小鼠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AM组和TAM+ I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M组小鼠肝脏大体无明显变化,TAM+ ICI组肝脏外观略呈肿胀,而模型组小鼠肝脏则呈现明显肿胀、出血坏死表现;镜下TAM组及TAM+ ICI组表现轻微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毁坏,而模型组小鼠表现明显.TUNEL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M组及TAM+ ICI组见少量凋亡小体,而模型组肝细胞皱缩明显,多见凋亡小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TAM组及TAM+ ICI组均未见Caspase-3的p17片段,而模型组显著增多.结论 他莫昔芬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拮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

  • 低磷血症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家祥

    临床病人常会发生多种代谢紊乱,特别是钾、钠、磷的代谢异常比较常见.病人出现了低磷血症,呼吸系统、心功能、肌肉神经功能等都会受到损伤,影响病人的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磷血症与多数临床疾病关系密切,本文结合新研究文献阐述低磷血症与相关疾病的关联性及研究进展,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低磷血症,减轻低磷血症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 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表达影响

    作者:徐礼通;杨平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黄组.大黄组大鼠造模前3d予大黄水煎液10 g/(kg·d)灌胃,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1N)/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6h后,取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EIL)含量,并开腹取大鼠肝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含量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大鼠血清AST、ALT和TBIL含量、AI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大黄可明显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 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IL-2、IL-4、IL-10表达影响

    作者:王挺帅;毛德文;张荣臻;黄少东;凌春萍;陈月桥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对其肝组织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与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联合注射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的方法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造模组、中药组、阳性组),每组各30只,对照组(Rat-KB)为正常大鼠,中药组(Rat-Zhongyao)、模型组(Rat-Modal)、阳性组(Rat-positive)均为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造模组为每天给予2 mL/100 g的蒸馏水;中药组为正常饲喂于造模前5d给予2次/d的2mL/100 g的解毒化瘀方药物,直至造模后8h;阳性组为正常饲喂于造模前1h给予5mg/kg的盐酸维拉帕米(Verapamil hydrochloride).观察48 h后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及各组肝组织IL-2、IL-4、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组大鼠48 h的存活率及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造模组(P<0.05);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造模组大鼠IL-2和IL-10表达增高,而IL-4无明显变化;与造模组相比较,中药组和阳性组的IL-2和IL-10表达降低(P<0.05);与阳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其通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IL-2、IL-10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全身系统炎症反应、提高大鼠机体免疫耐受能力可能是其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 急性肝衰竭小鼠血清TNF 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作者:王文;吕飒;周莹;刘沛

    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小鼠模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应用APAP建立ALF小鼠模型,观察死亡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TNFo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伊文思蓝(EB)在脑中含量检测BBB通透性.结果 小鼠注射APAP后4h开始死亡,6h死亡率达到高峰.血清ALT水平2h开始升高,9h达到高峰.肝脏病理学9h病变重,表现为大块或亚大块出血性坏死.6h组血清TNFα较0小时组显著升高.脑组织EB含量于2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结论 在APAP所致的ALF动物模型中,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脑组织EB含量的显著升高相一致.TNFα可能是导致ALF时BBB通透性增加的重要细胞因子.

  • 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问题

    作者:松崎靖司;松井 陽;周防武昭;朱丽影;姚桢

    一、基本治疗--熊去氧胆酸疗法松崎靖司等肝细胞损害型病例的基本治疗可用甘草甜素制剂SNMC静注(20~100ml/次),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以保护肝细胞膜并降低ALT.对于服用大量扑热息痛的急性肝衰竭,如已超过10个小时则应静滴N-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或经胃管给用羧甲半胱氨酸(carbocysteine)以补充肝内谷胱甘肽,后者初次应用140mg/kg,之后每4小时给药70mg/kg,连续3天.

  •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1更新版)简介

    作者:刘晓峰;孙自勤

    急性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以凝血机制障碍和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由于急性肝衰竭疾病进展迅速,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经验治疗往往会捉襟见肘,实施规范化的诊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理念于2011年9月出版了《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1更新版》,提出诊疗建议共48项,每项建议均作了相应的解读.这些建议包含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上诊疗急性肝衰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智

    目的: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剑河县人民医院随机选取的急性肝衰竭患者22例进行人工肝治疗,此组为试验组,另选取20例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为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病人临床主要症状、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治愈有效率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后其肝功能有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治愈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是61.90%,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血浆置换治疗是经过将血液中有毒性的代谢物质清除,可缓解急性肝衰竭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与此同时为肝功能的恢复以及细胞的再生提供有利条件,使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 舒适护理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葛浙平;陆琴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技术,血浆置换(PE)是目前常用的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之一[4].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大多数都存在不舒适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非常有必要.

  • 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

    作者:黄一鸣;华连琴;寿吉丽

    在美国,近50%急性肝衰竭由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英国每年约有500名患者死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3月前我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例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虽及时处理,但仍致肝功能衰竭死亡,现报道如下,以期通过病例学习,探讨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救治的急诊处理原则。

  • 罗格列酮对小鼠急性肝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司徒小红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D-GalN联合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24h存活率,ALT,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HE染色),R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l表达水平.结果 D-GalN 600 mg/kg联合LPS 10 μg/kg腹腔注射成功构建了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存活率为20%;ALT,AST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面积肝组织坏死;肝组织中TNF-α、TGF-βl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TGF-βl的表达有关.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肝癌

    作者:刘晓燕;李胜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概念80年代由Schaffner首次提出,是指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3种病理类型[1].早期研究认为NAFLD预后良好,进展缓慢或不进展,近来研究显示[2],约20%的NASH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其中30%~40%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部分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

  • 肝性脑病的治疗

    作者:韩德五;刘近春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严重肝病所致,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以此将HE分为门体分流性脑病、急性脑病和慢性脑病三型.由于此概念在临床上存在一些问题:(1)门体分流性脑病可见于伴有肝病和不伴有肝病的患者;(2)急性脑病既指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所致的HE,又包含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HE;(3)慢性脑病既指复发性脑病,又指持续性脑病发作.为此,世界消化病学会(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WCOG)工作小组于今年3月出台了<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该书将过去的基础疾病由"严重肝病"修正为"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并将HE分为三种主要类型:A型为急性肝衰竭相关的HE,它不包括慢性肝病伴发的急性HE.B型为不伴有内在肝病的严重门体分流,并需肝活组织检查提示肝组织学正常,此型不易明确诊断,且少见于肝病内外科.C型指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HE,不论其临床表现是否为急性.目前认为肝功能不全是C型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环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二者可协同作用[1].

  •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吉耀;徐传涛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指原来无肝脏疾病(主要指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丧失发生急性严重肝功能不全,导致以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综合征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病因、脑病程度及多器官衰竭密切有关,主要的死因是感染和进行性脑水肿.

  • 一项关于药物和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的单中心病例系列研究

    作者:刘永方;李婉玉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全球常见的疾病,存在潜在的致命性结果。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损伤病例均由药物引起。中药引起肝损伤(HILI)记录较少,但却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来自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大学医学院的DagˇMS 等总结了药物和中药导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果。他们回顾性研究了4年中与应用药物或中草药可能有关的82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14.8)岁;其中女53名,男29名。引起肝毒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87.8%),其中中药占12.2%。主要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23.1%),其次是抗生素(195%)。其中有35例(426%)为细胞性肝损伤,混合型为28例(34.1%),胆汁淤积19例(23.1%)。狭叶香科(一般称为毡状的石蚕属植物)是一种唇形科植物,一种传统的草药,是HILI 的常见原因,约占70%。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其中2名患者与氟比洛芬和双氯芬酸有关;另一名患者与异烟肼和利福平相关)。

  • 激素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董洁;李婉玉

    药物诱导以及原因不明的肝衰竭可能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应答。为了评估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暴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引起的或原因不明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疗效是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哥伦比亚大学的Karkhanis等对1998-2007年的自身免疫性、原因不明以及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的终点为总生存期以及自然生存期(自然生存期为未经肝移植的生存期)。研究共纳入了361例ALF患者,其中66例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ALF(25例用激素,41例未用),164例属于原因不明的ALF(21例使用激素,143例未用),131例药物导致的ALF (16例用了激素,115例未用)。结果发现激素的应用与总体生存率无关(61%vs 66%,P=0.41),与不同原因所致ALF的生存改善也无关。激素的使用与某些患者生存率降低有关,包括终末期肝病评分高的患者(MELD>40生存率有所下降,为30% vs 57%,P=003)。在多变量分析中,控制了激素的应用、诊断、年龄(OR=1.37,每10年)、昏迷等级(OR=2.02为2级,2.65为3级,5.29为4级)这些因素后,MELD评分(OR=1.07)以及PH<7.4(OR=3.09)与病死率显著相关。虽然激素的使用可以稍稍改变自然生存率(35% vs 23%,P=0.047),但经多因素分析后其显著性就消失了。机械通气(OR=0.24)、MELD评分(OR=093)以及ALT(102)是自然生存率的唯一预测因素。终,作者认为激素不能改善药物、病因不详以及自身免疫所致ALF的总生存期或自然生存期,并且在高MELD评分的患者中生存率较低。

  •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共识纪要:亚太肝病学会推荐(APASL)

    作者:刘青;王泰龄

    介绍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发生在原来正常的肝脏)、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在已知或未知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衰竭)及肝病晚期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急性肝衰竭诊疗现状 (Position Paper)要点

    作者:胡中杰;贾继东

    急性肝衰竭的定义被广泛接受的急性肝衰竭(ALF)的定义是既往无肝硬化者在26周内出现肝功能恶性化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INR≥1.5)及任何程度的意识改变(脑病).对于有肝豆状核变性、垂直感染HBV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其疾病是在26周以内发现的,即使有肝硬化,也可包括在ALF内.

  • 王宇明教授关于肝衰竭诊断分型等相关问题的解析

    作者:

    近日,有读者咨询关于肝衰竭诊断分型等相关问题,本刊特邀请编委西南医院感染科王宇明教授就此问题进行解答.1.[问]肝衰竭的4种分型与重型肝炎的3种分型是何关系?有何异同?[答]根据我国2012年新版《肝衰竭诊治指南》,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SACLF)及慢性肝衰竭(CLF).其实,肝衰竭这一命名主要强调的是单次打击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更看重肝功能;我国和日本关于"重型肝炎/剧症肝炎"的诊断则强调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演化、进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难以控制的感染等临床特征,而终结局也是肝功能衰竭.从宏观来看,肝衰竭是临床一切肝病发展至极期的表现,而重型肝炎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66 条记录 10/24 页 « 12...78910111213...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