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进展--核移植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选择
根据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对核移植研究中的有关内容,如供体核的获得、受体卵母细胞与去核、核卵重组进行了综述,望能对核移植研究有所帮助.
-
蔗糖预处理去核:一种可靠的无损害小鼠卵母细胞MII期核去除法
小鼠是发育生物学中为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特别是在核移植方面.自从1983年Mc-Grath等[1]报道成功地进行小鼠的核移植以来,已采用小鼠的4-8细胞期的早期胚胎细胞[2]、桑椹胚[3]、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4]以及体细胞[5]进行了核移植,并获得了后代.作为核移植的受体,可采用去核的合子[1],2-细胞期胚胎[6,7]和去核卵母细胞[8].其中以去核卵母细胞使用为广泛,它可接受各个时期以及不同类型的供体细胞[9].但MII期小鼠卵母细胞的核(纺锤体)不能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10].
-
关于移植后微嵌合体的研究进展
嵌合是指受体在接受异体或异种移植物后,其体内存在着供体细胞,同时在移植物内存在受体细胞,这种供、受体细胞间相互移行、相互存在的现象称为嵌合现象.
-
干细胞移植类型
同源性移植同源性移植这一术语是指移植的供体和受体是同卵双胞胎,而且由于他们的基因结构相同因而具有同一组织类型.在这种移植中,供体细胞不会受到排斥,受体组织也不会受到供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攻击.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横向分化
近期研究证明,某些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肝细胞或胆管细胞[1,2],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用其来作为生物人工肝或肝细胞移植的供体细胞,以解决供体缺乏,同时自体细胞还可免除异基因或异种细胞所致的许多不便.为此,作者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体外诱导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探索骨髓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机制.
-
细胞移植能修复梗死的心肌吗?
近年来通过外源性细胞移入,重塑心脏结构和改善心脏功能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如选用不同的供体细胞,如胎儿心肌细胞、胚胎干细胞、成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进行心肌移植可在梗死心肌区域存活、分化,并改善心脏功能.但也发现上述细胞或是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或是缺乏心肌特有的生理功能,故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生物工程"的蓬勃开展,骨髓含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干细胞,为细胞移植重建坏死心肌、逆转心室重塑,提供了理想的细胞.
-
霉酚酸酯和非霉酚酸酯方案预防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比较
霉酚酸酯(MMF,商品名骁悉)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它可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对促进供体细胞植入和减轻移植排斥有重要影响.我们比较了30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患者分别采用骁悉和非骁悉方案预防GVHD的结果,报告如下.
-
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重要的死亡原因,利用细胞移植可以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但是供体细胞来源受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进行合适的诱导可使它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为临床心肌缺血梗死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供体细胞.
-
NuMA和γ-tubulin在核移植克隆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uMA)和γ-微管蛋白(γ-tubulin)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供体细胞γ-tubulin和NuMA参与了核移植克隆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组装,NuMA主要参与了纺锤体极的装配和维持,而供体中心体调节核移植胚初纺锤体的形成.核移植重构胚中心体结构异常经常伴随染色体异常排列、纺锤体结构异常,而中心体分布异常经常伴随异常卵裂.
-
现代医学200词131.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神经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未分化神经系统细胞.从神经干细胞生成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胶质前体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向神经细胞、星形细胞以及少突细胞分化.神经干细胞不仅存在于胎儿期,在成年哺乳动物的脑部(嗅球、侧脑室周围、海马齿状回)也可发现,并于近从人脑也成功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作为研究热点,其理由是①可以应用于阐明神经系统的分化机制;②可作为移植的供体细胞应用于功能再生和重建等.
-
造血干细胞子宫内移植研究进展
由于胎儿发育早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使得造血干细胞子宫内移植成为了可能.本文阐述了该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及优越性,以及移植的时机、供体细胞的来源和移植剂量对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子宫内移植 免疫系统 供体细胞 -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1概述传统的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采用大剂量全身照射(TBI)和化疗做清髓性预处理,以克服宿主抗移植物和移植物抗宿主两种免疫反应,使供体细胞安全植入,替代异常的宿主细胞并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此种异基因HSCT(Allo-HSCT)供体细胞植入稳定可靠、抗肿瘤作用强、肿瘤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
-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荧光稳定性及对转染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将增强型GFP基因转入PC12细胞,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第5代、第40代及未用G418筛选3个月后的转染细胞,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区别,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FP荧光稳定,对转染细胞无明显影响,是良好的供体细胞标记物.
-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供体来源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组织工程学研究、自体细胞移植、药物研制和开发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其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S)的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在体内外可以分化成多种成熟细胞,并且避免了胚胎干细胞在伦理道德制约、免疫排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进步,iPS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已成为国内外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随着iP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实践的探索,其有望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把利器.本文就iPS的人类供体细胞对比及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
人骨髓基质细胞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结构、端粒酶活性测定、核型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培养的细胞具有正常的大小、形态、细胞骨架结构;在融合密度达80%~90%时,G0+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较高,约占92.58%;检测传至第7代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正常染色体数目(46,XY),端粒酶活性为0.567.结论 形态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