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哲;王成彬;李健;邸平;孔晓晨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DVT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3例,按病变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以及混合型,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s-CRP水平.结果:DVT患者血浆hs-CRP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不同临床分型DVT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不同,混合型高,周围型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时期DVT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不同,急性期高,恢复期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溶栓治疗的DVT患者术后3天血浆hs-CRP水平持续升高,术后第5天开始快速下降.结论:hs-CRP可作为DVT诊断的参考指标,DVT发生及发展与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

  • 908株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奎海;马均宝;吴智刚;陈文静;李炜煊

    目的:了解本院2011年-2013年烧伤患者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血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数据分析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分离908株病原菌,其中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低.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在葡萄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菌株.结论:我院烧伤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医院应重视对其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郝建学;王明昊;任康;秦洪;邸丽萍;刘锁利;李雪波;张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的膝关节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KT-2000关节测量值、后抽屉试验与Lachman征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患膝Lysholm 膝关节评分、KT-2000关节测量值及物理检查(后抽屉试验试验与Lachman征)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无韧带断裂、免疫排斥反应等现象.结论: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对膝关节PCL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1例锁骨下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李学锋;谷涌泉;余恒锡;武欣;焦强;曹娟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锁骨下动脉瘤,其中7例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均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1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共置入覆膜支架12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经平均32.5个月随访,全部患者无明显内漏发生,无动脉瘤复发,除3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内轻度狭窄(<30%)外,余介入治疗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流均通畅.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人鼻黏膜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旭;白素娟;金姝;周焕;周玉贞;杨扬;胡庆磊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的鼻黏膜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NK、CD19+B)的比例,初步探讨鼻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意义,为鼻局部黏膜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用鼻黏膜刮匙获取21例正常人的鼻黏膜组织,并抽取其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鼻黏膜和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CD4+T、CD8+T、NK、CD19+B)分别所占的比例.结果:鼻黏膜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很大差异,与外周血相比,CD3+T比例增加(t=15.34,P<0.0001),CD4+T比例降低(t=5.952,P<0.0001)、CD8+T比例增加(t=12.44,P<0.0001)、NK比例降低(t=4.865,P<0.0001)、CD19+B比例降低(t=15.56,P<0.0001),CD4+T/CD8+T降低.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用来检测鼻黏膜的淋巴细胞亚群,鼻黏膜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鼻黏膜组织独特的局部黏膜免疫功能,本方法为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 Iris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研究

    作者:巨敏;王蕊;张君毅;朱迪;刘毅;陶凌

    目的:探讨血清Irisin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因AMI行急诊PCI治疗的169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影像学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分析Irisin与无复流发生的关系.结果:①169例患者发生无复流40例,无复流发生率为23.6%(40/169);②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血清Irisin水平显著降低(4766± 1725 ng/mLvs 8125±2904 ng/mL,P<0.05);③急性心梗发生后,血浆Irisin水平逐渐升高,3小时内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24小时后组(4050± 1739 ng/mL vs8358± 3042 ng/mL,P<0.05),且3小时内组无复流显著高于24小时后组(71.42% vs 12.9%,P<0.05);④低Irisin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Irisin组(58.1% vs 11.9%,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Irisin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61,95%CI:0.793-0.909,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Irisin能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且Irisin能明显改善PCI术后无复流.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毛智荣;屠春林;胡建荣;王珍;余艳芳;郑大炜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呼吸机患者13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44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征,然后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科室主要以ICU为主,大约为76.74%,神经外科次之,大约为8.14%;研究组呼吸机应用时间(18.72± 3.15)天显著长于对照组(6.18±0.02)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或者亚胺培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6%.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多发生于ICU,且感染者呼吸机应用时间较长,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怡莎;倪景斌;孙辉;黎文华;陆健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116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0g/次,4次/d)、益生菌(2~4粒/次,2次/d)治疗,观察组增用川芎嗪(1~2片/次,3次/d)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 vs 84.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6.84± 1.23 VS 18.24± 2.56 pg/mL),IL-6 (168.90± 32.49 VS 16.24± 4.23 ng/L);IL-10 (15.17±3.21VS 16.77± 2.53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6.95± 7.25 VS 6.81±1.84 ng/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4 (6.77± 1.52 VS 15.53±2.75 pg/mL);IL-6 (170.21± 25.68 VS 18.17± 2.25 ng/L);IL-10 (15.24± 2.83 VS 15.86±2.24ng/mL);TNF-α(17.01± 2.53 VS 7.63± 2.27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13.79%vs 6.90%,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三联方案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 IL-27和PCT联合检测在不同分型的脓毒症危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春梅;程婷婷;白建文;林闽加;刘显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 27,IL-27)对成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14例SIRS患者按入院诊断结果及感染源不同分为非脓毒症组(n=80)、肺源性脓毒症组(n=73)和非肺源性脓毒症组(n=6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2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各生物标志物的性能,判断潜在的预测变量.结果:肺源性脓毒症患者体温符合SIRS标准的比例为65.8%,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5.0%)及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45.9%)(P<0.05);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白细胞数符合SIRS标准的比例为68.9%,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2.5%,(P<0.05).确诊脓毒症后的患者血清IL-27的AUC为0.655, PCT的AUC为0.649.根据不同感染源进一步分析,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27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27的AUC分别为0.657和0.652,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PCT的AUC为0.667和0.629.分别联合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IL-27和PCT值,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AUC为0.728,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AUC为0.703.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与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均有所提升.结论: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较非脓毒症患者更加符合SIRS标准.IL-27作为脓毒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病情变化的反应不敏感,而IL-27和PCT结合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提高.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查小应;费哲为;陈大伟;张捷;高铭;黄磊;张超峰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疗效,减少再梗阻率.方法:将120例AI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再梗阻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73.48± 9.32)mL,少于开腹组的(207.45±33.21)mL(P<0.05);腹腔镜组手术、术后镇痛、下床活动、肠恢复蠕动、肛门恢复排气、拔除尿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15± 10.13)rmin、(14.67± 7.23)h、(27.14± 7.04)h、(3.11± 0.96)d、(3.24± 1.02)d、(3.37± 1.23)d、(7.95± 3.05)d,均短于开腹组的(83.84± 9.24)min、(27.38±8.02)h、(36.23±5.87)h、(4.05± 1.35)d、(4.35±1.74)d、(5.021± 2.13)d、(10.35±3.71)d (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再梗阻率分别为10.00%、10.00%,均低于开腹组的33.33%、40.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0min是再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AIO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并发症与再梗阻率低.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宫颈过短孕妇先兆早产的作用研究

    作者:师朝岭;张冉;郭卫东;曹亚坤;刘超

    目的: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比较先兆早产和无症状宫颈过短单胎孕妇的宫颈体积和血管指数.方法:预先扫描妊娠24-34.6周的300例无症状健康孕妇的宫颈长度.将宫颈长度过短,小于孕周的10%的孕妇纳入无症状宫颈短组,测量该组孕妇宫颈体积和血管指数(Ⅵ)、血管血流指数(VFI)和血流指数(FI).先兆早产组患者入院的24小时内测量同样的超声参数.记录孕妇的体重指数、孕周、吸烟状况、经产状况、早产家族史、母亲为早产出生者以及之前的早产情况等数据.比较两组孕妇超声检查结果和病史参数.结果:29例无症状健康妇女(9.6%)宫颈较短.两组间的病史参数或宫颈长度无显著差异.先兆早产组的宫颈体积较小(12.90 vs 17.168 cm3,P=0.005).无症状宫颈过短孕妇的Ⅵ和VFI均较低(VI:4.369% vs 15.939%,P<0.001;VFI:1.514 vs4.878,P<0.001).宫颈过短组的FI较高(33.581 vs 30.311,P=0.006).结论:无症状宫颈过短组孕妇与先兆早产组孕妇之间的宫颈长度类似,但两组间宫颈体积和血管指数存在差异.

  • miR-21和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霍爱鑫;巴燕娜;吴振彪;崔轶霞;贾筠

    目的:探讨miR-21和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根据SLEDAL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n=49)和中重度活动组(n=44),并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B细胞中miR-21、miR-155、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形成蛋白受体Ⅱ (BMPR Ⅱ)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21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活动组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21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活动组和对照组,且轻度活动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BMP-2 mRNA和BMPR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活动组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BMP-2 mRNA和BMPR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活动组和对照组,且轻度活动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21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与BMP-2 mRNA和BMPR Ⅱ mRNA均呈正相关(r=0.292、0.365和0.481、0.279,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21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与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0、-0.289和-0.751、-0.308,P<0.05).结论:miR-21和miR-155在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BMP信号通路异常活化而发挥作用,且与补体C3和C4呈负相关,有望作为监控SLE患者病情的参考指标.

  •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孙志宏;闫竹琴;常万松;曹妍燕;朱军;杨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80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80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水平,磷酸肌酸钠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监测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需加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的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天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无明显区别.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能够更快改善≧80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春晖;吴志勇;徐庆;顾磊;刘晔;孙隆慈;罗蒙;周鸿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与传统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从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传统断流术52例患者与行选择性断流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选择性断流术术后近期脾窝积液、发热以及随访期间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可以明显改善断流术后再出血和PHG发病率高的问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6-12月,食管旁静脉均基本闭塞,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抗青光眼药物长期使用对眼表的影响

    作者:崇晓霞;朱丹;陆蓓;李琳;史桂桃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为正确选择青光眼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青光眼药物治疗≥3个月的青光眼患者40例(62只眼)设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30只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长度(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B)及结膜印记细胞评级(IC).结果:病例组ST、BUT分别为(6.12± 3.63)mm、(5.21± 2.13)s,均短于对照组的(10.72±4.62)mm、(11.45± 5.12)s(P<0.01);病例组FB评分为(2.19±0.42)分,高于对照组(0.62±0.04)分(P<0.01);病例组IC评级为Ⅱ ~Ⅲ级比例为54.8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并加快结膜细胞鳞状上皮化进程,对泪膜、角膜及结膜均有损伤,应引起重视.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和UA水平检测的意义

    作者:宫柏琪;左占杰;高凌根;张琳;王娜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3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免疫比浊法和尿酸氧化酶法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Hcy、hs-CRP、U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Hcy、hs-CRP、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Hcy、hs-CRP、UA水平升高,且不同缺损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Hcy、hs-CRP、UA水平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紫杉醇与地西他滨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水平的影响

    作者:吕卫群;周路遥;赵懿清;高秋芳;王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和地西他滨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和安慰剂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积分、血常规、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含量以及血清CA199、CEA及CA724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卡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的卡氏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能有效降低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死胎的病因及终止妊娠的方式分析

    作者:徐正芳;马小艳;刘艳秋;胡静;潘蓉蓉

    目的:探讨死胎的病因及终止妊娠的方式.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分娩的死胎病例23例,对孕妇一般资料、死胎发生原因、终止妊娠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死胎发生孕妇中,年龄>36岁者多,共8例,占34.8%,孕周在28-36+6周的孕妇数多,共10例,占43.5%,初产妇17例,占73.9%,有流产史孕妇9例,占39.1%;②在所有病因中,脐带因素占比大,共11例,占47.8%,其次为胎盘因素和母体因素,各5例,各占21.7%,胎儿原因与不明原因各2例,各占8.7%;③在对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上,施行羊膜腔穿刺引产例数多,共13例,占56.5%,其次为剖宫产,共5例,占21.7%,米索流产3例,占13.0%,自娩患者2例,占8.7%.结论:脐带因素为造成死胎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及母体因素,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孕期检查及孕期健康教育,以减少死胎的发生,并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以减轻孕妇痛苦.

    关键词: 死胎 病因 终止妊娠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静;汪毓君;王云;李丽;霍秋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不同类型的MG患者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男性DBIL、IBIL、TBIL、UA值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实验组DBIL、IBIL、TBIL、U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BIL和UA水平对诊断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冷冻干燥及DMEM培养液浸泡对海藻酸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作者:黄权林;肖冬冬;卢慕峻;李伟;孙康

    目的:考察冷冻干燥及DMEM培养液浸泡对海藻酸水凝胶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得到海藻酸水凝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模拟了细胞的培养过程,考察水凝胶-冻干-DMEM培养液浸泡后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变化.使用CCK-8法研究海藻酸水凝胶的细胞毒性.结果:制备了结构和性能可控的海藻酸水凝胶,冻干再浸泡会降低凝胶的拉伸强度和流变屈服强度.海藻酸水凝胶对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冷冻干燥及DMEM培养液浸泡后,凝胶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出现了下降,其原因是浸泡过程中钙离子会从中溶出.

  • TNFRSF13C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史剑;罗凤宝;施倩倩;许贤林;何小舟

    目的:检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NFRSF13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2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0、3、7、14天处死大鼠.取左侧梗阻肾脏进行Masson染色,拍照后,采用双盲法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提取肾组织中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NFRSF13C基因表达情况.Pearson检测TNFRSF13C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组织中TNFRSF13C的mRNA表达量进行性升高,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5,P<0.01).结论:TNFRSF13C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病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监测指标.

  • 大蒜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作者:黄冬冬;刘冬梅;孙汝智;吴晓华;崔福江;刘明清;李清君

    目的:通过大蒜素预处理,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ICAM-1的表达,从而探讨大蒜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大蒜素10、20、30 mg/kg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 h取出海马,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区ICAM-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值.结果:通过给予大鼠全脑缺血8 min再灌注24 h处理,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静脉给予大蒜素可使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改善,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ICAM-1表达显著较少.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减少ICAM-1的表达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失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 担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乳液法涂层纤维体外缓释研究

    作者:蔡婷;李丽云;何子瑜;何晓燕;吴飞

    目的:目前周围神经修复中,神经导管是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乳液法涂层纤维制备的神经导管在神经修复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乳液法制备担载NGF的丝素-聚乳酸(PLLA)涂层电纺纤维,观察纤维的形态,测定NGF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参数,并考察纤维释放液对于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担载NGF的涂层纤维具备类似于细胞外基质(ECM)的三维结构和多孔形态;涂层纤维中NGF体外有效缓释10天;细胞实验中,在含有释放液的培养基中生长的PC1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平均多了2000-4000个荧光强度,所以释放液可以更好地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结论:担载NGF的乳液法涂层纺丝纤维具备促进缺损周围神经修复的条件,可以进一步研究在动物体内修复缺损周围神经中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 扁蒴藤素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李暐;郭江睿;姚正盛;陈清;蔡心颖;张志强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HSP70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扁蒴藤素对HNE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扁蒴藤素诱导HNE2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PARP、酪氨酸激酶、AKT及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扁蒴藤素抑制HNE2细胞的生长,促使Caspase 9,Caspase 3和PARP蛋白被切割,上调Bim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减少Bcl-xL等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EGFR等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AKT磷酸化,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用热休克反应抑制剂KNK437抑制HSP70的表达可以增强扁蒴藤素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扁蒴藤素通过下调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caspase介导的凋亡通路抑制鼻咽癌HNE2细胞的增殖,抑制HSP70的表达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 高矿浆浓度下黄铜矿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作者:苏丽君;黄秋霞;邹海蛟;邹林峰;左雅婵

    目的:为阐明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与浸出效率之间关系奠定基础,以及如何提高黄铜矿生物浸出效率和铜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进行驯化,使得复合菌群的矿浆浓度耐受能力达到25%(w/v).采用该复合菌群在25%矿浆浓度下浸出黄铜矿,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克隆文库技术分析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解析.结果:28天内黄铜矿浸出率能够达到95.1%,而驯化前的浸出率只有51.5%.该复合菌群主要由Acidithiobacillus caldus,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和Ferroplasma therraophilum组成,其中Acidithiobacillus caldus是浸出前期和后期的优势种群,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在浸出中期均有竞争优势,Ferroplasma thermophilum在整个浸出过程中占据整个群落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复合菌群具有较强的浸出黄铜矿能力,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在浸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H值和铜浸出率与群落结构相关性较高.

  • 幽门螺旋杆菌诱发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广鉴;赵利;刘业松;张亚杰;孙秋;刘景旺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n=8)、Hp感染组(n=8)、肝硬化组(n=8)、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n=8).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给予50%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正常组与Hp感染组给予同量的橄榄油腹腔注射.从建立模型的第9周开始,Hp感染组与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每周感染2次Hp,共8次.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大鼠血氨水平及胃粘膜Hp数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体重较低(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体重较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胃粘膜Hp数量较高(P<0.05),与肝硬化组与Hp感染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胃粘膜Hp数量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能诱发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

  • ANP在大鼠高血压进展为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丁弘;徐欣;冯秋婷;陈浩;冯源锡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钛ANP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氨氯地平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术,术后随机选择40只大鼠分为氨氯地平(中、高、低剂量)组以及模型组,另外选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ANP浓度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ANP水平逐渐上升.氨氯地平用药组大鼠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ANP明显降低,且随着氨氯地平用药量上升,心功能不断改善,ANP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血清ANP浓度进行测定能够反映出高血压大鼠模型心室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而氨氯地平能够影响机体的ANP分泌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延缓高血压心力衰竭疾病进展.

  • SA-hirudin-RGD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凝血酶与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珊;刁艳君;马越云;苏明权;郝晓柯;刘家云

    目的:构建SA-hirudin-RGD重组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抗凝血酶、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链霉亲和素(SA)核心区与hirudin-RGD序列连接,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4b中,Westernblotting鉴定经IPTG诱导后纯化的融合蛋白.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分析证明该融合蛋白既有抗凝血酶又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结果:重组载体pET44b-SA-hirudin-RGD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后SA-hirudin-RGD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得到该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经Westernblotting鉴定约为70000.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SA-hirudin-RGD既有抗凝血酶又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结论:具有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双重功能的SA-hirudin-RGD融合蛋白被成功表达和纯化,为下一步SA-hirudin-RGD的功能研究及临床应用确立了基础.

  • 桂皮醛对高脂喂养小鼠糖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芳;侯霁芯;马明杰;王沛坚;王秋林;周鹏;苏炳银

    目的:探讨口服桂皮醛对高脂喂养小鼠(C57BL/6J背景)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正常对照组(6只),高脂组(6只),高脂+桂皮醛(40 mg/kg,每天1次)干预组(6只).桂皮醛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解后口服灌胃,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给予灌服等体积的CMC-Na,每天1次,干预时间为3月.每周观察体重、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观察胰岛素耐量(IPITT)、葡萄糖耐量(IPGTT),观察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胰岛素水平、肠系膜脂肪重量及以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结果:在脂代谢方面,桂皮醛干预可显著防止高脂喂养小鼠的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升高;高脂喂养小鼠肠系膜脂肪重量显著增加,HE染色提示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桂皮醛可显著防止肠系膜脂肪重量的增加及脂肪细胞的变大.而在葡萄糖代谢方面,桂皮醛可显著降低高脂喂养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结论:口服桂皮醛可显著改善高脂喂养小鼠的糖、脂代谢.

  • 许旺细胞复合改性PLA\PGA的体外生物学研究

    作者:王晓盼;吴敏;刘潇辰;秦金保

    目的:评价小鼠许旺细胞体外复合改性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A\PGA)的细胞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小鼠的许旺细胞传代培养至第2代,然后通过MTT检测在不同改性技术(H2O2、NaOH、NaC1O4、K2CrO4及超声波)处理的PLA\PGA浸提液中许旺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许旺细胞在PLA\PGA表面的黏附及其细胞形态.结果:于培养1d,3d测得在不同改性技术处理的PLA\PGA浸提液OD值,1天时,各浸提液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许旺细胞的活力及增殖无影响.3天时,经NaC1O4及K2CrO4处理的PLA\PGA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影响许旺细胞的增殖,对许旺细胞有毒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许旺细胞在改性PLA\PGA表面逐渐伸展,形成伪足,终粘附在材料表面.结论:经H2O2、NaOH及超声波改性PLA\PGA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黏附性,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构筑.

  • 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治疗缺血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范春艳;徐春媚;王璐璐;毕伟;薛晓蕊

    "治疗性血管新生"是利用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或基因促进缺血部位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改善缺血部位血液供应而起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研究的多种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公认的具特异性且作用强的促进血管生长因子.但由于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在体内半衰期短,试验中难以长时间持续给药起到刺激新血管生成及成熟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超声破坏微泡技术可使基因转染的靶细胞持续表达该基因.因此,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使VEGF基因在缺血部位持续表达,可起到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本文将就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治疗缺血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强直性脊柱炎新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扶忠超;叶志中;尹志华;曾惠琼;黄进贤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病变为主的炎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炎症和新骨形成.近年来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控制AS炎症已卓有成效,却无法阻止影像学进程,其病理性新骨形成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因子、炎症介质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就AS新骨形成机制进展展开综述,为深入研究新骨形成机制提供新思想.

  • 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先娇;孙彦;刘侠;王岐山;张越林

    目的:分析单病种质量管理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介绍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回顾性分析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果: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了医师诊疗行为并改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但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单病种诊断标准不够规范,单病种限价对医疗质量具有潜在的影响.结论:应在不断总结单病种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