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阿米洛利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晓荣;肖东芳;聂桐;孙健;刘媛媛;张皇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阿米洛利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洛利能够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ox-LDL、TNF-α、IL-6、hs-CRP及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活动期心内膜炎的相关因素

    作者:周朝元;付庆林;段长恩;苏国宝;牛珊珊;韩培立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的手术指征.方法:于2003-2011年从71个机构数据库中调查并采集247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数据,其中74例(30%)进行了AIE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心内膜炎前对CHD的诊断、致病微生物和感染部位等数据.结果:与AIE手术治疗必要性显著相关的指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病发前对心脏异常的诊断缺乏、主动脉辩IE、瓣周脓肿、心力衰竭以及抗生素发生变化.逐步逻辑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瓣周脓肿、心力衰竭以及抗生素改变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AIE手术治疗必要性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对IE合并CHD的患者而言,当心力衰竭、瓣周脓肿或抗生素变化发生时,手术可作为治疗AIE的一种手段.

  • 84例基于三脚架结构改建的鼻尖综合整形术的临床总结

    作者:杜海舟;陈伟华;李云峰;刘长松;李巍

    目的:总结基于鼻翼软骨三脚架结构的改建技术在鼻尖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从2012年09月到2015年02月间,共84例求美者在我院进行初次鼻尖综合整形术.3例为男性,81例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7岁.其中鼻头肥大伴鼻背低平65例,行鼻翼软骨缝合+鼻翼软骨切除+鼻假体+自体软骨帽状移植术;鼻头肥大、鼻背低平伴鼻小柱短小19例,行自体软骨鼻小柱支撑+鼻翼软骨切除+鼻翼软骨缝合+鼻假体植入+自体软骨帽状移植术.结果:84例求美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除1例病例鼻头过于肥大,鼻尖形态改善不明显以外,其余求美者鼻额角及鼻尖角度及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鼻小柱短小组的鼻小柱长度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病例切口瘢痕均不明显,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针对不同鼻翼软骨发育条件下的病人,个性化的应用鼻翼软骨三脚架结构改建的鼻尖综合整形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须根据不同病人特点选用.

  • CRUSADE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

    作者:卫洋洋;刘芳;张江蓉;曹青;潘永瑜

    目的:运用CRUSADE评分系统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抗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ACS患者病历249例,用CRUSADE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评估ACS患者30天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随访的249例ACS患者,共有46例(18.5%)患者发生了出血事件;按照CRUSAD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的出血率分别为:15%、7.5%、21.2%、32.5%26.7%;各组间出血率的比较: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各组的出血率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危组出血率高于极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极低危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以上患者出血率高于低危组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以上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各组间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血小板抑制率中位数分组,大于中位数组的出血率高于小于中位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PAgT抑制率(ADP)是ACS患者抗栓治疗中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CRUSADE评分、血栓弹力图以及两者联合对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评估,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利用CRUSADE评分.结论:随着CRUSADE评分危险分层的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亦呈增加趋势;危险分层低危以上的患者,不论中危、高危、极高危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低危险以下有明显增加;血栓弹力图监测血小板抑制率可作为CRUSADE评分的补充,提高对ACS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

  • 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效果

    作者:陈锐;马跃文;吕惠;赵丹;池程

    目的:探讨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13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过程中有无介入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早期理性情绪疗法组)和常规组,5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心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HAMA和B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血压和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活量(VC)、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的VC、MVV和FEV1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促进心肺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冠脉血管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于茜;刘宏斌;肖湖南;孙美珠;原晓燕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冠脉血管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ACS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及临床资料,回顾其造影图像,计算SYNTAX积分,根据是否存在完全闭塞病变分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完全闭塞病变组相比,完全闭塞病变组吸烟(61.1%,P=0.041)、糖尿病(35.2%,P=0.025)、高脂血症(55.6%,P=0.033)发生率高,入院静息心率(77.07±11.99,P=0.023)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8.69±9.46,P<0.001)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39±8.36,P=0.001)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3)、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生(P=0.003)、LVEF(P=0.002)、NLR(P=0.002)、脂蛋白(a)(P=0.039)、SYNTAX积分(P=0.002)和完全闭塞病变独立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发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与年龄、静息心率、吸烟史、高脂血症相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左室功能下降密切相关.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之一,可预测ACS患者完全闭塞病变.

  • 产后抑郁情绪高危影响因素的早期筛选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马永红;韩海霞;李明;余兆芬;任玲敏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其意义及有效护理策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4年7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门诊、住院产妇350例进行问卷调查.在350产妇中,37例出现抑郁情绪,将37例产后抑郁情绪高危产妇的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综合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25岁的产妇6例(16.22%),25~34岁的产妇27例(72.97%),≥34岁的产妇4例(10.81%),25~34岁产妇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的孕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夫妻关系、婴儿性别、经济收入、婴儿状况等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干预组产妇的抑郁情绪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高危影响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个性化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案,提高其生存质量.

  • 小剂量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董正华;顾晓龙;黄军;周磊;向定成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西地兰0.2 mg,n=17)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L,n=1S).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进行5分钟HRV分析.结果:①洋地黄组的心率在用药6小时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洋地黄组SDNN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S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③洋地黄组LFnorm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3小时后,洋地黄组HFnor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 不同性别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张莉莉;高阳;丁建;经子兰;马颖艳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女性组91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入院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要大于男性患者(63± 14vs71± 11,P<0.001),且同时更易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73.3% vs 58.2%,P<0.05).女性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长于男性(P<0.001),且入院后行PCI治疗的比例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7% vs 79.4%,P<0.05).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1% vs 3.3%,OR:3.11,95%CI:1.53-7.15),但排除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男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2.11,95%CI:0.68-5.12).结论:两性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治疗及预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冠心病诊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且对入院后的女性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

  • 一组有或无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分析

    作者:时素琴;张新林;谢峻;王涟;张静梅;李锡明;徐伟;徐标

    目的:分析携带基因突变和未携带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IDCM患者115例,经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后分为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首发症状年龄、血压、糖尿病比例等)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特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QRS-T夹角和血肌酐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情况(如药物和器械治疗)无差异(P>0.05);随访资料(如再入院和生存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P=0.12);将性别比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植入器械、是否发生突变等临床参数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参数未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携带基因突变的IDCM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较未携带突变者无显著差异.

  •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伟芳;韩明子;金世柱;荣为为;鲁荣;贾铭丽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es,PL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7岁,大78岁,小34岁.其中,男45例,女30例,男:女为1.5∶1.75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者69例(92.0%)、寒战28例(37.3%)、右上腹痛66例(88.0%),伴恶心呕吐者28例(37.3%),黄疸15例(20.0%),肝肿大8例(10.7%).有糖尿病病史患者28例(37.3%).胆系疾病(78.7%)是本组资料主要的易患因素,其中53例患有胆囊炎(70.7%).外周血白细胞增高67例(89.3%),血红蛋白降低41例(54.7%),白蛋白降低46例(61.3%);75例患者转氨酶升高58例(77.3%).肝右叶单发脓肿多见(75例患者中36例,占48%).51例B超确诊,24例行B超+CT或CT检查.48例行穿刺液细菌培养及25例血培养,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平均住院天数为19天,多数患者经皮下肝脓肿穿刺或置管引流而好转,1例漏诊为肺炎,2例患者反复入院,1例因菌血症死亡.结论:PLA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为常见;多为肝右叶单发,部分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降低.糖尿病为PLA常见基础痰病,胆系疾病是主要的易患因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本组PLA患者的主要致病菌.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麦扣;李建;侯瑞华;李永强;潘艳艳;王颖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和肢体无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7d内治疗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可有效提高MGC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 腺病毒携带shFOXM1对ACC-2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仇静;张月;陈书兰;刘岚;刘峤峤;张广耘;袁晓

    目的:研究携带特异性抑制叉头框蛋白M1 (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表达的腺病毒(Ad5.shFOXM1)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根据人FOXM1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针对FOXM1基因的三对shRNA,转染ACC-2细胞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筛选获得佳干扰片段,并构建入腺病毒载体,利用流式细胞术、MTT、Western blot等检测其对ACC-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调控及分子作用.结果:①成功筛选获得了抑制FOXM1表达的shRNA,并构建了特异性抑制ACC-2细胞中FOXM1表达的腺病毒Ad5-shFOXM1;②Ad5-shFOXM1能明显抑制ACC细胞的增殖,并引起ACC-2细胞S期的阻滞(P<0.05);②Ad5-shFOXM1通过下调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通过下调P21Cip1,P27Kip1蛋白的表达抑制了ACC-2细胞周期(P<0.05).结论:下调FOXM1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ACC-2细胞周期和ACC-2细胞的增殖.

  • 不同程度内质网应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马美娟;张英梅;马颖;张乐;刘敏;孙中婵;张荣庆;李聪叶;李妍

    目的:采用Apo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 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 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 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 可溶性PD-1和调节性T细胞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丽;孔宪明;徐凌云;薛海燕;曹兰芳

    目的:探讨可溶性PD-1 (soluble PD-1,sPD-1)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lymphocyte,Treg)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哮喘模型小鼠关系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n=5),其中2组建立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哮喘模型,将MP菌液滴入其中l组OVA小鼠和1组对照小鼠,形成OVA致敏并MP感染组,OVA致敏组,N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sPD-1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中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VA致敏并感染MP组、单纯OVA致敏组和单纯MP感染组小鼠血清sPD-1的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的sPD-1的浓度亦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VA致敏并感染MP组、单纯OVA致敏组小鼠的脾脏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而单纯MP感染组Treg细胞的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D-1和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小鼠感染MP的发病.

  • 侧脑室注射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作者:于武胜;郝贺玲;逄明杰;郭菲菲;孙向荣;公衍玲;徐珞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食欲素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NS)组、1μg组、5μg组、10μg组和20μg组.在胃窦和十二指肠植入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肠自发性运动.通过侧脑室注射OXA,观察胃肠环形肌运动波形的变化和持续时间.选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皮下注射NS+10 μg OXA,另一组皮下注射阿托品+10 μg OXA,观察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同理选取1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 μgOXA组,迷走神经切断组+10 μg OXA组,观察OXA调控大鼠胃肠运动的作用途径.再选取10只大鼠,先注射NS再注射OXA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OXA(1-20μg),大鼠消化间期胃和十二指肠Ⅲ期收缩波消失,继而出现胃和十二指肠餐后不规则的收缩波.OXA对餐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可被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干所阻断(P<0.05).中枢注射选择性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 (16 μg),可增强胃消化间期Ⅲ相收缩(P<0.05).结论:中枢注射OXA可能经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调控大鼠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内源性OXA可能对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 氟维司群纳米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范迎方;庄波;杨双;徐雪莲;刘堂荣;宋清平;殷加奇;王成

    目的:本文目的是制备氟维司群纳米聚合物胶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mPEG-b-PDLLA),并用固体分散法制备氟维司群聚合物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分析胶束的形态与粒径.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定性测试胶束包封性.建立并验证氟维司群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定量测定胶束载药量与包封率.采用透析袋法分析胶束体外释放情况.结果:氟维司群聚合物胶束形态圆整、分散均匀无粘连,粒径为89.97±4.33 nm,多分散指数为0.162±0.023,载药量与包封率达8.95%±0.86%与97.25%±0.86%.胶束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点.结论:成功制备氟维司群胶束并显著提高其水溶性,表现良好的缓释行为,能够开发为氟维司群的新型纳米制剂.

  • 碱中毒对小鼠皮质GABA能神经元特性和编码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玲;张忠玲;常明秀;方婧;陆云婷

    目的:研究碱中毒对小鼠皮质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的影响,探讨碱中毒引起大脑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选择17-22天FVB-Tg小鼠行脑片体外培养,实验对象分为碱中毒组和对照组.DIC光学显微镜下选择皮层Ⅱ-Ⅲ层GABA神经元,运用AxoPatch 200B放大器全细胞模式,记录并分析神经元内在特性(包括阈电位、绝对不应期)的改变;记录与去极化脉冲相对应的峰值,分析GABA能神经元的编码能力.结果:1.阈电位峰值在对照组分别是24.58±0.68,25.44± 0.82,27.02±0.78,27.55±0.74和28.66±0.79毫伏,碱中毒组分别是28.32±0.78,30.10±0.91,32.22±0.80,32.88士0.76和33.54± 0.74毫伏,碱中毒组阈电位升高;绝对不应期在对照组和碱中毒组分别是4.15±0.06和5.09±0.08毫秒,碱中毒绝对不应期延长.2.两组在相同去极化刺激下诱发的连续峰值波形发生明显改变,碱中毒组产生峰值的能力下降.结论:1、碱中毒使皮质GABA能神经元动阈电位升高和绝对不应期延长;2、碱中毒降低皮质GABA能神经元编码峰值能力.

  • 酸敏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蔡容巧;刘苗;刘道洲;成颖;张邦乐;周四元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被动靶向和酸敏特性的脂质混合纳米粒,以期提高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靶向递药效率,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磷酸钙纳米粒核,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混合纳米粒,硫酸铵梯度法包封DOX.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析法评价阿霉素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特征.用MTT方法研究阿霉素脂质混合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结果:体外释药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具有酸敏特性.流式结果说明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能将阿霉素递送至细胞核中.结论:阿霉素脂质体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 CXCR4抑制剂AMD3100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瑛;牛梦婕;杭天星;陈张琴;李圣青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的抑制剂(AMD3100)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组、低氧+AMD3100组,采用低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观察低氧对CXCR4表达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培养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cells,PASMCs),分别低氧处理及给予AMD3100,观察细胞迁移、增殖情况.结果:①低氧组大鼠CX-CR4表达增加,右心室压力(Mean right ventricle pressure,mRVP)、右心室肥厚指标(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BW;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增加,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造模成功;低氧+AMD3100组大鼠mRVP和RV/BW、RV/(LV+S)比值、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较低氧组明显降低(P<0.05).②低氧组PASMCs与常氧组相比,细胞迁移及增殖均明显增加;AMD3100组PASMCs迁移和增殖与低氧组相比受抑制伊<0.05).结论:AMD3100能有效的降低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mRVP,抑制肺细小动脉管壁的增生,减轻右心室的肥厚,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PA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肺血管的重建,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 高温胁迫下水稻基因组DNA表观遗传变化MSAP分析

    作者:何薇;汤丽丽;张燕清;张伟;杨帆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影响,筛选出一批与高温胁迫的相关基因,研究DNA基因化与基因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子中,对四叶期的水稻幼苗进行38度高温处理,分别取0h、2h、4h、8h、12h、16h和24 h七个不同时间点的幼叶提取DNA与RNA,利用MSAP技术检测总甲基化水平变化,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本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0h幼叶相比,高温处理下的2h、4h、8h、12h、16h和24h幼叶的总体甲基化水平依次是37.14%、36.79%、36.00%、35.50%、35.43%、34.64%和34.57%,可知幼叶DNA甲基化水平在高温处理后不断降低.此外,RT-PCR结果显示筛选的两个与甲基化相关的基因(PP2C和RAFP)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基因组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遗传调控方式,可以通过调控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水平来防御高温胁迫.

  • 肥厚预刺激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帆;邹良建;赵志敏;王杨;张冠鑫;刘夙璇;王国坤

    目的:研究不同肥厚预刺激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胶原酶联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后分组:(1)对照组(常规培养48 h);(2) PE组(50 μM PE刺激48 h);(3)不同预刺激+PE组:A,不同浓度的PE(10、20、50 μM)预刺激(12h干预,12h常规培养);B,PE(50 μM)预刺激不同时间(period-1,6h干预,6h常规培养;period-2,6h干预,6h常规培养,再次6h干预,6h常规培养;period-3,8h干预,8h常规培养;period-4,12h干预,12h常规培养).预刺激后再用PE(50 μM)刺激48 h.经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g)免疫荧光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型,Image J软件计算心肌细胞表面积,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肥厚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分离的心肌细胞纯度在90%以上.PE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细胞表面积增加2.3倍,心肌肥厚标记基因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 myosin heavy chain,βMHC)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不同预刺激+PE组心肌细胞肥大表型明显缓解,其中PE(50μM)两次6h预刺激为显著(P<0.05).结论:肥厚预刺激可以减轻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程度,从而对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

  • 保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健;孙胜;杨传东;徐银良;姚猛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患病率非常高,临床表现为眩晕、颈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肩背痛、心悸、出汗等,症状不但复杂,而且不典型,患者常同时患耳鼻喉科与神经内科的疾病.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其伴随症状的复杂性和高患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目前,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仍未完全明确,常造成误诊、误治,且尚无一种治疗手段能够彻底治愈此病.手术治疗此病较少,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手法推拿按摩治疗、牵引治疗、针灸及理疗以及中、西医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本文主要对保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骨性关节炎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志强;潘惟丽;金昊;李明宇;王文波

    骨性关节炎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关节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周围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又被称为退行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常累及全身骨关节中的脊柱、髋关节和膝关节等负重较大的关节,导致受累关节僵硬、变形,从而使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症状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缓解及晨起关节僵硬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其发病率连年增加.但由于其病因及病机复杂多样,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切的结论,导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文献中提及的骨性关节炎病因及病机做一综述,有利于我们继续探索,早日认清这种疾病,治愈这种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个体化用药水平提高的影响

    作者:陆妍;倪立;曹晓梅;周国华;李泰明

    自基因测序技术发明之时起,就已开始运用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对揭示生命本质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基因测序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并由此引申了更多的科学问题;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渴求又推动了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发展出更高速、更低价的新技术.随着测序技术的逐步应用,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基因测序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遗传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的筛选中,使基因导向的合理用药成为可能;还成功应用于疾病组织突变位点标志物的筛查中,使肿瘤靶向用药成为可能;在病原体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使基于细菌或病毒耐药突变的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随着测序技术向更高通量、更高精度、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健康时代将会到来.

  •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辰;赵振民;张翔宇;童海洲;李婉迪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所致.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替代疗法等内科措施治疗Ⅰ型糖尿病,但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彻底治愈.迄今为止,已有研究报道利用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s),这给Ⅰ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干细胞诱导成IPCs的诱导方法都是多阶段的,因干细胞来源不同,诱导所需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差异很大,不同诱导方法中所用诱导因子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素A、β细胞素、尼克酰胺、Exendin-4、肝细胞生长因子、胃泌素、葡萄糖和胎牛血清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诱导方法可大量并稳定的获得PCs,并使之分泌的胰岛素量可满足临床治疗.因此,在IPCs临床应用前,关于来源干细胞的选择、诱导方法和诱导所需因子的选用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就干细胞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瘢痕疙瘩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周毕峰;常宏;石定;程小皙;苏映军;马显杰;吴焱秋

    瘢痕疙瘩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但到现在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分类综述,认为术后及时放疗的治疗方法要理想一些,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为临床一线选择的治疗药物,综合治疗可以使复发率降低,治疗时还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选择适合患者的好方法,针对一些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掌握的治疗方法,还应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问题,良好的医惠配合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脓毒症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华;刘宣;葛勤敏;王海嵘;潘曙明

    脓毒症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血压降低且经快速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者称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其中一部分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由于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早期敏感性诊断手段,脓毒症病死率居高不下.每10万人口中约50-300人会发生严重脓毒症,其短期死亡率达20 %-25%,当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死亡率达5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价值,对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价值的主要标志物及其应用.

  • mTOR信号通路与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莲;唐芬;李玄;屈冬松;贺修胜

    自噬是以细胞内自噬体形成为特征,通过溶酶体吸收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的一种自我消化过程,是细胞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自噬广泛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既能在代谢应激状态下保护受损细胞,又可能因为过度激活导致细胞发生Ⅱ型程序性死亡,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尤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更是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自噬通过多种分子信号机制调控肿瘤进程,包括mTOR依赖性和mTOR非依赖性途径.mTOR作为生长因子、能量和营养状态的感受器,可通过调节下游自噬复合物的形成,直接调控细胞自噬.阐明mTOR与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对各肿瘤病变进行分析和治疗.因此,本文就自噬与PI3K/Akt/mTOR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自噬 mTOR 肿瘤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研究进展

    作者:阚璇;翟兴鹏;王悦申;赵新茹;牛作兴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型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隆胸相关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亦被界定为新的临床类型.其与乳腺癌相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预后较差.目前PB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但趋向于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 +prednisolone,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避免采用扩大的手术治疗.

  • 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调控脂肪分化中的分子机制

    作者:龙子;孙全贵;张晓迪;海春旭;王欣

    由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流行,对于人们来说,清楚地认识脂肪组织如何生长变得非常重要.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在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明确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调节脂肪分化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干预脂肪分化和肥胖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回顾了近的一些数据来列举包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p53,核因子κB(NF-κB)和叉头转录因子(FoxO)等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在脂肪细胞分化中起到的作用,为研究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干预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 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与胃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刘贤;何帮顺;林康;陈杰;彭红新;王书奎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国际癌症组织确认为胃部疾病主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对于Hp菌株的基因分型、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实对Up基因分型进行细化可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Hp可依照CagA羧基末端磷酸化位点、VacA信号区(s)中间区(m)过渡区(i)缺失区(d)和粘附因子(OMPs)进行基因分型.Up基因型差异可导致不同毒性作用,从而引起不同临床结果和疗效预后.因此对Up基因分型可为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Up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分型及其与胃部疾病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PBL和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邹鑫;李小飞;周勇安;王居正;陈召;刘子凡;张天翼;卢强

    目的:研究PBL联合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进入我院进入科室进行临床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共60人,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组与传统教学组,每组30人,教学改革组采用PBL联合TBL教学法.在为期1年时间结束后,分别采用闭卷考试、小组成员互评及导师对学员的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比较教学改革组与传统教学组的学习效果.同时还采用闭卷考试与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改革组客观成绩与学习效果即出科考试成绩、增设考试成绩与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客观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PBL联合TBL的双轨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培养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并且提高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热情度.结论:联合PBL和TBL的双轨教学发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