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橙;孙长贵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性高血压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蛋白排泄量(24hUPE)和血肌酐(Scr)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与贝那普利组比较,缬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BP[(146.7±7.2) mmHg比(133.8±6.7) mmHg比(110.4±6.2) mmHg]、DBP[(85.3±5.7)mmHg比(82.1±5.5)mmHg比(74.8±5.3)mmHg]、24hUPE[(1.46±0.43) g/d比(1.29±0.51) g/d比(1.06±0.25) g/d]和Scr[(190.3±9.8)pmol/L比(185.4±9.7) μmol/L比(174.4±9.1)μ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缬沙坦组,P<0.05或<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比10.94%比9.3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改善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肾功能水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曲美他嗪对老年重度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朝军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重度心衰的老年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6例,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受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组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更明显[(783.6±65.1) pg/ml比(578.3±46.7) pg/ml],心功能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64.3%比92.9%),P均<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疗效显著,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其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

  • 联合快速心房起搏与快速静脉输液建立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

    作者:潘为涛;陈国桢;蔡诺蔚;吴立春;吴志勇;郑伯仁

    目的:研究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方法:取24条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单纯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单纯快速静脉输液组和RAP+快速静脉输液组,尝试建立犬急性房颤模型,比较各组房颤诱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结果:与RAP组、单纯快速静脉输液组比较,RAP+快速静脉输液组房颤诱发率(0%比0%比62.5%)和房颤平均持续时间[0比0比(115.68±135.87)s]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联合快速心房起搏+快速静脉输液可成功建立心房颤动模型.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模型 动物
  • 两种教学方法在心电图授课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夏琳;刘墨青;莫林宏

    目的:探讨两种教学方法在心电图授课中的效果.方法:102例学员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2组:普通组,实验组,两组学员均为大专毕业,性别比例,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普通组接受传统理论教学,实际操作演练;实验组在普通组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接受辅助教学.结果:与普通组得分(73.31±13.87)比较,实验组得分(82.41±13.46),显著好于普通组(t=3.36,P=0.03).结论: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除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多角度多手段的辅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志成;郑翔;陈黎;刘伯毅;盛春风;黄云飞;王福珍

    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L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何军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其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替洛尔组(58例,接受阿替洛尔治疗)和卡维地洛组(58例,接受卡维地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肌酐(SCr)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阿替洛尔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总有效率(87.93%比98.28%)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阿替洛尔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SBP[(131.20±11.02) mmHg比(115.62±10.27) mmHg]、DBP[(82.01±6.75) mmHg比(75.68±5.21) mmHg、HR[(65.14±6.32)次/min比(57.21±4.02)次/min]、FBG[(4.75±1.36) mmol/L比(3.65±1.24) mmol/L]、TC[(2.69±0.58) mmol/L比(2.10±0.41)mmol/L]、TG[(0.96±0.41) mmol/L比(0.72±0.35) mmol/L]、LDL-C[(1.95±0.57) mmol/L比(1.71±0.40) mmol/L]和SCr[(110.23±86.52) μmol/L比(99.97±61.02) μ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例次,8.62%比3.4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阿替洛尔比较,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替罗非班在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戴美凤;陆传新;赵宏坤;朱永武;蒋逸风;沈彬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152例接受直接PCI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TIMI血流3级率、ST抬高段下降≥50%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1563.65±420.63) pg/ml比(528.36±236.17) pg/ml]降低更显著,LVEF[(54.68±2.63)%比(58.82±3.62)%]升高更显著,P<0.01或<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治疗后TIMI 3级率(73.68%比94.74%)、ST抬高段下降≥50%率(68.42%比92.11%)显著升高,CK-MB达峰时间[(10.96±2.86)h比(8.62±2.13) h]和3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65.79%比19.74%)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大量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肥大细胞的效果

    作者:李红岩;赵科研;尹宗涛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肥大细胞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AH组和BM-MSCs移植组.PAH组和BM-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60mg/kg)诱导PAH.采用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BM-MSCs.3周后,BM-MSCs移植组大鼠经右侧颈外静脉注射5×106个MSCs细胞悬液1 ml,PAH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予等量L-DMEM液.移植后14 d,观察比较三组大鼠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肥厚指数(RVHI)、肺动脉的结构及肥大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AH组和BM-MSCs组PASP[(23.75±0.83) mmHg比(46.73±1.28) mmHg比(35.54±1.20) mmHg]、RVHI[(0.2387±0.0048)比(0.4764±0.0155)比(0.3729±0.0087)]显著升高,肥大细胞计数[(0.63±0.26)个/10mm2比(12.50±1.41)个/10mm2比(7.13±0.64)个/10mm2]显著增多,P均<0.01;但与PAH组比较,BM-MSCs组上述三项指标有显著降低,P均<0.01.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PAH组肺血管重构明显,而BM-MSCs移植组肺血管重构明显减轻.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揭示了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机制.

  • 完全呼吸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王芳;陈丽丽;李晓敏;陈高燕;陈基民;黄峰

    目的:观察完全呼吸法呼吸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效果.方法:共纳入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健康宣教,43例)和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完全呼吸法干预,48例).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10m大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6MWD),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18±0.11)L比(1.50±0.12) L]、用力肺活量[FVC,(1.57±0.16)L比(2.08±0.19) L]、6MWD[(350.47±18.86)m比(378.68±11.58) m]和10m大步行速度[(42.00±3.95) m/min比(46.10±5.60) m/min]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常规治疗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FEV1[(1.17±0.09)L比(1.50±0.12) L]、FVC[(1.60±0.14)L比(2.08±0.19) L]、6MWD[(357.00±16.85)m比(378.68±11.58) m]和10m大步行速度[(41.83±5.48) m/min比(46.10±5.60) m/min]均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完全呼吸法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周铭;郭冠军;孙步高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者(心衰组),其中NYHA Ⅱ级组38例,Ⅲ级组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E/Ea)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d[(45.63±5.32) mm比(57.24±11.16) mm]、LAD[(33.25±6.54) mm比(50.53±10.92) mm]、E/Ea[(8.01±4.21)比(14.21±3.52)]均显著升高,LVEF[(69.73±11.43)%比(54.36±10.51)%]显著降低,P均<0.05.与Ⅱ级组比较,Ⅲ级组LVEDd[(57.12±9.53) mm比(66.20±7.35) mm]、LAD[(46.36±6.94) mm比(53.14±7.21) mm]、E/Ea[(12.89±3.02)比(15.17±3.53)]均显著升高,LVEF[(46.31±10.23)%比(38.75±8.61)%]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心脏彩超对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评估此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两类型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

    作者:任勇;刘海;徐果;汤永谦;刘文卫

    目的:探讨两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组)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STEMI组临床表现为胸痛明显、就诊时间较早,心绞痛史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17.65%比44.64%,P=0.003).与NSTEMI组比较,8TEMI组窦性心动过缓(0%比11.76%)、室性心律失常(0%比10.29%)及传导阻滞(0%比11.76%)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44.12%)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2.69±0.78) ng/ml比(8.79±2.78)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2.12±52.42) mmol/L比(182.32±78.23) mmol/L]水平明显升高,侧支循环(41.17%比17.65%)、3支冠脉病变(50.0%比14.7%)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尽早重建血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患者病发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建文;万辉;王海丽;王洪

    目的:分析和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50例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SMI以及常规超声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SMI诊断后,共发现斑块105个,其中低回声斑块62个,混合回声斑块(低回声为主)43个,显示血流信号的斑块有42个,其中34个斑块内发现微小信号,阳性诊断率为32.38%.常规超声检查共发现斑块75个,其中低回声斑块40个,混合回声斑块(低回声为主)35个;在4个斑块内发现微小信号,阳性诊断率为5.33%.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SMI对斑块微小信号的阳性诊断率(5.33%比32.38%)显著升高,P<0.01.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比常规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有更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陈强;陈丽珠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4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0.05mV的导联数(NST)和12导联中ST段压低幅度总和(∑ST)均显著减少和减小(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卡尼汀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1.58±0.03)次/周比(1.28±0.01)次/周]、发作持续时间[(0.31±0.03)分/周比(0.15±0.03)分/周]、NST[(1.55±0.04)个比(1.04±0.10)个]和∑ST[(0.27±0.02) mV比(0.15±0.01) mV]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曲美他嗪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艺;赵新华;王莹;尹德录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曲美他嗪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和参松养心胶囊组,各50例.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相应药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等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与参松养心胶囊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49.88±3.97)%比(53.66±4.15)%]、心输出量[(4.29±0.58) L/min比(4.98±0.73) L/min]、每搏量[(41.38±5.87) ml比(45.58±6.89) ml]、6min步行距离[(362.38±58.49)m比(392.38±60.59) m]、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55.14±6.68)次/min比(66.91±5.96)次/min]均明显增加,HRV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松养心胶囊组(98.0%比80.0%,P=0.03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室率和改善心率变异性.

  • 醒脑静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柴丽丽;赵立军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醒脑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38%比75.86%,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组MMP-2[(84.27±15.35) ng/L比(77.51±13.47) ng/L]、MMP-9[(109.24±26.51) ng/L比(97.52±28.16) ng/L]及sTRAIL[(80.17±14.63) ng/L比(72.65±10.56) ng/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MMP等活性物质水平,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特点分析

    作者:刘慧珍;马丽娜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9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和70例老年非CHD患者(非CHD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对两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D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HD组(36.23%比12.86%),P<0.01.与非CHD组比较,CHD组焦虑/躯体化[(1.69±0.68)分比(4.01±1.03)分]、认知障碍[(1.18±0.37)分比(1.89±0.78)分]、日夜变化[(1.17±0.23)分比(1.89±0.71)分]、睡眠障碍[(1.28±0.52)分比(2.69±0.71)分]、绝望感[(1.02±0.41)分比(3.71±0.49)分]因子分和HAMD总分[(8.49±2.31)分比(16.47±4.91)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抑郁症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重视抑郁症状,尽早干预治疗.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老年人
  •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8和MMP-9水平与冠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弢;李阳;樊泽元;简新闻;季汉华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和MMP-9水平与经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明确的冠脉易损斑块间的关系,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为其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VH-IVUS检查是否存在易损斑块,120例CHD患者被分为非易损斑块组(66例)和易损斑块组(54例).对比分析两组间一般资料、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MMP-8和MMP-9水平.并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易损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hsCRP[(3.33±0.76) mg/L比(8.65±2.19) mg/L]、LDL-C[(2.92±0.51) mmol/L比(3.37±0.57) mmol/L]、MMP-8 [(5.30±1.61) ng/ml比(8.98±2.80) ng/ml]和MMP-9[(82.63±6.64) ng/ml比(116.29±21.99) ng/ml]水平显著升高,HDL-C[(1.18±0.22) mmol/L比(1.01±0.19) 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8、MMP-9、hsCRP和LDL-C是冠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79~3.135,P<0.05或<0.01).结论:MMP-8、MMP-9水平可作为预测和识别易损斑块的辅助检查指标,且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惊今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b)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STEMI患者1941例,依据护理过程中第一次检测到的Hb水平,分为:非贫血组(Hb≥120g/L,1638例),轻度贫血组(90g/L≤Hb<120g/L,221例)和中度贫血组(60g/L≤Hb<90g/L,82例).观察患者在住院期和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梗、卒中)发生率.结果: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平均年龄逐渐下降(P<0.01);随访期间,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死亡率(42.7%比24.4%比7.5%),充血性心衰发生率(20.7%比10.9%比5.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0%比27.1%比8.4%)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在STEMI患者中,贫血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颖;刘彬;黄园琴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后成人患者521例.于入ICU即刻、术后24h、48h、72h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用Somogyi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根据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高淀粉酶血症组(血淀粉酶≥500U/dl,76例)、非高淀粉酶血症组(血淀粉酶<500U/dl,445例).采用单因素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低血压、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后感染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4.12,P<0.05或<0.01).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治疗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避免术中低血压,维护肾功能及预防感染,可能会减少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呙锐锋;赵丹丹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患者被分为死亡组(47例)和存活组(95例).比较两组STEMI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60.6±8.9)岁比(71.5±6.4)岁]显著更大;糖尿病史(26.32%比48.94%)、陈旧性心肌梗死史(11.58%比31.91%)、脑梗死史(14.74%比23.40%)、贫血(32.63%比48.94%)、心源性休克(7.37%比29.79%)、心律失常(9.47%比19.15%)、心力衰竭(14.74%比23.40%)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发病至入院时间<24h比例(83.16%比46.81%)显著减小,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发病至入院时间是影响STE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2~2.312,P<0.05或<0.01).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发病至入院时间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 动脉瘤合并心肌损伤与血管痉挛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浩明;方志成;郭秀萍

    目的:探讨动脉瘤合并心肌损伤的病理神经机制及其与血管痉挛关系,寻找有效防治方法.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按照改良胰弹性蛋白酶诱导动脉瘤方法制作颈总动脉瘤模型(通常反映颅内动脉瘤),术后根据心电图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25只)和ST段无抬高组(21只),同时以心脏超声、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估心肌损伤情况,术后以血管超声动态测定颈动脉瘤血管扩张内径、局部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痉挛与颈总动脉瘤合并心肌损伤之间关系.结果:ST段抬高组术后3d较1d、5d颈总动脉瘤血管内径明显变小,远近端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其后恢复,术后7d瘤样血管内径再度明显变小,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或<0.01).与无ST段抬高组术后3d、7d比较,ST段抬高组术后颈总动脉瘤血管内径明显变小[3d:(0.29±0.05) cm比(0.18±0.01)cm,7d:(0.39±0.03) cm比(0.19±0.03) cm,P<0.01],瘤样扩张血管远近端血流速度明显增大[V远;3d:(0.52±0.01) m/s比(0.71±0.02) m/s,7d:(0.56±0.02) m/s比(0.79±0.09) m/s;V近:3d:(0.59±0.07)m/s比(0.78±0.06) m/s,7d:(0.68±0.07) m/s比(0.89±0.09) m/s,P均<0.01].术后与ST段无抬高组比较,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CCA动脉瘤存在颈总动脉、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冠脉血管痉挛是动脉瘤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与动脉斑块的关系

    作者:刘哲;王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ACI的患者(ACI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有斑块组(110例)和无斑块组(10例),有斑块的110例患者中稳定型斑块80例,不稳定型斑块30例.选择同期6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血浆ox-LDL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浆ox-LDL浓度[(0.29±0.37) mg/L比(0.69±0.25) mg/L]显著升高;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浆ox-LDL浓度[(0.41±0.39) mg/L比(0.75±0.37) mg/L]显著升高;与稳定型斑块组比较,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浆ox-LDL浓度[(0.59±0.37) mg/L比(0.82±0.29) mg/L]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ACI患者体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浆ox-LDL水平有关,血浆ox-LDL水平还可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周静;闫娜;李盘;高峰;白怀生;李晓莉;李飞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为无复流组(40例),未出现无复流的AMI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无复流组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4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6例).对上述患者血浆BN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无复流组PCI术前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121.8±31.2) pg/ml比(92.4±29.3) pg/ml,P=0.001].无复流组血浆BNP的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699,表明血浆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Gensini积分、BNP水平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P<0 01),且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3,P=0.03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危险分层提供证据,并且能够较好地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与QT离散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代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血管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且成功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43例,将其设为PCI组,根据血管病变部位将其分为右冠脉组(RCA组,40例)、左回旋支组(LCX组,47例)、左前降支组(LAD组,56例);选择同期在我院确诊AMI,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78例为AMI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24h、48h的12导联心电图,比较各组的QTd及QT间期(QTcd).结果:与入院时比较,AMI对照组和PCI组入院24h和48h后QTd和QTcd显著缩短(P<0.05或<0.01);与AMI对照组比较,PCI组QTd [24h:(56.82±11.47) ms比(32.90±2.19) ms,48h:(47.85±10.74) ms比(31.64±2.73) ms]和QTcd [24h:(60.49±12.40) ms比(40.06±4.68) ms,48h:(58.17±13.38) ms比(38.42±3.29) ms]降低更显著,P均<0.01.与入院时比较,入院24h和48h时LAD组、LCX组和RCA组QTd和QTcd显著降低(P均<0.01),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QT离散度及QT间期有明显改善,而不同病变血管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与人格分型的调查

    作者:梁锦军;冯莹;周三凤;袁晓冉;石少波;张艳;黄鹤;杨波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情感障碍情况及其人格分型.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63例(心梗组)及患者健康家属63例(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简式量表(EPQ-RSC)评分,评价其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人格分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梗组SAS[(32.91±4.08)分比(59.71±13.81)分]及抑郁严重度[SDS总分/80,(0.42±0.06)分比(0.47±0.09)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人格分型中胆汁质型比例(15.87%比68.25%)明显增加,抑郁质型(20.64%比3.18%)和黏液质型(34.92%比1.59%)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易伴发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人格分型中以胆汁质多见.重视精神因素和人格分型的影响,对情感障碍进行干预,对胆汁质人群定期检查,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 运动康复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研究

    作者:南宝;宁耀超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降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水平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干预组(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及随访2年期间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干预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80±0.32) mmol/L比(5.30±0.27) mmol/L]、收缩压[(136.3±9.3) mmHg比(126.7±5.5) mmHg]、舒张压[(80.2±6.9) mmHg比(73.5±5.2) mmHg]、甘油三酯[(2.03±0.39) mmol/L比(1.43±0.25) mmol/L]、总胆固醇[(5.03±0.90)mmol/L比(4.03±0.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0±0.13) mmol/L比(2.40±0.19) 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9±0.14) mmol/L比(1.37±0.13) 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常规干预组比较,运动康复组随访2年期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30.76%比17.95%)显著降低,P=0.02.结论:运动康复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水平,降低冠脉急性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尿液肾损伤分子-1与血清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损伤的相关性

    作者:张寒;闫红;王艳红;乔玲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邯郸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130例,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 UAE)水平分为3组:24hUAE <30mg组(正常蛋白尿组,55例);30mg<24h UAE<300mg组(微量蛋白尿组,40例);24h UAE>300mg组(大量蛋白尿组,35例).另选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尿液KIM-1含量及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尿液KIM-1含量及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2) T2DM组内,与正常尿蛋白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尿液KIM-1含量[(1.0±0.3) pg/mg比(1.6±0.6) pg/mg比(3.0±1.2) pg/mg]及血清CysC[(1.05±0.25) mg/L比(3.11±0.22) mg/L比(5.96±0.37) mg/L]水平明显升高,且大量蛋白尿组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液KIM-1含量及血清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21).结论:尿液肾损伤分子-1含量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可以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对糖尿病的肾损害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许继旭;缪亚萍;朱朦

    目的:探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康复组(45例)和运动康复组(45例,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方案),采用简式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巴塞尔指数(BI)和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OOL)评定患者的上肢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BI、SS-QOL得分均较前明显提高,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4周、8周、16周后FMA[4周:(25.17±8.52)分比(32.27±8.74)分]、BI[4周:(42.83±15.61)分比(65.37±11.33)分]、SS-QOL[4周:(70.28±11.52)分比(75.37±10.58)分]得分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牟文均;邢坤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不断应用,发现其在改善左室射血、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心肌血供、减少心肌氧耗从而使缺血心肌得到修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 物理疗法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恩达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HD)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研究发现物理疗法在CHD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对物理疗法在CHD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敏;邵芳;仲崇俊

    目的:探究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诊患者负性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为这类患者的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U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移情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引入移情护理).两组于干预前后接受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及Herth希望指数(HHI)评价,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的VAS-A和VAS-D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VAS-A [(6.3±1.2)分比(3.6±0.6)分]和VAS-D[(6.8±0.7)分比(3.2±0.4)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HHI各维度[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T)、采取积极行动(P)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Ⅰ)]得分和总分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常规护理组无显著改变;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T[(11.2±2.3)分比(12.9±2.5)分]、P[(11.7±1.9)分比(12.8±2.7)分]、Ⅰ[(10.9±1.9)分比(12.9±2.3)分]和HHI总分[(33.8±5.7)分比(38.6±6.2)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移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期望水平,值得推广.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