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的分析

    作者:李静芝;王永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的逆转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停服原用药1周再服用安慰剂1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服用缬沙坦80mg/d;第二组服用缬沙坦160mg/d.疗程12周,监测血压每周1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第一组根据血压情况可加用氨氯地平2.5mg/d.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浓度均下降显著(P<0.01),缬沙坦160mg/d组的比缬沙坦80mg/d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上述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缬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及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水平作用.缬沙坦160mg/d的疗效更明显优于缬沙坦80mg/d组.

  • 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李玉梅;邓永萍;黄绍宽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研究对象为1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62例.62例中先出现高血压者(A组)35例,先出现糖尿病者(B组)27例,分析比较各组的并发症.结果:(1)糖尿病并高血压组视网膜病变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62例中,先出现糖尿病者的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先出现高血压者(P<0.05);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先出现高血压者.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患病率明显升高.

  • 卡维地洛治疗大心脏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石蕴琦;李彤;袁龙;张明;金元哲;李占全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大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5 mm],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大心脏伴CHF患者23例,在常规治疗≥2周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从3.125 mg,2次/d开始,每2周递增1次,直至靶剂量25 mg(体重大于85 kg可增加至50 mg),2次/d,或大耐受剂量,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血压、心率降低,LVEF升高(P均<0.05);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卡维地洛能安全改善大心脏伴CHF患者的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麦丽;杨小丽;席国平;雷振文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以60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不良反应、近期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66.7%,明显高于未溶栓的对照组(53.3%),4周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溶栓距发病时间<6 h者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激酶150万U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明显优于尿激酶100万U(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尿激酶两种剂量的不良反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有效手段.

  • 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观察

    作者:李大鹏;孔庆芳;公兰兰;殷实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对顽固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用药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的资料.结果:88.1%患者心律失常得以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顽固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 静脉用胺碘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房颤即时疗效对比

    作者:宋执敬;王平;李勇;荆媛;宋军;任绪功

    目的:比较静脉用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即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发作时间在24~72 h的PAF患者被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毛花甙C组(每组42例),分别静脉内给予胺碘酮150~1180 mg和毛花甙C 0.4~0.8 mg.结果:胺碘酮和毛花甙C PAF转复率分别是83.3%和42.9%(P<0.01);未转复者的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28.4±12.3)降至(87.8±11.4)次min(P<0.01),毛花甙C组由(129.6±13.1)降至(90.3±11.9)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且安全,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甙C.

  • 卡维地络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培英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冠心病CHF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络;对照组3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两组心率、心功能变化.结果:较之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卡维地络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 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附2例报道

    作者:项云;都鹏飞;程自平;杨善志;史学功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分别提示ASD合并VSD和鲁登巴赫综合征(Lutembacher's syndrome).ASD均为继发孔型,其延伸直径分别为18 mm与20 mm,VSD为膜周部室缺(PMVSD),直径3.5mm,术前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0cm2.分别先行VSD封堵后再行ASD封堵及先行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PBMV),再行ASD封堵术.结果:2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病例一术后出现短时间的室性自主心律、房颤及束支阻滞,经地塞米松治疗后5 d恢复正常.未见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同样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玉珠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或瓣膜钙化占47.5%,二尖瓣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瓣伴三尖瓣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瓣高,其次为二尖瓣.

  • 58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颤电除颤后静脉溶栓的疗效

    作者:袁翠君;毛艳华;卢宁;刘荣华;王樱婷

    目的:探讨电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 h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 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作者:黄亚辉;公兰兰;王环宇

    目的:观察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于双丁酰环磷腺苷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于心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6%),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急性肺栓塞6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相芬;刘新群;刘志廉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对68例肺栓塞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易感因素前3位依次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侵袭血管,外科手术栓子.入院时误诊48例(70.59%).误诊以冠心病为多,占45.8%(2248),临床表现多样,胸部x线、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PaO2<60 mmHg(占76.47%)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48例,显示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张、肥厚.3例选择性肺血管造影,均显示肺动脉阻塞或充盈缺损,13例肺螺旋CT均显示段以上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50例(90.9%)肺通气灌注扫描示病变部位血流灌注缺失.死亡6例,2例出现出血并发症,余均疗效良好.结论:肺栓塞主要易患因素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肿瘤侵袭血管,外科手术栓子;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螺旋CT、放射性核素等特殊检查有利早期诊断.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预后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伍树芝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12例冠心病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112例冠心病组的T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C、TGHDL-C、LDC-CH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低胆红素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卡维地洛并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薛丽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d,卡维地洛3.125mg,1次/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3.3%和总有效率96.7%均较对照组(30.0%和66.7%)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心率、LVEF、SV、CI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氯沙坦治疗CHF可以增强疗效.

  • 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洋妹;谭子彦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6例高血压患者与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FPG、FINS、ISI、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代谢障碍.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

    作者:田辉;邵国丰;汪朝阳;余凯忠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对3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死亡1例;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在一些高危患者较之体外循环更显出其优势.

  • 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杰;李博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对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既往无冠心病史的首次患脑梗塞病人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患者的心电图演变等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SMI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病变部位无关;发生SMI的脑梗塞患者预后显著差于无SMI者(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易伴发SMI,两者相互影响病情和预后.对脑梗塞患者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并给予相应治疗,以改善预后.

  •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张志伟;季乃军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卡维地洛治疗血清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AngⅡ、心钠素(ANP)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组和40例对照组血清Ang Ⅰ、AngⅡ、ANP和ALD水平,对其中56例予卡维地洛治疗,并测定治疗后上述血管活性肽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Ang Ⅰ、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461,t=4.736,t=12.40,P均<0.01),AN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3,P<0.05).Ang Ⅰ与AngⅡ,ALD与AngⅡ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1,P<0.01;r=0.309,P<0.05).NYHAⅡ、Ⅲ、Ⅳ级组间血清AngⅡ和ALD水平方差检验依次显著递增(FAng=3.866,FALD=3.957,P均<0.05),Ang Ⅰ和ANP则无显著性改变(P均>0.05).住院死亡组与好转出院组间改变无显著差异(P均>0.05).56例经卡维地洛治疗,血清Ang Ⅰ、AngⅡ和ALD水平显著下降(t=3.212,P<0.05;t=5.301,P<0.01;t=9.382,P<0.01),但AN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Ang Ⅰ、AngⅡ和ALD水平显著升高,ANP水平显著下降,卡维地洛能使血清Ang Ⅰ、AngⅡ、ALD水平显著下降.

  • 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目的:回顾性总结56例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患儿年龄3~12,平均(9.36±2.80)个月;体重5.0~11.0,平均(8.83±1.25)kg.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根治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10.7%,常见合并症依次为心律失常(35.7%).低心排综合征(21.4%),肺部感染(7.1%),残余室间隔缺损(3.5%),灌注肺(1.7%).结论:术后常规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维护心脏功能,严格根据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输全血或血浆,早期控制出入量(出>入),加强利尿,及时纠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

    作者:陈红峥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35例CHF患者进行调查;8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CHF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于出院时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平均值为(47.6±2.1)分,较对照组(56.88±3.5)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症状.

  • 老年人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8例分析

    作者:成林平;李玉梅;黄绍宽

    目的:分析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原因.方法:对8例老年人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安静时发病,以夜间发病清晨发现者为主,占75%(68),且均伴有神经受损表现,血糖纠正前、后脑CT影像表现无变化.结论:老年人低血糖时常伴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且起病突然,故易误诊为脑血管病.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程五福;程龙献;李锋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脂血症及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8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入院时、1周后及接受高脂餐负荷实验后检测CRP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餐后血浆TG、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0.01).结论: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中CRP、TG、LDL-C水平.

  • 苯扎贝特联用降血压药治疗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燕声满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降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0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被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以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苯扎贝特0.2 g,2次/d,疗程1个月,观察血甘油三酯含量及血压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苯扎贝特与降血压药物合用,除显著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外,还明显提高常用降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 冠心病介入术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脂质过氧化和纤溶的影响

    作者:金鹏;牟春平;杨光远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纤溶状况的影响.方法:48例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30 min、1 h、24 h和一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 Ag)浓度.结果:PCI术后短时间内(0~24h)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vWF A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PCI术后短时间内即有大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 320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永强;盖晓波;颜光烈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的32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并以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占52.6%(168320),累及237支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占38.82%(92237),回旋支占26.16%(62237),左主干占6.33%(15237);右冠状动脉占28.69%(68237).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血浆Hcy、CRP、U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Hcy、CRP、UA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体育锻炼对正常男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周蓉;彭钰;张苏明;张克宁;孙步高

    目的:探讨长期体育锻炼对男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长期锻炼组60例与非锻炼组60例测定时域心率变异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男性)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心率变异性.

  • 茶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辅助作用

    作者:黄绍宽;陈智超;邓永萍

    目的:探讨饮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血脂、尿常规等项目,记录既往一年中血压波动次数和因此而住院的天数.结果:提示经常饮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次数、住院天数(P<0.01),并发症、血脂异常的发生率(P<0.05)低于不经常饮茶者.结论:茶叶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一个保护因素.

    关键词: 茶叶 老年人 高血压
  • 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迪华;潘迪光;岳艳萍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57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脉压水平,分为脉压≤65 mmHg(1 mmHg=0.133kPa)和>65 mmHg两组;又按AHA及AC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类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不同组别间冠脉各种病变的发生率,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A、B型及单支、双支病变发生率相似,但脉压>65 mmHg组的C型及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65 mmHg组的(P<0.05);且脉压与病变狭窄度、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356、=0.298,P<0.05).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对脉压的控制.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作者:宋平梅

    目的:定量分析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及其声学组织定征特点,探讨预测脑梗塞发生的超声提示性诊断指标.方法:对76例经CT或MRI诊断的单一血管供血区梗塞的脑梗塞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受检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颈动脉斑块分布、回声性质、背向散射积分(IBS)值、斑块引起狭窄动脉病例数.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狭窄病例数显著增多(P<0.01).脑梗塞组颈动脉斑块混合回声、弱回声、低回声、强回声的发生率分别为45%、36%、10%、9%,与对照组的发生率15%、8%、26%、51%相比,差别均显著(P<0.01).强回声IBS值(42.60±5.76)dB;低回声IBS值(33.01±4.51) dB,弱回声IBS值(28.13±4.46)dB,两两比较P均<0.01.结论:超声组织定征技术能够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组织成分,对脑梗塞发生有提示性诊断作用.

  • 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及分析

    作者:王俊岭;田玉明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5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TIMI血流3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再灌注后有48例胸痛迅速缓解,有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有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但大多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少数患者可出现ST段一过性胸痛加重;故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 慢性心肌缺血中侧支循环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立庆;周旭晨;栗印军

    目的:运用冠脉造影和非介入性方法研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多支病变(Chronic Occlusive MultivessleDisease)中侧支循环与临床状况及表示侧支循环状况的临床指标.方法:选择既往无心肌梗塞、有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冠脉造影示至少一支冠脉完全闭塞并有多支病变的病人,根据CAG判断侧支循环的分级情况,病人被分为侧支良好组(A组:侧支循环2,3级)和侧支不良组(B组:侧支循环0,1级),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冠脉慢性闭塞多支病变患者中侧支良好的有28例(A组),侧支不良的有12例(B组).心绞痛病程(>3个月)在A组中占96.4%,在B组中占66.6%,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异常Q波的出现率两组分别为28.5%(A组),66.6%(B组),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室壁运动正常者A组占39.2%,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明显高于B组(50±8.0:44.8±5.5,P<0.05).结论:病程较短,有异常Q波,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50%者提示侧支循环不佳.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肾上腺髓质素水平与再狭窄的关系

    作者:刘海潮;刘映峰;李志樑;唐朝枢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冠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脉造影后、球囊扩张(PTCA)后、术后10 m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同时采集股动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ADM及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术后6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发生率21.4%(1570);与PCI术前比较,冠脉造影后冠脉循环中ADM、ET-1、TNF-α水平在有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异,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组冠脉循环中ADM、ET-1、TNF-α含量明显多于无再狭窄组(P<0.01).结论:球囊扩张后冠脉循环中ADM水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 三种评分系统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分析

    作者:陈晓英;彭齐;胡大清

    目的:分析比较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MODS和SOFA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7~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86例患者,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期间每日应用APACHEⅢ、MODS和SOFA评分评估其预后,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评分在术后3 d内各自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 APACHEⅢ评分与MODS评分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呈下降趋势(r=0.532,r=0.557,r=0.321;P=0.000,P=0.020,P=0.034);术后3 d APACHEⅢ评分与SOFA评分相关性显著(r分别为0.420,0.523,0.461;P分别为=0.000,=0.026,=0.018);ICU停留时间与术后3 d三种评分呈相关性(r分别为0.484,0.510,0.440;P均=0.000);术后医院停留时间与A1、A2、A3有相关性(r分别为0.431,0.874,0.314;P=0.000,=0.000,=0.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三种评分对患者ICU停留时间均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而APACHEⅢ评分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医院停留时间.

  • 优化起搏系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翟关群;张代民

    目的:探讨优化起搏系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对105例随访患者动态调整起搏参数和或起搏系统硬件,采用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干预起搏系统前、后的疗效,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105例患者优化起搏系统后NYHA心功能级别、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和SF-36问卷的分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01).结论:优化起搏系统可以使起搏高效、安全、节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兼顾节能.

  • 心绞痛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大方;周泉;刘晓宇;周岩;刘秦原

    目的:探讨醛固酮水平与心绞痛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清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相互进行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AP组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SAP组(P<0.001),SAP组的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醛固酮>427.4 pmolL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37.5%)明显高于≤427.4 pmolL者(15.79%),P<0.01.结论:血清醛固酮水平可反映心绞痛严重程度,并有预后价值.

    关键词: 心绞痛 醛固酮 预后
  •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心室重建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宇宁;张善纲;吴赛珠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建及心功能的意义.方法:入选的8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肌肥大的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仅在运动原则上进行指导;运动组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并督促其完成,0月、3月、6月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在0月、3月、6月时无显著差异,运动组随疗程的增加而提高,6个月时较0月、3月时显著提高(P<0.05),且在3、6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左心室相对厚度与心肌质量指数:对照组在0月、3月、6月时无明显差异,运动组0月与3月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6月时这2指标较0月与3月时明显降低(P<0.05),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心肌重建,延缓心肌肥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玮;方志成;刘志祥;王卫民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EPC)的状况.方法:取兔髂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条件下定向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对照组不干预,继续培养.结果:实验组细胞集落接近融合时形态呈现"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外观,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高度表达CD133、CD34(P<0.05).结论:体外诱导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并有效扩增.

  • 海水浴体疗对高血压患者左房收缩功能的康复作用

    作者:郑芳;甘素芬;戴蓉;林玲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海水浴体疗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左房收缩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160例高血压病人,按自愿分为海水浴组和对照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血压患者被分为左室正常构型和左室肥厚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被观察者疗养前、后的左房收缩功能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左室构型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的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明显增加(P<0.05~<0.01);两组同型左房收缩功能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4周的疗养后,海水浴组左房收缩功能各指标与疗养前及对照组比较,左室正常构型组的显著下降(P<0.05),左室肥厚型组的极显著下降(P<0.05~<0.01),而对照组于疗养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海水浴体疗运动是项综合性的全身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左房收缩功能.

  • 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郝瑞瑞;王惠吉

    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HF)是指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 β-肾上腺素受体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作者:李岿;麻志萍

    经研究,共存于心肌的β-肾上腺素受体的亚型主要包括β1,β2-两种肾上腺素受体.β1-肾上腺素受体与Gs偶联,β2-肾上腺素受体与Gi和Gs偶联,可分别激活不同的信号级联效应,后者可以提高Na+-Ca2+交换泵(NCX)的活性,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提供了新方法.

  • 肥胖与脂联素

    作者:李筱雯;艾华;张宝慧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冠状动脉疾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肝胆疾病等.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能是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重要介质.

  • 急性心肌梗塞并脑卒中的治疗

    作者:葛丽华;刘国树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脑卒中(acute ischemia stroke,AIS)治疗的原则是按不同靶点,进行全面干预、整体治疗,以降低病残.

  •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刘鸣;闻捷;王曼萍;崔虓;黄汉钦;夏碧涛;马丽燕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搏异常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和相应的临床处理后,28例中22例(78.6%)起搏及感知异常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结论:DCG监测对间歇性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DCG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后心电图ST段改变与预后

    作者:杨裕家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的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描记88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1 h、2 h、3 h、1 d、3 d等时段的心电图,根据有、无早期(溶栓后2 h)ST段的恢复分为三组:A组,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线,即回降的幅度≥90%;B组,ST段回降的幅度在50%~90%之间;C组,ST段回降的幅度不到50%.比较三组心肌酶、左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IVEF)及病死率,A组与B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A组CK峰值低、LVEF高、预后好;C组则相反.结论:AMI早期溶栓后的心电图ST段变化,有助于对临床预后的评估.

  •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作者:庞伦祥;梁永华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秒)、逸博及逸博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AVB).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博及逸博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106例患者中A组75例(70.8%),B组31例(29.2%).发生长R-R间期1.5~2.0秒、>2.0秒及逸博、逸博心律人均次数d,A组分别为25.17±9.57、7.21±0.93、6.79±1.23;B组分别为203.14±39.86、34.79±7.56、27.39±6.13,B组明显多于A组(P<0.01).A组20例电复律为窦性心律后无1例AVB,而B组10例电复律后有3例出现AVB(P<0.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博及逸博心律与睡眠相关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则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60例分析

    作者:尹中君;栾明霞;张小娟;段亚倩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60例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CAG阳性来评价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0%和82.14%;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在室间隔、左室前壁出现率高(80%),下壁、后壁出现率低(20%).结论:UCG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特异性高,特别是对左前降支或多支病变(包含左前降支).

  • 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志红;肖晓青;张婷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5例VBI患者颅外椎动脉的管壁情况、血流动力学特征、狭窄程度、硬化形态进行检查.结果:椎动脉异常的检出率达90.5%(228252),常见的异常改变为椎动脉缺血32.5%,其次为管阻力指数升高1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首选筛查性影像诊断手段.

  • 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分析

    作者:杨丽;王洪梅

    目的:研究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40~59岁患者83例(中年组),≥60岁57例(老年组),两组对象均接受了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结果:A型行为问卷调查中,中年组≥31分者46例(55.4%)明显多老年组(17例,29.8%)(P<0.05);各个量表评分中,中年组TH(表示时调紧迫感),CH(表示争强好胜,怀有戒心和敌意),以及TH+CH得分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0.01).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中,中年组的精神病性(P),神经质或情绪(N)和人格稳定性(L)得分明显高于老年组,而外向性(E)得分则显著低于后者(P均<0.01).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拥有浓厚A型行为特征,个性不稳定.

  • 沈阳市西塔地区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度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敏;闵家军

    目的:调查沈阳市西塔地区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接受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疗效佳组(显效+有效,25例)社会支持各条目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疗效差组(无效+加重,8例)(P<0.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疗效.

  • 经急诊入院心绞痛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查

    作者:王洪梅;杨丽

    目的:调查急诊入院的心绞痛患者的负性情绪表现.方法:对象为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急诊入院的心绞痛患者,7例(A组);以同期非急诊入院的冠心病患者95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组患者的SCI-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或<0.05).结论:经急诊入院的冠心病患者常有较多的负性情绪表现,应子相应的心理干预.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调查

    作者:闵家军;刘敏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23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行为干预依从性.方法:应用自制的EH患者行为干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237例EH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患者对干预依从性较好的依次为戒烟、运动干预、饮食干预、控制体质量.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行为干预,以便提高疗效.

  • 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作者:盖淑香;时淑娟;马玉娜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0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问卷的形式,确定目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根据自我管理教育卡的内容,全面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健康意识增强,在吸烟、饮酒、低盐,体育锻炼方面较教育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是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的一种经济,实用,易接受的教育方法.

  • 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65例疗效观察

    作者:金佳华;赵敏锐;邢武军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杏丁组3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静滴杏丁注射液20ml,1次/d;对照组33例,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杏丁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9.7%,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平均减少时间杏丁组为(136.73±46.33)min,对照组为(88.96±40.31)min,P均<0.01.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 黄芪制剂并常用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0例观察

    作者:于善良;吴梅

    目的:探讨黄芪制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口服制剂,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0 d.按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黄芪针剂及汤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满意,足量黄芪加适当西药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佳方案之一.

  • 维生素B、叶酸与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谨敏;郑登滋;吴成翰;吴松鹰

    目的:探讨维生素(Vit)B1、B12及叶酸(FA)与肝肾阴虚型脑梗塞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和色谱法测定64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itB1、VitB12和FA值,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肝肾阴虚证患者中血清VitB12、F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而VitB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清中VitB12、FA浓度对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预防、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于红;张明;崔丽杰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AMI)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SF(商品名:惠尔血)或分泌型G-CSF(商品名:金磊赛强),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续5d,第6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进一步治疗AMI.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查,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同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数量分别为(8.42±2.59)×109L、(31.28±8.34)×109L、(35.24±9.38)×109L、(37.03±13.07)×109L、(35.34±14.68)×109L、(20.35±9.22)×109L;CD34+量分别为(14.89±11.46)×106、(67.78±50.88)×106、(124.79±136.13)×106、(208.92±206.97)×106、(206.10±164.57)×106、(66.63±56.56)×106;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CD34+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5d;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835),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8%(1745),其中骨痛发生率为15.6%(745),低热约6.7%(345),乏力约4.4%(245),皮疹约4.4%(245),心衰加重约4.4%(245),自发性脾栓塞约2.2%(145)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MI患者应用G-CSF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5 d,且WBC与CD34+细胞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与体重、年龄、性别、AMI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