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微粒化非诺贝特与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疗效

    作者:阮国强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MF)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NIDDM病人用MF胶囊治疗,另30例NIDDM病人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两组均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MF组降低TG、LDL-C,升高HDL-C水平更著(P<0.05).结论:MF是治疗NIDDM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效的调脂药物,对于TG、LDL-C、HDL-C比辛伐他汀更有效.

  • 辛伐他汀对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姚望;吴国佳;姚春梅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病人作自身前、后对照,在服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12周后,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不显著.在调脂治疗后血压略有降低,但不显著.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确切,对血压有轻度影响.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血压 影响
  •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杨应军;杨佐南;许震梅;崔明玉;袁晓妹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索Ⅱ(ATⅡ)、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检测轻中、度EH患者55例、正常对照者20例的血浆AT Ⅱ、ALD水平.55例EH患者中27例接受厄贝沙坦治疗,28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疗程12周.治疗4、12周时复测AT Ⅱ、ALD.结果:厄贝沙坦组治疗4周时ATⅡ水平升高(P<0.01),12周时其水平无明显改变.依那普利组ATⅡ水平下降(P<0.01),12周时其水平较4周时增高(P<0.05),但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LD水平在两组中4周后均显著下降(P<0.01),12周后其水平较4周时增高(P<0.05),但仍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降压效果相似,厄贝沙坦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效果相似,厄贝沙坦使血浆ATⅡ水平升高,依那普利使ATⅡ水平下降.两组均可能不能完全抑制醛固酮的生成.

  • 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附52例临床报告)

    作者:万镇;范修才;郑爱东;蔡盛庆;郭永兰;游木均;管萍;姚友云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PSVT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8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8%,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PSVT时充分的人才、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 糖尿病患者血脂、糖化蛋白的变化

    作者:陈丽珺;金文波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糖蛋白的变化与血脂、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脂等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HbAIc和果糖胺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HbAIc水平更高(P<0.05).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空腹血糖与HbAIc、果糖胺水平呈正相关,HbAIc与果糖胺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者的HbAIc水平较之无微血管病变者升高更为显著,且与血糖水平更密切相关.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强;黄诺;陈丽;张增堂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30例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等.结果:130例AMI中有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其年龄平均36.9±12.4岁,多为重度吸烟者,且发病前多有大量吸烟,情绪激动或劳累等情况.结论: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病人的主要发病机理.

  • 高血压病纤溶活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卫华

    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凝血机制和纤溶活性的变化.它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通过观察高血压病人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抑制物(PAI)的变化,以探讨机体纤溶与抗凝功能的变化,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证据.

  • 射频消融室性早搏两种标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肖春晖;李肖蓉;郭涛;王如兴;羊镇宇;邵立正;朱剑秋

    目的:比较起搏标测与激动标测在室性早搏(PVC)的射频消融术(RFCA)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顽固性、单源性、PVC患者行(RFCA)术,按照"起搏标测为主,辅以激动顺序标测"的原则,在心内膜精标PVC起源灶,然后放电消融病灶,使PVC消失或显著减少.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反复程序电刺激,不再能诱发或自发与术前PVC相同的PVC或VT,为消融成功.结果:9例患者单行起搏标测到与自发PVC形态相同的心电图,7例消融成功,1例在消融出现成功迹象,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验证疗效时,出现尖瑞扭转性室速(TdP),立即经胸电击复律,后改行ICD植入,1例消融失败.7例患者辅以激动顺序标测,5例消融成功.16例患者经5~35月随访,无1例死亡或复发.结论:对PVC行RFCA术中起搏标测获得的定位信息多于激动顺序标测;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以起搏标测为主辅以激动顺序标测".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的特点及预后

    作者:梁富龙;张桂霞;唐军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脑梗死(CI)的特点和预后.方法:1995年1月至2003年10月AMI合并CI的患者53例,其中≥65岁36例,<65岁17例,分析两组发生CI的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0%CI发生在14天内,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老年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AMI更易于发生CI,预后差.

  • 急性心肌梗死院内猝死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李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皖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规律,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2例AMI患者住院期间猝死相关因素(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合并症、心电图改变、诱因、血清钾及治疗情况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及广泛前壁梗死者20例(占62.5%),再发心肌梗死11例(占34.4%),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持续压低24例(占75%),猝死前发生室颤21例(占65.6%).另外,猝死前诱因、低钾血症、严重合并症及不当治疗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结论:AMI院内猝死的防治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治心律失常、感染、电解质紊乱,避免诱因的发生不可忽视.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法和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峰;杨守忠;张钊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长期抗凝治疗预防DVT复发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50万U/d,自患肢远端浅静脉滴入,疗程3~5天,第3天开始华发令抗凝治疗,3个月后54例患者按华发令标准强度(INR 2.0~3.0)抗凝组和低强度(INR 1.5~2.0)抗凝组,统计其血栓复发率、出血率.结果: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7%,随访的两组患者血栓复发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DVT急性期给予足够尿激酶的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同强度的华发令长期抗凝治疗疗效及副作用大致相同.

  •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疗效

    作者:陶宝明;张慧玲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50例EH患者培哚普利治疗6月后,左心室舒张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 E峰、A峰、A/E比值的变化.结果:50例EH患者治疗6个月后,IVST、LVPWT、LVMI明显下降(P<0.05),A峰、A/E比值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培哚普利在降压的同时,不但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且能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 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勇;沈梅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ICM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每日3次曲美他嗪20 mg餐后分服,4周后考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临床有效22例(53.4%),LVEF和FS分别由0.41±0.04和0.20±0.05增至0.54±0.08和0.36±0.05(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ICM患者心功能,可作为其辅助药物.

  • 心肺复苏并发严重张力性气胸及皮下气肿5例

    作者:尹燕伟;王学智;李淑虹;江岩;王爱娟

    掌握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是确保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胸外按压致张力性气胸,而使心肺复苏失败者屡有报道.我们在临床急救复苏过程中5例因胸外心脏按压不当出现高张力性气胸及皮下气肿,现报告如下.

  • 缬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肾保护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毅;田敏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同时应用缬沙坦80 mg,1次/d,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查肾功能、尿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空腹血脂、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压平均下降(28±10.4/20±6.7)mmHg(P<0.01);心肌缺血次数及时间平均减少86.6%和84.7%(P<0.05~<0.01);尿蛋白从1.85±1.35 g/d降至0.95±1.16 g/d(P<0.05);空腹血糖水平下降(P<0.05);空腹血胰岛素水平42.6±10.6 mU/L降至20.3±7.22 mU/L(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明显保护心、肾功能作用.

  • 冠心病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及防治

    作者:贺海龙;薛艳琴;何香莲;张文勇

    目的:明确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和发生因素,从而探讨防治措施,降低心脏性猝死率.方法:随机抽取18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饮食、锻炼、定时排便等宣教和药物治疗,而对照组则不加指导.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78.1%),P<0.01.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着便秘现象,通过综合的防治,其发生率可显著降低.

    关键词: 冠心病 便秘 观察 防治
  • 糖耐量减低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伟光;何冰;吕国良;宋冬亚;邹康威;杨凤武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有IGT的离退休及疗养员的资料.结果:5年后102例IGT有47%转为2型糖尿病,21.6%转为糖耐量正常,余32例仍为TGT,这32例IGT者62.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2-T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约50%IGT者5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

  • 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黄鼎三;颜光烈;浦晓东;陈诗泉

    目的: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2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心肌梗死104例.A组(112例)冠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84例,双支血管病变62例、三支血管病变66例.共处理病变血管298处,置入支架252枚.其中LAD118处,RCA84处,LCX84处,LM2处.比较A组(≥60岁)和B组(<60岁)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情况及PCI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多支血管病变较之B组增多(P<0.01),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CA和支架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也适用于60岁以上患者.

    关键词: PTCA 支架 疗效
  • 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树春;李彤;蔡振杰;金峰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温血间断灌注组(n=18)和冷血间断灌注组(n=1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采集动脉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二尖瓣置换患者在主动脉开放时从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检测乳酸浓度.部分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分别取右心房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温血间断灌注组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高于冷血间断灌注组(P<0.05),两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近似.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钟文;吴盛标;黄志昕;姜昕;陈科奇;陈焕展;周其玲;胡赤怡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硝苯地平及福辛普利在高血压伴焦虑患者中的降血压与抗焦虑疗效.方法:经导入期安慰剂治疗后舒张压95~115 mmHg及收缩压<180mmHg,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45分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每例在不同治疗期分别给予卡维地洛、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福辛普利治疗4周,观察血压及BAI评分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作用比其他两组为佳,差异非常显著(P<0.01);BAI评分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卡维地洛的降血压和减轻焦虑效果较硝苯地平控释剂和福辛普利更好.

  • 血塞通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疗效观察

    作者:贺建英;薛莲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4例,静点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124例,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检测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塞通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疗效可靠、稳定、安全.

  •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明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63例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5~75mg口服,每日1次;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5~15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用药开始及用药8周末分别作血尿酸含量及血生化检查,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血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降低(P<0.01);而氯沙坦组较苯那普利组降低更显著(P<0.05);氯沙坦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氯沙坦比苯那普利更有效.

  • 作业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李亚东;张春晶;张慧芳

    目的:总结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及护理的作用.方法:对21例脑卒中患者予以作业疗法训练1~1.5个月.结果:经作业疗法治疗,2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上肢功能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01).结论: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

    作者:杨茂霞;曾丽

    目的:了解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方法:AMI患者35例,随机被分为3组:缬沙坦组(n=12),苯那普利组(n=12)和对照组(n=1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1,7,14天以及3,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较,在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及LVESVI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LVESVI降低显著(P<0.05);LVEF显著增加(P<0.05).6个月时NYHA心功能Ⅲ级者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各有1例,而对照组有8例.苯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缬沙坦组无1例咳嗽.结论: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缬沙坦耐受性更好.

  • 深圳地区23294例体质指数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探讨

    作者:邵桂霞;张献共;黄志平;李小玲;唐晖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脑力劳动者的体质指数(BNI)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深圳地区企、事业单位的23 29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的测定,并按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分组统计结果.结果:(1)BMI(kg/m2)≥25的<50岁年龄组之男、女人群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 18.6~24.9的正常体重人群(P<0.0001),总标本肥胖人群糖尿病检出率男性是5.17%,女性为5.13%,较正常人群的2.09%、0.93%显著升高(P<0.0001).BMI相同则糖尿病的检出率随增龄而显著增加P<0.0001,糖尿病高发年龄分布在40岁以后;(2)同一年龄组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检出显著增加(P<0.05~<0.001).BMI相同组随着增龄高血压的检出显著增加(P<0.0001).结论:肥胖已成为城市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发生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的主要因素.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翁向群;曾玉卿;姜洪;吴荔琼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对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曾应用胰岛素、其它类型降糖药或加强运动等基础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共观察24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长期地控制血糖.

  • 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邓晓华;徐国慧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糖和血脂检查,对冠状动脉、左室泵血功能和血脂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改变明显增多;三支病变的病例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增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应予更积极治疗.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进;李国前;陈东明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血肿≥30 m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较之内科保守治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者,近期显效率62%,死亡率22%,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随访结果:ADL1、2者微创组占80.6%,显著增高(P<0.05).结论:脑出血≥50 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者;位于基底节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有意识障碍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死亡率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率低.

  • 小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探讨

    作者:曾祥军;陶凉;刘燕

    目的:总结为28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AI)小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的经验.方法:对28例AI患儿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包括主动脉瓣折叠、悬吊、穿孔修补及窦管交界环缩等成形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期间15例术前中度关闭不全患者中14例转为≤轻度关闭不全,1例不变;术前13例重度关闭不全中,12例转为≤轻度关闭不全中1例转为中度关闭不全,并且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儿,无论其关闭不全程度如何均应首选主动脉瓣成形术.

  •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

    作者:陈湘;谭子强;何忠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被随机分3组,分别用替米沙坦(80 mg/d)、依那普利(1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共16周.观察血压、尿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6周后,3组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6.7%、70%、71.4%、组间无显著差异.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含量(P<0.05).结论: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均佳,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还能降低尿蛋白含量.

  •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的疗效

    作者:陈炳汀;林义兆

    目的:研究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50例高脂血症者,服血脂康8周,对照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SG)、血浆胰岛索(IS)水平变化.结果:血脂康能显著降低TG、TC、LDL-C,升高HDL-C水平,同时还使IS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血脂康是一种有效的调脂药,还有降低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

  •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作者:蔡海林;区志明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SVT)的疗效.方法:入选冠心脏病合并SV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1~6 h 79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1例,脉注射胺碘酮150~450mg或改为静脉恒速泵注入),毛花甙C组(38例,静脉注射毛花甙C 0.4~1.0mg),观察其心率、QT间期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心率均有明显控制,胺碘酮和毛花甙C组对STCA的有效率分别为92.6%与73.6%,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P<0.01),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并SVT者的疗效显著高于毛花甙C.

  • 氯沙坦并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作者:张晓明;梁冬;董金玲;虞德忱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CHF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用氯沙坦50 mg/次,1次/d,依那普利5 mg/次,2次/d,依那普利组40例,用依那普利5 mg/次,2次/d,治疗前和治疗期满2年时,分别对心功NYHA Ⅱ~Ⅳ级患者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结果:2年期间,联合组和依那普利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10%和30.76%,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降低CHF的再住院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ACEI.

  •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师造影的诊疗价值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邹利光;黄岚;何作云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管内会师造影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会师造影与治疗资料.结果:18例经会师造影均获成功,均能较全面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其效果明显高于常规顺行造影组的35%(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治疗显效率为77.8%,虽与常规的溶栓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溶栓时间明显地缩短了(P<0.05),应用超声消融后其尿激酶用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会师造影与治疗具有较好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的关系

    作者:曹国良;乔永芳

    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比较脉压、脉压指数差异;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比较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含量.结果:高血压患者脉压60mmHg组血β2-MG 4.24±1.18 mg/L,尿β2-MG 1.17±0.88 mg/L,尿白蛋白24.8±7.3 mg/L;脉压<60mmHg组血β2-MG 2.56±1.34 mg/L,尿β2-MG 0.42±0.10 mg/L,尿白蛋白18.3±4.7 mg/L,两组比较P<0.05;脉压指数>0.6组血β2-MG 4.56±1.23 mg/L,尿β2-MG 1.09±0.56 mg/L,尿白蛋白25.3±4.5 mg/L;脉压指数<0.6组血β2-MG 2.49±1.09mg/L,尿β2-MG 0.33±0.09mg/L,尿白蛋白17.4±3.3 mg/L,两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 心力衰竭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张家明;王朝晖;李大强;于世龙

    目的:深讨氧化应激和细胞炎性因子在心衰(C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8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并选择40例健康体健者作对照,测定血清ox-LDL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IL-6)的浓度,分析其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ox-LDL与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IL-6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ox-LDL与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其水平随着心衰加重而进行性升高;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ox-LDL与NYHA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38,P<0.01),与TNF-a和IL-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7、0.264,P值分别<0.01、<0.05).结论:CHF患者血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

    作者:孙芸芸;胡锦生;薛凌;续平;卓伟明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1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前、后测血压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并与6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 EH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EH组治疗前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各项参数均减低,差异显著(P<0.05);(3)HE患者经治疗后HRV各项参数,特别是SDNN、SDANN、LF、HF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降压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内皮功能改变

    作者:蒋树中;张义勤;厉志洪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以二维超声测定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作为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测定肱动脉内径作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指标.ACS组56例,对照组26例.结果:ACS组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P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0.01).ACS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01),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生长激素的变化

    作者:梅益斌;季乃军;王成尧;樊必夫;陈东海;李付远;童丽军;管丽华;高美英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 Ⅱ)和生长激素(GH)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5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IGF Ⅱ和GH的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清IGF 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G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参数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IGF Ⅱ与平均动脉压成显著正相关(P<0.05),GH与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意义.男女组间2参数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在高血压Ⅰ、Ⅱ、Ⅲ期组间,血清GH水平依次递减(F检验,P<0.01),且Ⅲ期组显著低于Ⅰ期组(P<0.05),伴心脑肾并发症组血清GH水平也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血清IGF Ⅱ水平3期间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EH患者血清IGFⅡ水平显著升高,而GH水平显著降低,两参数间呈负相关.

  •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脏停搏的临床分析

    作者:曾春芳;姚震;钟江华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与心脏停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描记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TEAP)及阿托品试验.结果:Holter显示:13例心脏停搏患者中,8例为窦性停搏,5例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室停搏.TEAP参数显示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不良,静脉注射阿托品2mg后,重复作TEAP,所有参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P<0.01).结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致心脏停搏,正确认识迷走神经介导性心脏停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有机铬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利敏;张磊艺;杨子安;陈凤江;盂德欣;齐淑芳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铬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灌胃给予有机铬(吡啶甲酸铬)水溶液治疗84天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观察口服有机铬200 μg/d及400μg/d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实验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为铬400μg/d治疗组:3组为铬200μg/d治疗组:4组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4组均自由进食.结果:有机铬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作用(P<0.05~<0.001).结论:铬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

  • 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室速的心率变异性及其β-受体阻滞剂干预后的变化

    作者:钱海燕;李庚山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在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及其β-受体阻滞剂干预后的变化.方法:根据不同预后对22例(未发猝死组18例,猝死组4例)CPVT患者进行HRV时域指标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β-受体阻滞剂干预前、后HRV时域指标的变化.结果:22例CPVT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猝死组显著低于未发猝死组(P<0.001);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其HRV时域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HRV可以作为CPVT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

  • 细胞移植--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

    作者:马萍;刘晓方

    目前临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方法虽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的症状,却不能阻止严重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死亡.近年来,随着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技术日益成熟.通过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然后将这些细胞植入到损伤的心肌组织中,替代坏死心肌细胞,增加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的数量,阻止心室扩大,提高心功能,从而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 B型钠利尿肽测定对左室功能不全的筛选

    作者:王如兴;李肖蓉

    综述血浆B型钠利尿肽的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心功能关系及对左室功能不全的影响.

  • 实验室检查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逐渐增多.陈灏珠等[1]对1948~1989年上海地区心脏病病人病种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病病例在内科住院病人中所占比例在增高.1985年上海心血管病死亡率在增高,由1951年的71.36%/10万(列第5顺位)上升到230.90/10万(列第1顺位).同样20世纪50年代全国12大城市人口死因顺位心血管病列第5位,而在80年代上升至第1位.冠心病50年代以来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见的心脏病,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已上升到第1位,病例数较50年代增加了7.53倍,成为常见的疾病,心脏病的诊断除症状和体征外,主要靠医学检测技术.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各种诊断手段见表1.

  • 心肌营养素-1和心血管疾病

    作者:杨波;张钧;许敬

    心肌营养索(CT-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属于白介素6(IL-6)超家族.它可以使心肌细胞肥大,也可以维持心肌细胞的存活,保护心肌细胞.近来研究表明,CT-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心功能不全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林营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滥测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并与3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心功能不全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指数降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心率变异性降低,而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 动态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艳红;王玮;王斌;张绪国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一过性ST段抬高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有一过性ST段抬高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8例变异性心绞通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伴有意义狭窄者共26例,其中狭窄>75%者达19例(占68%);>75%狭窄者:ST段抬高在>0.2 mV,≤0.2 mV者中分别占85%(17/20),25%(2/8),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ST段抬高长持续叶间<3分钟者,≥3分钟者中分别占36%(4/11),88%(15/17),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更易于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上发生,当冠脉痉挛发生时,ST抬高的时间、高度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

  • 老年脑白质变化合并脑梗死的事件相关电位探测

    作者:王梅平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变化"(MRI或CT显示)合并脑梗死对检测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检测脑白质变化(WMC)组87例及对照组38例的ERP值,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WMC组与对照组相比N2、P3峰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0.01);WMC各型组间比较P3(P300)峰潜伏期(P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Ⅰ~Ⅱ,Ⅲ~Ⅳ型间N2峰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0.01);P300波幅(Amp)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MC可引起事件相关电位N2、P300峰潜伏期延长,它可能比认知能力测试更灵敏,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 冠心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心电图变化及护理

    作者:汪世清;胡继红;王晓红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影响及检查中护理工作的要点.方法:对36例冠心病患者检查前、后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并在检查中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术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97.2%,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7.8%,ST段改变的发生率44.4%,胃镜至咽部,食管中、下段时上述情况发生率高.结论:胃镜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有明显影响,检查中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必要时应进行心脏监护.

  • 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胡瑞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DN患者,其中20例合并高血压,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例.其中A、B组为单纯DN组,C组为合并高血压组.B组仅给予降糖、饮食控制、运动等糖尿病基本治疗,A、C两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300 mg/d,共观察12周.监测3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压.结果:A、C两组尿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组血压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早期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DN患者的肾脏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降压效果确切.

  •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作者:李亚东;张春晶;唐艳红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康治疗及护理的经验.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7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都有改善,但康复组更好(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的恢复康复疗法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 银杏达莫注射液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观察

    作者:王淼霞;陈钢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尿微量白蛋白(UAER)含量的作用.方法:治疗组以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天1次;对照组以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天1次,均1 5天为1疗程.同时继续服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前、后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R).结果:银杏组治疗后UAER水平下降显著(P<0.0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用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

  • 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方永辉;施志雄;范维维;姜雪冰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QTd及其他相关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QTd、QTcd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其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d、QTcd明显降低(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使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QTcd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