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秦小宁;王玉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妊高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子痫前期轻度40例(前期轻度组, 2组) 、子痫前期重度40例(前期重度组,3组)、子痫40例(子痫组,4组) ,并选择相同时期正常产妇40例(正常对照组,1组) ,比较分析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的2 ,3 , 4组的剖宫产率(15.0% 比27.5% 比52. 5% 比77.5%) ,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的总发生率(5% 比7.5% 比27.5% 比52.5%)明显升高,孕周明显缩短 [ (40.1 ± 1. 8)周比(37. 9 ± 1.7)周比(36.4 ± 1.8 )周比(34.9 ± 1. 5)周] ,胎儿体质量 [ (3312. 2 ± 430.6) g比(3013.5 ± 462. 7) g比(2745.9 ± 481. 5) g比(2536.7 ± 489.3) g] 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妊娠结局,对母婴产生不良的影响,妊娠高血压程度越重,影响越大,应做好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维生素D联合贝那普利降低高血压病人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

    作者:周榕;彭道泉

    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尿微量白蛋白(UMA)阳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UM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4例,贝那普利 5mg/d ,安慰剂1粒/d)和联合治疗组(48例,维生素D3 400mg/d ,贝那普利5mg/d) ,治疗12周.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SCr)、 UM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MAP 、 U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01) ;且与贝那普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 MAP [ (108.45 ± 15.09) mmHg比(101.1 ± 15.02) mmHg]、UMA [ (52.35 ± 17.45) mg/L比(43.75 ± 13.29) mg/L] 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 ;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服用维生素D联合贝那普利的降压、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效果较单用贝那普利更佳,且安全,对肾功能无明显损伤,值得推广.

  • 在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效果

    作者:李红梅

    目的:研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PCI的高龄STEMI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8例,PCI常规治疗)与替罗非班组(58例,替罗非班联合PCI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PCI后12h 、24h 、72h 、7d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PCI后7d TIMI血流分级、出血率,PCI前及PCI后1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PCI后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后12h 、24h 、72h 、7d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 PCI后7d ,替罗非班组TIMI 3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11% 比62.07%,P=0.001). PCI后1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LVEF[(41.95 ± 4.18)% 比(47.18 ± 4.83)% ]明显提高,LVESVI[(43.03 ± 4.21) ml/m2比(39.42 ± 3.87) ml/m2]、LVEDVI[(62.05 ± 6.17) ml/m2比(58.46 ± 5.91) ml/m2]明显减小,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37.93% 比18.97%) ,P<0.05或<0.01 .两组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STEMI患者,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血流及心功能,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 亚低温治疗联合尼莫地平脑池内灌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刚;王佳君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脑池内灌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接受亚低温并尼莫地平脑池内灌注) ,疗程3d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介素6 (IL-6)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MCA平均血流速度、血清TNF-α、 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 ;与亚低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GCS评分 [ (10.26 ± 2. 14 )分比(12.35 ± 2.56 )分] 升高更显著, MCA 平均血流速度[(97.48±18.20) cm/s比(89.74±18.40) cm/s]、血清TNF-α [(0.56±0.17) ng/ml比(0.34±0.11) ng/ml]、hsCRP [ (186.75 ± 15.19) ng/L比(173.24 ± 15.23) ng/L] 和IL-6 [ (10.41 ± 2.06) ng/L比(8.51 ± 2.13) ng/L] 水平降低更显著, P<0.05或<0.01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亚低温组(91.30% 比71.74%) , P=0.016 ;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亚低温组(6. 52% 比21.74%) , P=0. 032 .结论:亚低温治疗联合尼莫地平脑池内灌注能够有效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疗效,且不良事件少,值得推广.

  • 梅毒所致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高梅华;胡辉

    目的:探究梅毒所致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48例梅毒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梅毒组)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与4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主要表现:心脏瓣膜厚度和主动脉直径等.结果: 48例梅毒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瓣膜改变、主动脉关闭不全、房室腔改变,以及心肌功能下降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梅毒组患者主动脉的左冠瓣 [ (20.5 ± 5.2) mm比(25.9 ± 3.2) mm]、右冠瓣 [ (21.2 ± 4.7) mm比(25.3 ± 3.9) mm] 以及无冠瓣 [ (20.9 ± 4.2) mm比(24.9 ± 4.4) mm] ,二尖瓣的前叶 [(28.3 ± 5.1) mm比(35.1 ± 5.8) mm] ,三尖瓣的前叶 [(24.9 ± 3.7) mm比(28.2 ± 4.1) mm] 和膈叶 [ (22.1 ± 2.8) mm比(27.2 ± 3.4) mm] 的厚度均明显增厚(P均= 0.001) ,主动脉根径[(27.2 ± 3.1) mm比(31.3 ± 5.1) mm]、升主动脉内径 [(26.9 ± 5.4) mm比(33.4 ± 6.3) mm] 显著增加(P均=0.001) .结论:超声检查对梅毒所致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心脏瓣膜厚度的增加,主动脉根径以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增加,是其超声图像的重要表现.

  •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静芝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经我院收治的20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硫酸镁组(104例)和联合治疗组(104例,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 .治疗3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d后,与硫酸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80.77% 比95.19%, P=0.001)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4. 04% 比12.5%, P=0. 031) .结论: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陈彬;刘华;张永军;马智会;陶建平;胡雨;曾金美;王兴德;陈忠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 ) 、可溶性 T细胞 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和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 5mg , 3次/d) ,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hsCRP 、 sCD40L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浆hsCRP 、 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尼可地尔组患者血浆hsCRP [(2.63 ± 0.25) mg/L比(1.80 ± 0.28) mg/L]、sCD40L[(71.88 ± 3.71)pg/ml比(55.25 ± 2.47) 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01).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 43% 比56.86%,P=0. 02) .结论: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降低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T细胞CD40配体的水平.

  •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奕权;王峰垲;陈泽勉;陈燕妆;刘旸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P+A)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V+ A)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V+A组和P+A组,两组均在基础干预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浆一氧化氮(NO) 、内皮素(ET)-1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清胱抑素C (CysC)和尿酸(SUA)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V+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P+ A组(92.06% 比79.37%) , P= 0. 042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SBP 、 DBP 、血浆ET-1 、 vWF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仅V+A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降低, P均=0.001 .与P+A组比较,治疗12周后V+A组DBP [ (85.34 ± 6.27) mmHg比(80.25 ± 6.31) mmHg]、 SBP [(130.33 ± 10.18) mmHg比(125.61 ± 10.25) mmHg]、血浆ET-1 [(63.48 ± 9.30) pg/ml比(54.32±9.21) pg/ml]、vWF [(125.78±13.37)% 比(113.54±13.26)% ]、血清CysC [(1.41±0.31) mg/L比(0.89 ± 0.25) mg/L] 水平降低更显著,血浆NO水平 [(75.48 ± 10.65) μmol/L比(82.94 ± 10.56) μmol/L]升高更显著, P<0. 05或<0. 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143 .结论: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均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但前者更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疗效.

  • 冠脉造影术、FFR技术及FD-OCT评估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比较

    作者:房兴锐;吴剑胜;郭攸胜;廖志勇

    目的:比较冠脉造影术(CAG)、 CAG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技术(FFR)、 CAG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诊断冠脉临界病变无需植入支架患者,以探讨三种检查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种检测方案筛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无需植入支架患者,分为: CAG组(45例,只采用CAG检测) , CAG+FFR组(45例, CAG联合FFR检测) , CAG+ FD-OCT组(45例, CAG联合 FD-OCT技术检查) ,三组均按稳定型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半年,观察三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恶化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 CAG 组比较, CAG+ FFR 组和 CAG + FD-OCT 组心绞痛率(33.3% 比 4. 4%、6.7%)、心肌梗死率(20.0% 比4.4%、 2.2%)、靶血管血运重建率(26.6% 比6.7%、 2.2%)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 ,CAG+FFR组和CAG+ FD-OCT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 0.05).结论:相比单纯采用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技术或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能更有效地评估心脏血供情况,改善临界病变患者的预后.

  • 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O、IGF-1和MIF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

    作者:梅喜平;甘雅婷;冯辉斌

    目的:探讨醒脑静滴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等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各48例,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NO 、IGF-1 、MIF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 、TNF-α 、IL-6 、MIF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NO 、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01 ;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组 CRP[(18.59 ± 4.90) mg/L比(12.48 ± 2.56) mg/L]、TNF-α[(29.45 ± 5.80) μg/ml比(23.02 ± 6.89) μg/ml]、IL-6[(97.56 ± 21.25) μg/ml比(88.56 ± 20.12) μg/ml]、MIF[(50.78 ± 4.90) ng/L比(42.02 ± 6.12) ng/L]水平及NIHSS评分[(7.45 ± 2.23)分比(5.12 ± 1.23)分]下降更显著,NO[(43.56 ± 5.88) μmol/L比(50.46 ± 6.39) μmol/L]、IGF-1[(55.78 ± 6.03) nmol/L比(61.56 ± 8.02) nmol/L]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 ;治疗后,醒脑静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 75% 比72. 92%,P=0. 006) .结论: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明显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脑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CXCL16、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杜波;程言博;李海亮;杨龙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6 (CXCL1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I患者共10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加曲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 .治疗10d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及CXCL16 、 hsCRP水平等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内皮素(ET )-1 、CXCL1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 ,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加曲班组治疗后NIHSS评分 [ (9.78 ± 3.59)分比(7.02 ± 3.67)分]、 ET-1 [(75.75 ± 10.67) pg/ml比(62.56 ± 9.45) pg/ml]、 CXCL16 [(2.01 ± 0.84) ng/ml比(1.67 ± 0.75) ng/ml] 和hsCRP [ (4.42 ± 1.66) mg/L比(3.89 ± 1.37) mg/L] 水平降低更显著,MCA [(48.87±5.23) cm/s比(55.35±6.35) cm/s]、ACA [(41.25±4.89) cm/s比(47.88±5.47)cm/s] 平均流速显著提高,NO [ (55.77 ± 6.36) μmol/L比(65.76 ± 6.86) μmol/L] 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1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可更有效提高脑血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CXC趋化因子配体16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关欣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SV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VD患者140例,根据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 DCB组(60例)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组(80例) ,详细记录SVD患者的临床特征、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 1年后临床结果,并进行1年后SVD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年后,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晚期管腔丢失和靶病变再次狭窄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均>0.05).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1年后SVD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3~1. 125 , P< 0. 05或<0. 01 ) .随访期间两组SVD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中,药物涂层球囊是一个安全、有效、可行的替代治疗方法.

  • 左西孟旦、米力农对A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NE和ET-1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元椿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及米力农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AHF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两组均接受治疗7d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7d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 、血清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去甲肾上腺素(NE)和内皮素1 (ET-1)水平,以及随访3个月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结果: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米力农组(90.0% 比71.3%) , P=0.003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d后两组LVEF和LVFS均显著升高, LVEDd 、血清NT-proBNP 、 NE和ET-1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0. 01 ;且与米力农组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7d后LVEF [ (42.25 ± 6.71)% 比(50.91 ± 6.43)% ]、 LVFS [ (22.82 ± 5.56)% 比(29.52 ± 4.37)% ] 升高更显著,血清NT-proBNP [(954 ± 334) pg/ml比(561 ± 286) pg/ml]、 NE [(172.95 ± 31.84) pg/ml比(131.46 ± 25.59) pg/ml] 和ET-1水平 [ (2.57 ± 0.44) pg/ml比(2.25 ± 0.34) pg/ml] 降低更显著, P均=0.001 .随访3个月,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0. 102) ,左西孟旦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米力农组(6. 25% 比31.25%, P=0.001) .左西孟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米力农组(8. 75% 比30.00%) , P=0.001 .结论:左西孟旦较米力农更显著地改善AH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近期再住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颈动脉IMT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王远勤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 、 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患者(TIA组)和40例非脑血管病者(正常对照组) .入院后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比较三组间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及分叉处远端的IMT ,CCA 、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和波峰升支斜率与降支斜率比值(S1/S2) ,并分析IMT诊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TIA的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 TIA组比较,脑梗死组CCA分叉处IMT [(0.87 ± 0.05) mm 、 (0.87 ± 0.04) mm比(1.04 ± 0.05) mm] 和CCA分叉处远端IMT [(0.77 ± 0.06) mm 、 (0. 78 ± 0.04 ) mm比(0. 90 ± 0.02 ) mm] 均显著增厚, P均= 0. 001 .三组间的 CCA 、 ICA和 VA处的PSV 、 PI 、 RI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的CCA 、 ICA和 VA处的EDV 、 S1/S2均符合 TIA组<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且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均<0.01) . CCA分叉处 IMT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CA分叉处远端的 IMT ,但无显著差异( P均>0.05 ) .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 ,CCA 、 ICA和VA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EDV 、 S1/S2均有助于诊断TIA .

  • CysC、NT-proBNP、cTnT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冰;张卫海;傅强;王金春;何鹏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 、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心肌肌钙蛋白 T (cTnT)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HF患者61例(包括NYHA II级21例、 III级20例和IV级20例) ,另外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血浆CysC 、 NT-proBNP 、 cTnT水平,比较CysC 、 NT-proBNP 、 cTnT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AHF及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HF组血浆CysC [ (0.89 ± 0.12) mg/L比(1.64 ± 0.61) mg/L]、 NT-proBNP [ (186.24 ± 15.35) ng/L比(2562.44 ± 69.67) ng/L] 和cTnT [ (0.08 ± 0.04) μg/L比(0.32 ± 0.31) μg/L] 水平均显著升高, P均=0.001 .与NYHA II级组比较, III级、 IV级组血浆CysC [ (1.23 ± 0.47) mg/L比(1.73 ± 0.58) mg/L比(2.11 ± 0.62) mg/L]、 NT-proBNP [ (867.45 ± 48.91) ng/L比(1868.24 ± 79.70) ng/L比(3786.56 ± 89.94) ng/L] 和cTnT [ (0.25 ± 0.08) μg/L比(0.39 ± 0.24) μg/L比(0.49 ± 0.37) μg/L]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IV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 III级组(P<0.05或<0.01).与CysC、NT-proBNP、cTnT单一检测比较,三者联合检测预测AHF (49.18%、50.82%、54.10%比90. 16%) 、恶性心律失常(44. 00%、 48.00%、 48.00% 比80.00%)和心衰加重(50.00%、 44. 44%、 38. 89%比83.33%)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 P<0.05或< 0.01 .结论: CysC 、 NT-proBNP 、 cTnT联合检测对AHF危险及预后的评估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 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应用新型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长期疗效

    作者:银剑斌

    目的:探讨新型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药物涂层支架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45名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资料,按照手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二联抗血小板组(124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三联抗血小板组(12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联合治疗) ,1年后对两组治疗的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三联抗血小板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二联抗血小板组(8. 3% 比17.7%, P=0. 028) ;两组患者支架内血管再狭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且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药物涂层支架手术后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与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Ox-LDL对THP-1巨噬细胞迁移功能、microRNA21表达及MAPK通道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曾华甦;蔺艳军;高霖;张田田;曹嘉添;范虞琪;殷兆芳;顾俊;王长谦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THP-1巨噬细胞迁移功能、 microRNA21 (miR-21)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以160nmol/L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根据是否采用ox-LDL处理及脂质体介导miR-21抑制剂转染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进行ox-LDL处理及脂质体转染) , ox-LDL组(采用50mg/L ox-LDL处理,未进行脂质体转染) , miR-21抑制剂组(脂质体介导miR-21抑制剂转染后采用50mg/L ox-LDL处理) , miR-21抑制剂阴性对照组(脂质体介导miR-21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后采用50mg/L ox-LDL处理) . Transwell法检测THP-1巨噬细胞迁移数,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表达情况, Western-blot法检测双特异性磷酸-8 (DUSP-8)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ox-LDL组THP-1巨噬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加 [(74.10±15.10)比(184.10±26.28)],miR-21表达水平 [(1.00± 0.21)比(2.02±0.27)],MAPK通路的JNK、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DUSP-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均<0.01 ;与ox-LDL组比较,miR-21抑制剂组THP-1巨噬细胞迁移数 [(184.10 ± 26.28)比(58.50 ± 10.24)] 显著减少,miR-21表达水平 [ (2.02±0.27)比(0.66±0.16)],JNK、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DUSP-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均< 0.01 .结论: ox-LDL增强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可能与其上调 miR-21表达、增强MAPK通路的JNK 、 P38蛋白磷酸化、降低DUSP-8表达有关.

  • 饮食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代欣;魏冰;席家宁

    目的:观察饮食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传统康复训练组(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 , 30d一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评定(洼田饮水试验),并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饮食指导组明显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 [ (8. 72 ± 1.33)分比(6.14 ± 1. 78 )分, P均=0.001].饮食指导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88.9% 比68.9%, P=0.020).结论:饮食指导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邹小兰;王建榜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与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CHD患者171例,所有CHD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脉CT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定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以冠脉狭窄程度划分为4组,即:冠脉无狭窄组(30例) 、轻度组(狭窄<50%,51例) 、中度组(狭窄50% ~75%,46例) 、重度组(狭窄>75%,44例) .常规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分析比较各组间 HRV 指标水平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 组间 24h 正常 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 ) 、24h 每 5min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 、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HRV指标数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RV 是加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9~3.254 , 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DNN ,SDANN ,rMSSD ,PNN50与Gensini评分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 -0.510~ -0.271 ,P均<0. 05) .结论:心率变异性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谢秀蓉;颜龙珍;白晓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社康中心接受治疗的37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人口学特征、收缩压(SBP ) 、血脂、血糖、肌电图、 CVD等数据.根据是否合并 CVD ,患者被分为 CVD组(54例)和非CVD组(321例) .分析各指标与CVD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V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5例T2DM患者中, 54例(14.4%)合并CVD .与非CVD组比较, CVD组年龄≥65岁、空腹血糖(FBG)异常、餐后2h血糖(2hPG)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收缩压(SBP)异常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 Spearman相关分析示:年龄、 FBG 、 2hPG 、 DPN 、 SBP和HbA1c与CVD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0.612~0.735 ,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PN 、 FBG异常和2hPG异常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2.023 ,P均<0.05).结论: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CVD的预防、筛查和早期治疗.

  • 脂蛋白a及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外血管病变短期进展的预测价值

    作者:闵敏;李小玲;贾楠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及脂蛋白a [Lp (a)]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外血管病变短期(6~12个月)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两次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17例.根据第二次CAG结果,患者被分为无进展对照组(62例)和病变进展组(55例) .测量比较两组第二次CAG前、两次CAG之间指标水平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CI术后支架外血管病变短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进展对照组相比,病变进展组两次CAG之间的Lp (a)升高幅度 [11.35 (-78. 55 , 68.48) mmol/L比65.30 (8.35 ,190.48) mmol/L]、 SUA升高幅度 [6.50 (-16.50 ,43.00) mmol/L比69.50 (-14.75 ,119.00) mmol/L] 均显著升高, P=0.004 ,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 (a)的升高幅度(OR=1.032 ,P=0.034)和SUA的升高幅度(OR=1.007 ,P=0.042)是PCI术后支架外血管病变短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及脂蛋白a的升高幅度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外血管病变短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其进展的风险.

  • 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文生;王玉龙;龙建军

    目的:探讨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头颈部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头颈部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Motricity指数下肢肌力(MI-L)积分、 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和 Fugl-Meyer 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 MI-L积分、 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 6周后两组的MI-L积分、 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6周后的显著高于3周后的(P均=0.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周比较,头颈部训练组治疗6周后的MI-L评分 [ (59.45 ± 10.12)分比(72.88 ± 11.43)分] 、 BBS评分 [ (36.67 ± 7. 78)分比(45.39 ± 8.11)分] 和FMA评分 [ (21. 46 ± 4. 85)分比(24.72 ± 5. 09)分] 升高更显著, P均<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头颈部训练可有效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 八段锦结合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作者:李岩松;夏静雯;居海宁;徐迎辉;魏永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 ,各53例.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 、白介素-6 (IL-6) 、 N末端 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92.45% 比75.47%, P=0.017)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DV 、 LVEF水平显著提高, LVESd显著缩小, hsCRP 、 TNF-α 、 IL-6 、 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 P<0. 05或<0.01) ,且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DV [ (153.58 ± 25.17) ml比(165.27 ± 25.46) ml]、 LVEF [ (51.43 ± 4.28)% 比(55.37 ± 4.26)% ] 水平显著提高,LVESd [(33.46±2.24)mm比(30.29±2.32)mm] 显著缩小,hsCRP [(4.54±1.12) mg/L比(3.48 ± 1.05) mg/L]、 TNF-α [ (117.85 ± 15.46) ng/L比(96.59 ± 14.23) ng/L]、 IL-6 [ (14.38 ± 3.34) pg/ml比(10.67 ± 3.29) pg/ml]、 NT-proBNP [ (456.29 ± 53.76) ng/L比(368.49 ± 53.65) ng/L] 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八段锦结合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集体运动激励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史林;张伟

    目的:探讨集体运动激励模式对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指导组(58例,常规出院指导)和运动激励组(58例,给予集体运动激励模式)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治疗依从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评价临床预后.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指导组比较,运动激励组SAQ总评分明显增加 [ (52.4 ± 4.5)分比(65.9 ± 5.4)分] ,依从性显著提高(65.5% 比82.8%) , 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17.2% 比5. 2%) , P<0.05或<0.01 .结论:集体运动激励模式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陈敬林;梁荣鑫;吴涵;田彩霞;李莲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59例、中型组41例和重型组31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5例) 、小梗死组(46例)和大梗死组(30例) .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健康对照组)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sCRP 、 Hcy水平,并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 、 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 ;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hsCRP [(4.43 ± 0.42) mg/L比(6.78 ± 1.48) mg/L比(9.52 ± 1.73) mg/L]、 Hcy [ (17.49 ± 1.32) μmol/L比(22.18 ± 1.83) μmol/L比(26.01 ± 2.37) μmol/L] 水平明显升高,且重型组hsCRP 、 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P均=0.001) ;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小梗死组和大梗死组hsCRP [ (4.13 ± 0.53) mg/L比(7.61 ± 1.47) mg/L比(9.49 ± 2.18) mg/L]、 Hcy [ (18.49 ± 3.27) μmol/L比(22.53 ± 4.28) μmol/L 比(27.38 ± 5.12) μmol/L] 水平明显升高,且大梗死组hsCRP 、 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均=0.001) ,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 、 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面积均呈明显正相关(r=0.253~0.641 , P均<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CaR-CaM/CSE-H2S路径对缺血再灌注相关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彭凌云;陈协辉;梁进杰

    目的:分析钙敏感受体/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aR-CaM/CSE-H2S)路径对缺血再灌注相关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gamma-lyase , CSE)基因敲除大鼠作为CSE基因敲除组,另选同期5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仅CSE基因敲除组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量比较两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水平、细胞凋亡指标(Bax ,Bcl-2 ,Caspase-3 mRNA ,Caspase-8 mRNA ,Caspase-9 mRNA)表达、钙敏感受体(CaR )表达水平、 CSE活性和 H2S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SE基因敲除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 (11.78 ± 1.14) U/ml比(10.20 ± 1. 25 ) U/ml] 、SOD水平 [ (772.79 ± 5.21) nmol/L比(558.94 ± 5.36) nmol/L]、 CaR表达水平 [ (2.85 ± 1.01)% 比(1.04 ± 0.33)% ]、CSE活性 [(18.30±1.70)nmol·L-1·min-1·g蛋白比(11.50±1.50)nmol·L-1·min-1·g蛋白]以及H2S含量 [ (48.55 ± 1.35) μmol/g蛋白比(30.59 ± 1.41) μmol/g蛋白] 均显著降低,活性氧 [ (90.48 ± 1.42) U/ml比(99.74 ± 1.45) U/ml]、 MDA水平 [ (4.33 ± 1.15) U/ml比(4.98 ± 1.12) U/ml]、细胞凋亡指标Bax [ (0.25 ± 0.05)比(0.47 ± 0.23)]、 Bcl-2 [ (0.18 ± 0.02)比(0.35 ± 0.05)]、 Caspse-3 mRNA [ (0.16 ± 0.04)比(0.25 ± 0.05)]、 Caspse-8 mRNA [(0.20 ± 0.10)比(0.44 ± 0.15)] 和Caspse-9 mRNA [(0.05 ± 0.01)比(0.15 ± 0.05)] 表达均显著升高, P均<0.01 .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冠脉血管内皮CaR表达下调, CSE活性降低,内源性H2S生成减少,加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介素-15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尤菲;袁铭;马锋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白介素15 (IL-15)与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序贯纳入205例诊断为CHF的患者作为CHF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 CHF组又被进一步分为II级组(55例) , III级组(87例)和IV级组(63例) .测量比较各组间血浆IL-15水平,分析CHF患者血浆NT-proBNP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浆IL-1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 [ (71 ± 33) pg/ml比(5884 ± 1379) pg/ml] 显著升高, LVEF [ (57 ± 7)% 比(31 ± 8)% ] 显著降低, P均=0.001 . CHF组的血浆IL-1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18.35 ± 6.42) ng/L比(7.78 ± 3.11) ng/L] , P=0.001 ;与II级组相比, III级、 IV级血浆IL-15水平 [ (10.24 ± 3. 61) ng/L比(20. 17 ± 6. 35) ng/L比(21. 94 ± 7.32 ) ng/L ] 显著升高( P均=0.001) ,而III级与IV级组间无显著差异(P=0.187).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浆IL-15水平与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172 ,P=0.038).结论:CHF患者血浆IL-15水平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NT-proBNP可能成为预测CHF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 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敬;熊娟

    心肌肌钙蛋白(cTn)测定的灵敏度已经越来越高, cTn已被添加到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首选预测指标之列.cTn水平与患者短期死亡率、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突发死亡率相关.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来确定cTn在不同患者中升高的潜在作用及其指导治疗的预后价值.本研究就近年来这一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新型抗凝口服药在非瓣膜性房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浩;张焕基;郭攸胜;张东辉

    口服抗凝药物(OAC)已经是预防有高危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基石.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优点包括更大的药代动力学可预测性,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具有更少的致命或颅内出血风险,较少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不需要长时间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等.本文主要就NOAC近期在房颤合并冠脉疾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特异性拮抗剂等方面的研究展开讨论.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

    作者:潘华;杜建英;张风雷;李国平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并研究动态血压各参数与P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 ,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无心血管病的体检者7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组被进一步分为杓型组(36例)和非杓型组(64例) .所有对象都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的 P波大时限(Pmax) 、 P波小时限(Pmin)和Pd ,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 Pd 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 Pmax[ (103.13 ± 9. 19 ) ms比(118.04 ± 11.14) ms] 和Pd [ (24.62 ± 5.96) ms比(38.05 ± 7.76) ms] 显著升高, P均=0.001 .与杓型组比较,非杓型组Pmax[ (116.04 ± 10.17) ms比(121.13 ± 12.06) ms] 和Pd [ (35.05 ± 8.01) ms比(40.05 ± 7.16) ms] 显著升高, P=0.035 ,0.002 .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Pd与24h平均收缩压、 24h收缩压标准差、 24h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 r= 0.291~0.455 , P< 0. 05或<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血压标准差与P波离散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指标对评价高血压患者心房损害有更高的价值.

  • 继发性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防治策略

    作者:张伟;陆士娟;钟江华

    目的:探讨继发性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继发性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的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表现,比较治疗前后血钾浓度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根据血钾浓度,患者被分为轻度低钾血症组(91例, 3.01~3.5mmol/L)、中度低钾血症组(78例,2.51~3.00mmol/L)和重度低钾血症组(15例,<2.5mmol/L) ,比较各组间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低血压、气促等,严重的表现为昏迷、肠麻痹、晕厥等.心电图表现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为75例(40.8%) ,其次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69例(37.5%) .与轻度低钾血症组比较,中度、重度低钾血症组心电图改变阳性的比例(50.5% 比79.5%、 100%)显著升高(P均=0.001) ,而中度与重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0).与治疗前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后血钾浓度[ (2.5 ± 1.1 ) mmol/L 比(4. 4 ± 1.7 ) mmol/L ] 显著升高,室性早搏(86. 96% 比 25. 00%)和持续性室速(8. 70% 比0)比例显著降低, P均=0. 001 .结论:继发性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随血钾的降低而升高,对此类患者应当及时行心电图及血钾浓度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及其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倪卫东;张红;尹鹏;赵宜勇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P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并分析PE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PE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其中高危组48例,中低危组82例,另选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测量比较各组肺动脉干内径以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右室 Tei指数、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 、右室射血分数(RVEF) 、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 ,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中低危组比较,高危组的肺动脉干内径 [ (22.02 ± 1.33) mm比(24.42 ± 2.02) mm比(36.31 ± 2.12) mm]、肺动脉收缩压 [(22.28 ± 2.71) mmHg比(32.42 ± 4.83) mmHg比(84.57 ± 21.01) mmHg]、右室Tei指数 [ (0.30 ± 0.04)比(0.40 ± 0.06)比(0.66 ± 0.05)]、 RVEDV [ (68.08 ± 4.71) ml比(75.55 ± 7.88) ml比(123.29 ± 7.14) ml] 和RVESV [ (29.33 ± 3.46) ml比(43.12 ± 6.11) ml比(87.01 ± 9.94) ml] 均显著升高,RVSV [(37.79 ± 3.82) ml比(35.34 ± 1.89) ml比(33.12 ± 3.28) ml] 和RVEF [ (56.93 ± 3.00)% 比(45.37 ± 4.88)% 比(25.48 ± 4.92)% ] 均显著降低;且中低危组的肺动脉干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右室Tei指数、 RVEDV和RVES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RVSV和 RV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01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收缩压、右室Tei指数和RVESV是影响PE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602 ,P<0.05或<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Tei指数以及RVESV三项指标可用于危险分层.

  • 丹红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王宏志;赵敏;李亚蒙;张丽霞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等指标和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 、短阵室速次数、室性早搏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 ) 、纤维蛋白原(Fg ) 、红细胞比容(HCT) 、全血低切黏度(NBL)和全血高切黏度(NBH)均显著降低, PR间期显著延长,联合治疗组QT间期显著延长( P<0.05或< 0. 01 )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SBP [ (120.11 ± 10. 23 ) mmHg比(108.11 ± 7.83) mmHg]、 DBP [ (85.61 ± 5.61) mmHg比(70.12 ± 4.12) mmHg]、 MAP [ (100.11 ± 7.23) mmHg比(81.33 ± 5.16) mmHg]、短阵室速次数 [ (4.51 ± 0.31)次/d比(2.11 ± 0.25)次/d]、室早次数[ (3673.11 ± 86.34)次/d比(2711.34 ± 62.31)次/d]、 ESR [ (19.72 ± 2.73) mm/h比(12.44 ± 1.98) mm/h]、Fg [ (300.11 ± 23.44 ) g/L比(223.43 ± 16.74 ) g/L] 、 HCT [ (40.12 ± 3.57 )% 比(31. 32 ± 2. 14 )% ] 、 NBL [(8.22 ± 1.11) mpa·s比(6.72 ± 0.84) mpa·s] 和NBH [(5.12 ± 0.73) mpa·s比(3.98 ± 0.56) mpa·s] 降低更显著,QT间期 [ (0.38 ± 0.17) s比(0.49 ± 0.19) s]、 PR间期 [ (0.17 ± 0.02) s比(0.19 ± 0.03) s] 和QRS时限 [ (0.07 ± 0.02) s比(0.09 ± 0.03) s] 延长更显著, P均<0.01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9.80% 比73.47%) , P=0.035 .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指标,值得推广.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