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肾衰32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彦芳;简荣汉;林慕洪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肾衰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慢性肺心病并急性肾衰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慢性肺心病并急性肾衰患者经停用或减少利尿剂用量,积极补充血容量后治愈,说明血容量不足是老年慢性肺心病人发生急性肾衰的主要因素.结论:慢性肺心病人使用利尿剂应慎重,若应用,要遵循作用轻、小剂量、短时间的原则,以防血容量不足而致急性肾衰.

  • 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者的观察

    作者:林小娟;陈湘平;王梅平

    目的:探讨血液生物平衡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疗效.方法:对21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者进行血液生物平衡治疗,2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结果:采用血液生物平衡治疗者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疗效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疗效好,且方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 28例尿毒症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

    作者:钟建斌

    目的:探讨治疗尿毒症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方法:28例尿毒症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利尿剂(速尿60~160mg)、洋地黄(地高辛0.125mg/日)治疗和与扩血管(依那普利,波依定及立其丁)剂联合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时进行血液透析,观察血液透析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效16例(57.14%),有效9例(32.14%)无效1例(3.57%),死亡2例(7.14%),总有效率89.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重症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早搏132例临床观察

    作者:黎启华;吴继雄;金红霞;沈正军;袁强;余东黎

    目的:探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早搏的疗效.方法:应用该药治疗132例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早搏.结果:经大蒜素注射液治疗五天,早搏明显减少,有效率88%,其中以室上性早搏效果较好,有效率100%;在不同病因中,以病毒性心肌炎和冠心病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4%);治疗后24小时总心率下降不明显(P>0.05),但P-R间期和Q-T间期显著延长(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结论:大蒜素注射液是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关键词: 大蒜素 早搏 治疗
  • 美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文革

    目的:观察美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抗凝、改善血循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美络宁注射液2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4日.结果:治疗组基本治疗愈率加显效率为75.7%,总有效率为90.9%,而对照组分别为47.0%及7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试用.

    关键词: 美络宁 脑梗死 治疗
  • 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联用治疗中老年高血压

    作者:张政红;邢蕾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联用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口服,疗程4~6周,治疗过程中观察降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少.结论: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合用治疗中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好,且副作用少,是一种理想的联合药物疗法.

  • 少见的室间隔缺损伴肺血管畸形1例报告

    作者:孙浩;杨文明;刘肃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生于农村,发育差,近几年心悸、咳嗽、伴紫绀,常有肺部感染,并逐年加重.1996年6月因咯血来院抢救.抢救无效死亡.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杨德军;刘碧纯;黄会新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分析65例病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特点.结果: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在监护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其麻药用量、麻醉并发症、围术期输血量也均少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P<0.05).全组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均平稳,房颤率、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麻醉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用输血,恢复快.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手术安全性,也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 小剂量索他洛尔与强极化液合用转复冠心病房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瑛;傅强;赵智宇;黄艳梅

    目的:观察小剂量索他洛尔与强极化液合用治疗冠心病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方法:76例持续时间4~8个月的冠心病房颤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索他洛尔+强极化液治疗及胺碘酮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中30例在4~10天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78.9%;对照组中19例在5~12天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47.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索他洛尔+强极化液治疗冠心病房颤是有效、合理、实用的.

  • 室间隔缺损两种补片修补的术后残余漏比较

    作者:马胜军;马增山;董铭锋;刘桂清;柴守栋;郭英华

    目的:比较室间隔缺损两种补片方法的残余漏状况.方法:113例室间隔修补采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另80例室间隔采用涤纶布补片修补.结果:残余漏发生率:涤纶组6%(5/18),自体心包片组3.5%.结论:室间隔修补材料以自体心包片为佳.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93例急性心肌梗死报告

    作者:明志红;刘明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静脉溶栓对冠脉再通率的影响.方法:93例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多参数监测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其冠脉再通状况.结果:发病3小时溶栓再通率较6小时与12小时再通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

  • 德脉宁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田政球;靳伟;吴荔;刘桂萍

    目的:评估德脉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德脉宁40mg/d,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缺血总时间变化(包括无痛性心肌缺血)及ST段下移大变化;20例病人治疗前、后分别做了平板运动试验(ETT),比较治疗前、后运动试验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动态心电图(DCG)缺血总时间、ST段下移大值显著改善(P<0.01);ETT的METs显著增加(P<0.01);缺血型ST段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德脉宁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 冷血停跳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

    作者:马胜军;马增山;董铭锋;刘桂清;柴守栋;郭英华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在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Ⅰ组)和冷晶体灌注(Ⅱ组),每组各45例,比较其心肌保护疗效.Ⅰ组先用高钾温血停跳液(35℃)诱导心脏停跳,再用冷血低钾停跳液(4~8℃)每15~20 分钟灌注1次,保持心肌低温(10℃~15℃),复跳前再用含低钾温血灌注.Ⅱ组应用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每间隔20分钟灌注1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后Ⅰ组的cTnT、CK-MB及MDA水平升高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技术,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使术后心功能恢复加快,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氯沙坦对老年冠心病胰岛素抵抗性及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王承明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冠心病胰岛素抵抗性的影响及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治疗老年冠心病61例,治疗组33例,用氯沙坦12.5~50mg,1次/日,疗程6月,对照组28例,用卡托普利12.5~25mg,1次/日,疗程6月.治疗前、后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并按: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ISI),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左室后壁(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以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血清FINS下降11.6±9μU/ml(P<0.01),LA缩小2.30±1.69mm,ISI改善了0.002,LVPW缩减0.78±0.14mm,IVS缩减0.93±0.25mm(P均<0.01);卡托普利组治疗后FINS下降9.2±9μU/ml(P<0.05),LA缩小1.76±1.03mm(P<0.01),LVPW缩减0.48±0.25mm,IVS缩小0.19±0.31mm(P均<0.001).结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逆转心肌肥厚,而氯沙坦还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 常温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 (附75例报告)

    作者:刘桂清;马增山;马胜军;董铭锋;柴守栋;郭英华

    目的:评价常温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75例(Ⅰ组)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接受房间隔(ASD)缺损修补术,与60例(Ⅱ组)应用传统方法停跳心脏后进行ASD修补的患者相比较.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术后临床资料,测定术前、后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术后CK-MB升高的程度.结果:Ⅰ组反映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Ⅱ组.Ⅰ组无手术死亡,Ⅱ组死亡2例.结论:常温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心肌损伤较轻,手术效果较好.

  •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对提高ADL能力的影响

    作者:范宝玉;邓雪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25例经过系统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占同期脑卒中患者的15.38%,经治疗ADL有显著提高(P<0.01),文化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认知功能康复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显著作用.

  • 心安胶囊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晓青;吴宗贵;黄高忠

    目的:观察心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临床确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同时,加用心安胶囊3粒,3次/日,治疗4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监测其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不良反应及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达76.7%,心电图总有效率68.1%,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心率无变化,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硝酸甘油耗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无痛性心肌梗死2例分析

    作者:曲云麟;杨翠红

    少数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无疼痛,容易被误诊,现报告2例如下.1 临床资料

  • 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华顶;吕树志;赵金玲;张顺毓

    目的:分析50例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过程,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结合病史,心电图,χ线胸片,心脏超声及心肌酶学做出诊断,采用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及中药黄芪等作综合治疗.结果:50例病人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东菱克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杰;王虹;宗娇娥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DF-521)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人35例,给以东菱克栓酶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10BU,于第3、5天分别再给5BU,均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60分钟滴完,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率,及其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心绞痛缓解率为82.86%,心电图改善率65.71%,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未见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心脏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分析

    作者:王琼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频发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静脉并口服胺腆酮治疗,用心电监测、血压测量等观察其疗效.结果:97.5%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去除了各种诱因后,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尼群地平伍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卫生经济学初探

    作者: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车京霞;程木带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尼群地平伍用倍他克"方案治疗高血压病人的效益.方法:115病例来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其疗效见<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第4期"尼群地平伍用倍他乐克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随访"[1];以1年为核算单位对上述资料进行经济核算,计算、比较两组患者每例每年所需的医疗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结果:"尼群地平伍用倍他乐克"组每例年所需的医疗费用为1671.4元,而"开搏通"组每例年需要3849.4元,前者较后者节约2178元(56.6%).结论:本研究提示卫生经济学分析可为医疗决策者和临床医生选择高血压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静点葛根素治疗90例冠心病临床观察

    作者:戴晓玉;牛红月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静点葛根素注射液40mg+平衡液,15天为一疗程,观察期间停用一切扩冠药及抗凝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对轻、中型冠心病效果更优(P<0.05);对心电图改善率为68.90%.血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分别为4.48±0.52和3.12±0.56 g/L(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冠心病.

  • 地高辛联合地尔硫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与价值

    作者:温立春;郭海波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尔硫联合地高辛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需长期口服地高辛的慢性心房纤颤患者,根据治疗情况逐渐增加不同剂量的地尔硫,并观察静息与运动时心率、血压以及静息时心率血压乘积的变化.结果:对于不伴明显心功能不全的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常规剂量地尔硫(90mg/d)对心室率无明显影响,较大剂量时(135~180mg/d)能明显降低静息时心室率和抑制运动时心室率增加(P<0.05),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慢性房颤患者在应用地高辛基础上加用较大剂量地尔硫能有效控制心室率.

  • 脑血管病患者前列腺素E1疗效的脑彩超观察

    作者:吴静;陈湘平;王梅平;林锦镛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PGE1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并通过脑彩超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7%,Vm明显增快(P<0.01),血管阻力明显减小(P<0.01).结论:PGE1是改善脑血流,防止脑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漏诊1例分析

    作者:蔡颖;温艳红

    1 临床资料某女,80岁,突发头晕、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1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为140/90 mmHg左右,查体:血压105/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104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言语笨拙,右上、下肢肌力Ⅲ级,右巴氏征阳性;头颅CT检查:左侧脑梗死.入院第2日出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心电图:STV1-6弓背抬高0.2~0.3mV,心肌酶水平升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转入我科,经抢救病人存活.

  •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陈丽琼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改变为病理性Q波、ST段上升与T波融合成单相曲线.它也可见于心肌炎,尤见于小儿重型及暴发型心肌炎.现报告1例如下.

  • 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改变(附61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张晓霞;周衍;包大威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心电图资料.结果:61例胰腺炎病人中有49例(83%)出现心电图异常;46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有35例(76%)出现心电图异常,15例急性出血性梗死性胰腺炎中有14例(93.3%)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急性胰腺炎常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应予心电图监测,以便判断病情发展和给予相应及时处理.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晏明君;刘天虎;盛勇;曾洪燕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CHF患者加服倍他乐克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加服倍他乐克组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慢性CHF患者服用倍他乐克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倍他乐克可作为治疗CHF的常规药物.

  • 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 (附9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忠;吴金家;马建新;罗丽萍;徐卫亭;周康;吴心灵;别桂琴;毕焕林;陈晓云

    目的:观察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手术按Gruentzig方法进行,术前、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结果:90例患者110处复杂病变,成功扩张99处,成功率90.0%;B型病变成功率为94.3%(50/53);C型为86.0%(49/57),两者无差异(P>0.05).在27例次完全闭塞性病变中,急性闭塞性病变成功率为92.9%(13/14),慢性闭塞性病变成功率为53.8%(7/13),两者差异显著(P<0.01).所有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影响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成功的因素主要有:(1)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2)导管系统的选择;(3)术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及经验.

  • 37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刘桂清;马增山;马胜军;董铭锋;柴守栋;郭英华

    目的:总结37例室间隔缺损(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7例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包括休息、吸氧、口服卡托普利及静滴前列腺素E1等在内的降肺动脉压综合治疗,治疗后若杂音增强,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心脏彩超示左向右分流增加,则进行手术治疗;若变化不明显,重复用药.全组病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缺损.分别观察术前、后的SaO2、肺动脉压以及心功能,随访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他病例恢复顺利.经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8月死亡,其他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死亡率的

  • 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毛静远;王恒和

    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为代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但病人术后3~6个月出现约35%~50%的再狭窄(RS)率,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再狭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有球囊损伤导致的内膜撕裂,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血管痉挛或弹性回缩,进一步则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终致再狭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于(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移生长因子(TGF)等分泌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等分泌减少,在再狭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1,2].由于RS形成有较多因素参与,目前多手段综合[3,4]的防治方法,仍然不尽人意.近年来,有一些中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研究的报道,并对多种单体和复方防治RS的药效和机制进行了实验探讨,兹综述如下.

  • 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上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立群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根据WHO诊断标准,典型病人不难诊断.但遇到一些不典型AMI患者,如小灶性AMI,超过两周的亚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伴有急性骨骼肌损伤和慢性肌病的病人时,对于即使称之为金标准[1]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不是十分特异的,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会造成AMI诊断上的困难.心肌肌钙蛋白(cTnS)是心肌细胞的一种结构蛋白,由于它所具有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血中持续存在时间长优点[2],目前临床上已运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且引起临床的普遍重视.现将(cTnS)在AMI诊断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正常老年人动态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岚;张勇;曾洪文;林红松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正常老年人血压动态规律.方法:选择5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将其参数与中、青年组作对照分析.结果:24小时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夜间/白天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参数,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海口地区老年组的动态血压正常参照值与中青年存在明显差异.

  • 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变异的研究

    作者:马伟红;牛瑞;郝琳

    目的:分析特发性室上速(ISVT)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研究ISVT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SVT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分析系统软件,测定自主神经的功能.结果:3例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ISVT发作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分析

    作者:晏明君;刘天虎;方元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长、短QT间期(QT)的差值[1].近年研究表明,QTd可以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差异更大.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4例AMI患者的Q-T离散度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分析

    作者:邓少雄;郭南鸥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27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27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182例;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大、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143例单纯SMI病人中有129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后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作者:赵林凤;赵琦;郑华光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更高.

  • 糖尿病人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作者:万颖;温正乐

    目的:研究糖尿病人的心率变异情况.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测定55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指数24小时总的R-R间期标准差(SDNN).结果:糖尿病人24小时的SDNN为99.46±29.8 ms,小于正常对照组的141.45±17.8 ms,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糖尿病人存在迷走神经功能障碍.

  •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文胜;邓景贵;洪艳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对照组间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心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3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临床观察

    作者:顾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并发症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心肌功能恢复,预防病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日期的作用.方法:将57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对照组20例.对于实验组,制定康复运动处方、观察指标、康复程序暂停指标,按无并发症AMI康复程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住院日6~34日(平均20)日,≥20天者18例,占49%,<20天者19例,占51%;对照组:住院日15~113(平均48日),≥20天者17例,占85%,<20天者3例;两组平均住院日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康复护理使无并发症AMI患者平均住院日数由传统治疗护理时的48天下降至20天.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是无并发症AMI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之一.

  • 肺心病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指标与预后关系分析

    作者:刘建德;杜威;戚剑昆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负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 慢性心衰并低钾血症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谭志辉;陆克兴;黄照河

    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的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指标.

  • 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苯那普利治疗的影响

    作者:单海燕;毛柏华;陈以初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苯那普利治疗的影响,进一步揭示EH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方法:观察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水平及苯那普利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EH患者NO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ACE显著升高(P<0.01),苯那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ACE显著下降(P<0.05).结论:EH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良,苯那普利有显著降压疗效,可显著修复和改善EH患者不良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改变及降纤酶的疗效

    作者:林庆兰;郭秋杰;曾寰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纤溶、凝血指标的变化及降纤酶的疗效.方法:测定38例脑梗死急性期(<3天)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α2抗纤溶酶(α2-P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Fbg、α2-PI、PAI-1、D-D水平分别为4.32±1.7g/L、(154.39±34.86)%、0.26±0.1 IU/ml、1.12±0.32 AU/ml和1.34±1.18mg/L,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t-P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降纤酶治疗后Fbg、α2-PI、PAI-1、D-D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01),t-PA水平升高非常显著 (P<0.001).结论:降纤酶有良好降纤、溶纤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显著疗效.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辛俊;张艳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32例并发冠心病),测定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血糖、胰岛素水平,与30例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DM并发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P<0.05).单纯2型DM组仅有HDL-C水平的降低(P<0.005)及LDL-C水平的升高(P<0.05),无ApoB的变化;单纯DM及DM+CHD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5);DM+CHD组的ApoB水平较单纯DM组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组结果提示HDL-C水平的降低、LDL-C及ApoB水平的升高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80例中老年人猝死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林绍彬;陈桦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老年人猝死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猝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中,猝死于心血管病者40例(50%),其中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房颤或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急性左心衰竭型7例,心绞痛型并高血压、左室肥厚3例,隐匿型伴左室肥厚4例),脑血管病15例(18.75%),原因不明者10例(12.5%),恶性肿瘤7例(8.75%),风湿性心脏病5例(6.25%,合并房颤2例),糖尿病并感染5例(6.25%),慢支并感染、电解质紊乱3例(3.75%),先天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炎各1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季乃军;王成尧;樊必夫;梅益斌;管丽华;高美英;陈东海;潘炯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CHF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CHF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Ⅱ、Ⅲ级CHF组间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依次递减,方差检验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好转出院者(P<0.05),但睾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有助于CHF发病机理的探讨和预后的判断.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

    作者:徐新娟;杨坤河;陈玉岚;黄定;田文庆;刘建华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了解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我院行CS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n=58),分为A组(阵旧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n=43例)及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15).A组于CSI术前、后,B组于CSI术当日,术后1,3,8日清晨抽取空腹血进行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A组:CSI术后平均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1),CK-MB 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B组:CSI术后CRP及CK-MB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结论:CSI术后血清CRP水平升高;它与局部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有关,可作为CSI术损伤程度及AMI病程转归的监测指标.

  • 不稳定心绞痛心肌钙蛋白T测定的意义

    作者:涂良珍;邬丽娅;吴进盛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P)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UAP患者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血浆cTnT水平,据cTnT≥0.1ng/ml或<0.1ng/ml将患者分为cTnT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UAP胸痛发作时ST-T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在80例UAP中cTnT升高者24例(30%);正常者56例(70%);cTnT升高者24例中发生AMI 3例(12.5%),其中死亡1例,cTnT正常者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cTnT升高组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100%(24/24)高于正常组的0%(0/56)(P<0.01).结论:cTnT测定对判断UAP在短期内发生AMI和心性死亡预测价值,可作为UAP危险度分层指标.

  • 急性冠脉缺血综合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内啡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林朝胜;王凯庚;赵凯;贺顺川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ACIS)几种血浆介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5例ACIS患者被分为AMI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于其发病后12、14、48小时和20天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ET峰值:AMI组、心绞痛组分别为发病12小时的288.4±80.6pg/ml,245.1±63.4pg/ml;β-EP峰值:AMI组为24小时的210.9±50.2pg/ml,心绞痛组为12小时的154.2±47.6pg/ml;CK-MB>150U/L组:β-EP 240.5±42.6pg/ml,ET 302.4±58.1pg/ml,明显高于CK-MB<100U/L组的(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β-EP 248.6±27.3pg/ml,ET 311.6±45.2pg/ml,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1)ACIS发病后β-EP在24小时达到峰值,升高程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有关,它是AMI后心衰的病理性介质之一;(2)ACIS发病后ET迅速升高,12小时达到峰值,是急性损伤时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子,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小板聚集.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院内康复结合院外康复的治疗

    作者:刘继红

    目的:探讨AMI早期院内康复锻炼与门诊康复结合的安全可行性及对复工的影响.方法:39例AM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2~3周后出院,尔后门诊指导继续3~4个月的康复运动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安全出院,其后3~4个月79%复工.余21%可参与家务、生活自理.结论:AMI早期短程康复治疗结合出院后门诊3~4个月康复运动,是安全、可行的.

  •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范树元;曹典象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水平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晨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Cr),肾联检阳性为尿MA,血、尿β2-MG中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单项指标阳性率:β2-MG 71.57%,尿β2-MG 68.42%,尿MA 53.68%,多项指标联检阳性率85.26%均高于尿常规(14.73%)和BUN、Cr阳性率(29.47%),差异非常显著(P<0.001).EH2、3级极高危患者血、尿微量蛋白肾联检总阳性率100%.结论:血、尿微量蛋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肾功能受损时较肾功能指标BUN、Cr改变出现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 1例小脑出血合并多脏器衰竭病人的护理

    作者:林锦霞;易冬娟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见于一侧半球的齿状核部位,小脑蚓部也可发生.它发病突然,眩晕明显,频繁呕吐,枕部疼痛,病变侧共济失调.病情继续加重,则颅内压明显增高,昏迷加深,易发生枕大孔疝及其他并发症而死亡.我科2001年4月收治1例小脑出血合并枕大孔疝、脑积水、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深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王军;王晓红;王玮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对36例患者开展深静脉置管术.结果:应用这一技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解除了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并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结论:应用深静脉穿刺抢救危重、特殊复杂大手术的病人,临床效果较好.

  • 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附1例报道)

    作者:胡建;时环环;李雪梅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AVID、CIDS、CASH)业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1].我院于2000年12月成功的对1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反复晕厥病人实施了双腔ICD植入术,现将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冠脉移植术后谵妄原因分析与干预

    作者:余同珍

    目的:探讨冠脉移植术后谵妄的原因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12例冠状动脉血管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谵妄的原因,观察心理干预的结果.结果:12例患者经心理干预谵妄在短期内消失,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指导,术后热心护理,心理疏导等是预防术后出现谵妄的主要措施.

  • 心脏移植病人监护期间的关怀护理

    作者:林晓华;杨满青

    心脏移植是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病人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隔离监护室(SICU)的护理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我们结合整体护理,为病人开展术后住SICU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关怀护理,使病人处于佳治疗心理状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 冠脉造影术后并发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及其防护

    作者:梁静;刘丽萍;王朝晖

    冠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它有、无术后并发症,是我们医护人员观察的重点.静脉血栓形成是冠脉造影术后一个较为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我科于2001年9月收治1例因冠脉造影术后并发右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补阳生脉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45例

    作者:张敬翠;刘汉利;刘辉

    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笔者从1990年以来,采用补阳生脉汤治疗此病45例,收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汝敏;李志慧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55例,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日;对照组75例,口服丹参片,3片/次,3次/日.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对比及治疗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较之丹参片更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