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水化途径对预防造影剂肾病影响

    作者:王斌;周建华;曹武;党书毅;王俊峰

    目的:探讨不同水化途径对造影剂肾病影响.方法:525例拟行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口、外周静脉、锁骨下静脉途径三组,每组175例,术前6h、术后6~8 h分别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补充生理盐水2000ml,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β2-MG水平变化,同时行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比较,三组术后24 h平均尿量、Ccr均有明显增加,血、尿肌酐,血、尿β2-MG水平明显下降;(2)与经口途径组、外周静脉组比较,锁骨下静脉组术后24 h平均尿量[(1875.23±29.31)ml比(1987.65±35.95) ml比(2213.26±26.47) ml]、Ccr[(85.43±1.52)ml/min比(73.63±1.24) ml/min比(89.85±2.35)ml/min]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3)所有患者Ccr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锁骨下静脉途径组术后第3日恢复术前水平,恢复快,经口途径组术后第5日尚未恢复术前水平,恢复慢.结论:三种不同水化途径均可有效预防、治疗造影剂肾病,但锁骨下静脉途径肾功能恢复快,效果好.

  • 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对肾功能不全者造影剂相关性肾病的影响

    作者:符会妮;吕树志;王同昂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中药黄芪联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相关性肾病的影响.方法:116例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被随机分为;无用药对照组28例,氨氯地平组30例,黄芪组28例,氨氯地平和黄芪联用组30例;在冠脉造影前预防性应用氨氯地平及黄芪注射液,检测应用造影剂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1)与造影前比较,应用造影剂后无用药对照组患者Ccr水平[(64.1±9.5)ml/min]明显下降,BUN、尿β2-MG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2)造影后与无用药对照组比较,氨氯地平组、黄芪组以及联合用药组Ccr[(49.9±12.6) ml/min比(60.4±11.2)ml/min比(60.5±12.3) ml/min比(68.3±10.6) ml/min]显著上升,且联合用药组的明显高于两单用药组(P<0.05~<0.01),两单用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BUN、尿β2-MG水平氨氯地平组、黄芪组的明显高于无用药对照组(P<0.05~<0.01),联合用药组与无用药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造影剂碘普罗胺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氨氯地平与黄芪联用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作者:张敬;曲鹏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组(A组,45例),AMI保守治疗组(B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D组,22例),入院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同时选择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上述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14d、30d采血,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33标记的EPCs数量.结果:冠心病各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均有EPCs (CD133)的表达,与入院即刻相比,冠心病各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EPCs (CD133)的表达在14 d和30 d后明显上升[A组:(0.015±0.016)%比(0.411±0.361)%比(0.472±0.384)%,B组:(0.009±0.010)%比(0.250±0.031)%比(0.413±0.035)%,C组:(0.421-4-0.814)%比(1.065±2.014)%比(1.325±2.321)%,D组:(1.387±0.021)%比(2.153±0.167)%比(3.052±0.086)%],P均<0.05;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EPCs (CD133)的表达在14 d和30 d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

  • 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13例疗效评价

    作者:胡晖;蒋威;王飞;莫展;杨希立;钱明阳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3例的资料,男98例,女115例;年龄2~68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 78例,室间隔缺损(VSD) 38例,房间隔缺损(ASD) 82例,肺动脉瓣狭窄(PS) 15例;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的方法,术前和术后进行左、右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达98.59% (210/213),并发症发生率为1.41% (3/213),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复查随访,原有杂音均消失或者明显减弱,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分流.结论:利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领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韩宏光;王辉山;李新民;姜辉;尹宗涛;韩动松;张南滨;汪曾炜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共7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栓塞等;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阳性17例(23.3%),以草绿色链球菌居多,病原体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83.6%(61例).病灶分布以主动脉瓣病变(33例),二尖瓣病变(21)例为多.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相应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54例(74.0%),急诊手术19例(26.0%).血培养阳性病例应用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4~8周.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改善,仅1例1年后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治疗与积极的相应外科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幽门螺杆菌测定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彭芸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测定幽门螺杆菌(HP)的意义.方法:19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98例)和老年组(94例),均行14C检测,按照阳性和阴性结果各组又分为两个亚组:中青年HP阴性组(54例),中青年HP阳性组(44例),老年HP阴性组(50例),老年HP阳性组(44例).各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案,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一个月内,中青年组的两亚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486,P>0.05);老年组HP阳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者(15.91%比2.00%,x2=4.16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测定对于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作者:刘倩倩;查滨;温亮;杨庆辉;陈延军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 Lipo- PGEI)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P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9例冠心病合并PAO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前列地尔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ipo-PGE110μg/d,静脉注射,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开始及14 d时进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Bruce运动平板试验[测代谢当量(MET)]、超声心动图、踝/肱指效(ABI)及血清标记物检查.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前列地尔组6MWT[ (324.8±65.5)m比(358.2±76.7)m]、METs[ (3.5±0.9)比(4.3±1.3)]、ABI[(0.901±0.02)比(1.079±0.05)]明显增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6.8±1.91) μmol/L比(10.7±0.55)μmol/L]明显下降,P均<0.05.无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合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踝/肱指数和运动耐量,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

    作者:闫晓英;林小凤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9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44例,单纯服用胺碘酮),联合治疗组(45例,服用胺碘酮及厄贝沙坦),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房内径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胺碘酮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64.3%比81.4%),左房内径明显减小[ (40.12±10.6) mm比(34.10±10.11)mm],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且明显抑制左房扩大,无明显不良反应.

  • 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作者:安莉;霍玉娥;刘胜辉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Caspase(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 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 min),每组16只.再灌注结束后自右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心肌凋亡程度,及Caspase-3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再灌注结束后,①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K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45.26±62.18)U/L比(926.38±76.49)U/L比(237.67±21.82)U/L],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②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1.7±2.6)%比(20.8±3.4)%,P<0.05];③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区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545.79±98.25)μmol PNA/mg比(739.83±113.57)μmol PNA/mg,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 急诊介入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比较

    作者:葛晓娟;关振龙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60例AMI病人被分为:PCI组(30例),静脉溶栓组(30例);比较两组的ST回落情况,再通率,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ST回落明显,ST仍抬高的水平明显较低(0.17±0.09) mV比(0.03±0.02) mV;与静脉溶检组比较,PCI组30d内死亡率(10%比3.3%),MACE发生率(23.3%比10%)明显降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3.3%比96.7%)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51.8±5.8) mm比(45.7±6.6)mm,左室射血分数(45.2±7.7)%比(52.1±5.5)%],P均<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 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永东;杨泽栋;刘丹;温慧华

    目的:观察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Cyt C)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AMI并于梗死后10- 14 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例作为AMI组;另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30例作为非CHD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48h、72 h血清Cyt C浓度.结果:1.冠脉支架置入术前AMI组血清Cyt C水平显著高于非CHD对照组[(1.18±0.71) ng/ml比(0.25±0.03)ng/ml,P<0.01];2.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8h、72h血清Cyt C水平[(0.68±0.29) ng/ml、(0.66±0.25) ng/ml]显著低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P<0.01).结论: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

  • 心脏舒张功能障碍逆转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瑛;崔玉娟;陈玉丽;王照谦;坂本真吾;永井阳子;杨国慧;朴鑫;李峰春;朱丽丽;张新颖;张哿;马临庆;王超;易威;林阳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逆转.方法:入选我院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人22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丹参滴注液16g,1次/d;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轻度舒张功能障碍每日给药2.0g,中重度舒张功能障碍给药2.0g,2次/d),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计算E/A值,Ea/Aa值,E/Ea值.连续治疗14d,并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显效率(53.8%比98.2%,62.5%比92.0%),综合疗效的显效率(11.43%比82.97%),E/A值[(0.82±o.15)比(1.20±0.24)]、Ea/Aa值[(0.88±0.23)比(1.56±0.31)]显著提高,E/Ea值[(9.89±3.15)比(5.84±2.12)]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舒张功能障碍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可以逆转的,磷酸肌酸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是逆转舒张功能障碍的首选药物.

  • 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及意义

    作者:刘春霞;单红英;秋冬梅;李海涛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EH合并IGT的关系.方法:入选EH患者82例,分为EH合并IGT组(EH+ IGT组,42例),EH糖耐量正常组(EH组,40例),同时随机选择血压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TNF-α、IL-6、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EH组比较,EH+IGT组2hPG[(6.50±0.81)mmol/L、(6.59±0.79)mmol/L比(9.10±1- 10) mmol/L]、HOMA- IR[(1.25±0.64)、(1.93±1.05)比(3.90±2.11)]明显升高(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H组、EH+IGT组血浆TNF-α[(23.83±2.28)ng/ml比(27.80±4.73)ng/ml比(32.30±5.49)ng/ml]、IL-6[(76.76±12.81)ng/ml比(90.62±18.09) ng/ml比(112.97±24.88) ng/ml]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且EH+IGT组明显高于EH组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合并IGT与TNF-α、IL-6、FPG、2hPG呈正相关(β为1.247,1.180,0.516,0.140; P<0.05~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提示其体内炎症反应增强.

  • 老年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冯契;王春;叶庆;尹震宇;郭爱斌;黄明敏;杨海燕;陈晓琳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 (ALDH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111例老年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0例)与非高血压对照组(31例),对比两组间ALDH2基因多态性.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ALDH212号外显子上基因的GtoA突变(导致第504位氨基酸Glu被Lys取代).结果:本研究检测出三种ALDH2基因型,包括ALDH2野生型(ALDH2*1/*1),ALDH2突变杂合型(ALDH2*1/*2),ALDH2突变纯合子型(ALDH2* 2/*2).与非高血压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组的野生型,ALDH2*1等位基因(54.8%比66.3%,74.2%比82.5%)比例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而突变型、ALDH2*2等位基因比例减少(45.2%比33.8%,25.8%比17.5%),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高血压组男性亚组的野生型、ALDH2*1等位基因比例增多(54.2%比67.2%,72.9%比8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病可能不相关.

  • 脂联素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作者:王燕琴;卢均坤;黄雪兰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300例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分为正常对照组(0级,70例)、斑块1级组(80例)、斑块2级组(80例)、斑块3级组(70例),根据斑块性质又分为软斑组(88例)和硬斑组(142例),观察各组APN水平及eNOS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2、3级组患者APN水平明显降低[(90.91±9.66)μg/ml比(52.87±11.12)μg/ml、(50.67±10.31)μg/ml],斑块1、2、3级组患者eNOS水平明显下降[(12.35±1.08)U/ml比(9.27±1.24) U/ml、(6.68±1.03)U/ml、(4.92±1.12) U/ml],ET-1水平明显升高[(100.25±4.46)ng/L比(152.46±5.12) ng/L、(164.87±4.58) ng/L、(206.47±5.09) ng/L],P<0.05~<0.01; 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APN水平与颈动脉软斑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5); (2)ROC曲线表明APN、eNOS指标对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74,0.681,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联素、eNOS水平显著下降,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有预测价值.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赵颖;杨军;董天崴;李莉;李海涛;李贵华;金钟一;皮林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EH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EH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1级组患者20例,≥2级组20例,≥2级合并冠心病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定各组血清Lp-PLA2活性.结果:高血压≥2级合并冠心病组、≥2级组及1级组血清Lp-PLA2水平[(92.53±9.71) μg/L、(86.92±9.61)μg/L、(77.94±8.03)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30±5.99) μg/L],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678,0.503,P均<0.01),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艳艳;冯六六;周明成;黄红漫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EH患者作为EH组,按照24 h平均动脉压均值高度又分为3个亚组,即EH1组(90.2~106.6 mmHg)、EH2组(106.6~118.3 mmHg)及EH3组(118.3~143.7mmHg),各亚组均20例,另选择1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所有研究对象在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以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两组均存在血压变异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H组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日间:(12.62±2.96)比(17.62±3.27),夜间:(8.32±2.14)比(11.63±2.35),24h: (11.23±2.25)比(18.35±2.94)]和舒张压变异性[日间:(10.32±2.41)比(12.48±2.85),夜间:(9.52±2.00)比(11.59±3.12),24h:(10.68±2.16)比(13.45±3.00)]均明显增大(P均<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H组及EH各个亚组的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均呈正相关(r=0.217~0.48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脏损伤密切相关,改善血压变异性对预防早期肾功能损害有益.

  • 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翁根龙;沈宇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7月,抽取苏州市盛泽镇1 7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综合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方式改善率均明显提高(P均<0.00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51.96%比80.33%)、规律服药率(42.22%比74.36%)、血压控制率(40.93%比64.93%)亦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 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徐锦春;陈思娇;王大南;陈婕;胡怡;宋今丹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48例,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BMI对照组(95例)、超重组(87例)、肥胖组(66例),均测定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等相关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BMI对照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3.37±0.55) g/L比(4.04±0.70) g/L比(5.20±0.69) g/L]、尿微量白蛋白(UMA)[(14.46±8.90) mg/g比(47.33±42.54) mg/g比(104.45±60.78) mg/g]、空腹血糖(FBG)[(7.15±0.97) mmol/L比(8.84±1.81) mmol/L比(10.06±2.28) mmol/L]、空腹胰岛素(FINS)[(10.09±8.21) IU/ml比(14.33±15.55) IU/ml比(19.69±10.86) IU/ml]、HOMA- IR[(3.19±2.59)比(5.51±5.38)比(8.48±4.62)]及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 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PT)[(13.33±0.69)s比(12.74±0.69)s比(11.43±0.53)s]、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32±2.31)s比(36.55±2.41)s比(34.61±1.53)s]、HDL-C[(1.54±1.12) mmol/L比(1.27±0.41)mmol/L比(1.09±0.28) 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随肥胖程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超重及肥胖加重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及代谢障碍,并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此异常随肥胖程度的加深而更加严重.

  • 辽宁城市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与五年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徐锦春;陈思娇;张浩;王巍;齐国先;李廷富;田树旭;杨红艳;朱贺;吴鹏丽;王统彩;陈婕

    目的:前瞻性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体检确诊为MS人群中随机抽取300例,2006年~2011年连续随访5年.结果:270例进入本研究,其中男227例,女43例,年龄(56.23±18.15)岁.年龄标化后5年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为9.88%.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作4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女两性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均有随hsCRP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调整基线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FBG/PBG)、吸烟和腹部肥胖后,男女两性中hsCRP≥3 mg/L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别是hsCRP<1 mg/L者的1.98倍(95%CI:1.15~5.77)和1.95倍(95%CI:1.13~5.39),P<0.01.结论: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代谢综合征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慢性炎症在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TNF -α、NF -κB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雷帕霉素干预影响

    作者:徐锦春;陈思娇;熊盈;陈婕;宋今丹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 κB (NF-κB)对肾组织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及雷帕霉素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20只,均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雷帕霉素治疗组(DMR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给予雷帕霉素治疗);另选择10只Wistar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4周、8周后检测各组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NF- κB,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结果:模型制作后4周、8周,与正常对照组和DMR组比较,DM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数[RCA,4周(0.217±0.031)、(0.272±0.031)比(0.545±0.031)、8周(0.358±0.031)、(0.350±0.031)比(0.811±0.031)]均明显增多,NF-κBp65 [OD:4周(0.160±0.027)、(0.131±0.027)比(0.411±0.027)、8周(0.232±0.027)、(0.275±0.027)比(0.634±0.027)]、TNF-α [OD:4周(0.242±0.027)、 (0.275±0.027)比(0.617±0.027)、8周(0.385±0.027)、(0.342±0.027)比(0.912±0.027)]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肾组织NF-κBp65与TNF -α,RCA与TNF-α,NF -κBp65均呈正相关关系(r=0.956,0.953,0.886,P均<0.01).结论:糖尿病病大鼠的肾细胞凋亡显著增加,雷帕霉素干预组肾细胞凋亡显著减少,NF- κB、TNF-α表达显著增加,其保护作用可能是NF- κB、TNF-α阻滞细胞的凋亡.

  • 北方城市体检大样本人群代谢综合征NAFLD和ED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徐锦春;陈思娇;王巍;张浩;陈婕;王统彩;吴鹏丽;赵一婷;程新;贺谦;宋今丹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08~2009年北方城市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整群抽样资料完整者18 096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探讨NAFLD和E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为18 096例,年龄18~76岁,平均(46.8±10.1)岁.男10 096例(55.79%),女8 000例(44.21%).MS知晓率为8.33%;成年健康体检者MS的患病率为21.18%.MS常见的成分依次是高尿酸血症(27%,4838/18096)、肥胖和超重(21%)、高血压(20%)和血脂异常(17%).MS各亚组的人体质量指数(BMI,kg/m2)和腰臀比(WHR)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ED[(28.9±1.1)、(1.26±0.03)]、超重或肥胖[(27.5±2.3)、(1.31±0.03)]、糖尿病前期[(26.8±2.6)、(1.03±0.03)]和高血压[(26.1±1.3)、(0.90±0.04)].MS伴发NAFLD 3721例,患病率为20.56%;以MS伴发的NAFLD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升高、腰围、年龄、DM家族史、LDL-C、BMI(依次β=1.004~0.479,P=0.000~0.016)等为NAFLD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职业性体力劳动为其保护因素.ED106例,患病率为1.0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围、LDL-C、DM家族史、BMI(依次β=0.681~0.238,P=0.000~0.018)等为ED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和职业性体力劳动为其保护因素.结论:MS合并的NAFLD和ED的危险因素与MS关系密切,针对MS危险因素的矫正是预防和治疗NAFLD,ED的新途径.

  • 军队疗养员运动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肖瑄;许望纯;何丽英;宋敏;杨琳;陈丽华

    目的:了解运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在广州疗养院疗养的750名军队在职或离退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区分为运动组(488名)和非运动组(262名).测量其血压、人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其运动方式、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及一日累计运动时间.结果:1.非运动组的收缩压、舒张压、BMI、FBS、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组(P均<0.05),两组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2.(1)两组每次运动时间(≥30 min、<30 min)、运动方式(步行、太极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简称危险率)无显著差异;(2)一日活动时间大于60min的危险率明显低于活动时间≤60min的(29.41%比45.59%,P<0.05);自感运动强度在11~15之间的危险率明显低于运动强度小于11级的(33.67%比44.64%,P<0.05);(3)运动频率≥3次/周的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频率<3次/周的(31.47%比48.43%)、运动坚持时间10~19年的心血管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坚持时间<10年的(28.83%比39.89%),P均<0.05.结论:1.运动组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较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叠加作用;2.中老年患者每日运动60 min,自感运动强度11~15,运动频率≥3次/周,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

  • 蛹虫草(北冬虫夏草)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和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

    作者:叶章正;朱鹏立;余惠珍;黄华玮;阮景明;林帆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GS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衰老和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3组:对照组(D-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40mmol/L)、GSCME组(GSCME 50μ.g/ml+D-葡萄糖40 mmol/L),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SA-β-gal阳性衰老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干预24、48、72h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OD:48h:(0.599±0.062)比(0.375±0.013)],P均<0.01;高糖孵育48h后SA-β-gal阳性细胞率[(50.70±1.49)%比(89.63±0.69)%]、G0/G1期细胞百分率[(49.15±2.56)%比(76.59±3.58)%]、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1.03±0.15)比(3.60±0.36)]均明显增加,P均<0.01.与高糖组相比,GSCME孵育48 h、72 h HUVECs增殖率显著上升[48h:(0.375±0.013)比(0.424±0.023)],P均<0.05,孵育48h显著降低SA-β-gal阳性细胞率[(89.63±0.69)%比(65.81±1.50)%]、G0/G1期细胞百分率[(76.59±3.58)%比(52.70±5.64)%]及细胞内ROS水平[(3.60±0.36)比(1.67±0.21)],P<0.05~0.01.结论:蛹虫草提取物可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进程,降低细胞内活性氧从而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及其常模的测定

    作者: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常模测定协作组

    背景:2008年就我会制定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与常用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00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与SF-36的信度(Cronbach'α=0.76)相比,CQQC的信度更好(Cronbach'α=0.91),二者的效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4,P<0.01).目的:公布CQQC,报告CQQC测定的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9所医院的,包括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826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影响.结果:这次CQQC常模测定:(1)正常人平均得分为(93.93±26.53)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6.61±25.84),高血压3级患者生活质量(68.15±21.85)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级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3.46±21.4),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55.38±18.68)差(P<0.01);(4) 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51±17.16),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19±27.66)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1),正常人生活质量男性得分(96.54±28.15),显著多于女性(89.99±23.35),P<0.001;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01),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三组除部分亚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3级,隐匿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外,男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8.72±25.49)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0.78±27.16,P<0.001);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86.53±23.22)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52.64±20.26,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和≥3人家庭的得分(P<D.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疾病、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 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作者:倪挺;刘奇良;于浩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EH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EH+LVH组)、EH无LVH患者(EH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1) EH+LVH组NO水平明显低于EH组、正常对照组[(37.24±11.27)μmol/L比(51.79±20.04) μmol/L比(80.25±20.58) μmol/L],且EH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EH+ LVH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EH组、正常对照组[(198.37±93.54)ng/L比(139.87±56.39) ng/L比(57.34±18.85)ng/L],且EH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与NO呈负相关(r=-0.448、P=0.000; r=-0.249,P=0.018),与AngⅡ呈正相关(r=0.491,P=0.000; r=0.265,P=0.012),NO与AngⅡ呈负相关(r= -0.555,P=0.000).结论: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衰的关系

    作者:史卫国;牟晓雯;袁涛;王津文;周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与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于170例首次AMI患者根据入院hsCRP的水平分为G1组(hsCRP≤5.1mg/L,44例),G2组(5.2mg/L<hsCRP≤16.5 mg/L,50例),G3组(16.5 mg/L<hsCRP≤38.6 mg/L,39例),G4组(hsCRP>38.6 mg/L,37例),比较各组心力衰竭发生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年中34例(20%)发生心力衰竭.随着PCI术前hsCRP水平的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渐上升(G1组~G4组分别为:9.1%比16.0%比28.2%比29.7%,P均<0.05);与同组PCI术后1周比较,术后1年时G3组、G4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58.61±10.10)ml/m2比(61.84±9.92) ml/m2,(59.70±11.88)ml/m2比(66.46±10.52) ml/m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28.20±6.55)ml/m2比(31.06±7.14) ml/m2,(27.40±6.49) ml/m2比(31.62±8.03) ml/m2]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52.56±7.58)%比(49.56±9.63)%,(53.19±8.12)%比(48.73±7.11)%],P<0.05~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sCRP水平是AMI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052,P=0.003).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

  • 炎症反应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学懂;侯静波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症反应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有关斑块不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

  •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瑾;叶平

    综述血管病变的早期病理生理、对不同脏器的早期影响以及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方法.

  • 自主神经重构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的进展

    作者:卢晓娟;张丽丽;李述峰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大量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电重构,结构重构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自主神经重构是其可能机制.

  •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吴贵军;韩雅玲;王效增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且高尿酸血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旨在从多角度就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探讨.

  • 高血压与血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关系

    作者:姜雪菲;张新超

    作者介绍了B型利钠肽的发现经过,以及它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关系,以及近年研究的进展.

  • 心肌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月平;武小薇;张一娜

    综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心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 远程心电记录仪在社区中应用的评价

    作者:梁锦军;黄鹤;梁荻;范阳;石少波;陈芳;包明威;杨波

    目的:探讨“城市之心”TJH - 03A型远程心电记录仪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武汉市1014例社区居民接受“城市之心”TJH - 03A型远程心电记录仪检查,收集并分析其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结果:远程心电图检查正常者359例(35.40%),异常者655例(64.60%).异常者中有581名(88.7%)患者合并有多种心律失常,故共有828例次心电图异常,按异常率高低顺序前10位依次为(1)复极异常320例次(38.65%),(2)窦性心动过缓98例次(11.84%)、(3)心肌缺血98例次(11.84%)、(4)传导阻滞78例次(9.42%)、(5)心室肥大及高电压56例次(6.76%)、(6)房性早搏43例次(5.19%)、(7)心房颤动37例次(4.47%),(8)窦性心动过速35例次(4.23%)、(9)室性早搏24例次(2.90%)、(10)怀疑心梗19例次(2.29%),其它:QT间期延长5例次,3例次以下的有: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Brugada波、右位心.结论:“城市之心”TJH - 03A型远程心电记录仪操作方便,能实施远程心电记录,可发现多种心律失常,对心电图诊断,特别是心律失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苏丽军;王建中;房志华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69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8周)和常规治疗组(34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6 min步行距离,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均明显下降,LVEF均明显提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68.36±38.14)m比(456.22±38.25)m],LVEF[(0.403±0.081)比(0.446±0.074)]进一步提高;血BNP[ (456.43±35.94)pg/ml比(388.28±30.36)pg/ml]水平进一步下降,P均<0.05;(2)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7.1%比26.5%,88.6%比82.4%,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B型利钠肽水平,提高疗效.

  •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贾巧;王媛媛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COPD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12个月,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体力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平均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84.3±3.8)mmHg比(93.6±2.9) mmHg],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2.7±4.5)mmHg比(35.1±3.1)mmHg](P均<0.01);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量[(37.5±13.8)%比(46.3±11.9)%]、第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36.1±12.3)%比(43.7±16.2)%]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7.1±46.4)m比(436.7±91.0)m],P均<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