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医学与社会杂志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社会杂志

Medicine and Society 의학여사회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563
  • 国内刊号: 42-13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与社会》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建凡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三类医保相关人群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认知功能调查

    作者:封卫东;龚幼龙;李玲;黄德明;张晓

    主要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及家属、医疗保险工作人员3类人群进行了1次调查,分析了3类人群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态度,医改对医院综合影响,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推进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 临床误诊原因的社会学透视

    作者:王平

    误诊误治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有些当事人或单位不愿承认),产生误诊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医生的医德水准、业务技能、临床思维及服务态度,也涉及患者自身的耐受力、就诊时的动机及心理状态,但所有这些都受到医患双方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临床误诊的原因,以就教于同仁。1 医生社会化缺乏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诊断是医生能动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具体地认识某一疾病的过程。正确的诊断是理论与经验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种理论与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医生的持续社会化,如果社会化过程存在缺陷,就会导致医生的人格不健全,出现误诊误治。笔者曾对某医院因误诊及医德不良而受行政处分的一名医生进行调查,经分析个人背景资料发现,该医生在3岁时父母离异,后随母生活,在学生时代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经常受人欺负。也就是说,在该医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存在明显缺陷,这必然影响到他对医学理论的掌握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影响临床诊疗工作,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加之,到医院工作后,发现往往是病人有求于他,与他以往经常受到欺负的体验形成较大反差,结果导致他经常利用医生的职业优势去欺负病人,引发尖锐的医患矛盾,终受到行政处分。

  • 美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模式

    作者:宋珮珮

    美国是较早步入老年型社会的国家。近年来,伴随人口的老龄化与高龄化,美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日益增多。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调查,在65岁至74岁年龄组老年人中,患者数约占3%;75岁至84岁年龄组中,患者数占19%;而在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中,患者数则达47%,即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随着老年期年龄的上升而增多。据统计,近20年来,美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较过去增加了一倍。1997年的数据显示,全美老年性痴呆患者数已达400万左右。尤其是在40~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中,患早老型痴呆(原发性痴呆)的人数有增长的趋势。可以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如果尚没有治愈和预防此病的有效方法,那么到下世纪中叶,预测美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400万。

  • 丹江口库区建库前后疟疾发病趋势分析

    作者:石云;张利平;蒋玲;鲁生业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建库前后疟疾的发病趋势回顾性调查分析揭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对该疾病的流行可造成较大影响,提示在今后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须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

    关键词: 水库 疟疾 发病率
  • 在与医疗气功的比较中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作者:贺续珊;卢启华

    在深入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修炼“法轮功”的绝大多数人是出于健身祛病的动机和目的。当党中央、国务院将“法轮功”定为“邪教”组织并坚决予以取缔后,参加修炼“法轮功”的很多人坚持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彻底和“法轮功”决裂;但也有少数人感到迷惑,他们将“法轮功”和医疗气功等同起来,甚至认为“法轮功”是天下好的气功。为了拨开笼罩在这些人心目中的迷雾,现就医疗气功和“法轮功”在医学科学上的本质区别进行阐述,帮助那些至今仍迷恋“法轮功”的人认清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本质,揭露和控诉“法轮功”邪教对社会的危害,不再修炼“法轮功”,从而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强身健体的医疗气功和其它的体育锻炼形式。

  • 基层计划生育人员AIDS/STD相关知识、技能及服务意愿调查

    作者:刘民;张孔来;欧阳树俊;叶朝峰

    用邮寄问卷的方式,对安徽省合肥市不同级别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了AIDS/STD相关知识、技能以及服务意愿的调查。结果发现,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具有一定的AIDS/STD知识和开展预防服务的技能,并且具有开展AIDS/STD预防服务的意愿。结果提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是预防 AIDS/STD的重要人力资源,对其进行AIDS/STD知识/技能的专门培训,对控制AIDS/STD在妇女人群中流行和减少母婴传播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汉口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曹俊娜;徐敏;吴家宽;陈翠英

    我们于2000年10月对汉口地区821名老干部疾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防治对策。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组为汉口地区7所休干所,4所院校的离退休老干部,其中男性809人,女性12人,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岁。1.2 方法:利用每年给老干部体检时机,结合科室病人情况,与各基层卫生单位密切合作,参加体检人员由各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主要项目有: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常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B超、胸透、眼底检查。化验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乙肝6项等。疾病诊断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执行。

  • 精神损伤司法鉴定及相关问题附220例分析

    作者:袁尚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组自1986年7月至2000年7月受理精神损伤司法鉴定220例,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比例无差异;以中青年组居多(123例,占55%);职业以工人,农民为多见,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损伤原因以伤害和交通事故为主(1 77例,占82%);鉴定时间以选择在1年内为佳。本文对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 致力“整体医药”推进中药与国际接轨

    作者:鲍俊华

    中国中药业历史悠久、优势独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引以自豪的“国粹”,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为繁衍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健康的保证。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21世纪,随着回归自然潮流及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逐步认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多,迫使人们重新认识评价中药。尤其是欧美许多企业近年纷纷投资研究开发草药,呈现了草药市场增长高于化学药物的情况。所有这一切为中药在21世纪在全球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中医药产业现状,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医药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4609例体格检查情况分析

    作者:金益民

    通过体检普查获取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筛选出危害人们健康的诸多疾病,尤其能提高无症状人群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 育龄妇女经、孕、产褥三期性卫生知识状况分析

    作者:武俊青;高尔生;陈锡宽;陶建国

    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资料对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经、孕、产褥3期性卫生知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妇女对月经期、产褥期能否进行性生活的答对率较高,对妊娠的不同时期能否过性生活答对率较低。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妇科检查、是否接受婚前教育、是否去过计生服务站等影响妇女的性卫生知识状况。

  • 深圳市高危人群性病知识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洪福昌;王海燕;林丽春;颜文慧;梁尔军;李东俊

    通过调查分析深圳市高危人群的性病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为性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高危人群中性病患病率为43.23%,30~39岁组人群患病率高;职业为商业服务行业人群患病率高;文化程度为大学和大专患病率高。单因素分析发现,高危人群中性病的患病率与性别、婚姻、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第一个性伴、性伴数、口交有密切关系;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已婚、商业服务人员、口交、第一个性伴为特殊人群及性伴数多于3人是高危人群性病发病的危险因子。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并在全社会进行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

  • 儿童期意外伤害及预防

    作者:刘玲;刘筱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抗菌素、免疫接种和新法接生等的应用和推广,使得威胁儿童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而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外伤和死亡在发达国家已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意外伤害已成为20世纪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 流动人口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作者:杨森焙;贾桂珍;石淑华;苏长梅;叶鸣;彭大元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状况及需求。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用统一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初婚年龄小于20岁者占调查总数14. 51%;婚前新婚知识知晓率为4.85%;同意婚前性行为者占调查总数19.05%;72.75%的调查对象未做婚前检查。在未做婚检的1604例被调查者中,有83.42%的人因主管部门没有要求而未做检查。结论:流动人口早婚现象普遍,已婚妇女婚前新婚知识缺乏及婚检覆盖率低,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生殖保健服务,以提高她们的生殖键康状况。

  •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正利;李洪星;汪宁

    1 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与防治现状 高血压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等心脑血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1],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在美国,有5000万人受累,每年损失20亿美元的收入[2]。人群长期随访研究证实,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者的约占人群脑卒中总数的70%,确诊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人的32倍[3]。据三次全国范围的人群抽样调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估计目前已有高血压患者9000万人[4]。尽管高血压既作为危险因素又作为一种疾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可是人们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却很低。1991年我国高血压调查查出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城市为35.6%,农村为13.9%。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的甚至没有按时服药。人们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卫生知识薄弱,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高盐摄入、肥胖等因素有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改变不良行为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其知晓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经验证明,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进行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策略具有显著意义。

  • 实施规范化教学提高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李善宗;曾进胜;王莹;陶玉倩

    一个医学生,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对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临床医学实践还是陌生的,要实现从书本理论知识到临床诊疗实践的转变,临床见习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我院神经科作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历来重视临床医学教育,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加强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教学,加强如下几个教学环节。1 加强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的一门主课。我们始终把医德医风教育放在首位。临床见习的第一天,就对学生进行岗前的医德医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教育,并提出具体要求。见习是初次接触病人,病人既是学习对象,又是治疗对象,在临床学习中,我们时刻提醒学生要有责任感,避免差错和事故。我们特别强调学生要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对病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不要为了自己学习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只有尊重病人、爱护病人,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一些危害健康的神经科疾病,如脑血管病、巴金森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以及麻木无力等神经科症状又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目前学好神经病学也是顺利通过临床医生实习资格考试的保证。通过努力,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纯化了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 病理生理教学实验中应培养学生研究疾病机制的能力

    作者:王边浔

    不少研究因设计不完善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根据实验中动物吸入低氧气体可使肺动脉压升高和血中组胺浓度升高,给正常动物注射组胺也引起肺动脉压上升,就得出组胺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介导作用的错误结论。后来实验发现,给动物注H1受体阻断剂不影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H2受体阻断剂则可显著增强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反应。表明在机体缺氧时组胺的生成增多主要作用于肺血管H2受体使肺血管舒张,从而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起调节作用。有人仅用体外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研究缺氧对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缺氧使其表达减少,就认为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少是导致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因素。后来有不少整体实验证明,吸入低氧气体可使肺内产生的一氧化氮增多,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增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表明一氧化氮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是起调节作用。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刺激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而离体培养的内皮细胞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故实验结果与整体实验不符。不少申报的课题只研究某一因子的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企图从中说明该因子是这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这种课题很难得到资助,因为实验并不能说明该因子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究竟是该因子引起疾病?还是疾病引起该因子的变化?或者两者都是由一病因所致,两者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 巩固哲学在医科生素质培养中的导向支持地位

    作者:贾玉萍

    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它集知情意、真善美于一身,是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学科。要对医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是哲学的教育。1 哲学在医科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核心作用1.1 哲学为医科生的人文素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医学发展方向的重大核心问题。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具备自然、心理和社会三重属性,其中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体现了人的本质。医学要实现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防治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目的,就不能回避这3种属性,就必须深入到个人的身体(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中去寻求实现医学价值的途径。医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的形成和对人的健康与疾病认识的发展,不仅受本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已有知识的影响,而且受各时代的道德、文化、艺术特别是哲学因素的深刻影响,中西医的不同思路和不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充分证明。传统的医学受形而上学哲学的影响,把医学狭义地理解为纯粹的自然科学,排斥人文,追求客观性、精确性、可证实性。科学的哲学以其对人的全面理解指导现代医学,克服横行已久的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偏见,站在物质世界统一性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医学与心理和社会文化的紧密关系,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突出作用,指导医疗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溶入和渗透,为现代医学勾画出总体的理论框架和思维路线。

  •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顾宁;陈红锦

    1979年广州全国医学辩证法讲习会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概念。中医现代化即是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武装中医,发展中医;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阐明中医。具体而言,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多学科地研究中医药传统的独特的理论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中医理论经过实验科学的论证,成为严密的先进的科学体系,把中医药学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上来,使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客观指标,并不断地提高其疗效。

  • 农村基层卫生单位对卫生技术人才评价及对基层卫生人才素质要求调查

    作者:宋爱芹;邵珠燕;张清源;杨本付;张晋卿;陈守义

    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卫生单位对不同层次卫生技术人才评价和对卫生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方法:对120名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卫生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心乡卫生院院长对本科学历的医疗专业人员的满意率高于普通乡,中心乡和普通乡卫生院院长对具有专科学历的医疗人员的满意率均较高,满意率分别为72.09%、94.59%;乡镇卫生院需求甘愿献身农村卫生事业具有医学专科学历的大夫和具有正规学历的护理、药剂、医技人员。结论:调整医学教育方向,充分利用高、中等医学院校培养符合农村需求的卫生技术人才。

  • 优秀临床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及培养研究

    作者:唐文;达建;陈亚新

    通过对214名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初步论述了在临床工作中优秀临床医生应具备的主要素质和能力,并分析了被调查者有关认识上的性别、专业、职称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探讨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方法。

    关键词: 临床医生 素质 能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情绪对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王丽华;方宗君;吴晓彤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社会支持和心理情绪状况,并分析心理症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60例COPD 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社会支持个人资源询问表进行社会支持评分,同时对两组人员应用焦虑抑郁情绪表进行心理症状评估。结果:COPD患者社会支持量较对照组为低(P<0.05),心理情绪状况差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状评分和情绪总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心理情绪影响社会支持水平。

  •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艾萍;陈长玲

    作者对某医学院105名贫困生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对他们面临和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低年级贫困生表现出负性心态的机率愈大,高年级贫困生处理此类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正性心态的机率愈高;还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状况呈正相关。

  • 精神分析发展的若干问题

    作者:施琪嘉

    在中国,精神分析曾经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被视为唯心的理论。如今,临床经验已经证明,该方法为探讨深层精神活动、理解病态行为和思维的途径。文章介绍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史及临床应用情况。

  • 精神分析:内驱力、客体关系和主体化

    作者:曾奇峰

    造神活动是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面上看来,造神是制造了一个有别于人自身的客体,而实际上是人通过造神把自己作为主体从一切对象中分离了出来。人类因此获得了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个“别的自我意识”就是上帝或者神的自我意识。或者换句话说,造神是人类试图摆脱完全自然状态的一种努力,这一努力还为人类精神的进一步进化,也就是无神论的出现留下了伏笔。 在基督教中,神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不仅制造了人,而且还关注着人的一切活动,控制着人类发展的一些极重要的方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另一种心理学上的解读。

  • 初中少女堕落的心理病因及环境促因

    作者:许锋

    对少女堕落过程进行心理分析,指明堕落少女在情感、自尊、性成熟等方面的病态反应。同时探讨了促使这些变态行为产生的外部情境因素(刺激),以寻求对初中女学生进行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依据。

  • 病理学学科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启示

    作者:李学农;丁彦青;陈庆

    从宏观角度回顾20世纪以来病理学学科的主要进展,揭示电镜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推动病理学发展,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促进学科分支形成的发展规律,论证了技术方法是病理学发展的推进器,分化与整合的统一是现代病理学的发展趋势,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构成学科发展的辩证过程。

  • 在医德他律机制建设中培养医学伦理素质

    作者:张英涛;孙福川

    他律一词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人以外的规律。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把他律作为伦理学用语,指意志受外界事物或者情感冲动等追求道德以外的目的的决定,是一切非真正道德行为的源泉。我们所说的医德他律,是医务人员在行为选择中,其医德观念和动机等环节受制于社会所制订推行的医德规律及其赏罚机制的决定或影响。医德他律是医德行为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机制,它解决的是医务人员行为选择中的外在规约和导向,即医务人员接受社会为自己确立的医德法规,并遵循这些医德法规行事。 在实践中,医德他律主要表现为医德教育、医德评价、医德监督等。医德他律建设,就是积极参加医德教育、医德评价、医德监督,从而促使自己从客观他律走向主观他律至达到自律。

医学与社会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