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脏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iver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간장병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拉米夫定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 )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 )效果.方法 100 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0 例及对照组50 例.治疗组每次给予LAM 100 mg,每日1次;六味五灵片每次2g,每日3次.对照组每次给予LAM 100 mg,每日1次;护肝片每次1.4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4 周,疗程结束后继续口服LAM,并对两组ALT 、HBV-M 、HBV DNA 载量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效18 例、有效26 例,总有效率88% ;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1 例,总有效率54%.两组有效率相比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 联合六味五灵片具有较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 )复制、恢复肝功能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推荐的方法.
-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 )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 < 105 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 > 105 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 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 > 105 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 > 105 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 > 105 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
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115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和对照组(55 例),两组均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4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六味五灵片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恢复肝功能、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 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 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 ),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 g/L升至36.2 g/L,增幅达6.4g/L(P < 0.01 );前白蛋白(PA )水平由72.46 mg/L升至107.11 mg/L,增幅达34.65 mg/L(P <0.01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由46.4%升至53.26%(P < 0.01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 ),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
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组32例服用护肝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酶学、血脂及腹部超声变化,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血清酶学、血脂及脂肪肝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NASH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血脂,减轻肝内脂肪沉积,具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 )联合阿德福韦酯(ADV )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LAM 耐药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3 例)继续口服LAM 每日100 mg,同时加用ADV 每日10 mg;B组(108 例)停用LAM,仅口服ADV 每日10 mg 治疗.疗程均为48 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进行HBV DNA 载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测,同时检测ALT 、AST.结果 A组治疗48 周,ALT 复常率、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8.6% 、80.5% 、35.8% 、16.7%.B组治疗48 周,ALT 复常率、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8% 、63.9% 、16.7% 和13.0%.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LAM 联合ADV 治疗LAM 耐药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ADV 治疗.
-
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V DNA阴性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ADV )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V DNA 阴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56 例HBV DNA 阴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 例,给予常规保肝及抗纤维化治疗;治疗组29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ADV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24 、36 、48 周时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结果 治疗48 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的指标显著恢复(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的指标改善及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更为显著.治疗组并发症例数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ADV 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V DNA 阴性代偿期肝硬化具有显著的疗效.
-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止血紊乱与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合成凝血、抗凝、纤溶途径的多种因子,肝脏在维持正常止血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 或肝硬化患者出现"万花筒"般变化的止血紊乱并不足为奇.尽管CLD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个体相比凝血时间延长,被认为是"自然抗凝者",但也可自发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其临床意义及治疗有待明确.
-
抗增殖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 ,抑制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细菌、酵母、原虫、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人抗增殖蛋白基因(phb )位于人染色体17q21 ,编码分子量为32 kD 的抗增殖蛋白.抗增殖蛋白作为重要的细胞膜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发挥着分子伴侣的作用,目前抗增殖蛋白为确定的功能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稳定细胞线粒体蛋白.
-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5例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是指血清学检测HBsAg 阴性,而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 阳性的一种HBV 感染状况[1] ,这种感染状态可发生于抗-HBc 和(或)抗-HBs 阳性的患者,也可见于HBV 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个体[2] .临床上约5%~10% 慢性肝病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其中一部分患者通过肝活检和(或)血清HBV DNA 的检测,确诊为隐匿性HBV 感染[3,4] .而隐匿性HBV 感染可引起不明原因肝病,甚至可能引起肝细胞肿瘤[5] ,此外,隐匿性HBV 感染者还可能作为传染源造成HBV 的传播.我国HBV 感染常见,普通人群HBsAg 阳性率7.18%[6,7] ,而对隐匿性HBV 感染所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报告较少.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麻疹合并肝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以24~40岁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起病者可表现为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狼疮脑病、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状重且进展快,如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本文报告SLE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麻疹合并肝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例.
-
重度复合伤并急性重型戊型肝炎1例
1 病例资料1.1 主诉患者,男性,33岁,因"乏力,恶心,呕吐,尿黄1周"入院.1.2 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11月因"车祸致重度复合伤:四肢复合性骨折、颧骨骨折、脾破裂后切除、肝顿挫伤后行肝脏修补术、胆囊造瘘术、部分空肠切术"入院.治疗过程中输血15 000 ml左右,出院17天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7.6 ℃,有明显乏力、嗜睡、纳差、恶心、厌油食、尿黄,伴胸闷,气短咳嗽,复诊于市中心医院,胸片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肝功异常,HEV-IgM、HEV-IgG抗体均阳性,PTA 17% ,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1天,以"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重型"由120救护车急转本院.
-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治疗专家共识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virus hepatitis associated diabetes mellitus,VHD )是指由各型(主要为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脏病变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VHD 可见于肝炎各个阶段,主要见于慢性期尤其是肝硬化阶段,临床表现以高血糖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VHD 和2型糖尿病相似,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与2型糖尿病有较大差别.
-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干扰素α (IFN -α )、核苷(酸)类似物(NUC )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 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 .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 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抗病毒单药治疗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CHB 抗病毒治疗应答,不同作用机制、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UC 药物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
2011年EASL《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2011 年2月28 日,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发布了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指南>.指南结合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就HCV 感染引起的急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诊疗给出了新推荐意见,为国内丙型肝炎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表1.
-
颅脑损伤继发肝功能损害159例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常引起多器官损害,肝功能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针对1045 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发现肝功能酶类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1] 者182 例,其中23 例有肝脏外伤或肝炎病史.现仅对剩余的159 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肝功能损害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