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중국만성병예방여공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6194
  • 国内刊号: 12-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7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撷秀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江苏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永青;苏建;吕淑荣;潘晓群;陶然;武鸣;徐燕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情况,为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14个慢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和KISH表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调查获得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并现场进行血压等项目体格测量.结果 江苏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9.1%,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为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以上、职业为离退休人员、居住在苏中和苏北地区、戒烟人群、体质指数(BMI)≥ 24 kg/m2、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和无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江苏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高血压患病知晓率较低,应对重点人群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早期发现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 知晓率 预防
  • 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的关系

    作者:丁文娟;潘玲;黎艳培;廖蕴华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KD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 1~5期,测定其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红细胞参数.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KD1~5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下降,CKD 3期、CKD 4期、CKD 5期均与其余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OR =0.968,95% CI:0.943 ~0.994)、收缩压(OR =0.976,95%CI:0.955~0.996)、血清铁(OR=1.229,95%CI:1.11 1~1.360)、总铁结合力(OR=1.071,95%CI:1.023~1.121)是CKD 1~5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0.096,95%CI:0.020~0.458)、总铁结合力(OR=1.080,95%CI:1.013~1.152)是CKD 1~2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0.736,95%CI:0.712~0.761)、收缩压(OR=0.812,95%CI:0.793~0.826)、血清铁(OR=1.204,95%CI:1.034~1.402)、总铁结合力(OR=1.630,95%CI:1.545~1.726)是CKD 3~5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缺铁组较非缺铁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各期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和铁缺乏,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

  • 南昌市中老年人吸烟对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影响

    作者:肖美芳;朱海萍;何香

    目的 探讨南昌市中老年常住居民吸烟与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的关系,为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6-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南昌市10071名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终完成调查8931人.结果 不吸烟组与吸烟组的IGR患病率分别是35.0%、44.7%,且吸烟及戒烟对IGR均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吸烟指数作定量研究,logistic回归调整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40.5包年可能是男性患IGR的危险因素,>26.7包年可能是女性患IGR的危险因素.变通寿命表法分析与曲线拟合显示,不同吸烟指数的IGR患病概率曲线方程相关指数R2男=0.963,R2女=0.959;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吸烟指数的IGR累计患病率不断升高(Scorex2男=91.39,Scorex2女=161.71,P<0.01).结论 南昌市中老年常住居民吸烟与IGR有关,其吸烟剂量与IGR患病概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昆明市农村居民肥胖相关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作者:李琳;蔡乐;张树兰

    目的 分析昆明市官渡区农村居民归因于肥胖的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为制定该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在昆明市官渡区对4 595名18岁及以上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高血压的患病、医疗费用资料及肥胖情况.结果 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2.9%(男性为32.5%,女性为33.4%);标化患病率为31.8%(男性为30.7%,女性为32.9%);知晓率为49.9%(男性为43.7%,女性为55.4%),肥胖检出率为11.2%(男性为8.9%,女性为13.3%),男性的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13,P<0.05),女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14,P<0.01).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非肥胖者(OR=2.64,P<0.01).高血压的总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为265.67百万元,其中归因于肥胖的总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为41.23百万元,占高血压总直接经济负担的15.5%.结论 肥胖相关高血压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应采取措施降低肥胖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作者:费方荣;龚巍巍;张洁;苏丹婷;王浩;潘劲;俞敏;胡如英

    目的 了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推进慢病领域的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调查浙江省、市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基本情况.结果 浙江省共有246人在岗在编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人数的5.14%;省、市和县三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71%、2.50%和3.83%;市和县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45.45%、14.77%;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中,97.56%具有医学背景,78.45%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高级职称占15.85%;2011年省、市和县级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分别为10.00、13.36和8.57人次;全省100.00%的县级CDC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其中有67.05%的CDC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54.41%的市级和46.71%的县级CDC对慢性病监测进行过评估.结论 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血脂异常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芦环玉;原嘉民;黄鹂;林睿爽;林嬿钊;杨志敏

    目的 分析血脂异常人群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合作单位调查的6 883例样本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根据血脂情况分为血脂异常人群和血脂正常人群,收集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身高和体重等,并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测评.比较血脂异常人群和血脂正常人群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情况.影响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结果 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功能(88.51±16.21)、生理职能(81.33±30.47)和总体健康方面(65.18±20.71)评分均低于血脂正常人群(分别为90.15±15.32、82.79±28.95和66.97±20.85),血脂异常人群精神健康评分(70.20±17.39)高于血脂正常人(69.10±1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健康内容评分降低,但是,心理健康内容评分反而增高;肥胖是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健康内容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经济富裕、男性患者是血脂异常人群生理、心理内容方面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控制体重、加强运动的同时纠正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改善血脂异常人群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04-2011年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的性别差异分析

    作者:刘明波;刘韫宁;王文;马丽媛;周脉耕;王黎君

    目的 分析我国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度、不同年龄组心血管病死亡性别比的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2010年不同地区间心血管疾病死亡性别比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11年,全国各主要心血管病死亡率除风湿性心脏病以外,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37~1.59;各类心血管疾病死亡性别比呈逐年升高趋势,尤以其他心脏病的上升幅度快;各年龄组心血管病死亡性别比均呈上升趋势,并表现为低年龄组上升速度较快的特点;心血管病死亡率性别比以30~45岁年龄组高,75岁以上组低.2010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性别比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其他心脏病除外)、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特点.结论 针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尤其是低年龄组男性人群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干预,同时提示,女性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防治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 2011年全国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作者:席晶晶;夏小亮;司向;翟屹;施小明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为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分析2011年全国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的比例.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全国32个省级、346个地市级和2880个县区级疾控机构,三级疾控机构的应答率分别为100%(32/32),98.8%(342/346)和98.3%(2832/2880).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共有8264名慢性病防控人员和3656名专职防控人员,分别占疾控机构在岗总人数的4.4%和1.9%.全国40.6%(1301/3206)的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在5%及以上,省、地市和县区级疾控机构达到5%的比例分别为9.4%(3/32)、19.0%(65/342)和43.5%(1233/2832),仅有11.8% (379/3206)的疾控机构专职慢性病防控人数所占比例在5%及以上.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2.8%和2.9%,低于县区级(4.3%),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2.1%和1.2%,高于县区级(0%).东部地区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和专职防控人员数所占比例中位数为4.4%和1.7%,高于中部地区(3.9%和0%)和西部地区(3.7%和0%).结论 应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水平.

  •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研究

    作者:周贵明;宋倩;黄灿亮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 hypertension,PAH)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为PAH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PAH患者20例为PAH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于心尖四腔切面利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量左室侧壁(LVLW)和室间隔(IVS)处二尖瓣环位点频谱,测量等容舒张期(IRT)、等容收缩期(ICT)、射血期(ET),并计算左心室Tei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44.31±3.58) mm]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径(Lv)[(36.17±5.46) mm]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1);PAH组LVLW的ICT [(72.72±19.20) ms]延长,Tei指数(0.69±0.17)增大,IRT[(92.27±15.61) ms]延长,左室ET[(245.81±47.05)ms]缩短,与对照组[分别为(61.83±9.35) ms、0.45±0.25、(69.54±13.17) ms和(287.85±19.75)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VS处的ICT[(72.63±12.35) ms]延长,Tei指数(0.71±0.17)增大,IRT[(100.68±27.92) ms]延长,左室ET[(247.62±33.05) ms]缩短,与对照组[分别为(63.91±13.09)ms、0.48±0.08、(77.72±14.94) ms和(282.14±23.17) 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AH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

  •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熊静;李馨蕊;田红;朱榆红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 老年缺血性卒中亚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卒中严重程度和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作者:刘艳杰;王晓艳

    目的 观察老年缺血性卒中亚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卒中严重程度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男性6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6.6±6.3)岁.其中血栓栓塞性卒中46例,腔隙性卒中32例,不能界定类型卒中12例.以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IL-6水平.卒中严重程度在卒中发生72h内采用Rankin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腔隙性卒中非阿司匹林敏感(AS)发生率(78%)高于血栓栓塞性卒中(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非AS组患者的Rankin评分[(4.0±1.1)分]明显高于AS组患者[(2.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且IL-6水平[(2.4±1.0)ng/ml]高于AS组[(1.8±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AR和卒中严重程度与IL-6水平相关.腔隙性卒中患者比血栓栓塞性卒中患者更易发生AR.

  •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礼明;戴亚光;王天华;卢刚

    目的 分析育龄妇女高泌乳素血症(HPL)患者中垂体腺瘤(PA)等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鞍区核磁共振(MR)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等检查对HPL患者病因诊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594例育龄期H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鞍区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血清泌乳素(PRL)检测等进行PA等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筛选和鉴别诊断.结果 594例HPL患者的首次血清PRL检测值为36~473 ng/ml,其中137例血清PRL检测值30~50 ng/ml,326例51~100 ng/ml,59例101~200 ng/ml,>200 ng/ml的72例.594例HPL患者中,92例确诊为PA,检出率为15.5%,甲状腺功能低下19例(3.2%),颅咽管瘤、空碟鞍等鞍区病变23例(3.9%),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3例(2.2%),药物性HPL 25例(4.2%),乳腺病42例(7.1%),卵巢囊肿、盆腔炎等妇科病49例(8.2%),特发性HPL患者331例(55.7%).PA、药物性HPL和乳腺病患者血清PRL检测值大多在101~200 ng/ml.结论 结合鞍区MR动态增强扫描和血清PRL动态检测可有效地进行鉴别诊断,可明确HPL的病因.针对HPL的病因治疗是迅速降低血清PRL值,恢复育龄期HPL患者正常月经周期和性腺生殖功能的关键.

  • 透明质酸钠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彩娟

    目的 观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49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251例与研究组245例.研究组应用透明质酸钠15ml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IU、糜蛋白酶5 mg常规进行通液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和妊娠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02例妊娠,妊娠率为41.6%;对照组患者术后65例妊娠,妊娠率为25.9%,两组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43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43例(30.1%),通而不畅69例(48.2%),阻塞31例(21.7%);对照组186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35例(18.8%),通而不畅97例(52.2%),阻塞54例(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可显著减少术后再黏连的发生,增加患者受孕几率.

  • 慢性咳嗽与脊椎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展鸿;敖晓龙;许丹媛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与脊椎病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呼吸内科相关检查阴性,对症治疗或诊断性治疗无效,经康复科会诊并治疗后得以缓解的不明原因的1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后效果.结果 16例慢性咳嗽患者占同期门诊人数的2.29%,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38.1±10.8)岁;平均病程7.25个月;多数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16例患者X线照片阳性10例,阴性6例,经康复治疗后咳嗽均缓解,显效(VAS评分降低≥5分)、好转(VAS评分降低3~4分)各8例.结论 慢性咳嗽与脊椎病有一定相关性,脊椎病可能是引起慢性咳嗽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者如呼吸内科相关检查均为阴性时,临床医生应突破固定思维模式,予患者行脊椎X线检查,积极寻找病因.

  • 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静息射血分数影响因素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作者:苏杰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静息射血分数,以分析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影响左室功能的因素,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声心动图对93例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且心电图无异常Q波的患者按左心室容量公式,分别计算出舒张末期容量(Vd)及收缩末期容量(Vs),得出其静息射血分数,选择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静息射血分数大于50%的22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平均年龄[(64.0±9)岁]大于对照组[(53.0±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左室静息射血分数(0.57±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09),男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左室静息射血分数(0.56±0.11)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左室静息射血分数(0.65±0.07)与对照组(0.66±0.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年龄是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静息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r值分别为3.20和3.84,P<0.01).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对冠心病高发环境中年龄偏大且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男性患者高度重视,合理安排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 心脏生物瓣膜临床应用的分析

    作者:房勤;谷天祥;刘波;喻磊;王春;师恩祎

    目的 分析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术后效果.方法 于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选择接受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293例患者,年龄24~79岁,平均(63.8±14.7)岁.二尖瓣置换151例,主动脉瓣置换118例,双瓣置换24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53例,三尖瓣成形术31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2例,其他手术32例.结果 术后早期(30d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死亡率为3.8%).院外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23个月,随访169例,随访率为58%.心功能改善为Ⅰ~Ⅱ级者占95.3%(161/169).3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其余随访的患者生存良好,活动耐力显著增加,未发生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结论 置换心脏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患者的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生活质量较高.

  • 高血压治疗效果与动脉僵硬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丽华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与动脉僵硬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 以9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0±16.4)岁.按照血压是否控制正常将患者分成控制组(28例)和未控制组(69例).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抗高血压治疗,记录其24h动态血压,计算AASI、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控制组患者AASI、PPI(分别为0.41±0.20、0.72±0.03)与未控制组(分别为0.43±0.18、0.72±0.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85 、-0.239,P>0.05);控制组患者PP[(48.36±8.44)mmHg]与未控制组[(61.33±12.47)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7,P<0.01);AASI与PP呈正相关(r=0.232,P=0.022),PP与PPI呈负相关(r=-0.807,P<0.01),AASI与PPI无相关性(r=0.131,P>0.05).结论 AASI、PP和PPI均可反映患者动脉僵硬程度,但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短期未见到AASI的明显改善.

  • 112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娄国忠;熊艳华;曾文平

    目的 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为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主要以冠心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风湿性心瓣膜病等,诱因主要以呼吸道等感染为主,其次为心率失常;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主要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以及乏力、疲倦、心悸、精神萎靡等;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结论 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在控制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应重视病因及诱因的治疗,同时积极的氧疗、合理的膳食营养及个性化用药.

  • 120例脑卒中后伴抑郁障碍住院患者情况分析

    作者:谢有权

    目的 分析120例脑卒中后伴有抑郁障碍住院患者的状况.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抑郁障碍的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120例脑卒中患者中,脑卒中病灶发生在前部位的比例(37.50%)明显高于脑卒中病灶发生在后部位的比例(12.50%),病灶发生在左部位的比例(33.33%)明显高于病灶发生右部位的比例(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高血压史等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与脑卒中病灶部位有显著的关系,并且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背景及有高血压史有密切的关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障碍
  • 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红飞;蒋萍;张伟伟

    目的 研究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并进行预测价值的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将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抬高<0.05 mV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及多支发生病变的情况,以及心脏事件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左主干(21例,87.50%)以及左前降支(10例,41.67%)发生病变情况、多支病变率(45.83%)、心脏事件发生率(7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2%、4.35%、6.52%和2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 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王芳;于恺英

    目的 探讨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干预组出院后执行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并采用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和再次卒中情况作为效果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6、12个月的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4.57±4.27)、(25.51±4.82)分]、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8.1%、84.5%)、LDL-C达标率(分别为96.6%、91.4%)以及出院后6个月的TC达标率(9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1±3.48)分、(13.8±3.19)分、64.3%、59.3%、75.0%、59.3%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12个月内卒中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血压、血脂的达标率,降低卒中复发率,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 慢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与下肢肌力及生理功能间的相关性

    作者:张晋红;刘阳;金莹祺;姚晓岚

    目的 分析慢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症状与下肢伸、屈肌群肌力以及生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骨质疏松患者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问卷法(SF-36)以及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分别测量腰痛与腿痛、生理功能、下肢伸肌和屈肌群肌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腰痛与腿痛VAS评分均与生理功能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腿痛与慢速伸肌群肌力、中速伸肌群肌力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与慢速、中速屈肌群肌力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患者进行临床康复训练时,应把握下肢肌力、疼痛症状和生理功能间的相关性,控制训练强度,才能保证患者康复治疗的质量.

  • 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

    作者:赵凯;李永健

    目的 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冠脉单支病变组、冠脉双支病变组及冠脉三支病变组.对4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逐渐升高.冠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RDW(13.64%±0.84%、13.89%±0.97%、14.02%±1.07%)较非冠心病组(13.27%±0.51%)升高,三支病变组RDW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明显增大,冠脉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冠心病的因素有RDW、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结论 RDW与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因素之一.

  • 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王海涛;徐添;胡一河;张永红

    目的 了解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苏州市慢性病中期评估资料,计算30 578名35岁及以上居民的体质指数(BMI),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5.6%,肥胖率为8.1%.男性超重率(37.8%)高于女性(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9,P<0.01).女性肥胖率(8.4%)高于男性(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25,P<0.05).城市人群肥胖率(8.6%)显著高于农村人群(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1).城市人群超重率(36.0%)与农村人群(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饮酒、爱喝浓茶及口味偏咸等,其OR值(95%CI)分别为1.068(1.002~1.038)、1.01(1.00~1.03)、1.47(1.35~1.60)、1.31(1.20~1.43)、1.25(1.16~1.34).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超重 肥胖
  • 武进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潘英姿;强德仁;丁晋飞;沈月平

    目的 调查武进区35~7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常州市武进区抽取6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地区,以所有居住满4年的35~7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验,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共3 122人.结果 研究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8%,高于女性(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73.17±109.56) μmol/L,高于女性[(292.23±99.03)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9,P<0.01).高尿酸血症组男性所占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吸烟率、饮酒率、血肌酐、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78.9%),其次为超重和肥胖(66.1%)、高甘油三酯(62.1%)、高血压(56.2%)、腹型肥胖(37.7%)和糖尿病(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1.752,95%CI:1.372~2.239)、肥胖(OR=1.816,95%CI:1.242~2.655)、腹型肥胖(OR=1.767,95%CI:1.335~2.339)、高血压(OR=1.687,95% CI:1.358~2.096)、血脂异常(OR =2.523,95%CI:1.997~3.188)、血肌酐(OR=1.048,95%CI:1.039~1.058)、男性饮酒(OR=1.789,95%CI:1.362~2.351)和女性年龄(OR=1.029,95%CI:1.009~1.049)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和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肌酐、男性饮酒和女性年龄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 昆明市西山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闫凯;夏学经

    目的 了解昆明市西山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昆明市西山区18岁及以上居民9 14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9.0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8.74%,女性患病率为2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41.79%、22.27%、1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知晓率为68.83%,治疗率为63.48%;超重率为34.56%,肥胖率为6.94%.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年龄、地区、超重和肥胖、饮酒、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参加运动关系密切.结论 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在社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乃至其他慢性病的发生.

  • 新乡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付惠成;李迎新;魏光静

    目的 了解新乡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疾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个县1个区的6个村(居委会)15岁以上居民1 85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乡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59%,标化率为27.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29.24%)高于女性(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1,P=0.001);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与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收入、吸烟、体质指数(BMI)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分别为36.42%和26.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35岁、肥胖、不常食用新鲜水果、吸烟[OR值分别为2.446(95%CI:1.40~4.27)、4.581(95%CI:1.95~10.78)、1.817(95%CI:1.16~2.84)和1.264(95%CI:1.07~1.49)];人均收入是保护因素(OR=0.894,95%CI:0.81~0.99).结论 新乡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加强综合干预工作,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玲;张海松;高莉梅;田红英;袁爱军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选取某市综合医院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T2DM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的态度,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血脂的后测量值自病历中获取.结果 105例老年T2DM患者中,65.1%的患者HbA1c≥7.0%.自我管理行为良好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占29.9%,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占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研究对象对T2DM态度的平均得分为(39.25±6.30)分,对T2DM消极态度总体呈高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较长、未遵循营养师建议的饮食方案、治疗方式采取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相结合及对糖尿病的消极态度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结论 老年T2DM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比例高,针对老年T2DM患者的健康教育应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血糖控制大有裨益.

  • 泰安市中老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布特征

    作者:石长胜;肖富香;王英

    目的 了解泰安市40岁及以上年龄中老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抽取的200余万居民2002-2004年死亡病例进行调查登记,应用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3年间心脑血管疾病累计死亡21 499例,年均死亡率为740.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736.8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810.89/10万,女性为672.45/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以40~岁低(66.48/10万),随年龄增长呈持续升高趋势,75~岁以上年龄达高峰(4589.09/10万).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前两位死因,分别占总死亡的45.13%和27.96%,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脑内出血和脑梗死为主要死因病种,合计占总死亡的70.85%.结论 泰安市中老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较高,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死因,应根据疾病人群分布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 企事业单位体检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增高与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调查

    作者:赵春杰;邹兰;冀云萍

    目的 分析2013年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体检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为糖尿病及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 646名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性质上分为两组,即事业单位组1 652人,企业单位组1 994人;男性1 599人,女性2 047人,年龄22~60岁.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测定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C16 000).分别计算企事业单位和男女性别人群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的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应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3 646名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及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26%、7.16%和19.03%,企业单位职工分别为4.51%、5.77%和21.77%,事业单位职工分别为1.76%、8.84%和15.74%;男性职工分别为5.38%、9.38%和29.58%,女性职工检出率分别为1.61%、5.42%和10.80%.企业职工高血压知晓率为43.09%,事业职工为60.38%;男性职工为49.47%,女性职工为49.77%.企业单位职工糖尿病及高血压检出率高于事业单位,男性高于女性;事业单位职工空腹血糖增高检出率高于企业单位,男性高于女性;事业单位职工高血压知晓率高于企业单位,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理念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

  • 高出生体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远期影响

    作者:李玉艳;武俊青;余金明

    自1986年Barker等[1]提出“成人疾病的宫内起源学说(Fetal Origin of Adult Disease)”以来,对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与成人期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胎儿宫内营养和发育状况与出生后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出生体重是反映宫内生长情况的重要的可测量指标,巨大儿可能是胎儿在母体内因某些诱因而体重过度增长的体现.我国一般将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 kg作为巨大儿的判断标准[2](国外也有用>4 kg或>4.5 kgp[3]).

  • D-二聚体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于光彩;菅向东;孙婧;王洁茹;宋成珍;高一凯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是确定机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1].它是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标志[2].在病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的状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D含量增高.大量研究表明,DD在下肢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肿瘤、糖尿病、手术外伤、脑梗死、急性胰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进展中均可增高,也可作为溶栓治疗、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的观察指标.近年来,DD作为排除DVT和肺栓塞的首选指标[3],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中就DD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胃癌与辛辣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莱;温连奎;吕筠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家族史、胃病史等相关[1].近年来,关于胃癌与饮食习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结论较一致的是重盐饮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食为胃癌的危险因素,维生素C、水果和蔬菜摄人为保护性因素.而辛辣饮食对胃癌的影响仍存在争议.辛辣食品通常包括辣椒、大蒜、生姜、洋葱、花椒等,关于胃癌与辛辣饮食关系研究中通常以关注辣椒、大蒜及洋葱为主.本文就辛辣饮食对胃癌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控与治疗

    作者:肖凡;李楠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人们对于COPD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终导致了COPD防治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呈升高趋势.本文综述了COPD的防控与治疗,以期唤起人们对于COPD的普遍重视,加强对COPD慢病的管理,使更多患者受益.

  • 血源传播肝炎对感染人群所致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的研究

    作者:陈静;何海艳

    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及戊型(HEV)5种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在世界范围流行为广泛,经血液传播的途径有多种方式,如经输血和血液制品、血液透析、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通过器官移植等,通过注射、针刺、含病毒血液污染皮肤黏膜等方式也可以传播.本文中对2种肝炎给感染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进行阐述,为疾病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2010-2012年天津市塘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

    作者:刘明法;田薇;李博闻;王亭;倪明;柳红梅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天津市塘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塘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输入DeathReg 2005,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期望寿命和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等,以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年龄人口构成及期望寿命进行标化.结果 2010-2012年,天津市塘沽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93.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89/10万),居全死因第1位,其死亡率随年龄递增.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为79.17/10万,居第1位,其次为肝癌和胃癌;0~29岁主要肿瘤死因是白血病,3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肿瘤死因是肺癌和肝癌;PYLL依次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居民期望寿命80.06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3.61岁.结论 肺癌和肝癌对居民寿命影响较大,白血病高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对劳动力损失较大,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 2008-2012年江阴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析

    作者:姚建香;马焰;束方燕

    目的 了解江阴市2008-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预防控制规划、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2008-2012年江阴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分析5年来江阴市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及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2008-2012年江阴市恶性肿瘤死亡12 723例,占全死因人数的31.46%.年均死亡率为211.18/10万,居全死因首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277.65/10万)高于女性(144.1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273.83,P<0.05).在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74.26%.恶性肿瘤死亡35岁以下白血病居首位,35~54岁组肝癌居首位,55岁以上胃癌居首位.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5年平均增加为4.65岁,男性为5.38岁,女性为3.48岁.结论 恶性肿瘤是影响江阴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肿瘤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措施,减少恶性肿瘤对居民健康的损害.

  • 2004-2008年丹东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常征玲;杨树军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并且城乡之间有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1-3].丹东市1985年建立肿瘤登记报告系统,2004年建立肿瘤登记报告数据库(CanReg4),2008年数据进入中国肿瘤登记报告年报,2010年被确定为城市肿瘤报告登记处.为了探讨丹东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状况及其规律,我们对丹东市区2004-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深圳市宝安区2003-2011年脑卒中发病趋势分析

    作者:郭艳芳;唐瑛;黄宝珍;张佳苑;于淑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人群脑卒中发病规律和特征.方法 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对脑卒中进行登记,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3-2011年脑卒中发病登记资料.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03-2011年脑卒中新发病例22 268例,其中男性发病13 177例,女性发病9 091例,性别比为1.45:1,常住人口脑卒中发病率为77.54/10万,男性为95.86/10万,女性为60.72/10万;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2.2±16.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7.0±17.0)岁,男性发病年龄比女性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2,P<0.01);2003-2011年脑卒中标化率呈上升趋势(x2=1 018.423,P<0.01);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289 918.1,P<0.01),40岁以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快速升高,85岁及以上年龄组高;宝安区脑卒中发病以缺血性为主,占68.38%.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近9年脑卒中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及中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

  • 2012年重庆市居民早死亡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作者:丁贤彬;焦艳;毛德强;王豫林;冯连贵;吕晓燕;张春华

    目的 了解早死亡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2年死因网络直报中死亡于60岁前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构成比,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全年居民早死亡共报告43 028例,粗死亡率为180.62/10万,早死亡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3.48%,男性早死亡比例(27.06%)高于女性(18.03%).在报告的早死亡病例中,前3位死因分别是肿瘤(34.97%)、伤害(23.31%)和循环系统疾病(21.64%).0~4岁组与5~14岁组第1位的死因均是伤害,15~59岁组第1位的死因是肿瘤,具体疾病死因前5位依次是肺癌(16.41/10万)、肝癌(16.08/10万)、脑内出血(11.46/10万)、胃癌(4.39/10万)、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4.24/10万).女性第4位与第8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 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3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

  •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对自我效能及其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

    作者:谢瑾;董忠

    目的 评价自我管理在改变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其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效果,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中的社区试验方法,将社区中自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1 410例)和对照组(665例).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对照组采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线和6周之后的2次问卷调查,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活动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6周活动,干预组每日吸烟率与饮酒率分别下降了16.9%和17.9%,而规律运动参与率与心理调节率则分别提高了18.3%和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基本无变化.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的增加值分别比对照组高0.55分和3.24分;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209、166.075,P<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我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指标,而且有助于促进管理对象健康行为的形成.

  •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吴俊;顾平;王东霞;田辛辛;张焰

    目的 评价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干预老年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57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管理组288例,对照组285例.管理组借鉴美国家庭医师协会推荐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制定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等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管理,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管理前和管理12个月后以及组间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生活方式相关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管理组末期关于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易患因素、并发症、治疗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和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末期在戒烟限酒、体育运动、减少钠盐摄入、减少油脂摄入、遵医嘱服药以及测血压方面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与对照组末期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基线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末期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指数(BMI)、腰围末期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管理实践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是对现有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拓展和补充.

  • 东莞市寮步地区户籍成年居民高血压现状

    作者:汤松涛;丁森华;张棉球;贾国伟;张诚英;刘剑明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只有通过降压药物的治疗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控制血压.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并规范化管理高血压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东莞市寮步地区辖区内居民高血压的现状,并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

  •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次数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莹;吴嘉炜;安伟峰;杨俊伟;周刚;朱宝玉

    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简称“行动”),并作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评价河南省2年来开展“行动”干预活动与居民相关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的效果,科学指导基层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活动,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行动”干预效果评估工作.

  • 从控制H型高血压入手探索脑卒中一级预防新方法

    作者:王长义;彭晓琳;刘盛元;胡文卓;罗育雄;徐珊;陈忠伟

    H型高血压是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近两年,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均显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居首位,而在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卒中)、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导致的死亡达50.2%,已成为深圳市中老年人群中的第一大杀手.南山区脑卒中的监测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患者患有高血压.文献报道,我国H型高血压约占普通高血压人群的75%.综上所述,脑卒中对深圳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高威胁性,而H型高血压人群对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高风险性,且流行率很高.针对这一情况,南山区人民政府2010年4月下拨专项经费,免费为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以早期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有针对性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总体主观评价法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在老年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比较

    作者:张晓峰;苏宁;贾若苹;李玲玲;刘红梅;张雪坤

    目的 研究总体主观评价法(PG-SGA)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在老年肿瘤患者营养评估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营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8例老年肿瘤患者分别应用MNA-SF和PG-SGA进行营养评估,将2种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NA-SF法评价42例营养正常的患者中,PG-SGA评分为A级12例,B级30例,没有评为C级者;MNA-SF法评价66例营养不良的患者中,PG-SGA评分为A级2例,B级60例,C级4例,PG-SGA对老年肿瘤营养不良的检出率(87.0%)高于MNA-SF(61.1%);2种方法的评估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SGA更适合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