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十二指肠损伤一期吻合的治疗分析(附4例报道)

    作者:梁宏

    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8~56岁,平均52岁.其中1例因腹部受伤后出现腹痛、腹胀,行手术时见十二指肠水平部断裂2/3; 2例因上腹后腹膜腔肿瘤行手术分离包块时横断十二指肠,其损伤均距十二指肠悬韧带上约5 cm; 1例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时损伤. 4例均行一期吻合或修补术.1例因外伤致十二指肠损伤,术中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吸尽腹腔渗液,找到断裂口,并找出胆胰管开口以免手术损伤,清除坏死肠壁,用1号丝线内翻横形缝合肠壁全层,用1号丝线缝合浆肌层,将胃管送至吻合口处,提起空肠,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25 cm处切一小口送一硅胶管至吻合口处,腹壁戳孔引出,将空肠壁和腹壁缝合固定,在腹腔内放一引流管逐层关腹.

  • 预防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两点改进

    作者:李景春;宋立伟;王彩平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0%,而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14.4%~67%.我院在1996~2000年期间收治穿孔性阑尾炎135例,发生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25.2%.为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在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在操作和处理方法上作了2点改进,发生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下降至5.8%.现将改进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 医学研究中的新工具——ABC家族

    作者:李高鹏;叶露;陈孝平

    目的 介绍目前ATP结合盒式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家族在医学研究中新的应用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ABC家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 ABC家族主要从事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ABC家族是医学研究中很有前途的新工具.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作者:马玉奎;赵纪春;胡志;黄斌

    目的 总结我科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下肢DVT患者275例,患肢294条.男134例,女141例,年龄14~92岁,平均(50.76±16.43)岁.单侧下肢DVT 256例(左侧159例,右侧97例),19例为双下肢DVT(其中有8例是仅一侧肢体有临床表现); 属混合型194条,中央型74条,周围型26条.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了解血栓部位及范围; 对怀疑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者行肺部增强CT扫描.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梯度压力静脉弹力袜以及对症处理.对反复发生PE、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需要手术取栓、下肢静脉存在悬浮游离血栓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对发生股青肿患者行手术取栓.疗效评价: 住院期间观察症状变化,监测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 对随访患者行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临床表现分级、功能障碍评分(venous disability score, VDS).结果 本组DVT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受限史、2周以内有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外伤史.本组患肢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肿胀、疼痛、皮温增高、皮肤暗红、浅静脉迂曲等.并发症: PE 9例,股青肿2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275例中2例行手术取栓,25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本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1~5 d开始缓解,出院时膝关节上、下周径较入院时明显缩小(P<0.05).随访时间6个月~3年,195例(70.9%)的201条(68.4%)患肢获得随访,患肢CEAP分级: C0级78条,C1级53条,C2级16条,C3级20条,C4级15条,C5级11条,C6级8条; VDS评分: 0分77例,1分66例,2分33例,3分19例.结论 下肢DVT的诊断中应注意对危险因素以及无症状的DVT的搜寻; 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在早期如发生股青肿应及时手术治疗; 有选择地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可防止PE的发生; 后期应根据病情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 圆形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

    作者: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张胜本

    目的 评价采用圆形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22例,直肠外黏膜脱垂20例,均经排粪造影诊断.结果 42例均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术后随访2~40个月,2例术后半年少量便血,肠镜检查为吻合口丝线缝合处肉芽生长所致.总有效率为88.1%(37/42),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有效率为81.8%(18/22),直肠外黏膜脱垂有效率达95.0%(19/20).结论 PPH术治疗直肠外黏膜脱垂优于直肠内黏膜脱垂,手术简便.

  • 妊娠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历恒;蒋晓忠;朱勇;杜一平;严律南;龚光;杨健;李富贵

    目的 探讨妊娠期并发急性胰腺炎(APIP)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AP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2例中,属轻型急性胰腺炎(MAP)者49例(68.06%),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者23例(31.94%); 有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病史者43例(59.72%),伴高脂血症者21例(29.17%).采用非手术治疗56例,手术治疗16例,孕妇治愈66例(91.67%),死亡6例(8.33%),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严重复腔感染; 终止妊娠16例(均为32~38周妊娠),56例继续妊娠; 72例中双胎2例,胎儿死亡共15例(20.27%); 漏诊、误诊6例.结论 APIP的发生与胆结石和高脂血症有关,并于妊娠中晚期发病率高; 其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对孕妇及胎儿威胁极大; 把握该疾病的特点,提高对APIP的认识和警惕性,及时准确的诊断与"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母婴死亡率.

  • T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亚群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傅冷西;张声;陈思曾

    目的 探讨T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亚群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胃癌、42例大肠癌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结果 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28+CD3+)表达: 胃癌组为(25.80±10.56)%,大肠癌组为(28.95±9.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2±0.98)%,P<0.01; 总T细胞(CD3+)表达: 胃癌组为(53.61±13.84)%,大肠癌组为(55.96±10.6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07±7.83)%,P<0.01; CD4+ T细胞(CD4+CD3+)表达: 胃癌组为(29.84±9.71)%,大肠癌组为(33.75±9.04)%,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9±5.08)%,P<0.01, P<0.05; 细胞毒T细胞(CTL,CD8+CD28+CD3+)表达: 胃癌组为(1.57±1.99)%,大肠癌组为(1.93±2.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0.04)%,P<0.01; 胃癌组CD8+抑制性T细胞(CD8+CD28-CD3+)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6.06±6.94)% vs (20.56±6.54)%,P<0.05; (1.10±0.51)% vs (1.36±0.31)%,P<0.05]; 大肠癌组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3+)明显高于对照组[(19.74±6.89)% vs (13.72±3.08)%, P<0.01].胃癌组和大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外周血T细胞亚群(除外胃癌组的CD3+细胞和CD28+CD3-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和大肠癌患者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增高.胃癌患者CD4+T细胞显著减少; 大肠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加.

  • 脂肪肝影像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黎明;阳宁静;宋彬

    目的 评价影像学技术在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超声、CT及MRI对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现况,总结它们各自的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结果 超声可对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进行初步的筛选和估计,CT对肝脂肪变性的定量诊断更为可靠,MRI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影像学在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MRI波谱成像及双梯度回波成像可对肝脂肪变性作出准确的定量诊断.

  • 胃癌外科治疗相关问题的基本认识

    作者:朱正纲

    迄今,外科手术仍为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对既往外科治疗经验教训的不断分析与总结,同时,对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的进步,胃癌外科治疗已从原来单纯依赖解剖学为手术基础而逐渐发展为以肿瘤生物学行为为基本依据的新理念,使得胃癌的外科手术更趋合理,更符合"个体化"的要求.现谨就目前胃癌外科治疗中常遇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有症状的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作者:高强

    Pohl J,May A,Nachbar L等人应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来诊断并治疗19例克罗恩病并发小肠狭窄引起的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胃癌术中运用单剂量或多剂量抗菌剂预防手术区域感染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卢聪

    Mohri Y, Tonouchi H, Kobayashi M等人对501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单剂量或多剂量抗菌剂预防的多中心随机试验,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 门静脉高压患儿中的胃病及胃炎

    作者:梁春水

    El-Rifai N, Mention K, Guimber D等人对门静脉高压患儿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胃炎的几率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该组资料包括24例肝病型和肝外静脉阻塞性门静脉高压,其中有14例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食管静脉曲张及呕血病史密切相关,经组织学确诊为胃炎的患儿与肝硬变相关.

  • 胃癌综合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志新;张波

    近年来,胃癌研究发展迅速,许多先进技术和治疗理念逐渐引入外科领域并为大家接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观念已经建立,成为主导趋势,现就这方面的问题予以讨论,并与同道商榷.

  • 冻存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吴德全;胡彦华;高峰;金光鑫

    目的 观察冻存复苏对人脐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MSCs,传代后,将第3代的MSCs加入含10%二甲基亚砜(DMSO)和90%胎牛血清的细胞冻存液中,-196 ℃液氮保存4周,观察比较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MSCs的形态、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MSCs形态无明显差别,均呈典型的梭形,MSCs贴壁生长; MSCs生长曲线相似,冻存复苏后的细胞生长曲线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Cs经脂肪诱导液诱导2周后,细胞浆中出现脂肪细胞所特有的脂肪滴,经0.5% 油红O染色,脂肪滴染为红色,说明MSCs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 MSCs经成骨诱导液诱导4周后,Von Kossa染色可见黑色的矿化结节沉积,钙结节的形成为成骨细胞特有,说明MSCs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提示冻存复苏后MSCs经诱导仍然可以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与冻存前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脐血MSCs经冻存复苏后,其生物学特性可获良好保持.

  • TLSFJM联合小剂量FK506促进大鼠小肠移植耐受

    作者:董光龙;李开宗;王为忠;张章;陈丽华;金伯泉

    目的 探讨TLSFJM(JM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分泌的抑制因子)作为抑制因子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并与FK506的抑制效应特点和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雄性BN和LEW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小肠移植,共分5组: 小肠移植组(SBT组)、大剂量FK506 [0.5 mg/(kg·d)]组、小剂量FK506 [0.25 mg/(kg·d)]组、TLSFJM [10 U/(kg·d)]组和FK506 [0.25 mg/(kg·d)]+TLSFJM [10 U/(kg·d)]组.FK506和TLSFJM分别以肌肉或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观察各组动物体重、生存时间及肝、肾功能,组织病理学检查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LSFJM应用7 d,对移植大鼠肝、肾功能无损害.TLSFJM+小剂量FK506不但避免了大剂量FK506对肝功能的损害,而且显著延长了受体的生存时间.但单独应用TLSFJM仍有一定程度排斥反应出现,不能明显延长受体的生存时间.结论 TLSFJM作为一种有效的移植免疫抑制因子,联合小剂量FK506应用能延长宿主和移植肠的生存时间,延缓排斥反应的发生,减轻排斥反应的强度,避免大剂量FK506治疗带来的并发症.TLSFJM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运行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汪晓东;曹霖;罗德云;邱萌;李志平;李立

    目的 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疗效. 结果 MDT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及外科住院时间少于非MDT组(P<0.05),但住院总时间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结果上,MDT组肿瘤手术切除率高于非MDT组(P<0.05).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MDT组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低于非MDT组(P<0.05),但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5~10个月的随访,MDT组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非MDT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肠梗阻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直肠肿瘤MDT模式针对大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时间分配,而且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对于MDT模式的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同时还需将MDT模式中手术治疗的多模式环节进一步完善,以推出更为细化的围手术期MDT模式.

  • 反义抑制Tiam 1对胃癌细胞形体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金明;余佩武;李翠芳;吴淼;赵永亮

    目的 观察T淋巴细胞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 1(Tiam 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形体重塑的影响.方法 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 1 ASODN转染至MH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细胞骨架蛋白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转染与未转染MH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不同.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应用0.43 μmol/L Tiam 1 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H细胞中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 转染MH细胞的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程度降低,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减少.结论 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 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胃癌细胞形体重塑,这可能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产生影响.

  • 胃癌术中盆腹膜取材检测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评估

    作者:邱文才;王唯刚;王志刚;陈刚;席时富;郑起

    目的 采用胃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应用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确定胃癌腹膜远处的微转移.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选择南京市鼓楼医院40例术前物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术中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有无腹膜远处微转移.结果 本组40例胃癌患者中有10例发生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的微转移, 均发生在肿瘤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27.8%(10/36)],其微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未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0(0/4)],P<0.05.10例中8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6枚,另外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1枚; 转移淋巴结数≥7枚时的腹膜微转移发生率 [44.4%(8/18)]明显高于转移淋巴结数<7枚者[16.7%(2/12)],P<0.05.10例中,有8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中分化腺癌.结论 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仍可行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无远处腹膜的微转移,为胃癌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测预后提供证据.

  • P物质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作者:管臣;张洪伟;王为忠;宋俊峰;丰帆;季刚

    目的 研究P物质(substance P, SP)对体外培养的人低分化胃癌细胞MKN45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 在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45,应用钙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uru-3/AM负载细胞,用ASN-1377642(NK-1受体拮抗剂)、尼卡地平和不同浓度的SP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胃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结果 在Hanks液(含钙离子)中加入10、50及100 nmol/L SP可以显著升高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 在无外钙时,SP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低于有外钙时(P<0.05); 在Hanks液中加入NK-1受体拮抗剂ASN-1377642和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孵育后,SP引起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与Hanks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P可以显著升高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源于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

  • 金雀异黄素与5-氟尿嘧啶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正文;朱明才;汤为学;龚军;范维珂;魏锦来;崔海宁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 Gen)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Gen和5-FU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Gen和5-FU单用或联合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应用时,当药物效应在0.2~0.8时,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CI≤1); 18.8 μmol/L的Gen作用后,62.97%的SGC-7901细胞阻滞在G2/M期; 8.84 μmol/L的5-FU作用后,63.76%的SGC-7901细胞阻滞在S期; 3.06 μmol/L的Gen 与7.96 μmol/L的 5-FU联合应用后,67.46%的SGC-7901细胞阻滞在G0/G1期.Gen和5-FU均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结论 Gen与5-FU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 GA反义基因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孟刚;杨俊涛;刘宏鸣;袁涛;顾红光

    目的 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GA)基因对裸鼠体内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GA反义基因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并将成功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获得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TUNEL技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 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内GA mRNA的含量.结果 GA反义基因质粒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癌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内GA mRNA的含量减少.结论 GA反义基因可抑制GA基因的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 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运胜;姜淮芜

    目的 介绍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文献并作一综述. 结果多模式治疗能提高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延长总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

    作者:肖仕明;姜淮芜;陈进;肖平;郭海燕;孙燕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病例38例.在行消化道重建时,对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I)术作如下改良: 将输出袢适度丝线结扎改为部分缩窄缝合2~3针,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5 cm,Braun吻合口距Treitz韧带10 cm,以食管空肠及Braun吻合口无张力为度.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及倾倒综合征发生.Roux-en-Y滞留综合征2例; 返流性食管炎1例; Visick分级: 35例Ⅰ级, 3例Ⅱ级.血清营养学指标: 仅2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术后6个月,36例进食量和体重恢复术前水平,仅2例体重下降.造影钡剂主要进入十二指肠通道,少量通过部分缩窄通道.结论 对FJI重建术的改良,不仅保留了原法的全部优点,而且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十三)

    作者:李立

    (承2007年第6期)6.2 盆腹膜重建的种类和方法6.2.1 盆底隔离法如前所述,因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浸润会阴直肠隔、盆侧壁及肛周扩约肌群而实施了新腹会阴局部扩大切除术,因T4期直肠癌浸润子宫阴道或膀胱前列腺部分组织而实施了盆腔脏器局部扩大切除术,因局部复发性直肠癌而实施了腹会阴联合再切除术,因各种原因对中晚期直肠癌实施了Hartmann手术,以及因技术不确定性而实施了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无论手术切除范围或术者的操作技巧如何,由于病变性质决定了这类手术只能定位于根治性(R0)与姑息性(R2)之间的程度.因此,初次切除只是获得治愈或延长生存期的第一步,接下来是盆腔放疗或局部内放射治疗,后,尚存在局部复发的高风险,若发生,可经会阴骶尾部再次甚至多次对复发癌行局部姑息性切除.因而预先有效的盆底隔离就可避免再手术时的小肠损伤,这就是盆底重建术的主要功能和适应证之一.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基础
  • TFPI-2对胰腺癌细胞体内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汤志刚;孙振阳;胡何节;许戈良;陈炯;李建生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将TFPI-2基因转染到Panc-1细胞, 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TFPI-2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Boyden小室法测定Panc-1-TFPI-2、Panc-1-V和Panc-1-P 3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将3组细胞分别接种裸鼠,观察其体内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 转染成功的Panc-1细胞有TFPI-2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 Panc-1-TFPI-2组、Panc-1-V组和Panc-1-P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4±3.5)个、(61.3±4.1)个和(60.2±3.9)个,前者明显少于后两者(P<0.05),提示Panc-1-TFPI-2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下降.3组细胞分别接种裸鼠,Panc-1-TFPI-2组肿瘤体积为(438.0±69.8) mm3,与Panc-1-V组的(852.0±102.9) mm3和Panc-1-P组的(831.0±78.1) mm3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镜下见Panc-1-V组和Panc-1-P组肿瘤组织浸润到肌层,有肝、肺转移灶,而Panc-1-TFPI-2组未见肌层浸润及肝、肺转移.结论 TFPI-2基因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侵袭转移能力,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