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对策

    作者:耿远兴;耿莉

    Mirizzi综合征(MS)是因结石嵌顿在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同时可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它是一种少见的胆囊、胆管疾患,其发生率约1%.

  • 罕见异位结肠并癌肿1例报告

    作者:孙登群;胡孔旺;孟翔凌

    近日我们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手术,发现结肠异位: 右位乙状结肠,并且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完全位于腹膜后,十分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3岁,因"大便带血2月余"入院.查体: 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无压痛,未扪及包块,直肠指检(-).B超示: 胆囊结石,腹腔淋巴结无肿大.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性腺肌瘤并梗阻1例报告

    作者:郑先强;张虹

    患者,女,36岁,已婚.因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2年,排便困难伴大便变细6个月入院.患者曾反复痛经数年,否认便血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

  • 一家族中结肠息肉病3例并2例癌变报告

    作者:杨峰;马殿威

    病例1 男,46岁,因"反复便血半年余"入院.其父因"结肠癌"早年病故,母亲健在.查体: 贫血貌,心、肺正常; 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柔软,右上腹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结肠镜检: 从肛门至回盲瓣见散在大小不等的息肉,横结肠近肝曲处可见菜花样肿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其活检报告为结肠绒毛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结肠腺癌.于全麻下行全结肠切除及直肠黏膜剥脱,保留直肠下段肌鞘,"J"形回肠储袋-肛管吻合加回肠循环袢术.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5例报告

    作者:唐彦礼;宋学谦;郭俊卫

    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共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加阑尾切除术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1~66岁; 慢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例.方法: 阑尾切除术均在LC后完成.

  • 亲体部分小肠移植1例报告

    作者:车向明;王曙逢;陈进才;禄韶英;霍雄伟;樊林;许延发;王荣;潘承恩;薛武军

    我科于2004年5月成功施行了1例亲体部分小肠移植,现已术后7月余,患者情况良好.受者,男,17岁,因绞窄性小肠梗阻行大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残余小肠约20 cm.

  • 利用MCM2检测细胞的增殖性在大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永;周总光;李红光

    目的了解细胞增殖标记物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在大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复习国内、外的文献并加以综述. 结果 MCM2在肿瘤研究中可作为评估其细胞分化发育异常和突变的指标,细致地分析MCM2在不同大肠细胞突变阶段的表达有助于早期监测大肠细胞的突变.结论 MCM2作为一个相对敏感而特异性的细胞增殖标记物,有望为早期临床检测大肠癌提供一种新的指标,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分析(附21例报告)

    作者:刘勇;易瑛;曾涛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收治的21例GIST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贫血.术前无一例确诊.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肿大转移.肿瘤直径<5 cm者有9例,5~10 cm者有 9例,>10 cm者3例.常规病理检查见梭形细胞,终依靠免疫组化染色确诊.良性5例,低度恶性14例,恶性2例; 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13例,而CD117阳性和(或)CD34阳性20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率为100%,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亡,1例术后7个月出现肝转移,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GISTs术前确诊非常困难,病理检查时发现非上皮性的梭形细胞肿瘤应作常规免疫组化染色以确诊,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

    作者:孙备;许军;周尊强;刘昶;姜洪池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月期间至2003年2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7例(10.9%)发生切口感染,3例(4.7%)发生吻合口漏,均治愈.住院时间10~36 d,平均16 d.结论部分经选择的病例中开展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选择性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247例临床体会

    作者:周晓云

    目的通过对247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体会的总结,探讨以小切口作阑尾切除术的优点、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247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病例在手术要点、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加以总结.结果在手术中开腹、寻找阑尾及关腹均有其特定要求; 手术时间平均18 min,术后拆线及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分别为4.8 d和4.6 d; 伤口愈合: 甲级235例,乙级9例,丙级2例.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外观美、创伤小、恢复快以及经济节省、加快病床周转等诸多优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

    关键词: 小切口 阑尾切除术
  •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治疗体会

    作者:姜保成;杨宝仁;陆建华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期间我院治疗的32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 手术治疗4例.本组患者总的治愈率为87.50%,死亡率为15.62%.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止血治疗,应激性溃疡大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 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现状与评价

    作者:詹文华;韩方海

    我国进展期胃癌占所有胃癌的绝大多数,对相当一部分进展期胃癌进行原发病灶切除伴随D2清扫难以达到根治,因此,应根据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胃的淋巴流向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是胃癌腹腔内淋巴转移的终淋巴结群,也是淋巴转移进入胸导管的后屏障.对这个部位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广泛的清扫可使部分病例获得长期生存; 即使未发生转移,进行预防性清扫对提高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也起到一定作用[1].目前,对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清扫范围、清扫效果的评价等存在诸多争论,以下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 腹腔镜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状况和进展

    作者:余佩武;罗华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胃癌所占比例很小,90%的病例确诊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尽管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目前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左右.

  • 胃癌术前分期及确定生物学特性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顾晋;王洪义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迄今,外科手术仍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5%~20%.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可通过胃镜黏膜切除(EMR)、胃镜激光治疗、腹腔镜胃切除(LPG)等治疗,而Ⅲb/Ⅳ期胃癌,直接外科手术已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主张首先进行新辅助化疗.这些新观点、新技术的实施有赖于术前分期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判定,手术前准确分期和正确判定生物学行为是选择合理术式、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 胃癌 术前分期 预后
  • 胃癌复发与转移的有关问题及综合治疗

    作者:王舒宝;王俊

    胃癌的治疗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但是仍然有半数以上手术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加之三四十年前行胃大部切除者残胃癌的发生,使对胃癌复发与转移的认识及治疗成为胃癌治疗领域里的新课题.

  • 早期胃癌诊断中的问题及可行对策

    作者:陈道达;陈剑英

    1962年日本学者提出早期胃癌,即胃癌细胞侵及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日本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Ⅰ型)、浅表型(Ⅱ型)及凹陷型(Ⅲ型),其中浅表型又分为浅表隆起型(Ⅱa)、浅表平坦型(Ⅱb)及浅表凹陷型(Ⅱc).但临床上见到的早期胃癌可以是混合型,即Ⅱa+Ⅱc, Ⅱc+Ⅲ等.胃癌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其临床诊断的胃癌多数已经达到进展期,虽可通过手术治疗、化疗等方法治疗,但预后及生活质量往往不佳.

  • 全胃切除与消化道重建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纲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常见的胃癌手术方式之一,沿用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随着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既往该手术较高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已有明显改观,不再是开展这一手术的临床主要障碍.近年来,人们对全胃切除术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在达到根治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刘福坤;姚学权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可以获得治愈,但手术不能改变残留癌细胞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仍可高达60%以上,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胃癌术后的保驾化疗在临床开展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不尽人意.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提高,胃癌的治疗模式正向围绕手术开展的化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面发展.近年来,在临床开展的术前辅助化疗,也即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治疗效果肯定,并受到愈来愈多患者的接受.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 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孙学军;石景森;何平

    目的分析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80~2004年期间120例胆管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选择可能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胆管癌切除术后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32.5%和19.2%.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切缘癌残留、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和肿瘤浸润深度影响胆管癌的预后(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和神经浸润是影响胆管癌切除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和神经浸润.

  • Seprase表达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张雪峰;金鑫;吴国强;王希泽;李谨;宗修锟

    目的探讨Seprase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及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Seprase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对Seprase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Seprase在肿瘤细胞和邻近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Seprase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1),其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Seprase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APACHEⅡ与APACHE Ⅲ评估腹部外科危重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

    作者:陈仿

    目的分析APACHE Ⅱ和APACHE Ⅲ评分系统对腹部外科危重患者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61例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入ICU后首日与APACHE Ⅱ和APACHE Ⅲ评分有关的资料,分别计算死亡组、存活组的两种评分以及存活概率(Ps), 并将Ps与实际病死率进行对比,同时计算单病种评分,并加以对比分析. 结果死亡组APACHE Ⅱ和APACHE Ⅲ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Ps ≤0.5者实际病死率明显高于Ps>0.5者(P<0.01).单病种评分: 重症胰腺炎总评分高,病死率高; 胃肠道恶性肿瘤总评分低,病死率也低. 结论 APACHE Ⅱ和APACHE Ⅲ评分系统均可有效地评估腹部外科危重患者死亡风险,在腹部外科危重病单病种评估上APACHE Ⅲ优于APACHE Ⅱ.

  • 活体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并下腔静脉狭窄

    作者: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纪春;徐明清;王文涛;杨家印;马玉奎;吴泓;陈哲宇;潘光栋

    目的报道笔者利用尸体下腔静脉(IVC)替代受体肝后IVC施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并IVC狭窄的经验.方法 1例35岁男性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患者,曾接受内科治疗,并于9个月前经放射介入置入金属扩张器,但症状无缓解.终患者被施行了成人间LDLT,术中采用了尸体IVC替代受体肝后IVC进行重建.结果患者术后过程平稳,效果满意.结论笔者认为采用LDLT及利用尸肝IVC重建受者肝后IVC治疗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术式可推荐作为一种新的术式.

  •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的研究

    作者:赵文军;张才全;王青

    目的研究直肠癌远端肠壁内浸润情况,为直肠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整体平铺用溶脂法处理后,从肿瘤下极开始每隔0.5 cm切取肠壁一块,显微镜下观察肿瘤远端肠壁浸润情况.结果 60例标本中有11例发现肿瘤向远端正常肠壁浸润,浸润阳性率为18.3%.其中浸润≤0.5 cm者5例,>0.5 cm而≤1.0 cm者2例,>1.0 cm而≤1.5 cm者4例.浸润距离远者为1.5 cm共2例.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与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无关.结论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远距离为1.5 cm,根治手术时肿瘤远端肠壁切除不应少于1.5 cm,对于癌肿分化差、浸润较深的病例,术中更应严格遵循切除范围.

  • 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雷;谭广;王忠裕;谭毓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10)、阻塞性黄疸组(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n=20).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测定用放射免疫法,肝功能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时检测细菌移位情况. 结果阻塞性黄疸组在制模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TBIL、ALT及AST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在应用谷氨酰胺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和阻塞性黄疸组有明显升高,IL-10、TBIL、ALT及AST较阻塞性黄疸组明显下降, 细菌移位较阻塞性黄疸组也明显减少.结论谷氨酰胺能够改变阻塞性黄疸大鼠血清TNF-α、IL-10功能的变化,增强大鼠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 p38蛋白激酶在小肠移植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健;胡祥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p38 MAPK)在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近交系SD和Wistar大鼠进行节段性小肠移植,实验分3组: 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组)、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组)和异基因移植加环孢素A组(SD→Wistar+CsA组).分别于移植术后1、3、5及7 d采集移植肠管行病理学检查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行Western-blotting测定p38 MAPK表达; 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活性.结果 SD→Wistar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 Wistar→Wistar组排斥反应轻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 SD→Wistar+CsA组随着CsA的应用,排斥反应逐渐得到控制,且凋亡细胞数也随着减少.SD→Wistar组及SD→Wistar+CsA组的血清TNF-α随移植肠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P<0.01).p38 MAPK在SD→Wistar组随凋亡细胞数增加而表达加强(P<0.01),Wistar→Wistar组p38 MAPK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在SD→Wistar+CsA组随凋亡细胞数而发生相应的变化(P<0.01).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现象与p38 MAPK呈正相关(r=0.875,P<0.01),血清TNF-α与移植肠上皮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37, P<0.01),血清TNF-α与p38 MAPK亦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存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现象,p38 MAPK参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 内皮素在梗阻性黄疸肝、肾、心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及血塞通干预

    作者:周斌;姚南;李玉民;宋少莉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梗阻性黄疸肝、肾、心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理及血塞通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72只,雌雄各半,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均分为3组: 胆总管结扎(BDL)组、BDL+血塞通注射液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及21 d取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 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动物肝、肾、心组织及血浆中的ET水平.结果 BDL组和BDL+血塞通注射液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动物血浆及肝、肾、心组织中的ET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肾功能损害更严重(P<0.01); BDL+血塞通注射液组比BDL组血浆及组织中ET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损害亦减轻(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血浆及肝、肾、心组织ET含量升高,且随梗阻时间延长升高愈明显; 血塞通注射液通过降低血浆及组织的ET水平,发挥对梗阻性黄疸肝、肾、心损害的保护作用.

  • 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DNMT3b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左石;郭伟;刘民锋;董泾青;徐立宁;罗剑;邹声泉

    目的观察反义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DNMT3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到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PCR鉴定外源性neoR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以确定转染是否成功.半定量RT-PCR观察转染前后DNMT3b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DNMT3b蛋白的变化. 结果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能使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DNMT3b基因的mRNA水平从0.956±0.053降低至0.209±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NMT3b蛋白水平从(75.38±3.22)%降低到(29.8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义DNMT3b基因转染能降低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DNMT3b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研究DNMT3b基因功能及其在胆管癌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方法和实验依据.

  • 急性肝功能衰竭猪应用同种体外肝脏灌注技术支持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国逊;赵永恒;王西墨;龙刚;金中奎;朱劲钢;王家林;王宏磊;王萍;李刚;张宇;龚谨;江涛;陈实

    目的评价体外肝脏灌注(extracorporeal liver perfusion,ECLP)技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短暂替代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体重20~30 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 肝衰组(n=5),通过结扎肝脏血供和门体分流制备肝衰模型,肝衰模型制成8 h后处死取标本; 肝衰+ECLP组(n=5),受体为肝衰猪,供肝阻断血供后迅速切取,连接ECLP开始灌注,ECLP灌注时间为4 h,肝衰模型制成8 h后处死取标本; 正常肝+ECLP组(n=4),受体为正常猪,灌注方法同肝衰+ECLP组.观察受体一般情况、肝脏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受体血常规、血生化、血凝、血氨和TNF等指标.结果肝衰组PT、AST、TNF、血氨、RBC和HCT值明显高于肝衰+ECLP组(P<0.05); 正常肝+ECLP组的FIB、AST、TNF和血氨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衰+ECLP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肝衰组受体的脑组织出现广泛的脑水肿,表现为神经元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并有多数神经元细胞死亡; 肝衰+ECLP组受体的脑组织也出现有脑水肿的表现,并有少数神经元细胞死亡,但较肝衰组轻; 正常肝+ECLP组的脑组织病理检查基本正常.肝衰组和肝衰+ECLP组的受体肝脏病理检查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而正常肝+ECLP组受体的肝脏病理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同种ECLP能有效地改善肝衰受体的体内环境,缓解症状,尤其是这种技术能缓解肝衰受体的脑水肿,而脑水肿可能是肝衰受体主要的致死原因,但ECLP也有其自身的并发症存在.总之,同种ECLP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ALF短暂替代治疗方案.

  • HGF/SF对姜黄素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李宏武;单吉贤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HGF/SF)在姜黄素诱导的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分析姜黄素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评价HGF抗凋亡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Caco-2细胞后发现,只在64 μg/ml浓度发挥作用,即抑制细胞增殖; 而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HGF后可以拮抗姜黄素引起的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但HGF发挥作用无浓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姜黄素只在64 μg/ml浓度下诱导Caco-2细胞凋亡,在加入不同浓度HGF后,凋亡明显减少,但并无剂量依赖关系.MAPK途径在HGF拮抗姜黄素诱导的Caco-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发现,阻断p42/p44 MAPK和p38 MAPK后,并不影响HGF对Caco-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 HGF拮抗姜黄素诱导的Caco-2细胞凋亡,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不参与此过程.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排螺旋CT表现:胰腺坏死程度与腹膜后扩展及临床严重度的关系

    作者:程燕;宋彬;徐隽;闵鹏秋;刘杰;吴苾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spiral CT, MDCT)征象; 探讨ANP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炎性扩展范围以及ANP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经16排MDCT标准化增强扫描并确诊为ANP的病例90例,进行胰腺坏死计分和Balthazar分级; 对其中的44例进行了Ranson分级和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 CTSI)计分.在观察横断面CT图像的同时,还作了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等图像重建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评价关联性.结果①90例ANP中胰腺坏死程度<30%者40例,30%~50%者23例,>50%者27例; 胰周脂肪密度改变90例(100%); 胰周及腹膜后积液78例(86.7%); 小网膜囊积液12例(13.3%); 肾前筋膜增厚90例(100%); 胃后壁肿胀增厚71例(78.9%); 出现肠郁张87例(96.7%); 腹腔积液35例(38.9%); 脾梗死4例(4.4%); 胸腔积液82例(91.1%).②90例ANP腹膜后扩展范围按Balthazar分级,C级12例,D级42例和E级36例,ANP坏死程度分级与Balthazar分级呈正相关联. ③44例ANP病例按Ranson分级,轻度12例(27.3%),中度23例(52.3%),重度9例(20.5%); CTSI计分分级,轻度0例,中度25例(56.8%),重度19例(43.2%),CTSI计分分级与临床Ranson分级存在正相关联.结论 MDCT可以清晰显示ANP的胰腺实质坏死和腹膜后扩散等征象; 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扩散范围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 ANP的 CTSI评分与临床严重度也存在正向关联性.

  • 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CT特征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作者:卢春燕;闵鹏秋;刘荣波;伍兵;朱捷;董鹏;姚晋

    目的探讨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secondary pyogenic peritonitis, SPP)的CT表现、显示率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PP的CT表现特征,着重观察SPP在螺旋CT扫描中的基本CT表现和导致SPP的原发病灶及并发症的CT表现以及它们的显示率,并探讨其解剖、病理基础.结果 24例SPP的主要CT表现如下: 腹膜增厚16例(66.7%),其中光滑规则增厚14例,不规则增厚2例; 腹腔积液15例(62.5%); 腹腔游离气体9例(37.5%); 大网膜和小肠系膜水肿、增厚分别为8例(33.3%)、5例(20.8%); 肠壁水肿、增厚5例(20.8%); 肠曲间相互粘连6例(25.0%).导致SPP的原发病灶及并发症的CT表现: 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导致SPP原发病灶征象13例(54.2%),合并腹膜后间隙炎症13例(54.2%),胸部改变13例(54.2%),以及腹、盆腔脓肿6例(25.0%).结论 SPP的CT主要表现包括壁腹膜增厚,腹腔积液、积气,大网膜和小肠系膜水肿、增厚等; 次要表现包括肠壁水肿、增厚,肠曲间相互粘连等.应用CT扫描诊断SPP,可显示较丰富的CT征象以协助诊断.

  • 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季加孚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从Billroth医生第1例胃大部切除至今已有120年余,胃癌外科治疗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 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 从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到根治性、安全性及机能性统一; 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 从单一的手术进入以围手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的治疗模式.

  • 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郭志义;庞明辉;李平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收治的297例老年胃癌中4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感染率、吻合口漏、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血糖正常者分别为19.9%(51/256)、0.4%(1/256)、0.8%(2/256)和(19.1±4.3) d,糖尿病患者分别为34.1%(14/41)、7.3%(3/41)、7.3%(3/41)和(24.3±5.1) d,后者均明显高于前者(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其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应引起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 TPN联合生长激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先锋;刘作金;李旭宏;游海波;龚建平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基础上给予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机理. 方法将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TPN组和TPN+GH组,术后第1、 3及7 d分别测定其TNF-α、IL-1、IL-6及C反应蛋白(CRP)值. 结果 TPN+GH 组的TNF-α、 IL-1、 IL-6及CRP值在术后第1、 3及7 d均低于TPN组相应时相.结论外源性GH可抑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NF-α、 IL-1、 IL-6及CRP的产生,进而阻断炎症因子诱导的GH不敏感反应所致的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合成代谢障碍,促进机体合成代谢.

  • 胃癌15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玉良;孟淑红;彭金军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89~2003年收治的15例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B-Ⅱ式手术后残胃癌发病率远高于B-Ⅰ式手术; 根治性手术切除8例,根治性切除率为53.3%(8/15); 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2年以上生存率为62.5%(5/8),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的现状

    作者:解乃昌;林进令

    目的探讨提高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水平的策略.方法在Medline上检索有关文献并综述. 结果第5版UICC/AJCC胃癌TNM分期对评估胃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的预后作用有意义.胃癌的分期、淋巴结切除的范围、程度及辅助性治疗方案等都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论对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应实施个体化扩大淋巴结切除术和坚持综合性治疗原则.

  •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作者:韩方海;詹文华;张肇达;何裕隆;周祥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以1994年4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59 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对其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用Log-rank单因素比较和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随访时间为4~131个月,平均(62.3±6.7)个月.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种植、术中输血、根治范围及清扫方法均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直径、浸润深度、术中输血、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肝转移、腹腔种植及TNM分期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有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腹腔种植、肝转移、病理分期,根治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技术及术中输血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多强;李玉民;何晓东;周文策;李汛;曾峰;杨兰生

    目的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 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 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 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 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 重视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370例报告)

    作者:晏华军;赵丹;胡汉华

    目的总结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共收治的37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0例老年胃癌中290例(78.4%)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 术后发生并发症110例次,死亡16例; 手术前有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4.5%)明显高于无共存病者(12.5%),P<0.01.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 并发症
  • 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及cyclin-B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文亚渊;刘宝华;洪胜龙;付涛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和cyclin-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caspase-3 mRNA和cyclin-B1 mRNA在30例胃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有20例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10例正常胃组织中无survivin mRNA表达; 30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均有caspase-3 mRNA和cyclin-B1 mRNA阳性表达; 20例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caspase-3 mRNA和cyclin-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survivin mRNA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P<0.01)和正常胃组织(P<0.01); 10例survivin mRNA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caspase-3 mRNA和cyclin-B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10例正常胃组织(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r=-0.923,P<0.01)和cyclin-B1(r=-0.886,P<0.01)表达呈负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cyclin-B1表达呈正相关(r=0.892,P<0.01).结论 survivin促进胃癌发生、发展,caspase-3和cyclin-B1抑制胃癌发生、发展.

    关键词: 胃癌 基因 凋亡
  •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胜军;胡炳奎;凌志强;赵挺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52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新鲜胃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远处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1%(35/52)和25.00(13/5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价值,CD44v6可作为一个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之一.

    关键词: 胃癌 CD44V6 转移 预后
  • 胃癌细胞增殖与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达明绪;赵紫罡;罗婷;张明鸣;伍晓汀

    目的研究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与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并比较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学检测游离癌细胞预测腹膜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表达,PCR-TRAP-ELISA法检测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测; 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1.7%; 与浆膜侵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浆膜受累面积及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并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P<0.05).PLC检测阳性率为25.0%; 在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增高,也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分化型癌、pT4、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PLC.PCNA增殖指数(PI)在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高于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0)者,浆膜受侵者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P均<0.05).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端粒酶活性检测微量癌细胞的灵敏度优于PLC法检测; 胃癌端粒酶活性与恶性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胃癌高增殖活性是浆膜受侵及腹膜转移的重要原因.

  •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一)

    作者:李立

    [编者按] 根据众多读者反馈的信息,希望杂志能登载一些有关普外领域疾病诊治规范化的内容,而外科治疗的中心就是手术.因此,本刊自2006年第1期起增设了"手术规范与技巧"栏目,约请有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医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普外领域常规术式的规范化操作及其技巧,并且比较详细地重点介绍其关键步骤的操作.旨在为广大普外科医生尤其年轻的普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本刊增设的这一新栏目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支持,能使大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能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 胃癌病理学与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月春;伍晓汀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病理分型系统众多,传统分型以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学特性为基础,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各异,流行病学和分子机理亦不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与病理学互相渗透,二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以传统病理形态学方法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热点的新格局.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