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颞下锁孔入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颞下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及该入路可暴露的解剖范围.方法 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脉灌注的新鲜尸体头颅标本,行右侧颞下入路,头位左旋70.,向后背伸15.,颅顶降低15.,于耳屏前做切口,显微镜下进行实验操作.结果右侧颞下入路可暴露岩-斜部及岩-斜韧带、天幕裂孔和滑车神经.切开天幕游离缘可见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基底动脉顶部、大脑后动脉P1段及P1与P2的交界段和对侧的P1段.向后可暴露三叉神经,向前内方可见视神经后部的视神经-颈动脉间隙及颈动脉后间隙,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鞍上池、垂体柄和鞍背.向内侧可见中脑和上桥脑的前外侧部.结论颞下锁孔入路与传统颞下入路同样可很好地暴露后循环及其周围解剖结构,适于进行手术操作.
-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
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
目的总结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自1997年1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患儿24例,占同期全年龄组颅内炎性肉芽肿总病例数的47.06%(24/51),平均年龄10.67岁,男女之比为2.4:1.症状以癫痫发作为常见,占79.17%(19/24).病灶分布以顶枕叶多见(50.00%),额叶次之(29.17%).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14例,占58.33%,寄生虫性肉芽肿10例,占41.67%,二者周围组织水肿程度有所不同.病灶均经手术全切除,随访15例患儿均临床痊愈.结论 "小环形"强化病灶是颅内炎性肉芽肿的特征性表现,符合手术指征者,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佳的治疗选择.
-
颅内肿瘤3 740例分析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1988~2000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74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为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79.87%(2987/3740).组织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神经上皮肿瘤(32.01%)、脑膜瘤(22.06%)、垂体腺瘤(18.40%)、转移瘤(6.63%)及其他各类肿瘤,其中垂体腺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结论颅内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病理分型、部位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统计资料有所不同.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1996年1月~1999年1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同经常规治疗的31例同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原发性脑室出血
我科从1998~2001年,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2例,其中铸型者8例,获得满意疗效.
-
脉压与脑卒中关系分析
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年来,有关脉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已逐渐引起重视2.本文拟对脑卒中高血压与非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数值与脑卒中的关系加以分析.
-
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1996年1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inappropriate ADH syndrorme,SIADH)患者1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液体被包裹在蛛网膜所构成的囊状结构内而形成的占位性病变.蛛网膜囊肿临床少见,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中75%发生于儿童[1].我科自1982~2001年共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119例,其中112例采用手术治疗.
-
细孔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自1996年4月~1999年12月,我们应用细孔鬃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同时以40例常规钻孔引流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
脑损伤后基底节区梗死1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0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15例经CT证实的脑损伤后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颈静脉体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49岁.主因视物呈双18d于2001年5月7日入院,无头痛、头晕及其他不适.入院查体:视力、视野检查无异常,右眼球向外及向外下方运动受限,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
自制标枪致横窦穿透伤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患者男,15岁.2001年3月因被自制标枪(木凿枪头)于右侧枕部刺入颅内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被动体位,查体合作.
-
颅脑损伤后急性胃扩张一例报告
患者男,39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意识不清2h,于2001年11月6日入院.
-
脑脊液置换抢救并发脑疝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告
患者男,48岁.因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1 h,神志不清30min于2000年4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
-
桥脑脓肿破溃一例报告
患者男,53岁.因突发性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复视及步态不稳于2001年4月19日入院.既往健康,无炎症病史.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组织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患者正在选择或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其临床治疗经验也逐渐丰富.
-
立体定向技术发展概况
一、概述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固定于头部的立体定向框架或标记引导探针、光标或射线到达颅内靶点的一门学科.
-
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
随着神经影像学、微导管技术、超声技术、激光技术和各种光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神经外科医师仅通过微小的神经系统损伤即可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
-
体位性头痛的颈部MR成像--MR征像与病理生理学意义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 2000年6月~2001年10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导航系统对19例患者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 mm,平均1.7 mm.肿瘤全切除者16例(84.21%),次全切除者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者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
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方法获取颅脑深部病变组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CT或MRI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对605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进行精确定位、活检,其中450例用CT或MRI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坐标和规划活检手术入路.结果活检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肿瘤组织者537例(88.76%),炎性病变组织者30例(4.96%),其他病变组织18例(2.98%),另有20例(3.31%)未能提出可供病理学确诊的依据,阳性诊断率为96.69%.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15%),死亡2例(0.33%).结论经影像学引导的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是神经内外科获得颅脑深部病变定性诊断安全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颞叶9例,枕叶3例,后颅窝、丘脑各2例,鞍上和多发性占位者各1例.病变直径0.5~1.8 cm,<1 cm者55例;>1 cm者7例,病变均位于皮层下.施行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手术.结果 62例(包括功能区23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施行病灶切除手术,导航误差<2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导航系统可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准确指示颅内微小病变的位置和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
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ASA-610V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施行各类显微神经外科手术89例,其中颅内肿瘤70例,炎性病灶12例,血管畸形7例.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施行功能性磁共振引导下肿瘤切除导航手术.结果系统注册误差为2.5 mm左右.病灶全切除者59例(66.29%),次全及大部切除者18例(20.22%),部分切除者12例(13.48%).80例患者预后良好,9例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均行全切除手术,术后无一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ASA-610V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定位准确,尤其对于位于颅底和功能区附近的病变,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影像导航系统:未来神经外科手术设施设计的基础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