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

中国卒中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중국졸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765
  • 国内刊号: 11-54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strok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拥军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霖;马力;王书磊;赵元立

    目的:研究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临床特点及形态特点,评估其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年龄小于14岁CAVM患者73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入院时CAVM破裂出血与患者性别、年龄、CAVM侧别、DSA大径、是否合并动脉瘤、病变是否位于深部、是否纯深静脉引流及静脉引流类型(浅静脉、深静脉及浅静脉合并深静脉)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共73例儿童CAVM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9例入院时合并出血,出血率为67.1%。CAVM直径小是儿童C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0.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3~099,P<0.05]。结论儿童CAVM破裂出血与动静脉畸形大小有关。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曹群;刘长喜;宋程光

    目的:比较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90 d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共有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5±3.6)岁,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治疗,5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支架治疗组90 d终点事件发生3例(18.75%),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组发生1例终点事件(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52)。两组发生的终点事件均为缺血性卒中复发,无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于伴有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与单纯颈动脉支架治疗相比同时进行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未减少术后90 d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 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杜万良;荆京;王伊龙;王拥军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SAH病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管影像,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病因。结果共纳入54例cSAH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中位数年龄58.5(48.8,70.8)岁。患者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脂代谢紊乱23例(42.6%),高血压21例(38.9%),糖尿病11例(20.4%),吸烟8例(14.8%)。37例患者住院,住院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头痛14例(37.8%)、肢体无力13例(35.1%)、麻木8例(21.6%)、构音障碍8例(21.6%);症状呈发作性(n=16,43.2%)或持续性(n=23,56.8%)。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cSAH多位于中央沟附近。39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常见的血管异常是病灶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59.0%),病灶范围内均未发现动脉瘤。50岁以上的cSAH患者30例(76.9%)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的患者9例(23.1%)。并且50岁以上的30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在各种病因中所占比例高(66.7%);50岁及以下的9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少见(33.3%)。就cSAH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来说,男性(18例,69.2%)多于女性(5例,38.5%)。结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cSAH的重要原因。

  • 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

    作者:李伟;李少武;王晶;张在强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其临床表现、MRI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55.56%),女性4例(44.44%),年龄范围10~47岁,中位年龄30岁。痫性发作4例(44.44%),行为认知异常3例(33.33%),局灶性感觉运动异常5例(55.56%),头晕2例(22.22%),钝性头痛2例(22.22%),面部疼痛1例(11.11%),视物模糊1例(11.11%),行走不稳1例(11.11%)。腰穿异常4例(44.44%)。MRI表现为双侧病灶6例(66.67%),单侧病灶3例(33.33%),其中受累部位分别为额叶9例(100%),顶叶5例(55.56%),颞枕叶4例(44.44%),合并皮层下白质受累6例(66.67%),合并脑膜/脊膜受累3例(33.33%),合并基底节受累1例(11.11%),合并脊髓受累1例(11.11%);病变边界不清8例(88.89%),边界清1例(11.11%);皮层萎缩伴脑室扩大3例(33.33%);病灶及脑脊膜强化6例(66.67%);7例患者行磁共振T2*或磁敏感加权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其中病灶表现低信号4例(57.14%)。2例行脑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脑实质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和胶质增生。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样,病灶合并脑膜和(或)脊膜强化,以及磁共振T2*或SWI序列低信号是其重要影像学特征,脑活检仍是目前重要的确诊手段。

  • 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视野缺损恢复1例

    作者:刘恋;莫大鹏;宋立刚;缪中荣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年龄43岁,因“头晕6个月,再发伴视物模糊20 d”于2014年12月10日就诊于我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患者于6个月前,因发作性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头晕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后缓解,不伴恶心及呕吐,不伴肢体无力及麻木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左侧优势椎动脉开口狭窄率90%,长度约5 mm,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浅淡。患者在当地医院行左侧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置入一枚Apollo支架(4.0 mm×13 mm,上海微创)。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消失,但此次就诊前20 d再次发作头晕并伴双眼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术后再狭窄不除外,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患者自从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一直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春天真的来了吗?

    作者:缪中荣

    1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全球对于其防控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每年新临床研究的发布,又促进了指南的更新,每一次指南的更新都是人类与卒中斗争迈进的一小步。然而2014年底到2015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对卒中的治疗似乎迈进了一大步。在2014年9月世界卒中大会上荷兰学者公布了荷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Netherlands,MR CLEAN)[1]的结果,试验首次表明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获得明显获益而提前终止了试验,而且其他研究也无一例外宣布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明显优于内科治疗。这些研究包括加拿大的前循环近端闭塞小病灶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并强调短化CT至再通时间临床试验(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Small Core and Anterior circulation Proximal occlusion with Emphasis on minimizing CT to recanalization times trial,ESCAPE)[2]、澳大利亚的延长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至动脉内溶栓时间的临床试验(EXtending the time for Thrombolysis in Emergency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Intra-Arterial therapy,EXTEND-IA)[3]以及北美组SolitaireTM血管内机械取栓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主要治疗试验(SolitaireTM with the Intention for Thrombectomy as Primary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SWIFT PRIME)[4]。西班牙8 h内支架取栓与内科治疗随机对照研究(Revascularization with Solitaire FR Devicevs. Best Med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due to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Presenting within Eight-hours of Symptom Onset,REVASCAT)[5]相继发布结果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而欧洲卒中协会和美国神经外科介入协会也相继发布专家共识将急性期血管内取栓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到Ⅰ级推荐,A级证据[6-7]。

  • 好运气要好好使用它

    作者:王拥军

    近,中国的股市潮起潮落,据说也造就了不少金融富豪。其中抢眼的当属暴风影音的东家——暴风科技(图1),36连涨,业内人士纷纷惊呼:疯了,疯了!这家无论业绩还是品牌知名度都远远不属于第一梯队的公司,随着股市的“牛奔”,截至5月20日,其市值已经是优酷、土豆及迅雷的总和。这样的疯狂一幕,此前的A 股从未出现过。

  •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蓬莲;王伊龙;赵性泉;刘丽萍;王春雪;张在强;王拥军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的实践经验。方法以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医学知识扩展各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个体化多模式教学在脑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进修护士培养中的临床实践

    作者:蔡卫新;苏丹;张俊丽;典慧娟

    目的:探讨个体化多模式教学在脑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培养进修护士综合技能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的进修护士分为两组,2013年72人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传统临床带教模式,2014年74人为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多模式教学模式。采用临床带教老师评价、结业综合技能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进修护士结业综合技能考核结果及各项临床护理核心胜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多模式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进修护士所应具备的各项临床护理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 中国卒中学会会员招募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六部分)

    作者:译者吴昊;高文超;徐胜媛;许保磊;王婧冉;毕齐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作者:高峰;徐安定

    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AIS早期再通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1-3]。新发表的9大溶栓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缺血性卒中发病4.5 h内静脉注射rt-PA溶栓获益,而且时间越早,获益越多[4]。但由于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后3~6个月死亡率未明显降低,仍高达17.9%,且2/3的患者依然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尤其对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其再通率低(13%~18%)[5]。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AIS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2013年初发表的3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led trial,RCT)均未能显示血管内治疗相比静脉溶栓具有优越性[6-8],分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自2014年9月开始,一系列研究相继公布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特殊筛选的AIS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9-13]。基于这些新研究证据,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2014年发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4],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形成了本指南,旨在总结目前有关AIS的血管内治疗的新研究证据,提出适合我国对AIS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建议临床医生在参照本指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AIS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管理策略。

  • 《中国卒中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卒中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