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중화병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07
- 国内刊号: 11-215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梭形细胞变异二例
例1男,57岁.左上腹疼痛1月余,加重2天.以往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2003年9月19日因意外撞击伤在外院急诊,CT检查提示脾脏血肿.留院观察,但症状未见缓解,且近2天疼痛加剧,转来我院就诊.外周血检查未见异常.脾脏切除术中,见脾脏肿大呈结节状,大结节约8 cm,脾门见一直径1 cm肿大淋巴结.腹主动脉旁及其他处未见淋巴结肿大.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恶性梭形细胞肿瘤.术后诊断:梭形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性,伴脾门淋巴结累及.行CHOP方案化疗,随访至今3个半月,未复发.
-
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脂膜炎一例
患者女, 21岁,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低热.数天后出现持续高热39℃不退, 同时出现腹部多发性红色皮疹及腹部、前臂多发性皮下触痛性质韧结节, 结节直径3~10 cm不等, 无寒战、咳嗽、腹痛等.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肝酶及肌酶均明显增高,取腹部皮下结节病理活检示: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给予强的松口服,及静脉推注环磷酰胺(CTX)治疗.因白细胞减少(1.3×109/L),停用CTX,并转入我院.2003年10月10日行第三次化疗时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ANA及抗dsDNA(-), 腹部及盆腔CT示:肝脾肿大.
-
新生儿先天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男婴,出生7 d.G1P1足月顺产,院内接生,出生体重3 kg.生后发现右前臂背侧突出一肿物,起初为鲜红色,约2 cm×2 cm大小,边界清楚,周边组织红肿.3 d后,肿物渐增大,且表面糜烂渗血,变为暗红色.曾于外院行局部包扎处理,进一步转诊来我院.专科情况:右前臂背侧近腕关节处见一约3 cm×2 cm×2 cm大小的红黑色肿物突出,表面皮肤糜烂,有少许脓性渗出,周边皮肤轻度发红水肿,肿物界清、质软、触痛,无搏动感.临床诊断:右前臂毛细血管瘤伴感染.于2000年5月21日入院.手术所见: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明显扩张血管,肿瘤分离完整切除.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4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28~40岁,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咳嗽、气短.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染色.所用抗体包括CD31、CD34、细胞角蛋白(AE1/AE3)、TTF-1、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结果本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例女性多于男性,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弥漫性小结节影.病理形态特点为结节周边上皮样肿瘤细胞呈花冠状充填于肺泡腔,病变中心为黏液透明样变间质,肺泡壁结构保留,肿瘤细胞胞质内有空泡形成,空泡内偶见红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和坏死均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1、CD34阳性,AE1/AE3偶见灶状阳性,其他抗体呈阴性.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低度恶性血管来源肿瘤.
-
网膜和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网膜和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特点,并探讨其组织来源、预后评价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关系.方法运用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等)研究19例网膜和肠系膜原诊断为平滑肌肿瘤、许旺瘤的间叶性肿瘤.结果共诊断14例EGIST,其中网膜6例,肠系膜8例.肿瘤大小3.5~29.0 cm(平均12.4 cm).梭形细胞为主型9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2例,混合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结果:CD117(14/14)、CD34(8/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6/14).结蛋白、S-100蛋白均阴性.随访结果:6例网膜EGIST均无瘤生存;7例肠系膜EGIST 3例死于肿瘤,1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结论 EGIST与GIST为同一性质肿瘤,可能共同起源于多分化潜能的间叶干细胞或肿瘤向卡哈尔间质细胞分化.EGIST有独特的行为谱,预后评价不能完全套用GIST的评价指标.
-
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FUS-CHOP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探讨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FUS-CHOP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其对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档案标本44例,以非典型性/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黏液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作为阴性对照,共60例.所有标本均为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用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US-CHOP融合基因mRNA表达并经测序证实,以看家基因PGK作为内对照检测mRNA质量.结果 104例肿瘤标本中,93例(89.4%)可检出PGK mRNA表达,其中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标本PGK阳性39例(88.6%),对照组PGK阳性54例(90%).44例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中20例可检出Ⅱ型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未能检测到Ⅰ型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排除内对照阴性病例5例,阳性率为51.3%(20/39).对照组60例肿瘤标本均未检出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结论 (1)嵌套式RT-PCR方法检测FUS-CHOP mRNA表达可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2)FUS-CHOP是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的特异性分子遗传学标志物.采用嵌套式RT-PCR方法检测FUS-CHOP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可用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WHO新分类对49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淋巴瘤新分类标准的实用性.方法复查1992-2003年500例既往经病理诊断为NHL的病例,观察其形态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定性和分类,对其中156例有随访的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500例中,493例NHL,其中B细胞肿瘤69.0%,T和NK细胞肿瘤29.8%;前六位常见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非特殊型周围T细胞淋巴瘤(PT-un)、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及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青少年中常见为LBL、DLBCL及Burkitt淋巴瘤.在本组病例中,LBL在所有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FL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报道.不同类型NHL的生存情况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与SLL的预后佳,LBL与PT-un的预后差,DLBCL与FL介于前两组之间.按WHO推荐的两种方法划分的FL不同级别之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WHO2001新分类实用性强、便于掌握,各亚型的形态学、免疫学指标可靠,结合临床能较好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但是,建议国内同行对FL的判断及分级标准进一步审定.
-
肝素酶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5例人NSCLC石蜡切片和45例新鲜肺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肝素酶和bFGF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等方法分析肝素酶和bFGF分别表达及共表达的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肝素酶(91/115)和bFGF(89/115)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在正常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中则呈阴性表达.Western blot也证实肝素酶在肺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4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和bFGF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0.000 1),二者单独表达和共表达均与肺癌的分期、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和预后有关,其中,二者共表达时与分期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更显著;另外,bFGF还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的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bFGF 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但肝素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素酶和bFGF均与肺癌的转移、血管生成和预后密切相关.
-
量子点:新的荧光标记物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细胞蛋白组学、细胞图谱蛋白组学要求对细胞亚区、亚结构的蛋白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动力学分析,而荧光图像技术是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手段.有机荧光染料易于淬灭,瞬时即逝,无法对标记细胞进行长期的追踪及观察标记分子的动力学过程.荧光蛋白标记可以克服上述困难,但需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可表达融合蛋白的质粒,进行细胞培养、基因转染等一系列操作,非一般实验室所能完成,而且,如要同时标记细胞中的不同蛋白则需构建多种含不同特性荧光蛋白的融合质粒,更增加了实验难度.近出现的纳米晶体(nanocrystals)即半导体微粒--量子点(quantum dots)标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人们极大注意.
-
PC-1基因表达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表达外源PC-1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初步探讨PC-1基因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pc-1稳定转染NIH3T3细胞,之后利用PCR、逆转录PCR(RT-PCR)技术,确定外源PC-1基因在靶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MTT实验、细胞周期分析、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PC-1基因表达对NIH3T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PC-1基因的NIH3T3细胞株.PC-1基因表达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NIH3T3生长速度加快,在软琼脂上生长并形成集落,接种裸鼠后可成瘤(6/6).结论 PC-1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具有诱导正常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功能.
-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CD117表达检测的标准化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非上皮性、非淋巴造血组织、非一般血管脂肪组织的间叶性肿瘤,但不包括真正的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1998年Hirota等[1]提出GIST可能是起源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在免疫表型上ICC与GIST肿瘤细胞有共同的特征即均表达CD117,从此CD117成为诊断GIST的一个重要指标,2002年2月1日甲磺酸伊马替尼ST1-571(格列卫 )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GIST的分子靶向治疗,因此CD117对于GIST的诊断极为重要.但由于CD117表达的判断标准不一致,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否受所采用的抗体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CD117用于诊断GIST和指导治疗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工作,现加以总结.
-
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相结合的物质.物质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抗原性,它主要由分布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1].但是部分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部分甚至全部抗原决定簇被封闭,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标记效果,误导诊断.因此,不少的研究者纷纷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暴露被封闭的抗原决定簇.笔者比较了30种常用的抗体在9种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各种不同的抗体佳的修复方法和佳的修复条件.
-
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新的WHO结直肠癌定义的明确阐述提出了许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
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的整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经验
长期以来,国内医学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医疗任务则由附属医院的病理科承担.教学、医疗和科研的脱节严重地影响了病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医师法实施以来,部分基础医学院的病理学教师未能获得医师资格,从而失去行医的合法性.因此,病理学的发展和前途,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北京大学病理学系的吴秉权教授曾指出,医学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要走和临床结合的道路[1].从1994年以来,我们在教研室与病理科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经验证明与临床结合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病理学教研室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2]曾经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介绍过1994-1999年的改革经验.现介绍2000-2003年期间进一步整合与改革的经验,供同行借鉴.
-
基因检测是病理学发展的又一推动力
今年是<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后的第50周年.半个世纪来杂志作为时代的脉搏或窗口反映着病理学发展的各阶段进步.20世纪50年代的组织化学,60年代的亚细胞结构,70年代以来的免疫组织化学,以至90年代的基因检测,观察疾病所采用的手段日益丰富,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入.今天不仅不会再把B细胞系列浆细胞的内涵物只表述为玻璃样小滴或变性,进而还能把免疫球蛋白分辨出重链或轻链κ或λ及各类型,并联系其相关编码基因的基因型和异常.杂志生存在科学如此快速发展的年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学术进展,实感庆幸.<中华病理学杂志>从2005年改成月刊,正是适应当今病理学事业发展的需求.
-
《北京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04年 12月2日通过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04年12月2日经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关实验动物的地方法规.
-
重视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2004年2月在杭州举办了第一期"中美生物医学科研伦理研修班".研修班是由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卫生部医学伦理学专家委员会协办.涉及内容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医学科学家的行为与道德责任;医学科研中的利益冲突;人体实验中的知情同意;医学科研中的随机对照;人体实验中弱势人群的保护;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futional Review Board, IRB)的组成和伦理审查;药物伦理审查的现状、问题和要求;生物医学研究设计中的伦理问题;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问题;艾滋病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医学科研中实验动物的保护.相关的规定有赫尔辛基宣言、贝尔蒙报告、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WHO国际伦理准则.
-
黄教睇(Jiaodi Huang)
关键词: -
顾江(Jiang Gu)
关键词: -
五十载耕耘不辍越关山再攀新高
庆祝<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40周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瞬之间,50岁的生日即将到来.翻阅50年来不同封面、开本各异的卷卷杂志,不禁感慨良多.而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规划今后的路途,怎样把杂志办得更好.
年 | 期数 |
2019 | 01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