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疏堵结合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谢耀东;周志涛;朱文英;汤照峰

    目的 探讨疏堵结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37 ~ 52岁,中位年龄45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疏堵结合断流组(22例)和选择性断流组(32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及胃底贲门区静脉压力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疏堵结合断流组与选择性断流组术后的FPP分别为(22±5)、(22±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的(32±4)、(31±5) mmHg明显降低(t=-17.21,-22.54;P<0.05);胃底贲门区静脉压力为(18±7)、(20±3) mmHg,亦较术前的(30±5)、(29±3) mmHg明显降低(t=-13.39,-20.44;P<0.05).两组术后胃底贲门区静脉压力、F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0.95;P>0.05).疏堵结合断流组静脉曲张复发率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分别为9%、18%,明显低于选择性断流组的28%、31%(x2=5.3l,4.89;P<0.05).疏堵结合断流组和选择性断流组再出血率分别为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o.05).结论 与选择性断流相比,疏堵结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相似,且具有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低的优势.

  •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肝少见肿瘤疗效初步探讨

    作者:吴莉莉;陈佳鑫;李凯;苏中振;曾庆劲;龙颖琳;罗丽萍;许尔蛟;郑荣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肝少见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的9例肝少见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例,女7例;平均年龄(42±12)岁.9个病例共1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在超声或超声造影引导下肝肿瘤穿刺,行热消融治疗.术中超声造影即时评估消融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CT、MRI评价术后1个月完全消融率.结果 11个病灶在普通超声引导下消融,3个病灶在超声造影引导下消融.术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14/14,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亦为14/14.无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肿瘤进展及肝内外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肝少见肿瘤,超声引导下热消融可达到完全消融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CT三维重建可视化系统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周林;史海达;史宪杰;梁雨荣;郑永根;杜国盛;蒙轩;马焕先;齐瑞兆;金鑫;张庆鹏

    目的 探讨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视化系统对原发性肝癌(肝癌)手术规划和术中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前评估方式将患者分为可视化组和对照组,可视化组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1±9)岁;对照组男16例,女7例,年龄(60±9)岁.所有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肝癌.可视化组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视化系统评估患者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式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不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采用f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维重建可视化系统可准确显示肿瘤与脉管系统的关系,并发现解剖变异.可视化组患者的微创手术率为48%(1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23)(x2=4.85,P<0.05).可视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8) min、(135±67) ml、(7.7±2.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5±56) min、(270±83) ml、(10.9±2.0)d(t-5.37,-3.31,-4.92;P<0.05).可视化组术后ALT、TB分别为(205±96) U/L、(12.2±2.4)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136) U/L、(18.5±3.8) μmol/L(t=-2.81,-6.67;P<0.05).可视化组术前虚拟肝切除体积为(483±30) ml,与术中实际肝切除体积(437±3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814,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可视化系统有助于肝癌患者术前安全性评估,关键解剖部位的定位及手术方案优化,指导精准肝切除.

  • 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原发性肝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安全性分析

    作者:杨丽新;梁振争;陈戈;许尔蛟;曾庆劲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热消治疗的3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6例;年龄28~85岁,中位年龄55岁;患者PT延长时间超过3s.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使用胃镜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使用抑酸剂;术中使用人工腹腔积液观察腹腔出血,并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针道出血进行止血及评估止血效果;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个月CT/MRI评价消融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共55个病灶成功实施热消融治疗.消融术后即时超声造影提示针道出血2例,均在超声造影引导下一次针道消融成功止血,术后未发生其他出血并发症.消融术后1个月CT/MRI提示所有患者病灶均消融完全.结论 在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和密切观察下,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患者也可安全地进行热消融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 经肝右静脉离断并重建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

    作者:杨雪;石磊;李起;郭健;吕毅;耿智敏

    目的 探讨经肝右静脉离断并重建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术前诊断为肝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新创的经肝右静脉离断并重建入路法实施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优先处理肝短静脉,离断肝右静脉后切除尾状叶肿瘤,再重建肝右静脉.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阻断右半肝血流及肝下下腔静脉20 min,全肝血流阻断1次,时间15 min,术中出血量800ml,输红细胞4U.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护肝、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d复查上腹部CT示肝右叶近肝门处斑片状低密度影,门静脉不宽,肝内胆管无扩张,胆囊窝少量积气积液.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肝块状型中分化肝细胞癌伴局部囊性变.术后15d恢复顺利出院.结论 与其他尾状叶手术方式相比,经肝右静脉离断并重建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是一种新的尾状叶切除入路,适用于累及腔静脉及尾状突的尾状叶肿瘤切除.

  •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58例临床分析

    作者:殷杰;徐新宝;朱日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33~68岁,中位年龄48岁.肝血管瘤多发5例,单发53例.血管瘤直径为6~19 cm,位于肝Ⅱ~Ⅵ段.患者行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或解剖性肝切除.分析患者术中及预后情况.结果 58例患者1例中转开腹,另外5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术24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左半肝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段切除术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33例.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76 (107~244)m in,术中出血量372 (190~ 553)ml.无围手术期死亡和术后腹腔内大出血、胆漏、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2.3)d.术后病理检查示肝海绵状血管瘤.随访期间未发现血管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切口小等优势.

  • Glisson蒂横断式肝中叶切除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王峰杰;甄作均;陈焕伟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中叶切除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肝癌)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中叶切除的20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4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2例.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中位数为0.058(0.034 ~ 0.099),肿瘤直径6.6(3.0 ~ 13.0) cm.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中叶切除.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3(15 ~ 30) min,右半肝血流阻断时间67 (60~ 80) min,手术时间390(300~480) min,术中出血量590(200~1 500) ml,术中输血率20%(4/20).术后发生胆漏2例,行经皮穿刺引流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156~240个月,随访期间3例肿瘤复发.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中叶切除安全、有效,选择合适病例,掌握Glisson蒂分离的技巧,精准把控切除平面,可实现解剖性精准肝切除,尤其适合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 腹腔镜与开腹左半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符荣党;李杰原;王峰杰;邓斐文;雷秋成;胡健垣;陈焕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左半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左半肝切除的3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1~78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组(腹腔镜组,17例)和开腹左半肝切除组(开腹组,14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腹腔镜组采用Endo-GIA两步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开腹组采用常规手术.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采用f检验,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00 (50~500)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325 (50~900)ml(Z=-2.180,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8.4±2.3)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0.9±2.5)d(t=-2.869,P<0.05).腹腔镜组术后胸腔积液5例,开腹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0,P>0.05).结论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的,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可作为标准术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肝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作者:许晓磊;王志鑫;任利;侯立朝;阳丹才让;周瀛;王海久;邓勇;樊海宁

    目的 探讨影响肝泡型包虫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7例,女70例;平均年龄(36±1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衰竭组(28例)和无衰竭组(8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24%(28/117),病死率21%(6/28).肝衰竭分级:A级21例,B级4例,C级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肝脏基础疾病、AS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是肝衰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89,7.412,1.010,7.926,5.961,11.341;P<0.05).结论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肝衰竭风险较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肝脏基础疾病、AS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是造成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肝功能储备、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及术后及时诊治是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必要措施.

  • 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梅生;胡建垣;陈应军;甄作均

    目的 探讨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 71岁,中位年龄46岁.行左半肝切除18例,右半肝切除14例.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成功施行经肝门板半肝阻断30例,1例因肝门局部粘连改行鞘内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1例术中因肝硬化严重导致肝门处明显出血改行开腹手术.肝实质离断过程中4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平均时间为(12±5) min,手术时间为(176±52) min,术中出血量为中位数360 (50~1 400) ml.术后胆漏9例,均经充分引流后治愈.肝创面出血1例,经输血治疗后治愈.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1±2.6)d.无术后肝衰竭,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经肝门板半肝阻断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严重出血诊断与治疗

    作者:冯健;赵向前;张航宇;梁斌;卢实春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门静脉系统严重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6例PD后门静脉系统严重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50~70岁,中位年龄5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原发病:胆管下段癌、胰头导管腺癌各2例,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各1例.3例患者行保留幽门的PD,3例行经典的PD.结果 同期完成的2 149例PD,术后6例发生门静脉系统出血,发生率0.28%.门静脉出血发生在PD后6~38 d,中位时间20 d.6例患者均合并胰瘘,表现为腹腔出血或便血.再次手术或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出血.3例接受门静脉覆膜支架置入治疗,3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存活4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 PD后门静脉系统大出血较为少见,诊断依靠临床表现、手术探查和血管造影,治疗可采用手术缝合和介入治疗,其中门静脉覆膜支架置入术目前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此类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案.

  • 猪尾引流管在肝脓肿引流术后堵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作者:谭凯;杨涛;雷世雄;杨振宇;杜经纬;鲁建国;杜锡林

    目的 探讨猪尾引流管在肝脓肿引流术后堵塞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例复杂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例1男,84岁;例2女,57岁;例3女,50岁.3例穿刺放置猪尾引流管后引流管堵塞,遂实施引流管旋转技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结果 多次旋转引流管后头端松动,引流管疏通,引流出坏死组织.例1和例3在旋转猪尾管后出现一过性轻中度发热不适,自行缓解.3例患者在旋转引流管并疏通后出现少量出血,Hb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引流管通畅后,发热缓解,均治愈出院,术后1年复查无复发.结论 对于难以疏通的肝脓肿猪尾引流管堵塞,可使用旋转松动引流管的方法.

    关键词: 肝脓肿 感染 引流术
  • PLVAP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志勇;姚志成;胡昆鹏;邬杰宗;李瑞曦;周伯宣;梁豪;邓美海

    目的 探讨质膜小泡相关蛋白(PLVA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肝癌患者.其中男9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合公共数据库中肝癌资料,分析PLVAP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VAP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LVAP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PLVAP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肝癌和癌旁组织PLVAPmRNA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 人类蛋白质图谱和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LVA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LVAP mRNA中位表达水平为0.172(0.004~0.6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091(0.002~0.513)(Z=6.839,P<0.05).肝癌患者PLVAP表达水平与TB、肿瘤大小、微血管侵犯相关(x2=4.183,3.924,6.075;P<0.05).PLVAP高表达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58.8(0.5~107.0)、42.2(0.1~67.2)个月,与PLVP低表达组的55.7(0.2~120.7)、20.9(0.1~109.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0.065;P>0.05).结论 PLVAP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的预后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 吲哚氰绿荧光导航在原发性肝癌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况;胡明根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条件下常见的侵袭性肿瘤,对于有足够肝功能储备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1].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丰富与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腹腔镜及机器人下肝切除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肝癌微创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进行R0切除并大程度地保留肝实质对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对肿瘤的精确定位和肝段的准确判定.虽然术前CT和MRI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指导术中切除,但将二维的影像学图像转换成三维的手术区域对于外科医师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术中超声的应用虽然能很好地进行术中肿瘤定位,但却不能提供实时连续的肝脏肿瘤可视化结果.因此肿瘤定位识别和肝脏分段判定的实时可视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是一种安全、简单、可行的可视化技术.

  • 加速康复外科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肖震宇

    肝脏外科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充满生机的临床学科.早在1886年Lius就实施了世界上首例肝脏切除术,但患者术后6h死于出血.1888年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肝脏切除术,其后肝切除术得以逐步开展[1].从此,肝脏外科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始终充满活力.特别是近20年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明显推动了肝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其中,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对目前的肝脏外科快速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现代肝脏外科进入了ERAS时代.

  • 微创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李敬东;张立鑫;赵芷藜

    肝细胞癌(肝癌)常侵犯血管形成癌栓,但较少有胆道侵犯,肝癌合并胆管癌栓(bile duct tumor thrombus,BDTT)的发病率仅为1.2%~12.9%[1-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介入等手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更加重视肝癌合并BDTT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发展.本文从BDTT的发生机制、病理特点、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分别进行论述,以探讨微创技术在肝癌合并BDTT治疗中的价值.一、发生机制

  • 妊娠期胆总管囊肿诊断与治疗

    作者:邢劲;张新晨;吴德全

    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该期女性孕育胎儿,任何疾病若处理不当均可危及母子生命.妊娠期胆道系统疾病并不少见,尤以胆石症居多,胆总管囊肿较少[1-2].伴有胆管炎、胆管破裂等并发症的胆总管囊肿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母体、胎儿死亡,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妊娠期胆总管囊肿是指发生在妊娠这一特定时期的胆总管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胆道囊状扩张性疾病,该病于1723年由Vater和Ezler首次描述.其病因尚不明确,广为接受的理论是1969年由Babbitt提出,囊肿继发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胰胆管汇合部向十二指肠壁内迁移受阻,导致共同通道过长,胰胆异常管汇合于十二指肠壁外,距Vater壶腹超过15 mm.迄今为止妊娠期胆总管囊肿尚未有大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及好发地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妊娠
  • 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和争议

    作者:李敏;陶颖;刘寒;刘厚宝

    梗阻性黄疸是一类由于肝胆胰系统占位引起的胆汁流出道受阻,胆汁逆行入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血清胆红素升高,肝酶异常等.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梗阻部位包括肝门部及以上部位的高位梗阻和壶腹部的低位梗阻.肝门部梗阻主要由肝门部胆管癌和肝脏肿瘤扩大压迫所致[1].壶腹部梗阻主要由于胰头肿瘤、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或胆总管下端肿瘤压迫壶腹流出道所致.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解除壶腹部梗阻的根本方法[2].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误诊行全胰腺切除术一例

    作者:查立超;邱法波;何向阳;曲腾飞;李修霞

    患者男,74岁.因消瘦1个月于2017年10月6日入院,既往肺气肿病史50余年.体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CA19-9 60.6 kU/L,GGT 412 U/L,IgG4 9.33 g/L,余无明显异常.上腹部增强CT示:胰头-胰体略增大,呈轻度强化,胆总管胰腺段不规则明显狭窄,局部主胰管扩张,其近端不规则狭窄(图1).超声胃镜示胰头部增大,实质回声明显减低,胆总管中、上段明显扩张,管壁增厚,呈“三明治”样改变,胆总管胰腺段受压变窄.穿刺胰头部低回声病灶,病理检查示:胰腺肿物穿刺涂片内见少量形态较一致的细胞呈巢团状增生,核染色质较细腻,偶见核分裂像,倾向肿瘤性病变,不除外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穿刺物液基内见少量肿瘤细胞;胰腺穿刺物组织条内见少量退变的肿瘤细胞.初步诊断:胰腺肿物.患者已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切除术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附视频)

    作者:李敬东;游川;程蕾;李强;杨刚;徐建;权刚;莫春艳;吕海霞

    肝细胞癌(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确诊时大多已经处于中晚期,病死率在我国各类型肿瘤患者中高居第2位[1].肝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侵犯胆管系统,形成胆管癌栓(bile duct tumor thrombi,BDTT),其发生率1.2%~13.0%[28].部分BDTT可能阻塞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胆道出血、胆管炎等,进而加重患者肝功能恶化,缩短患者生存时间[9].目前肝癌伴BDTT的治疗,提倡以肝切除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或胆管取栓为主的外科治疗,辅助综合治疗.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的外科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类型肝脏疾病的外科诊治中,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肝癌伴BDTT的报道尚不多见.我科近5年来开展各种类型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近600例,其中肝癌伴BDTT患者9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左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的患者,将相关情况汇报和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腹腔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