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5-氮杂-2′-脱氧胞苷诱导胃癌细胞系中p16和MGMT基因去甲基化并激活其表达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中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失活的机制及去甲基化制剂对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和MGM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16和MGMTmRNA表达缺失,其启动子区域表现为DNA甲基化.5-Aza-dC不但能使MGC-803细胞中p16和MGMT基因发生DNA去甲基化,而且能使表达缺失的p16和MGMTmRNA重新表达.结论 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制剂-5-Aza-dC能逆转p16和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p16和MGMT基因表达.
-
青蒿琥酯抗食管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用药两个疗程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出瘤组织,分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CDC25A蛋白的表达,一份用于RT-PCR检测瘤组织中CDC25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方法检测结果CDC25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rt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体质量小于对照组,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在G0 ̄G1期高,S期明显减少(P<0.05),而且CDC25AmRNA及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rt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CDC25A在Art抗食管癌作用中起一定作用,使食管癌组织中CDC25A下降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G1期,从而起到抑瘤作用.
-
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骨小梁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哭节炎(RA)病人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切取RA病人和外伤对照组病人股骨粗隆部松质骨块,采用免瘦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t-1在骨小梁成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RA病人骨质疏松明显,骨小梁成骨细胞数目减少.RA组和对照组骨小梁成骨细胞同时表达VBGF及其受体Flt-1和Flt-1但RA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血管源性因子VEGF以自分泌作用方式调节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成人成骨细胞的表达,RA病人骨质疏松与VEGF作用减弱密切相关.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适宜模式.方法 选取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人,在收集健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疾病危险因素评价,采用健康教育、量化饮食疗法、量化运动疗法、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措施,评价6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行为控制等项指标明显提高(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提高(P<0.01);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保护因素(OR<1.00);本次干预的人均直接成本为119.83元.结论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
滤泡树突状细胞及相关细胞标志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
目的 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及相关细胞标志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方法 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淋巴结中FDC、CD20+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细胞、CD38+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淋巴结被膜下分布着多个生发中心,其内可见FDC网络,与CD20+B细胞分布一致;CXCR4+细胞、CD38+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帽区,在生发中心明区和淋巴小结间区亦有少量表达.结论 FDC网络周围分布着大量CXCR4+细胞、CD38+细胞,这种分布形式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复制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与HIV致病机制密切相关,应成为HIV感染的主要研究靶点.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高血压患者血糖变化的比较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对高血压患者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血糖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40例,体外循环组(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组)各20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前)、术中(手术切皮后1h、2h、3h)、术后(术后2h、术后第一天清晨)的血糖、血浆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时相血糖值均高于术前(P<0.05),并且术后第一天CABG组血糖值明显高于OPCAB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第一天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术中逐渐下降,术后第一天降至低(P<0.01),术后第一天CABG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OPCAB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加重了高血压患者冠脉搭桥术后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
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
回顾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我院5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痛病人的诊治情况.5例患者全部行关节镜探查术后被诊断为滑膜血管瘤,并终完全切除肿物.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3 ̄60个月),随访期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肿物无复发.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临床确诊较困难.MRI和关节镜技术为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段.关节镜下手术亦为其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肾病综合征1例报告
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肾病综合征.分析其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要点.
-
IL-4 α受体Q576R等位基因和CCR5Δ32基因突变与哮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沈阳市城市汉族人群哮喘的遗传特点,IL-4α受体Q576R等位基因和CCR5Δ32基因突变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0年1月至12月我院在沈阳市城市人口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确定的47例哮喘家系成员及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47例哮喘家系成员经问卷调查、过敏原皮试、血清总IgE水平、肺功能检测,诊断哮喘35例,非哮喘12例.结果 哮喘家系成员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增高,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4α受体Q576R等位基因频率哮喘家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DNA扩增产物未发现与CCR5Δ32基因相关的244bp长度片段.结论 在沈阳市城市汉族人群中,Q576R等位基因频率有增高趋势,无CCR5Δ32基因突变.
-
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S12(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17例正常胃黏膜中RPS12mRNA表达.结果 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87.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17.6%),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率(96.2%)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69.2%),P<0.05.结论 RPS12基因高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中HP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切除淋巴结及癌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捡出情况,探讨淋巴结中HPV DNA的检测在判断淋巴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PVDNA16/18在4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病灶中的表达,同时检测31例HPVDNA16/18表达阳性患者左右闭孔、左右髂内124个淋巴结中HPVDNA16/18的检出情况,分析淋巴结HPVDNA的存在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 73.8%(31/42)癌灶组织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学证实75%(12/16)的转移病例淋巴结中检测到HPVDNA16/18,33.3%(5/15)未转移病例的淋巴结中也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转移淋巴结中HPVDNA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FIGO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DNA的表达率高(P<0.05).结论 保存完好的淋巴结石蜡切片可以用ISH来检测HPVDNA.HPVDNA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的HPVDNA检查比病理学检查更安全.
-
新生儿烧伤的治疗体会
回顾总结于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烧伤患者6例,从受伤原因、伤后急救处理方法、临床治疗(补液、抗生素应用、创面处理)等方面加以总结分析,探讨新生儿烧伤的防治方法.
-
桥本脑病1例报告
报告1例桥本脑病患者的诊治.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血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 90例OSAHS患者根据嗜睡评分分组,比较嗜睡组与非嗜睡组的一般状况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并将日间嗜睡评分与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嗜睡组与非嗜睡组相比,嗜睡评分[(16.37±4.19)分vs(2.7±2.26)分,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4.81±22.04)次/hvs(20.24±13.56)次/h,P<0.05]、氧减指数[(49.87±24.03)次/hvs(24.88±14.22)次/h,P<0.05]高于非嗜睡组,低血氧饱和度[(68.21±10.93)%vs(77±6.32)%,P<0.05]低于非嗜睡组.多元逐步回归日间嗜睡评分仅与氧减指数相关(R<'2>=0.303,P<0.05).结论 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氧减指数密切相关,夜间低氧血症是OSAHS患者出现日间嗜睡的主要原因.
-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发作性心绞痛、因冠心病再次住院).利用Cox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9例(58.5%),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5例(4.2%),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4例(5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是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Cox生存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危险因子与肌钙蛋白Ⅰ≥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升高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与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有关.结论 NSTEM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肌钙蛋白Ⅰ≥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升高;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包括: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右心耳1.5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kv1.5通道)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在AF的发病与维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右心耳组织中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右心耳心房肌细胞kv1.5通道mRNA表达水平心房颤动组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kv1.5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亦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两者具有一致性.结论 慢性心房颤动时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窦性心律时表达明显减低,可能为心房细胞阻止电重构而进行自身适应的结果.
-
Livin在浅表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Livin的表达及其在BTCC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48例临床分期为Tis ̄T1期的膀胱癌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病理分级G1级23例,G2级17例,G3级8例:复发性膀胱癌17例;15侧非肿瘤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 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Livin表达均为阻性;48例膀胱癌组织中有19例可见Livin表达;复发的膀胱癌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588.82%),10A/17)明显高于初发的膀胱癌组织(290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表达率在不同分级的肿瘤组织中无明显差异.2年随访发现:Livin表达阳性的肿瘤病人复发率高(13/19,68.42%),与Livin表达阴性者的复发率(11/29,37.93%)相比差异仃统计学意义(P
-
硫酸镁对靶控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术中靶控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ASAⅠ ̄Ⅱ级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40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每30min各时刻的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总用量,并对术后清醒即刻、术后30min、60min的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结果 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异丙酚、瑞芬太尼用药量M组低于C组(P<0.05),总用量M组低于C组(P<0.05).患者术后镇痛评分M组低于C组(P<0.05),术后首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M组较C组明显延迟(P<0.01).结论 静脉应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药量和首次用药时间.硫酸镁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药物应用于临床麻醉.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阶段尿中的表达水平及CTGF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的关系,分析CTGF在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101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尿蛋白排泄量(UAE)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Ⅰ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Ⅱ组)33例,临床蛋白尿组(Ⅲ组)2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尿中的CTGF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尿中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Ⅰ组尿CTGF就已经开始升高,Ⅱ组及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Ⅱ组.糖尿病组的尿CTGF水平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T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尿中CTGF对于DN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
缓激肽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缓激肽(BIO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随机分为4组,在大鼠双侧海马背侧细胞带分别注入蒸馏水5 μ l(DW组),BK 25 μ l蒸馏水25 μ l(BK纽),Aβ Z5 μl蒸馏水25 μ (Aβ组),Aβ 2 5 μl BK 25 μl(Aβ+BK组).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值及海马、皮质区的HE和Nissl染色.结果 Aβ+BK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齿状回背侧细胞带明显受损或完全消失,CA1,CA4区细胞明显排列紊乱、数目减少,顶叶皮质神经元数目也有所减少;HE染色显示,齿状回背侧细胞带缺失区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结论 Aβ与BK同时注入大鼠海码可产生协同作用,提示可以用此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
-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AP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央技术评估.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组(HF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喂养组(NF组)[GIR<,60 ̄120>(0.76±0.28 vs (426±0.70) mg·kg-1min,P<0.01].与NF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11.3±0.52) vs (14.03±0.46) ng/ml P<0.01)],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6.02±1.12) vs (2.60±0.54) ng/ml 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降低[Ln ISI-(2.19±0.22) vs-(1.54±0.38),P<0.01].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hs-CRP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85,P=0.000).结论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APN水平降低,血清hs-CRP水平升高,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
-
γ干扰素上调Fas表达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 IFN-γ应用于体外培养的骨肉瘤OS732细胞,采用MTT法捡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IFN-γ作用下OS732细胞的Fas表达.结果 IFN-γ对OS732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形态观察及凋亡率测定也显示,IFN-γ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IFN-γ可上调OS732细胞的Fas表达,且调节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 IFN-γ可诱导OS732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上调OS732细胞的Fas表达有关.
-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氮酸(L-Arg)对大鼠离体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影响.方法 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设保持电位-40mV,指令屯位-100+40mV,步阶脉冲20mV,波宽200ms刺激间隔为6 s 记录LKATP.结果 观察正常生理条件下和给予不同浓度L-Arg后心肌细胞IKATP的变化,并分析L-Arg对K<,ATPK>通道功能的影响.指令电位为-100 mV,给予10,30,50mmol L-1的L-Arg后,KATP的开放率分别为:(173±19%,(19±19%,(268±21)%,具有浓度依赖性增加趋势.后两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r=0.958,与对照组比较(P<0.05);当L-Arg的浓度增加到100 mmol·L-1时,KATP的开放率为(175±54)%.结论 L-Arg在低浓度范围内(10 50 mmol·L-1),可浓度依赖性的开放KATP通道;L-Arg浓度增加至100 mmol·L-1时,则该作用不明显.
-
乙型脑炎DNA疫苗免疫BALB/c鼠诱导局部肌肉组织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研究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DNA疫苗接种局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方法 将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PM、E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疫苗(pME)肌注免疫BALB/c鼠,HE染色观察接种局部肌肉组织内浸润细胞形态学分布,免疫组化检测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浸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浸润的树突状细胞中CD8+,CD8+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pJME肌注组浸润细胞簇分级(3.0+)、漫润细胞中CD11 b+ CD11+树突状细胞百分比分级(2.0+2.0+)均显著高于空载体肌注组和灭活疫菌肌注组(P<0.05).D80+、CD8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pME肌注组为(0.16±0.20)%,空载体组为(0.12±0.30)%,灭活疫苗肌注组为(0.15±1.25)%,树突状细胞CD80、CD86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9).结论 pME可诱导接种局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其中有髓样树突状细胞,呈非成熟状态.
-
胃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的提取和鉴定
目的 从胃癌细胞系SGC7901培养上清中分离获得外来体(exosome),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方法 通过低速离心、高速离心、超滤及超高速离心等方法,从SGC7901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exosome,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Lorry方法蛋白定量,通过免疫印迹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鉴定.结果 SGC7901胃癌细胞上清中分泌大量的exosome,电镜下观察呈椭圆形或圆形的双层膜的囊泡,直径为30~100nm,具有完整的细胞膜.结论 用离心的方法可从SGC7901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exosome,有可能作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潜在抗原,同时也为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HPLC-MS/MS法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DLC-MS/MS)法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
大鼠下肢缺血模型中双位点诱变体HIF-1α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目的 探讨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Ad-H<,564/803)>)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急性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纽,分别以Ad-LacZ,Ad-H0、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转染术侧下肢骨骼肌,于转染后1,3,5,7d,RT-PCR测定骨骼肌中HIF-1α mRNA的表达量:基因转染后28 d,选择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铸型观察血管密度.结果 RT-PCR结果显示:Ad-H564/803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较Ad-H0组高(P=0.000):以转染后7 d表达量高(P=0.000);第3,5,7 d Ad-H564/803组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00).基因转染28 d后造影照示:Ad-H564/803组的侧支血管密度大于Ad-H0组及其他各组;动脉铸型显示:Ad-H564/803组的绒毛样微血管为密集.结论 外源性双位点诱变体HIF-1α基因(Ad-H564/803可增强急性下肢缺血模型大鼠骨骼肌内HIF-1α mRNA的表达,促进缺血骨骼肌中的血管新生,且生物学功能较野生型HIF-1α基因更强.
-
HIV-1 Ta填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uh-7细胞中表达
目的 构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 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F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人体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RT-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 蛋白质.结果 成功扩增了Tat基因,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Huh-7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HIV-1 Tat目的 蛋白质.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 Ta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在Huh-7细胞中表达,为在Huh-7细胞模型中研究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应用免疫组化法验证细胞芯片的特异性
目的 研究适用于芯片捕获细胞的佳免疫组化方法,并用其验证细胞芯片的特异性.方法 CD7、CD13、CD19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的芯片,从外周血中分离全白细胞,芯片上孵育后,细胞芯片捕获的细胞固定.S-P法进行免疫组化及苏木素复染,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结果 乙醇甲醛水(AF液)固定胞内外抗原染色阳性率、阳性程度高,阳性细胞形态较好;芯片上免疫组化所用抗体佳浓度为1 μg/ml佳孵育条件为室温,1 h芯片上阳性细胞胞浆或胞膜有棕色颗粒,阴性抗体点细胞无此表现:细胞芯片的特异性结合阳性率在96.7%以上,非特异性结合阳性率在0.8以下.结论 本实验方法能将细胞芯片捕获细胞的胞内及胞浆抗原直观稳定表达出来,设计出了细胞芯片上免疫组化方法,同时验证了细胞芯片的特异性.
-
高氧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氧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方法 新生Wistar大白鼠40只,建立高氧诱导的新生鼠模型,心脏墨汁灌注进行视网膜形态学观察,并进行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测量、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测定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计数.结果 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高氧组明显小于空气对照组(P<0.01);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高氧组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0.01).结论 高氧诱导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之一.
-
PTSD样大鼠下丘脑中CRF和AVP的变化
目的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ISD)大鼠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精氮酸加压素(AVF)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ISD大鼠模型,分别取SPS处理后24 h 7 d,14 d大鼠下丘脑组织:同时取正常下丘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分别观察各组下丘脑神经元CRF和AVP达变化.结果 PT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CRF表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而后表现出恢复趋势,于14 d时趋于正常.AVP具有与CRF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PTSD大鼠下丘脑CRF和AVP表达上调,提示CRF在AVP的协同下调节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PTSD精神症状的表现.PTSD大鼠下丘脑内CRF和AVP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相关.
-
Tin-3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小鼠鼻黏膜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的关系.疗法 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各 10只.AR组:第1,14 d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100 μg加氢氧化铝2mg的生理盐水悬液0.1 ml.第21 d每侧鼻腔给与1%OVA各10 μ g持续7 d.N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办法检测鼻黏膜内Tim-3表达,同时应用ELISA办法检测血消中IL-4、IL-5,IFN-γ表达,并分析Tim-3与血清中IL-4,IL-5及IFN-γ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R组和N组均有Tim-3表达,AR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表达强度与IFN-γ表达量呈负相关,与IL-4,IL-5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Tim-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溶酶体与线状溶酶体的观察
目的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海码神经元溶酶体(LY)及线状溶酶体(NLY)的变化.方法 利用大鼠PTSD-SPS稍模型,于SPS刺激后的6 h,12 h,1d 7 d, 14 d取大脑海马,用溶酶体标配酶酸性磷酸酶(ACP)光电镜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显示溶酶体,进行海马神经元溶酶体变化的观察.结果 模型建立后的6h,12 h细胞ACPase活性增强,溶酶体增多,1d时ACP活性更为显著,NLY尤为增加,7 d,14 d时ACPase活性减弱.结论 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1 d时溶酶体表达为显著,ACP酶活性强,为了适应其变化NLY尤为增多.
-
钾通道阻断剂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选择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对多西紫杉醇(DOC)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分析DOC,4-AP以及两药联台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2种药物对MDA-MB-435S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0.04 ̄50 μmol/L DOC可剂量依赖性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35S的增殖;4-AP(5 mmol/L)本身具有抑制MDA-MB-4325S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可使DOC(25 μmmol/L)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达大抑制率的时间明显提前,DOC和4-AP对MDA-NB-435S细胞的增殖抑制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DOC(2 μmmol/L)单用24 h时促进MDA-MB-435S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不明显,当与4-AR(5 mmol/L)联合应用后能明显增加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率;单用DOC可使MDA-MB-435S细胞阻断在G<,2>M期,单用4-AP可使MDA-NB-435S细胞阻断在G0/G1期,两药联合应用可使细胞阻断在G<,2>M期.结论 DOC和4-AP分别在G<,2>M期和G0G1期抑制MDA-NB-435S细胞增殖,4-AP通过促进DOC诱导MDA-MB-435S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作用.
-
靶向整合于MHCC 97-H细胞的HBx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构建靶向整合于人肝癌MHCC97-H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 gene)基因的shNA真核载体.方法 依据从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克隆的HBx基因序列,设计合成X169,X220及MOCK(无关对照)3对寡核酸,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并克隆至pGenesiH载体;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将鉴定的shRNA质粒脂质体转染MHCC97-H细胞,流式细胞分析转染效率.结果 酶切、PCR及测序证实pshRNA-X169/X220/MOCK质粒构建符合设计,转染48 h后MHCC97-H细胞可激发绿色荧光,pshRNA-X220转染效率低.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整合于人肝癌细胞HBVx基因特异性sRNA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为沉默HBx基因实验性肝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oxLDL和大豆异黄酮对滋养细胞LOX-1表达的调控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大豆异黄酮(SI)对绒癌细胞株JEG-3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修饰低室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调控,来探讨SI对养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为其应用于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 以具有妊娠早期细胞滋养细胞特性的绒癌细胞株JEG-3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细胞免瘦化学、Western blot RT-PCR方法检测oxLDL和不同浓度的SI对JEG-3中LOX-1表达的调控.结果 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到LOX-1在JEG-3细胞浆及细胞膜中均有表达.oxLDL可诱导JEG-3细胞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oxLDL作用基础上,加入不同终浓度的SI共培养24h后,又可剂量依赖的逆转上述作用.结论 推测SI在JEG-3细胞可能通过受体途径LOX-1对抗oxLDL的氧化损伤作用.
-
罗格列酮对脂多糖作用下及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LR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高糖对RPMC的TL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法行R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3代细胞融合至80%时分组.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LPS(1,10,100μg/ml)作用8h组;10μg/mlLPS作用不同时间(2,6,12h)组;10μg/mlLPS预孵育2h后,加入罗格列酮(10μmol/L)再作用4h组;不同浓度葡萄糖(1.5%,2.5%,4.25%)作用8h组;2.5%葡萄糖作用不同时间(5,10,20h)组.RT-PCR技术检测TLR2mRNA的表达.结果 LPS及高糖均可刺激RPMC的TLR2mRNA表达显著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并且LPS作用下RPMC的TLR2mRNA表达增加在12h内呈时间依赖性(P<0.05),高糖作用下RPMC的TLR2mRNA表达增加在20h内呈时间依赖性(P<0.05);罗格列酮可抑制由LPS刺激导致的TLR2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LPS及高糖可上调体外培养RPMC的TLR2mRNA表达,罗格列酮可拮抗LPS对TLR2mRNA的表达上调作用.
-
地西泮对妊娠期大鼠宫颈组织MMP-97/T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西泮促进妊娠期大鼠宫颈成熟和扩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妊娠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实验3组,分别为大鼠妊娠11d(中期)及18d(晚期)给予地西低剂量(0.5mg·kg-1·d-1)、中剂量(1.0mg·kg-1·d-1)、高剂量(2.0mg·kg-1·d-1),给予0.9%生理盐水(2.0mg·kg-1·d-1)作为对照组.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妊娠进展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增加,妊娠晚期较中期MMP-9/TIMP-1表达增加明显(P<0.05);妊娠中期不同剂量地西泮组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晚期地西泮中、高剂量组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1),而总MMP-9蛋白浓度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地西泮具有增加宫颈组织MMPs活性的作用,从而促进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和扩张.
-
电穿孔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目的 以RNA依赖性腺嘌呤脱氮酶(ADAR1)为靶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 通过控制电压、温度、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将靶向ADAR1的sRNA导入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来计算sRNA序列转染率和细胞存活率.结果 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在400 V,40 μs条件下可获得大转染率,约为30.6;良好的细胞状态以及低温条件可获得更好的转染效果.结论 电穿孔转染法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通过优化其转染条件,可以提高其对悬浮细胞的转染率.
-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PI3K磷酸化与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大鼠骨骼肌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mRNA表达、蛋白总量(t-PI3K)及磷酸化PI3K(p-PI3K)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分别进行1 h/d和1.5 h/d的游泳运动7周,后一次运动结束恢复24h和48 h取材,分为1 h/d运动24 h取材组、1 h/d运动48 h取材组、1,5 h/d运动24 h取材组、1,5 h/d运动48 h取材组.测定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t-PI3K蛋白表达、p-PI3K磷酸化水平;RT-PCR法分析PI3K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胰岛素浓度降低;各运动组p-PI3K升高;1 h/d运动24 h取材组和1,5 h魍运动24 h与48 h取材组t-PI3K增高;PI3K mRNA表达变化发生在1h和1,5 h运动24 h取材组.结论 运动干预提高大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PI3K磷酸化、蛋白和基因表达.
-
IGF-1对成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独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成兔的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为成人关节软骨的体外培养扩增的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细胞计量检测成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存活及增殖.结果 成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在IGF-1的单独作用下成兔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
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不同阶段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心肌梗死历心脏保护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螺内酯组手术后直接灌胃给药(40mg/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均喂等量自来水.术后24 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取7 ̄12只大鼠,分别行左室重量(LVAW)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左室相对重量(LVRW)、左室截面直径和球形指数.结果 大鼠梗死范围为23% ̄35%.手术1周后,心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AW、LVRW、左室截面直径增大,球形指数缩小,2 ̄4周明显,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螺内酯4周时,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1周后即发生左心室重塑改变;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对大鼠左心室结构有保护作用.
-
β1整合素过表达抑制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β1整合素过表达对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功能性β1整合素稳定过表达Hep3B细胞系用于实验.采用WST-1细胞增殖实验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DNA梯形条带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亲株,空载体转染Hep3B细胞相比,β1整合素过表达明显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物PD98059和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物SB203580能够明显减弱β1整合素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但Jun激酶抑制物SP600125不能减弱β1整合素的保护作用.结论 β1整合素能够通过ERK和p38MAPK信号通路抵抗顺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β1整合素介导的细胞外纂质信号与肝细胞肝癌化疗耐药有关.
-
18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遗传学改变特点.方法 联合应用PCR-双酶切分析检测CMT病人17p11.2-12上的基因重复,同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Cx32基因突变分析.共检测18例CMT病人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结果 18例病人中11例检测出1 760 bp片段,占61.1%.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此片段.Cx32基因突变检测发现18例中4例有异常电泳带(22.2%),均为基因重复检测阴性者.其中3例来自同一家系,为X-连锁遗传,另1例为散发家系.DNA序列测定结果:在2个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2种新突变.联合两种方法检出率为83.3%(15/18).结论 PCR-双酶切是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联合Cx32基因突变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
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实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尺度采用STAMPS开发的量表.结果 (1)日本护士认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选择百分比达76%;其次为工资、工作中的自主权和业务内容;而机构政策和职业价值的选择百分比仅分别为26%和22%.(2)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144.4±26.0分,占高可能得分的50.1%;护士间相互影响和职业价值的得分均占60%以上;机构政策、工作中的自主权、医护之间的关系及工资得分均小于50%;业务内容得分不及40%.(3)护士满意度与所在科室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 虽然日本护士对护士同事间的关系和职业价值满意,但总体工作满意程度不高.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