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rnia and Abdominal Wal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산화복벽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手术应用补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手术应用补片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腹股沟嵌顿疝行手术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补片组(39例)和非补片组(40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使用网塞23例,Lichtenstein16例,均为传统网片.传统疝修补术包括Bassini法22例、McVay法17例、Halsted法1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信息.结果 补片组与非补片组复发率分别为2.6%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股沟嵌顿疝在未行肠切除的情况下,使用补片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降低术后疝的复发率.
-
易误诊为腹股沟疝的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4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round ligament varicosities,RLV)和腹股沟疝的鉴别方法及其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初诊科室、误诊率、临床表现、B超影像表现以及确诊后的处理和预后情况.结果 41例均为孕中后期女性,平均年龄31.5岁,其中初诊考虑为腹股沟疝可能性28例(68.3%),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30例(73.2%),伴有腹股沟区胀痛不适25例(61.0%),仅有腹股沟区胀痛4例(9.7%),无包块无症状由常规孕检B超发现7例(17.1%).所有病例均采用保守观察.有37例患者随访至产后3~6个月(随访率90.2%),所有患者腹股沟区包块明显减小或消失,局部胀痛症状消失.结论 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多见于孕中后期,较易误诊为腹股沟疝,腹股沟B超是其确诊的佳方法,确诊后只需保守观察即可.
-
小儿单侧腹股沟疝中腹腔镜探查预防对侧异时性疝分析
目的 在小儿单侧腹股沟疝术中,用腹腔镜探查有无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行未闭鞘状突结扎术,研究其对预防对侧异时性疝(MCH)的作用,探讨腹腔镜探查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依据时间分为两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52例行开放疝囊结扎术(开放组),以及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184例行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行对侧腹股沟区探查,如诊断存在CPPV,遂行结扎术(LPEC组),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并发症、复发疝及MCH,并分析对侧新发疝的影响因素.结果 开放组和LPE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11例)和1.6%(3例),术后疝复发率分别为:2.8%(7例)和0.5%(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和个22个月,MCH总发病率分别为5.2%(13例)和0.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个月内MCH发病率分别为:3.6%(9/252)和0% (0/184).其中LPEC组术中共发现CPPV 67例(36.4%),并都行结扎术.在0.6 ~2.0岁组CPPV发病率为56.1% (23/41),之后随年龄的增加CPPV发病率逐渐下降,至10~12岁组CPPV发病率为14.3%.开放组中MCH总发病率在早产儿为60%(9/15)而足月儿为1.7%(4/23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EC组中MCH总发病率在早产儿为0% (0/12)而足月儿为0.6%(1/17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有患儿应常规行腹腔镜下探查CPPV,并行预防性结扎,可明显降低MCH的发病率,尤其对于4岁以内的右侧腹股沟疝的男性早产儿.
-
不同聚丙烯补片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非编织与编织聚丙烯补片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普外科诊治的腹股沟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观察组术中应用聚丙烯非编织3D补片,对照组应用聚丙烯编织3D补片.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 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PP修补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6 ±9) min,住院时间为(1.7±0.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8±8)min,住院时间为(1.6±0.5)d,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7例(14.0%),其中感染2例、血清肿4例、异物感1例;对照组并发症8例(16.0%),其中感染2例、血清肿4例、异物感2例;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二组均无腹股沟疝复发,观察组出现慢性疼痛1例(2.0%),对照组出现慢性疼痛6例(12.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丙烯非编织3D补片较编织3D补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与编织3D补片无差异,值得临床应用.
-
补片迟发性深部感染去除感染补片后并发五例肠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壁疝修补术后补片迟发性深部感染去除感染补片后肠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14年4月共36例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其中5例去除感染补片术后发生肠瘘,对这5例肠瘘发生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无肠瘘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未见明显肠瘘,去除感染补片术中也未发现明显肠瘘,但均在手术去除感染补片24~ 72 h后引流管发现肠液,证明肠瘘发生,肠瘘量约为(15~40) ml/d.发生肠瘘后5例患者均未手术,在给予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后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补片迟发性深部感染去除感染补片后发生微小肠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补片对肠管的侵蚀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手术操作因素.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上,充分引流后多能自愈.如何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补片对肠管的侵蚀.此外去除感染补片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肠管.
-
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改善焦虑、抑郁的效果研究
目的 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改善焦虑、抑郁的效果研究,为临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4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和对护理满意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2.6±5.6)和(53.4±5.8)分,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分别为(40.5±3.5)和(47.2±5.1)分,试验组在SDS评分变化以及护理满意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能够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效果.
-
自制电钩在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自制电钩在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应用自制电钩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改良TAPP)的患者28例和同期传统法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TAPP)的患者2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应用自制电钩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改良TAPP)并发症出现阴囊水肿1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传统法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TAPP)组术后出现并发症血清肿1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两组并发症、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制电钩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女性盆底疝患者的发病与绝经及雌激素水平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疝患者的发病与绝经及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住的女性盆底疝患者以是否绝经分为两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盆底疝患者雌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是女性患盆底疝的危险因素,是女性绝经期后盆底疝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疝与腹壁外科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疝与腹壁外科病案首页填写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该科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方法 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2015年疝与腹壁外科终末病案2 306份,对质控后发现的首页缺陷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5年4至12月该科终末病案2 306份中,首页缺项、错项、填写及书写不规范共计1725例,其中包括基本信息189例,医疗信息1 536例.结论 重视疝与腹壁外科病案首页信息的填写,加强医师培训,建立检查机制,以进一步提升该科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质量.
-
应用杂交技术修补切口疝临床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
目的 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40~160(92±30) min,缺损大径为2~ 25(8±6)cm,补片大小为150 ~ 600 (273±108) 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绞窄性疝患者32例,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绞窄性疝患者39例,行常规手术.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二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0.7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绞窄性疝中实施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切实降低复发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
脊髓拴系合并马尾神经疝的治疗
目的 评估先天性脊髓拴系合并马尾神经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并进行术后疗效的比较和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3例脊髓拴系合并马尾神经疝的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硬膜切开、终丝切断、神经松解手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及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脊髓拴系合并马尾神经疝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马尾神经功能障碍、下肢畸形、马尾神经与硬膜不同程度的粘连.5例患者出现硬膜缺损、腰部神经根出口异常、椎管内巨大脂肪瘤.统计分析发现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结论 对于脊髓拴系合并马尾神经疝的患者应考虑早期手术治疗,硬膜缺损者应修补硬膜,术中应仔细操作,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两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住并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64例;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58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 4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两种手术方式之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腹股沟疝都是安全、可靠的,对不同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及医院条件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
个体化裁剪补片配合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个体化裁剪补片配合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十五医院152例成人腹股沟疝和股疝,应用经个体化裁剪的补片行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33个月无复发患者.将同期在我院行Lichtenstein修补术的病例组设为对照组,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组在术后阴囊血清肿、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缺血性睾丸炎和复发的发生率方面明显少于Lichtenstein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学习曲线较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器械,相对经济;补片经个体化裁剪后置人更加适合个体局部解剖、符合压力学原理,全面修补肌耻骨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操作安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囊肿14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同时治疗腹股沟疝与精索/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经验.方法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合并有精索/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腹股沟疝患者14例,均选择腹腔镜下治疗两种疾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术前超声检查、手术步骤、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在切除囊肿的同时完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均顺利康复,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精索/子宫圆韧带囊肿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分析
目的 探讨择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平谷医院行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伤口深部感染2例,感染率1.32%,均再次手术行网塞及部分补片取出.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伤口深部感染后果严重,需给予全面、综合预防.
-
腹壁巨大肿瘤切除一期腹壁重建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增大伴腹痛1月半”于2015年10月11日入院.1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3年前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行“腹壁结节切除+子宫全切术”.入院查体:耻骨上2 cm见长约15 cm陈旧性横行手术疤痕,中下腹可及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8 cm×24 cm,上界达脐下1 cm,下界达耻骨上,左、右侧界达腹外斜肌外侧缘.质地硬,界限欠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差.术前辅助检查:增强MRI提示:前下腹壁巨大占位,腹腔内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图1).肠镜:所见结肠未见明显异常.穿刺活检:考虑纤维瘤病.完善术前各项准备,于2015年10月19日全麻下手术.
关键词: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护理体会,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3~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 (2/80),其中术后3d后下床活动1例,腹股沟疝合并高血脂、高血压1例.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给予科学、合理、良好的宣传教育及护理指导,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均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成人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住院手术组)55例和观察组(日间手术组)57例.住院手术组予以常规的住院护理模式护理,日间手术组予以日间病房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 ±9) ml vs (27 ±9) ml]、手术时间[(30±10) min vs(32±10) min]、并发症发生率(12.73% vs14.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日间手术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2±0.09)h vs(1.69±0.13)h]明显短于住院手术组;住院时间[(1.00 ±0.00)d vs (6.66 ±0.24)d]明显短于住院手术组;住院费用[(6 645±18)元 vs(8 667±96)元]明显低于住院手术组(均P<0.05).结论 在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施行日间病房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快捷、方便的护理模式.
-
探讨精索脂肪瘤在双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双侧腹股沟疝及其相关临床问题,精索脂肪瘤在双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统计武汉市普仁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96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两组,一组为同期发现双侧腹股沟疝并手术患者82例(85.4%);另一组为行单侧手术后再发另一侧并行手术患者14例(14.6%),术中发现双侧均存在精索脂肪瘤患者62例,常规行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术中重建内环口及切除脂肪瘤.结果 术中发现脂肪瘤约(1 ~4)枚/人,脂肪瘤瘤体直径1~6 cm.术后行病检32例,病理类型:脂肪瘤28例、血管脂肪瘤3例以及脂肪瘤样增生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无疝复发.结论 精索脂肪瘤可致内环口扩大,在腹股沟斜疝形成因素中占重要意义.精索脂肪瘤多呈对称性生长,针对BMI偏高、特别站立后下腹部脂肪堆积明显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术前应尽力发现对侧隐匿性疝的存在;单侧腹股沟疝术中存在精索脂肪瘤的对侧出现腹股沟疝的概率大大增加.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网塞和成型补片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后网塞和成型补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照组采用自裁剪补片,实验组采用成型网塞补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均采用B超观察网塞和成型补片的形态.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慢性疼痛和异物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0例患者B超下网塞呈圆锥形,平面大径4.3~5.2 cm,平均(4.8 ±0.3)cm.成型补片长度从低端到精索预留孔上侧距离为3.80~5.44 cm,平均(4.61 ±0.29)cm;而手术前成型补片距离平均为(6.3 ±0.3)cm,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时利用成型网塞补片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时应根据情况将经典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法和Lichtenstein的修补方法结合起来,将成型网塞补片缝合在耻骨结节腱膜上,对于治疗起到更好的帮助.
-
UHSL补片在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UHSL补片在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应用UHSL补片行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5例.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住院5d出院,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及手术侧新发其他类型疝,也无手术区的慢性疼痛及感染.结论 应用UHSL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股疝不仅疗效确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预防其他类型疝的新发,减少术后并发症,近期效果显著,是值得大家借鉴、推广的一种术式.
-
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
随着超声医学飞速发展,超声检查室已经从功能科或辅助诊断科室独立为专门的超声医学科,并且分出多个亚专业,它和临床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临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住院医师对超声的认识还略显不足,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份临床住院医师对超声检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提示,住院医师对超声检查指征、超声报告描述、超声图像认识及超声报告的准确解读等认识不足[1],由此推断超声在临床价值以及医师与患者间沟通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的发挥.201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含超声和核医学科)作为可选科室[2]目前已成为内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必选科室.然而在有限的一个月轮转中,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利用好超声这门工具,更好的解决临床问题,并搭建起超声和患者间沟通的桥梁.本文就2014年至2016年带教中的经验及经常遇到的问题,谈谈对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超声轮转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
开放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历史及与Lichtenstein术的比较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腹股沟疝有多种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及腹腔镜修补术.而开放手术当中,又有多种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包括传统的有张力的纯组织修补术、无张力的Lichtenstein手术、网塞-平片(mesh-plug)修补术以及开放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等.虽然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仍然在应用,比如Shouldice修补术,在有经验的专家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无张力修补术是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标准手术方式[1-2].以往认为,虽然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不应该应用于嵌顿疝中,但是目前认为在嵌顿疝情况下,也可以应用补片.即使有肠管坏死切除的患者,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也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因此无张力修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3].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在腹股沟疝领域,手术技术、手术方法及补片材料多种多样,并且新的人工材料仍在发展中.
关键词: -
对腹腔内置疝修补补片动物实验的评价探讨
该文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对腹腔内置疝修补补片的监管要求,对评价补片与腔内组织的粘连情况、新生腹膜情况的动物实验要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为补片制造商、从事临床前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或医生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