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rnia and Abdominal Wal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산화복벽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392X
  • 国内刊号: 11-928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hfb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陈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中喉罩通气的可行性

    作者:李明颖;张晓霞;李志刚;孙晓黎;李洁;于金辉;刘伟;王振元

    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中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24~82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导管(ETT)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模式,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前与置入完成后即刻及气管导管/喉罩拔出前及拔出后即刻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RR 为12次/ min、I/ E 为1∶1.5条件下使实际潮气量(VTE)达到7 ml/ kg 时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值以及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结果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顺利且能够满足手术通气要求。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及拔出后即刻 ETT 组的 MAP 及 HR 明显高于 LMA 组( t =6.927、2.471、4.033、3.185,P =0.000、0.016、0.000、0.002),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与置入前即刻及拔出后与拔出前比较仅 ETT 组 MAP 及 HR明显增加( t =2.916、2.965、2.171、2.484,P =0.026、0.016、0.000、0.025);PCV 模式下 RR为12次/ min、I/ E 为1∶1.5条件下,当 VTE 达到7 ml/ kg 时 LMA 组 Pinspired 值明显低于 ETT 组(t =3.046,P =0.004);二组患者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 时咽喉疼痛不适发生率 LMA 组明显低于 ETT 组(χ2=4.32;P =0.038)。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较气管导管对循环影响小,通气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满足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的通气需要。

  • Stoppa 术式在剖宫产手术联合疝修补中的应用

    作者:大成;田丹;李金龙

    目的:探讨应用 Stoppa 术式治疗施行剖宫产手术并同时合并有腹股沟疝的患者。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行剖宫产手术并同时应用 Stoppa 手术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4例,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单侧疝修补手术耗时(从腹膜关闭后开始至补片固定完毕)平均18 min,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无明显影响;术后发热1例,无切口感染或术后慢性疼痛。随访3~45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单次手术、单个切口),手术耗时短,节约治疗费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猪小肠黏膜下脱细胞基质补片治疗腹股沟疝362例临床随访

    作者:虞伟星;范晓松;何非平;陈杰;夏未杰;章更生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脱细胞组织基质补片(porcine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虞人民医院362例使用 SIS 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及分析术中相关情况及术后患者发热、疼痛评分、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异物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4±12)个月,其中失访15例,复发2例。平均手术时间(60±14) min,术后住院时间5~11 d,平均(7.5±2.6) d。术后 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术后8 h (4.5±1.5)分、术后7 d (1.4±0.9)分、术后1个月(0.8±0.8)分;术后下床时间为(12±5) h、术后恢复一般日常活动时间为(6±5)d、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为(39±38)d;术后1 d 有异物感的患者20例(5.5%),术后7 d 有异物感的患者4例(1.15%),术后3个月有异物感患者2例(0.55%)。1年后均无明显慢性疼痛及明显异物感。按照年龄分区,年龄≤25岁的患者术后疼痛与其他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异物感较其他各年龄组轻微(P<0.05),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临床应用 SIS 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简便、效果良好、术后舒适性好、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年轻患者或者高危感染患者可能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 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研究

    作者:善辉;朱绪辉;李涛;张鹏;李彦生;韩修武

    目的:探讨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透析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肾功能等资料进行观察。结果共有7例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患者全部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4例患者肾移植手术同期行疝修补术,其余3例患者中,2例采取分期手术,一期肾移植,二期疝修补,1例单纯行肾移植术。分期手术患者中有1例于疝修补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随访时间6.8年(4.5~12.5年),腹股沟疝无复发患者。结论肾移植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都是可行的,同期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80例

    作者:夏云;王震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 TAPP 组平均手术时间(45.0±5.0)min,TEP 组平均手术时间(45.0±3.0) min,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1.14,P =0.153)。 TAPP 组平均住院时间(3±1)d,TEP 组平均住院时间(3±1)d,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25,P =0.128)。 TAPP 组患者发生阴囊血肿2例,TEP 组发生阴囊血肿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5,P =0.087)。 TAPP 组尿潴留5例,TEP 组尿潴留2例,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P =0.000)。 TAPP 组腹股沟区疼痛2例,2周后自行消失;TEP 组无疼痛患者,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 =0.000)。随访3~18个月,平均(6±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疼痛轻。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同时发现隐匿性疝,避免患者2次手术,适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洋;穆林松;隋武;于文涛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8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34例,行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二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尿潴留、伤口感染、血肿、血清肿、伤口疼痛、术后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其优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术式。

  • 主动减容技术在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晓风;陈杰;申英末;陈富强;刘素君;王明刚;杨硕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肥胖患者运用主动减容技术,并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切口疝修补。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28)ml;术中切除腹腔内肠管长度150~350 cm,平均(213±38)cm。术后1周平均腹腔内压力(7.8±2.1)mmHg,较术前(15.4±1.2) mmHg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9,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2±3.3)d。2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脏器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术后1年患者 BMI 为(19.3~25.3) kg/ m2,平均(22.5±2.1)kg/ m2,较术前(31.8±1.2)kg/ m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084,P<0.05)。结论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肥胖患者行修补术可以降低术后腹腔内压力,并避免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指数,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闫玉昌;蒋涛;潘振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区域出现不适就诊患者82例,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并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观察;测量补片周围渗出及软组织异常的范围,测量渗出的 CT 值。结果82例患者中,多层螺旋 CT 图像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72例(87.8%);72例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患者中,31例经多层螺旋 CT 检查考虑合并补片感染;31例患者中29例经手术证实为补片感染,诊断符合率93.5%;补片感染患者腹壁疝补片周围区域积液 CT 值高于排除补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价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周围感染的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受累的程度,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 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58例

    作者:高占明;王剑峰

    目的:总结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北省赤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8例,均行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55±3)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5.0±1.0) d。术后切口疼痛7例,使用止痛药物治疗予以缓解3例,余患者无需治疗;阴囊肿胀3例,行穿刺引流后治愈;切口皮下积液2例,经换药后痊愈。随访3~12个月,术后慢性疼痛2例,异物感2例,睾丸轻度萎缩1例,无复发。结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学习曲线短,已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实践。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 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报告

    作者:皮尔地瓦斯;克力木;张成;居来提;李英

    目的:评价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信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20例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20例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胆囊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或中转气腹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低频探头与双体位扫查联合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佳;韩鄂辉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低频探头与双体位扫查联合对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低频探头与双体位扫查联合检查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低频探头与双体位扫查,术后病理对比观察。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腹股沟区域或者阴囊区域内均有大小不同的回声和高回声,且包块与腹腔相通,宽度长度5.0~14.0 mm。内容物见蠕动肠腔回声,内容物较大为大网膜,且包块内回声偏强,未见蠕动,伴有血流信号。高低频联合检查诊断率为100.0%,Vs 高频、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72.5%、50.0%,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低频探头与双体位扫查联合可以较好的对腹股沟疝进行诊断,且双体位的扫查可以更好对疝内容物性质进行诊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杂交技术治疗巨大切口疝

    作者:赵凤林;朱熠林;王宝山;申英末;刘素君;陈杰

    目的:评估运用切除疝囊、组织分离、结合腹腔镜的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采用单纯开放手术及杂交技术治疗的巨大腹壁切口疝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减容患者除外)。对比二种手术方法手术难度、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二种手术方法的时间接近。杂交组切口长度(8±4) cm 明显小于开放组(15±5) cm。开放组和杂交组住院时间相当。术后随访6~48个月。二组并发症比较,开放组的浆液肿10例高于杂交组4例,均无术后死亡。开放组术后复发1例,杂交组无复发;复发患者均于术后2年内再次接受杂交技术治疗并治愈。结论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较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腹部 外科技术
  • 腹股沟嵌顿疝153例一期修补临床经验

    作者:王平;张方捷;高国栋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的术式选择,放置补片的指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4年7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53例接受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一般情况、疝类型、发病至就诊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放置补片及补片类型、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71例行肠切除,82例行无肠切除。肠切除主要风险因素为性别、年龄、疝类型、痴呆等精神疾病、嵌顿时间等。本组患者放置补片76例,补片感染者2例,1例移除补片,无复发。结论肠切除不是补片修补的禁忌,对于相对清洁的创面可选择补片修补,对患者减少复发的获益大于增加的潜在感染风险。

  •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礼同;蔡玉建;李澄

    目的:探讨 MSCT 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27例腹内疝患者的横轴面 CT 及 MPR 表现,观察肠管异位分布及其占位效应,肠梗阻及其肠壁、系膜缺血征象,梗阻肠袢与邻近肠管、系膜的关系等。结果肠黏连束带疝13例,右侧十二指肠旁疝3例,盆腔内疝3例,盲肠周围疝3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小肠系膜疝1例,左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吻合口后方疝1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小肠袢呈肿块状、囊袋状、簇状。闭袢性小肠梗阻18例,小肠壁水肿增厚9例,其中小肠坏死5例,小肠穿孔1例;近端小肠梗阻15例;肠系膜静脉增粗、聚集,向疝口部位集中形成“缆绳征”17例。15例 CT 随访检查中7例闭袢性小肠梗阻或近端小肠梗阻加重,4例减轻,4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腹内疝,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作为腹内疝诊断及分型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

  • 腹腔镜术后戳孔疝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阿合提别克·塔布斯;李剑辉;周军;阿不都斯木·艾沙;马博;李建刚;孙存山;李亮;郑建忠;杨旭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腔镜术后戳孔疝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戳孔疝发生率为0.95%,其中术者因素者占38.9%。18例患者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下床活动平均时间1.5 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 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脐部异物感1例(5.5%),慢性疼痛2例(11.1%)。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规避术者因素可降低戳孔疝的发生率。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是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姜学辉;余德生;罗金娥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24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腹腔镜组及传统组,每组患儿112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复发、切口瘢痕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其治疗费用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传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其戳孔处血肿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2.8)个月,腹腔镜组患儿瘢痕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多种优势,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及美观度,较传统术式体现了巨大优势,可作为儿童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加以推广。

  • 腹股沟疝应用 UHS 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比较分析

    作者:朱纯超;陈博;张嘉炜;胡孔旺;熊茂明

    目的:探讨应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UHS 组),85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组),比较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 UHS 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 min,(3.2±2.2) d,疝环充填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28) min,(4.6±4.1) d;UHS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78%,术后1年无复发,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5.29%,8.24%。采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上述数据,UHS 组均优于疝环充填组(P<0.05)。结论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UHS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作者:蒋亚男;陈健民;王殿琛;陈亚柯;李伟杰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周围神经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0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术后进行3、6、12个月3次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3次随访,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为16例,发生率8.0%,其中轻度疼痛为12例,占75.0%,中度疼痛为4例,占25.0%;术后6个月为8例,发生率4.0%,其中轻度疼痛为6例,占75.0%,中度疼痛为2例,占25.0%;术后12个月为6例,发生率3.0%,其中轻度疼痛为5例,占83.3%,中度疼痛为1例,占16.7%。3次随访均无重度疼痛发生。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与 Reinpol 的16.5%(116/704)和 Alfieri 的9.7%(94/973)研究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inpol P=0.000,Alfieri P=0.010)。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密切相关;术中注意保护神经,避免过度分离、牵拉、卡压、缝扎及补片边缘压迫、切割神经等,是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有效措施。

  •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 Lichtenstein 修补术对比研究

    作者:俞德梁;张宪国

    目的: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厦门市第五医院181例成人原发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 TEP 与 Lichtenstein 疝修补术术式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TEP 组 Lichtenstein 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5±2.2)、(9.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00)。 TEP 组与 Lichtenstein 组住院费用分别为(8601±1726)、(6922±20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72,P =0.000)。 TEP 组与 Lichtenstein 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4% vs 3.81%,χ2=0.002,P=0.962)、(0% vs 0.95%,χ2=0.728, P=0.394),二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TEP 与 Lichtenstein 术式均可较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原发腹股沟疝的治疗,但同样条件下优先选择 TEP 术式。

  • 超重和肥胖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耀辉;陈钰;高军;杨光;赵航宇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超重和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完成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94例;分为超重和肥胖组患者(A 组,BMI ≥25.0 cm/ kg2),和非超重和肥胖组患者(B 组,BMI <25.0 cm/ kg2);其中 A 组患者行 TEP 术32例,TAPP 术23例;B 组患者行 TEP术77例,TAPP 术62例;对围手术期预后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入组时 A组 BMI 和腰围与身高比值(WHtR)较 B 组高(F 值分别为82.7和118.5,P<0.001),TEP 和 TAPP 亚组的 BMI 和 WHtR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F =15.14,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F=11.53,P<0.001)和术后住院时间(F =124.0,P<0.001)显著延长;A组患者的血清肿发生率显著增高(χ2=5.27,P<0.05)。结论 LIHR 可安全的应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腹股沟疝治疗,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长,血清肿的发生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对 TEP 和 TAPP 患者预后的影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腹腔镜技术在闭孔疝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煜;刘习红

    闭孔疝患者常因不完全性肠梗阻急诊就诊,多经 CT 检查确诊[1-2],诊断明确后需手术松解嵌顿肠管、修补闭孔内口,部分因嵌顿肠管坏死而需行肠切除术。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闭孔疝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Parietene ProGrip 补片采用 Onlay 技术修补白线疝12例

    作者:黄波;杨绪堂;廖皓宇

    白线疝是发生于腹壁中线的腹外疝,因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细、窄,故多见于上腹部,又称腹上疝。其临床上发生率低,占各种腹壁疝的0.35%~1.5%[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腹壁白线疝12例,均采用美国柯惠 Parietene ProGrip 补片(9 cm ×15 cm 自固定补片)行 Onlay 技术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夹心式修补法治疗上腰三角疝一例

    作者:程强;姜从桥;葛思堂;乐正宏

    患者,女,65岁,因左腰背部可复性包块2年入院,2年前患者首次无意中发现左侧腰背部1无痛性肿块,质软、约鸡蛋大小,站立时出现,俯卧位或右侧卧消失,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期间未就医求治。今因肿块增大约苹果大小,伴麻木、胀痛就诊。既往有腰椎手术、左侧腰部受伤史。查体:腰椎(L3-4)左侧可见陈旧性瘢痕,站立位时左侧腰背部可见1肿块(上方为12肋下缘、左侧距腰椎5~6 cm),呈椭圆形,大小约4 cm×5 cm ×6 cm,质软、界限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俯卧位或右侧卧位消失,以指尖压迫,嘱站立并咳嗽,指尖有冲击感,且放开手指后包块复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腰部异常低回声(疝),大小约4 cm×6 cm。腰部 CT 平扫示:左腰部脂肪疝(图1)。术前诊断:左上腰三角疝。确定采用夹心式疝修补术,具体步骤如下:(1)右侧卧位,腰部垫高。(2)取平行于第12肋骨下方2 cm 从脊肋角开始斜切口约12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发现背阔肌、腹外斜肌较松弛、薄弱,有萎缩迹象。沿腹外斜肌与背阔肌下缘间隙将背阔肌下缘向内侧牵拉,发现约3 cm×4 cm 脂肪组织自十二肋下方脱出,无疝囊被盖(图2),其上界为第12肋骨和下后锯肌下缘,内界为骶棘肌,外界为腹内斜肌上缘,底部为非常薄弱的腹横肌及其腱膜,证实为左上腰三角疝。游离疝块至疝囊颈部,将肾周脂肪组织放入腹膜后,发现疝环口约3 cm×3 cm(图3)。结合上述探查情况,确定采取夹心式双层补片上腰三角疝修补术。沿疝环周围向四周潜行分离腹横筋膜前间隙,将约6 cm×6 cm 聚丙烯补片平铺在腹横筋膜前间隙内(图4),将补片周缘与腹横筋膜、肌肉用普理灵线间断缝合固定以防移位,可吸收线在腹外斜肌与背阔肌下缘稍拉拢固定数针,考虑背阔肌及腹外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较松弛、薄弱,有萎缩迹象于其上方再次铺平10 cm×12 cm 聚丙烯补片(图5),周围与背阔肌、腹外斜肌及髂嵴普理灵线固定,形成夹心式上腰三角疝修补,补片上方置1个负压引流管,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恢复顺利,术后4 d 下床活动,1周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腰背部无麻木、胀痛及包块复发。

  • 腹股沟斜疝合并同侧睾丸鞘膜积液一例

    作者:阮建忠

    患者,男,74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肿块不能回纳消失伴胀痛3 d 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15 cm×10 cm 肿块,质韧,边界尚清,平卧位不能回纳消失,外环口可触及扩大,阴囊透光未检,左侧阴囊及睾丸正常,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疝囊呈15 cm ×6 cm,疝内容物为小肠肠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证实为斜疝,内环口直径4 cm。探查右侧阴囊内15 cm ×10 cm 淡黄色囊性肿块,边界清,肿块来源于睾丸鞘膜,与腹腔不相通,证实为非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方式,检查肠管血运无异常后,回纳肠管,剥离并高位结扎斜疝疝囊,剪除多余疝囊壁,缝合内环口缩小内环。分离切开鞘膜囊吸出约200 ml 淡黄色液体,沿附睾外缘剪去鞘膜壁层,将残余鞘膜翻转于附睾及精索背侧连续缝合(取组织病理检查示炎性反应,玻璃样变),阴囊内置引流片引流。解剖腹股沟区,充分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Bassini 修补法加强后壁,查无异常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手术结束。术后48 h 拔出阴囊引流片,手术后3 d,切口红肿疼痛炎性反应明显,加大抗感染力度后,切口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 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伟红

    目的:总结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9例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并与腹壁脓肿腔隙相通,经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癌变。结论加强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脐尿管 先天性 护理
  • 腹腔镜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佳宁;刘冬梅

    目的:探讨腹腔镜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造口旁疝患者施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个体化护理,通过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意见以预防复发。结果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4~157 min,平均(65±3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1.2±0.4)d;术后进流食时间1~5 d,平均(1.8±1.1)d;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6±3)d。术中小肠壁损伤2例,行浆膜层修补;切口积液3例,换药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造口旁疝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促进痊愈。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海云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7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症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复发情况等。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9±11) min;平均住院时间(10.1±1.4) d;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72/78);术后并发浆膜腔积液6例,尿潴留4例,随访40个月,术后再发对侧疝1例,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及同部位复发。结论围手期无菌原则的执行、细心的心理疏导、伴发病治疗、并发症预防等快速、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障,并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针对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口腔卫生护理干预的体会

    作者:徐晓光;张朝霞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4例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行为干预,包括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义齿保护健康宣教,合理改善饮食习惯等。结果4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结论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宋金凤;王雪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3年1~12个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12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研究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5 min,住院时间2~7 d。护理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焦虑自评表评分和抑郁自评表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 d 至6个月,无复发,恢复良好。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腹壁外科 电子版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疝外科手术教学视频光盘征稿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课程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作者:张朝霞;霍然;刘瑶;孙继红;庞晓燕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2级和2013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入临床专业学习的北京某高校护理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2012级50人为对照组,2012级49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践课程采用病房参观,理论学时为课堂授课;干预组:理论课程形式不变,在实践课程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完成后,分别对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学习结束后对干预组通过发放教育环境评估表问卷调查及半开放访谈形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干预组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6.5±2.0)分,对照组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1.5±4.1)分,干预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访谈中49名(100%)访谈对象均表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实践课中可调动学习主动性。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实践课中可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实际判断应用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作者:《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关键词: 临床医师 电子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