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一种小鼠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

    作者:程振兴;唐忠明;余卫平;张南;郑曙云;欧希龙

    目的 采用自制胆总管注射装置建立小鼠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评价该装置对胆总管逆行注射法的改进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将36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胆源性SAP模型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8只.以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40 U)、200μL塑料移液枪头、微量进样器(25μL)为基本材料自制一种小鼠胆总管逆行注射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694365.4)],应用该装置向小鼠胆总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1 mL/kg)制备胆源性S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6、24、48 h处死6只小鼠,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O2/FiO2)、Ca2+水平等;取胰头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损伤评分.结果 使用自制胆总管注射装置在直视条件下成功完成小鼠胆总管逆行穿刺及药物注射.术后6h模型组血清AMY、ALT、SCr即较Sham组明显升高,24 h达峰值,48h稍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同时期Sham组[24 h AMY(U/L)为7 325±1 154比1 737±197,ALT (U/L)为176.0±5.0比38.3±2.0,SCr(μmol/L)为46.3±1.5比17.8±0.6,均P<0.01];模型组术后6 h CK-MB即较Sham组显著升高,48 h达峰值(U/L:6 h为749.8±42.2比383.3±35.5,48 h为3 340.1±203.6比704.6±63.5,均P<0.01);术后6 h PaO2/FiO2即较Sham组显著降低,随后开始升高,48 h恢复至Sham组水平[mmHg(1 mmHg=0.133 kPa):6h为327.5±33.8比424.8±31.0,P<0.01;48 h为429.8±41.8比464.7±43.3,P>0.05];术后血Ca2+水平持续降低,48 h显著低于Sham组(mmol/L:1.58±0.14比2.45±0.21,P<0.01).Sham组小鼠术后胰腺以水肿为主,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模型组小鼠术后6h胰腺即有局灶性坏死表现,并继发性加重,至48 h胰腺小叶结构消失、炎性细胞广泛浸润.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升高,48 h达峰值(分:13.3±0.3比3.0±0.1,P<0.01).结论 自制小鼠胆总管注射装置实现了直视下通过胆总管逆行注射法建立小鼠胆源性SAP模型,降低了手术难度,制模结果符合胆源性SAP临床病情特点.

  • 褪黑素对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叶彬;刘虹;洪广亮;赵光举;李萌芳;吴斌;邱俏檬;卢中秋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百草枯(PQ)染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6)、MT对照组(n=6)、PQ染毒组(n=18)、MT干预组(n=18,PQ染毒1h±MT);腹腔注射给药,MT为15 mg/kg,PQ为30 mg/kg;后两组再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分为12、24、72 h亚组,每个亚组6只.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于小鼠内眦取血并取肝组织,用碘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 β)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m Blot)检测肝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 (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Q染毒组在染毒后12h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TNF-α水平即明显升高,24 h达峰值[ALT (U/L):417.88±76.16比41.76±3.63,AST (U/L):469.79±69.81比53.19±6.31,TNF-α(pg/mg):46.39±9.81比13.01±3.19,均P< 0.05],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L-1 β水平和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72h达峰值[IL-1β (pg/mg):30.74±5.81比3.81±0.71,NF-κB p65蛋白(灰度值):1.70±0.14比0.85±0.08,均P<0.05].MT干预可明显抑制PQ染毒导致的上述指标异常升高,与PQ染毒组比较,MT干预组血清AST和肝组织TNF-α、IL-1 β水平于12h起即明显降低[AST (U/L):269.35±11.34比391.11±8.71,TNF-α (pg/mg):15.10±5.03比28.77±5.96,IL-1β (pg/mg):6.23±1.03比10.89±3.02,均P<0.05],血清ALT水平和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于24 h起明显降低[ALT (U/L):249.38±21.71比417.88±76.16,NF-κB p65蛋白表达(灰度值):1.13±0.07比1.45±0.09,均P< 0.05].光镜下观察显示,正常组肝细胞无病理学改变;PQ染毒组肝组织出现炎性细胞广泛浸润,中心静脉、血窦出现扩张、充血,并有肝细胞坏死;MT干预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较PQ染毒组明显减轻.正常组与MT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MT可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过度活化和减少TNF-α的释放,减轻PQ中毒引起的肝细胞坏死程度,从而起到肝脏保护作用.

  • 胍丁胺对严重创伤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川;侯凤艳;王婷;杨霞;范霞;梁华平;龚建平

    目的 观察胍丁胺对肝脏库普弗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严重创伤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2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胍丁胺干预组,每组14只.采用双后肢骨折联合眼眶放血35%的方法制备小鼠创伤失血模型;Sham组仅麻醉小鼠不进行其他处理.胍丁胺干预组于制模后1h液体复苏时腹腔注射胍丁胺200 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制模后12h、24 h分别处死7只小鼠取血和肝脏,并分离肝脏库普弗细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大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肝组织及肝脏库普弗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库普弗细胞中TNF-α和IL-6的mRNA表达.结果 ①Sham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制模后24 h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充血、坏死,且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而胍丁胺能明显改善上述病理学变化,改善肝功能.②制模后12h3组血清和肝组织TNF-α、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24h模型组较12h时升高,且均显著高于Sham组[血清TNF-α (ng/L):80.8±4.7比34.7±4.7,IL-6 (ng/L):104.0±9.0比55.4±3.3;肝组织TNF-α (ng/mg):405.2±19.6比57.2±10.0,IL-6(ng/mg):58.4±7.7比14.3±2.1,均P<0.01];胍丁胺能有效降低创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NF-α、IL-6水平[血清TNF-α (ng/L):58.2±3.1比80.8±4.7,IL-6(ng/L):74.1±6.6比104.0±9.0;肝组织TNF-α (ng/mg):248.7±22.5比405.2±19.6,IL-6 (ng/mg):22.5±3.1比58.4±7.7,均P<0.01].③模型组体外培养库普弗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经脂多糖(LPS)诱导培养24 h后,二者水平进一步升高;胍丁胺可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TNF-α(ng/L):256.6±5.6比465.5±5.2,IL-6(ng/L):1 185.5±64.4比2018.8±53.2,均P<0.01],下调TNF-α和IL-6的mRNA表达[TNF-α mRNA(2-△△Ct):7.2±0.4比13.5±0.4,IL-6 mRNA(2-△△Ct):13.2±0.7比21.3±1.6,均P<0.01].结论 胍丁胺可通过降低库普弗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从而缓解严重创伤所致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 微小RNA-101和微小RNA-125a-5p在脂多糖诱导人THP-1巨噬细胞自噬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许婕灵;张振辉;江慧琳;林珮仪;陈晓辉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人THP-1巨噬细胞自噬过程中微小RNA-101和微小RNA-125a-5p(miR-101、miR-125a-5p)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用佛波醇(PMA,50 μg/L)诱导THP-1细胞48 h分化成巨噬细胞,以0、250、500、1 000 μg/L梯度LPS刺激细胞12h,以转染试剂脂质体Lipofectamine RNAiMAX介导miRNA模拟物(miR-mimic)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iRNA的转染效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释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ATG4D、Beclin1、LC31Ⅱ的蛋白表达;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01和miR-125a-5p的表达.结果 ①250、500、1000μg/L LPS刺激THP-1巨噬细胞12 h后,TNF-α和MCP-1释放量较未用LPS刺激细胞显著升高[TNF-α(ng/L):1 336.1±18.5、1 340.6±24.8、1 364.5±14.9比47.6±4.4,MCP-1 (ng/L):996.3±51.3、934.6±84.3、974.2±69.5比21.3±6.5,均P<0.01],但3个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50、500、1 000μg/L LPS刺激细胞12h后,细胞内ATG4D、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均较未用LPS刺激细胞明显上调(ATG4D的f值分别为8.103、38.410、52.020,P值分别为0.015、0.001、<0.001;Beclin1的t值分别为3.026、5.328、3.482,P值分别为0.047、0.034、0.037;LC3Ⅱ的t值分别为3.836、6.200、4.665,P值分别为0.018、0.003、0.010),以500 μg/L LPS的效果为明显.用500 μg/L LPS刺激细胞12h后,细胞内miR-101、miR-125a-5p的表达均较未用LPS刺激细胞显著下调[miR-101(2-△△Ct):0.68±0.08比1.95±0.26,t=8.047,P=0.001;miR-125a-5p (2-△ △Ct):0.23±0.06比1.69±0.42,t=5.975,P=0.004].②荧光显微镜下显示miRNA转染效率较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细胞内分别过表达miR-101或miR-125a-5p后均可引起ATG4D、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一定程度的下调;但同时过表达miR-101和miR-125a-5p两个miRNAs时,ATG4D、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显著(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4.550、5.855、14.180,P值分别为0.005、0.014、<0.001).结论 miR-101、miR-125a-5p能抑制LPS诱导THP-1巨噬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节ATG4D完成.

  • 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建斌;胡爱民;王东;曾益华;毕芳芳

    目的 探讨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总医院急诊部收治的12例高度疑诊PTE并发生猝死患者(猝死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急诊部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PTE且诊治期间未发生猝死的35例住院患者作对照(非猝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及肿瘤史;临床表现是否有晕厥、呼吸困难、双侧或单侧下肢水肿;以及心率、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猝死组年龄(岁:51.3±15.5比62.3±14.4)和PaO2[mmHg(1 mmHg=0.133 kPa):49.9±12.3比62.7±10.2]低于非猝死组,但心率(次/min:122.0±19.5比89.1±18.5)、WBC(×109/:13.8±6.9比7.2±2.5)高于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D-二聚体[μg/L:986(891,3230)比2089 (598,3397)]和PaCO2[mmHg:33.0 (28.6,43.4)比36.5 (32.9,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猝死组较非猝死组更容易发生晕厥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6个月内接受过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4周内有手术史,且无胸痛表现(P<0.05或P<0.01);而两组在性别构成、临床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和WBC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优势比(OR) =1.124,95%可信区间(95%CI)=1.024~ 1.235,P=0.014;WBC:OR=1.347,95%CI=1.043 ~ 1.738,P=0.022].结论 性别、是否有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PaCO2和D-二聚体水平不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相对较轻、无胸痛表现、发生晕厥、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4周内手术史、6个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以及PaO2降低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而WBC明显增高及心率明显增快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热休克蛋白70对缺血/缺氧嗜铬细胞瘤细胞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机制

    作者:郭璐璐;贾超;曲彦;刘媛;宋砚坤;王奉涛;胡丹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对缺血/缺氧神经细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以缺氧6h、复氧12h刺激PC12细胞模拟体内神经细胞遭受缺血/再灌注时的病理过程,将细胞分为非感染组,感染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但不含HSP70基因的慢病毒对照组(GFP慢病毒对照组),及感染含重组HSP70和GFP基因的慢病毒实验组(HSP重组慢病毒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L型钙通道cav1.2、cav1.3亚基,受体门控通道NR1、NR2亚基,及Na+/Ca2+交换体(NCX)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处理后,HSP70重组慢病毒感染组细胞cav1.2、NR1、NR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GFP慢病毒对照组和非感染组[cav1.2 mRNA(2-△△Ct):3.13±0.46比5.12±0.52、5.13±0.66,NR1 mRNA(2-△△Ct):1.61±0.44比3.23±0.82、3.31±0.78,NR2 mRNA(2-△△Ct):2.09±0.41比3.91±0.64、3.88±0.62;cav1.2蛋白(灰度值):2.82±0.39比3.98±0.23、3.96±0.24,NR1蛋白(灰度值):1.84±0.35比2.79±0.21、2.86±0.23,NR2蛋白(灰度值):0.87±0.24比1.57±0.31、1.33±0.44;均P<0.01];而GFP慢病毒对照组与非感染组间细胞cav1.2、NR1、NR2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感染组、GFP慢病毒对照组和HSP70重组慢病毒感染组间细胞cav1.3、NCX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v1.3 mRNA(2-△△Ct):4.82±0.32、4.72±0.36、4.82±0.29,NCX mRNA (2-△△Ct):3.49±0.78、3.47±0.71、3.56±0.65;cav1.3蛋白(灰度值):2.63±0.40、2.64±0.39、2.68±0.39,NCX蛋白(灰度值):3.27±0.48、3.34±0.48、3.31±0.42;均P>0.01].结论 外源性HSP70可能通过抑制PC12细胞膜L型钙通道cav1.2亚基及受体门控通道NR1、NR2亚基的表达,对缺血/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与急诊病情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于丽琴;马星;杨蓉佳

    目的 探讨血乳酸(Lac)水平和乳酸清除率(LCR)与急诊病情Ⅰ、Ⅱ级分层及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急诊病情为Ⅰ、Ⅱ级伴高乳酸血症的37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Lac≥10 mmol/L组(181例)和Lac 4~10 mmol/L组(189例),比较两组患者剩余碱(BE)、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急诊病情Ⅰ级与Ⅱ级组患者初始Lac、6 h LCR、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初始Lac和6 h LC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随着Lac水平升高,危重患者BE负向偏离和APACHEⅡ评分逐渐增加[BE(mmol/L):-16.74±8.21比-5.98±8.43,APACHEⅡ评分(分):27.6±5.6比20.1±4.8],住院病死率也随之升高[76.79%(139/181)比43.39%(82/1 89),均P<0.01].②死亡组患者初始Lac和APACHEⅡ评分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初始Lac(mmol/L):8.81±4.71比4.43±2.82,APACHEⅡ评分(分):23.6±5.6比17.3±3.7 J,6 hLCR则明显低于存活组[(12.26±6.47)%比(35.16±10.63)%,均P<0.01].③急诊病情Ⅰ级组初始La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Ⅱ级组,而6 h LCR较Ⅱ级组显著降低[初始Lac(mmol/L):8.7±2.6比6.8±2.0,APACHEⅡ评分(分):25.2±6.3比16.3 ±4.7,6 h LCR:(14.8±4.7)%比(33.5±5.8)%,均P<0.01].④相关性分析提示,370例急诊危重患者初始Lac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17),而6hLCR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10).结论 急诊病情Ⅰ级患者的早期动脉血Lac显著高于急诊Ⅱ级,而急诊病情Ⅱ级患者的6h内LCR显著高于急诊Ⅰ级;急诊危重患者Lac和LCR具有与APACHEⅡ评分相似的评估病情的作用,且较APACHEⅡ评分简单易行.

  • 重症中暑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才文;何旋;李莉;古正涛;苏磊

    目的 观察重症中暑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SPF级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0℃热打击组、42℃热打击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始终置于(25.0±0.5)℃常温下;热打击组小鼠置于温度(35.5±0.5)℃、湿度(60±5)%环境直至体温达40 ℃或42℃后,于常温下复温12h.各组小鼠内眦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处死小鼠,取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肾组织及门、腔静脉血进行细菌菌落计数,观察肠道细菌移位情况;取同肠组织,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采用Pearson分析判断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小鼠血浆LPS、炎症指标TNF-α和IL-6水平、肠屏障功能指标DAO和D-乳酸水平以及细菌移位率均明显升高,以42℃热打击组损伤更为明显[LPS(EU/L):740±50比340±40,TNF-α (ng/L):148.06±36.61比12.89±1.67,IL-6(ng/L):110.91±9.97比18.02±2.20,DAO(U/L):1 760±400比670±50,D-乳酸(mg/L):9.60±1.48比5.08±0.28,细菌移位率:78.6% (33/42)比9.5% (4/42),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2℃热打击小鼠血浆LPS、TNF-α、IL-6与DAO活性(r值分别为0.834、0.808、0.836)和D-乳酸(r值分别为0.811、0.811、0.800)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镜下观察显示,热打击后小鼠肠黏膜组织及超微结构均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以42℃热打击造成的损伤更加明显,出现肠黏膜明显萎缩、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表面微绒毛稀疏及排列紊乱、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明显扩张.结论 重症中暑早期即可导致小鼠肠黏膜损害,且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硫氧还蛋白-1小干扰RNA加剧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

    作者:王涛;费成平;王宇;刘晓珍;刘夷嫦;刘国庆;闫骏;谷振勇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ERS)过程中硫氧还蛋白-1(Trx-1)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株BRL,取部分细胞,分别用0.1、1.0、5.0、10.0、20.0 mg/L LPS处理细胞12h;另取部分细胞,用10.0 mg/L LPS分别处理细胞l、3、6、12、24 h;均以LPS溶剂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从量效和时效的角度观察LPS对Trx-1蛋白表达和ERS的影响.②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株BRL,分为溶剂对照组、阴性小干扰RNA(siRNA)对照组、Trx-1 siRNA对照组、LPS刺激组、阴性siRNA+LPS组、Trx-1siRNA+LPS组,Trx-1 siRNA或阴性siRNA转染24 h后用10.0 mg/L LPS作用12h,观察Trx-1是否参与LPS诱导大鼠肝细胞ERS.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r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和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的蛋白表达,ERS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以及细胞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及其底物多聚二磷酸腺苷聚合酶-1(PARP-1)裂解片段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S可诱导大鼠肝细胞Trx-1和TrxR蛋白表达上调、TXNIP蛋白表达下调,引起ERS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上调,抑制细胞活性,且具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②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除Trx-1及ERS相关蛋白外,LPS还可诱导大鼠肝细胞caspase-3及PARP-1裂解片段明显上调,同时抑制细胞活性;Trx-1 siRNA转染预处理24 h能明显引起大鼠肝细胞Trx-1蛋白表达沉默(A值:0.249±0.017比0.531±0.030,P<0.01),使LPS诱导的ERS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GRP78(A值):1.247±0.124比0.786±0.048,caspase-12(A值):0.810±0.017比0.578±0.013,caspase-3(A值):0.508±0.008比0.308±0.009,PARP-1裂解片段(A值):0.598±0.013比0.507±0.016,均P<0.01],进一步降低肝细胞活性[(61.79±1.91)%比(75.29±2.05)%,P<0.01].结论 LPS可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上调Trx-1和ERS相关蛋白表达,并导致细胞损伤;Trx-1 siRNA可加剧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ERS和细胞凋亡,说明Trx-1可能参与了LPS导致的ERS和细胞损伤过程.

  •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伤情及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的多中心分析

    作者:杨万杰;徐磊;傅强;李银平;徐杰;王一旻;赵玉军;张晓雷;王志强

    目的 观察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距爆炸中心的距离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本次事故的伤情特点以及伤员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的发生特点,为创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12日23:35至12月12日23:35由天津市10家医院、12个重症医学科或专科监护室收治的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全部危重伤员共58例,根据伤员受伤时所处位置分为室外组(29例)和室内组(29例),每组再按照伤员受伤时距爆炸中心的距离分为近距离(≤200 m)、中远距离(200~1 000 m)和远距离(>1000 m)3个亚组;比较各组伤员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与致伤因素、致伤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同时根据受伤时间分为伤后1d内、2~3d、4~6d、7d后4个时间段进行观察,分析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点.结果 (1)室外组近距离、中远距离和远距离伤员分别为14、13、2例,室内组分别为3、22、4例.①室内外两组伤员均以冲击波直接或间接致伤为主.室外组近距离和中远距离伤员受各致伤因素影响均较大,以冲击波直接致伤(14/14和12/13)、冲击物砸伤(12/14和4/13)和破片伤(12/14和12/13)多;远距离伤员较少,仅出现冲击波直接致伤和冲击物砸伤各1例.室内组伤员以近距离和中远距离致伤因素影响较大,仍以冲击波直接致伤为主(2/3和14/22),火焰伤、破片伤及受冲击后摔伤的情况少于室外组,但被冲击物砸伤的情况较多;远距离伤员较少,但仍存在破片伤.②室内外两组伤员致伤部位主要分布于体表和头面部,其次为胸部、下肢、骨盆、臀部等,以近距离和中远距离伤员表现为明显;而颈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等部位损伤较少.③室内外两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随伤员远离爆炸中心而逐渐降低,说明伤员距爆炸中心距离越近伤情越重;当处于相同距离时,室内组伤员的伤情较室外组伤员更重,室内中远距离和远距离组ISS评分明显高于室外相应距离组(分:中远距离为25.56±3.34比11.83±1.62,远距离为13.53±3.96比5.50±0.71,均P< 0.05),室内远距离组MODS评分明显高于室外远距离组(分:6.53±1.62比2.50±0.71,P<0.01).除室内远距离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中远距离组外(d:5.23±2.03比8.23±4.96,P< 0.05),两组伤员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时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ICU伤员28 d死亡情况为室外近距离组2例,室内中远距离组2例.(2)近期并发症:①全身反应及MODS:以高应激反应、高代谢反应、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及呼吸、心血管、血液、胃肠等器官功能障碍较多见,伤后1d内发生率均达50%以上;随时间延长,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逐渐下降,直至7d后均降至10%以下.②感染: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25.9%),其次为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分别为19.0%和15.5%),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腔感染(6.9%)、颅内感染(3.4%)、眼部感染(1.7%);伤后1d内无感染发生,感染高峰发生在伤后2~3d,之后逐渐减少.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仅伤后4~6d和7d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各1例,发生率为1.4%,且无其他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③其他并发症:以下肢及颅脑并发症多(分别为22.4%和19.0%),胸部和面部并发症较少(分别为10.3%和1.7%),且集中出现在伤后1d内,随后逐渐减少.(3)隐匿伤:隐匿伤主要集中在面部(23例,39.7%),其次为下肢、骨盆、臀部15例(25.9%),上肢7例(12.1%),头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较少,颈部、脊柱、体表等部位未发现隐匿伤;隐匿伤发生在伤后1d内较少,2~3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结论 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中,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表现出距爆炸中心越近损伤越重的趋势,以室外伤员表现更加典型;当处于同样的中远距离或远距离时,室外伤员伤情轻于室内伤员;ICU内伤员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颅脑损伤.危重伤员中,并发症和隐匿伤在早期较少,伤后2~3d达峰值后逐渐减少,但至7d后仍有隐匿伤出现;主要以全身反应和MODS发生率较高,感染主要发生在皮肤软组织、肺部和呼吸道,其他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颅脑和四肢;隐匿伤主要发生在面部和肢体,但致命性创伤较少.

  • 代谢组学测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判定作用

    作者:宋偲婷;刘智玲;张义雄;张先瑞;陈柳乔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血浆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中毒组(灌胃PQ溶液100 mg/kg)及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组4只.于灌胃后2、24、48 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收集大鼠眼眶血,采用GC-MS方法检测血浆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并进行代谢轮廓及随机森林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①PQ中毒组大鼠染毒后逐渐出现少动、呼吸急促、腹部抽动等中毒症状;对照组大鼠则生命体征平稳.②利用G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小二乘判别式分析(PLS-DA)模型图,得出PQ中毒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浆代谢分布较分散,而对照组分布比较密集,说明两组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模式不同;而且PQ中毒组大鼠灌胃2h起代谢轨迹即较对照组明显偏移,至48 h其轨迹与对照组接近,表明大鼠在中毒早期血浆代谢产物已发生了明显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方法筛选出5种权重较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丝氨酸、L-天冬酰胺、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5.259、24.345、33.334、37.695、40.254 min.PQ中毒组丝氨酸、L-天冬酰胺、花生四烯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于48 h、48 h、24 h达峰值(40.88±5.38比28.85±2.32、6.61±1.31比0.76±0.65、14.21±4.28比4.42±1.19,均P<0.01);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于48 h达谷值(39.09±10.23比83.99±20.49、44.03±3.60比140.76±73.91,P<0.05和P<0.01),提示这些代谢物的改变与PQ毒性有关,说明PQ会干扰大鼠体内的能量代谢及脂质代谢.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PQ中毒大鼠血浆丝氨酸、L-天冬酰胺、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升高,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用5种代谢物的改变结合动物的一般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大鼠是否为急性PQ中毒.

  • 12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型救治体会

    作者:姜家瑚;梁英凤;林宏扬;王晓君;朱鸿翔

    百草枯(PQ)中毒病死率高,其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针对PQ中毒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及血液净化等,但副作用较多、费用昂贵.因此需优化组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PQ中毒患者选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分型救治观点[1-2].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PQ中毒患者的资料,对分型救治的疗效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转运风险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刘玉;宋勇波;吴克艳;徐文浩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由于检查、手术等因素需要进行院内转运,但转运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甚至导致呼吸、心搏骤停等危险事件,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加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管理相当重要[1].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足,特别是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预见性差,无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准备不足;②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到位或未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③转运流程设计不合理,未提前通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应准备,造成转运时间延长,转运途中病情变化而无法及时实施正确的处置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死亡;④必要的急救器材、药品或急救设备准备不足或转运途中使用受限;⑤转运医护人员组成不合理,患者搬运方法不正确,护送人员应急处置不及时、监测缺失;⑥患者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如特殊治疗多、管道多,存在谵妄、躁动、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等[2].

    关键词:
  • 低温疗法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曹海华;刘春燕;张赛;梁晋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可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1].目前治疗颅内感染的主要手段是给予敏感抗菌药物,如果经静脉给药,则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而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而经鞘内、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现已得到普遍认可,但仍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抗菌药物浓度难以控制,且目前尚无权威的指南作为指导.人工脑脊液置换术已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且效果显著,并且可以预防血栓形成[2];而亚低温治疗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3].近几年本院开展低温疗法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防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谵妄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艳;孙晓晨;李志峰;靳风;李建国

    重症患者由于受心理、环境、疾病、药物等多因素影响,易诱发谵妄,发生率高达45%~87%,对患者预后及后期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过回顾有关DEX防治ICU谵妄作用的国内外研究,针对患者自身、急性疾病、医源性或环境等影响因素,以及DEX的药理特点,结合DEX在临床中应用效果,从调节神经递质、抑制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等方面,探讨DEX的可能作用机制,为DEX防治ICU谵妄提供参考依据.

  • 危重病应激性代谢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清荣;薄禄龙;邓小明

    机体应激性代谢反应在危重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内分泌反应、炎症及免疫系统参与了应激性代谢,而胰岛素抵抗是危重病时应激性代谢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临床上应激性代谢反应的特点主要包括能量消耗,葡萄糖、乳酸、脂质、蛋白质等能量底物失调,以及无脂体质量减轻、脂肪组织相对过多、体细胞质量减轻、细胞外液量增加等机体改变.补充外源性激素以增强蛋白质摄取及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应激性代谢反应.通过对危重病应激性代谢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的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婴幼儿腰椎穿刺针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钟小明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常用的临床诊疗操作之一,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手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婴幼儿腰椎穿刺针为7号、9号,针尖为斜切式,由不锈钢针管和针芯组成,针管长80 ~ 120 mm,尾部带有金属接口.由于其针体长、针尾较重,不适用于婴幼儿,常出现穿刺针移位导致穿刺失败,固定困难.另外,由于婴幼儿皮下组织薄、韧带及硬脊膜薄、落空感不明显、穿刺深浅不好掌握,常出现穿刺过深,导致椎管内血管损伤,引起脑脊液混血,影响结果判读,同时又使一次成功率不高,且增加了患儿的损伤与痛苦,也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
  • 应激性高血糖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柳学;陈纯波;叶珩;曾文新;吕波;曾红科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脑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影像学确诊的41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随机血糖(R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尿病史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RBG<11.1 mmol/L,HbA1c< 0.065,无糖尿病史)、糖尿病组(RBG≥11.1 mmol/L,HbA1c≥0.065,有糖尿病史)和应激性高血糖组(RBG≥11.1 mmol/L,HbA1c<0.065,无糖尿病史).比较3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多变量Cox危险比例模型估计死亡风险.结果 416例患者中发生应激性高血糖40例,糖尿病患者46例,血糖正常330例;应激性高血糖总发生率为10.81%(40/370).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55.00%(22/40)、52.17%(24/46)比18.79%(62/330),均P<0.01],ICU住院时间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延长(d:16.53±6.26、15.79±8.51比9.23±4.29,均P<0.01);但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血糖组[47.50% (19/40)比26.09%(12/46)、10.30% (34/330),P<O.05和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累积存活率较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明显下降(log-rank=6.148,P=0.043).Cox危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1.53,95%可信区间(95%CI)=1.04~ 1.26,P=0.001].结论 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28 d病死率不仅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甚至显著高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提示预后更差.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介导内质网应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赵菁;耿文静;翟博智;宋毅军

    目的 以“缺血/再灌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内质网应激”(I/R-HMGB1-ERS)为切入点,探讨HMGB1参与脑I/R损伤中ERS的机制.方法 取出生1~3d乳鼠脑组织,体外培养脑细胞,待细胞传代至第3代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予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以99.9%氮气培养细胞60 min(缺氧),开放瓶口复氧120 min模拟I/R模型.利用小干扰RNA (siRNA)沉默HMGB1基因(将siRNA和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混合物梯度转染至细胞中)作为HMGB 1-siRNA转染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和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MGB1和ERS相关分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缺氧/复氧组细胞内HMGB1和ERS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数值为基数1,HMGB1 mRNA:3.19±0.48比1,t=2.183,P=0.008;GRP78 mRNA:2.07±0.33比1,t=3.292,P=0.016;CHOP mRNA:1.93±0.28比1,t=2.573,P=0.021;caspase-12 mRNA:2.42±0.42比1,t=2.261,P=0.027;HMGB1蛋白:2.28±0.36比1,t=2.042,P=0.009;GRP78蛋白:1.33±0.24比1,t=2.781,P=0.016:CHOP蛋白:1.67±0.34比1,t=2.174,P=0.021;caspase-12蛋白:1.36±0.44比1,t=3.192,P=0.008).说明ERS相关分子参与了细胞缺氧/复氧过程.②siRNA沉默HMGB1基因后,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内HMGB1和ERS相关分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调(以空白对照组数值为基数1,HMGB1 mRNA:0.27±0.12比1、1.02±0.04,GRP78 mRNA:0.16±0.13比1、0.96±0.04,CHOP mRNA:0.47±0.09比1、0.98±0.07,caspase-12 mRNA:0.31±0.11比1、1.05±0.02;HMGB1蛋白:0.23±0.04比1、1.08±0.01,GRP78蛋白:0.14±0.09比1、1.35±0.03,CHOP蛋白:0.32±0.10比1、0.93±0.06,caspase-12蛋白:0.27±0.09比1、0.97±0.08;P<0.05或P<0.01).说明HMGB1参与ERS的过程可能与GPR78、CHOP、caspase-12等分子有关.结论 缺氧/复氧脑细胞内HMGB1和ERS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沉默HMGB1基因可明显抑制上述分子的表达水平,“I/R-HMGB1-ERS”路径可能参与脑I/R损伤的发生机制.

  • 瑞代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营养疗效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曹锋;蔡文玮;陈谊;盛净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早期应用瑞代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试验.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且年龄≥60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鼻胃管持续滴入瑞代)和对照组(流质饮食),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0 d)及治疗后4、7、14d的营养、炎症反应和免疫指标,以及病情转归和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均逐渐升高,7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ALB(g/L):对照组28.37±0.40比26.72±0.37,观察组29.12±0.25比26.86±0.26;PA(mg/L):对照组53.80±6.28比43.76±6.93,观察组58.46±8.70比44.68±7.33;IgG(g/L):对照组11.62±4.72比9.98±3.71,观察组13.36±4.58比9.88±3.27;IgA(g/L):对照组2.31±0.35比1.50±0.39,观察组3.07±0.48比1.37±0.29;均P<0.05].观察组7d起PA明显高于对照组(mg/L:58.46±8.70比53.80±6.28,P< 0.05),14 d ALB、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ALB(g/L):33.24±0.45比30.76±0.79,IgG(g/L):15.03±3.73比11.45±2.83,IgA(g/L):3.56±0.32比2.50±0.16,均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逐渐降低,4d观察组已明显低于对照组[CRP(mg/L):17.72±4.23比20.96±5.83,PCT(ng/L):123±37比257±88,均P<0.05],并持续至14 d.观察组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6.67%比8.89%),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145.00±19.39比193.00±18.97,P<0.05),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U:33.52±5.74比49.71±6.99,P<0.05).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和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经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不影响继续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尽早应用瑞代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明显降低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还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增强免疫力,提高疗效.

  • 床旁快速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铁军;田辉;张鲁军;张丽娜;邹秀丽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静脉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9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组16例,子痫前期组30例,子痫组23例;选择同期住院的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计算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别于入ICU 1、3、5d用床旁快速检测仪检测各组受试者静脉全血NT-proBNP,分析各组间NT-proBNP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全血NT-proBNP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APACHEⅡ评分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妊娠高血压组(分:15.91±1.06、13.73±1.09、10.31±1.10,均P<0.01).正常妊娠组NT-proBNP均低于125.00 ng/L,平均为90.00 (79.75,100.00) ng/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NT-proBNP逐渐增高,入ICU 1 d NT-proBNP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妊娠高血压组[ng/L:1 960.00(1 226.00,3229.00)、859.50(626.75,2439.00)、505.00(171.25,604.05),P< 0.05或P<0.01];经过治疗,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及妊娠高血压组患者NT-proBNP水平(ng/L)逐渐降低,5d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痫组为310.00(210.00,430.00)比1 960.00(1 226.00,3 229.00),子痫前期组为265.00 (229.50,333.25)比859.50 (626.75,2439.00),妊娠高血压组为203.00(115.50,259.25)比505.00(171.25,604.05),均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入ICU 1 d 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全血NT-proBNP水平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6[95%可信区间(95%CI)=0.753~ 0.924],当截断值为122.50 ng/L时,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100.0%.69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子痫患者的全血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床旁快速检测患者全血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评估病情的手段.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